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林乡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从7月23日开始至8月5日结束,历时13天,对全乡21个乡镇,350个农村党支部近年来抓农村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调查采取了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查阅乡村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表、开展民主评议测评、实地查看等形式。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培训现状、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及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情况,分析总结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结合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打算。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基本情况及现状桐林乡位于峡江县东南部,西邻马埠、南接永丰,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乡。全乡辖有5个村委,7800人。共有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事业、企业、中小学及卫生党支部6个,农村党支部6个;有党员306名。(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全乡共有农村党支部6个,有村党支部书记6人, “两委”班子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0人,占17.1%,55岁及以上的23人,占2.2%,大专学历以上34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2%,中专学历15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4%,高中学历260人,占村干部总数24.8%,初中学历79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75.2%,全乡现任村干部中完全消除了小学文化程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已创建“六好”乡镇党委20个,“五好村”党支部246个;有村级集体经济168个,其中:1万元以下的142个,110万元的23个村,10万元以上的3个,分别占总村数的40.6%、6.6%和0.9%。(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我乡共有农村党员6110名。其中女党员700名,占11.5%,少数民族党员5名,预备党员469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998名,占32.7%,36-59岁的有3769名,占61.7%,60岁以上的有1807名,占29.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5人,占0.2%,大专550人,占9.1%,中专或高中的有1619人,占26.5%;初中及初中以下的3926人,占64.2%。 (三)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情况根据查阅2007年党内统计年报数据和调查调研情况看,自2005年以来,全乡基层党组织基本健全,班子结构较为优化,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行业分布日趋合理,大部分农村党支部能够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正常化、经常性党内活动。在农村党员中,30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具有较强致富能力的党员产业带头人和党员产业示范户比例逐年增长,呈现出了近年来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多样化的新特点和蓄势发展的良好态势。尽管如此,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不具有一技之长致富党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调查,全乡农村350个党支部中,经常不开展活动的仅5个,班子存在问题15个,活动经费困难,难以维持的150个,分别占1%、3.3%和33%。(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全乡350个村中,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301个村,共1204间,25207平米。其中砖混结构楼房25座,砖混结构平顶82座,砖木结构平房126座,砖土结构平房68座,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49个。硬件高标准综合配套(会议桌、凳、电教设备)170个,有部分办公设备的89个,不具备基本办公条件的42个。二、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成效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我乡各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乡委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和本部门实际,通过完善、强化“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双联双促”、“党群共富组”、“支部加协会”、“支部抓劳务”、“设岗定责”、“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等党建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示范点创建”、“党日主题实践”、“党员服务示范岗”、“党组织产业示范园”、“党员特色产业示范户”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很好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村党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乡围绕创建“七个好”先进乡的目标,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坚持推进以班子结构合理化、乡村管理民主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员教育经常化、经济发展产业化、管理考核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六化工程”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成功路子。有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分析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主要呈现“五个创新”的特点:(一)领导方式创新。近年来,乡委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中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乡委在认真分析、总结、评估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七个好”先进乡的目标,全力实施以“六抓六强”为主要内容的“六项工程”,即抓班子,强龙头,实施“堡垒工程”;抓干部,强素质,实施“骨干工程”;抓党员,强党性,实施“先锋工程”;抓经济,强基础,实施“富民工程”;抓服务,强功能,实施“形象工程”;抓民主,强监督,实施“阳光工程”。通过实施“六项工程”,进一步理顺了领导体制,改革了领导方式,确保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在领导体制上一致,在工作步调上一致,促进了和谐发展。一是详细制定切合本乡实际的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安排意见、将年度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各实施乡镇党委,并签订农村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月分析汇总情况、半年任务完成督查,年考核兑现奖惩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调整、成立乡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主任。坚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乡委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五年规划”与分年度计划相结合,年度任务推进与阶段任务推进相结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了乡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基层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的分级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建立了副乡级以上领导“联乡抓点包党建”工作责任制,把领导干部“联乡抓点包党建”的工作实绩,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奖先评优、表彰先进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农村基层党建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集中研究问题、讨论改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二)工作指导创新。始终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别情况,采取“五包”措施,实行分管部长包片,乡委组织员包乡,“双联双促”单位包村,驻村干部包户,机关联促党员包人。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用创建高标准党建示范点来整体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上层次、上水平。一是农村基层党建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快发展富百姓”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创建。经过不懈努力,全乡第一批(2005-2007年)党建示范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共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1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217个。在借鉴第一批党建示范点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桐林乡第二批(2008-2010年)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实施方案,目前,已实施创建市级党建示范乡镇党委1个,村党支部10个,乡级党建示范乡镇党委4个,村党支部23个,“五个好”乡镇党委1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100个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力度,今年初,乡委组织部从乡直单位派出700多名干部蹲点抓创建,一方面着力推广第一批示范点创建的成功作法,充分借鉴推广碾坝乡李家湾村集体创办股份制柴胡公司;阳坝镇宋沟村集体创办茶叶加工厂等发展集体经济,迷坝乡马莲村由集体承包,分户种植烤烟,实现强村富民;豆坝乡杨李村集体与林场联合开发荒山荒坡,利润“五五分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碾坝乡青岗坝村建立“支部+协会”,组织化实施中药村和养殖项目,高点起步,走规模化、技术化、市场化的路子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做法,引导第二批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实践创新,按照第二批创建的37个示范点的不同区位、不同资源、不同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望关乡中庄村利用水土资源,统一规划,创建“党群共富组”实施蚕桑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截止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进展顺利。二是积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工作水平,开展“有职履职,无职设岗”、“党员一帮一”、“帮贫困、化民怨、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即: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幢楼房、管一个路段、献一份爱心)等一系列党内活动,初步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三年来,共结成“一帮一”结对帮困扶贫2703对,为孤寡老人办实事18936余件,走访慰问困难户13500余次;建立党员责任区6个,产业专业村42个,特色产业党员示范户400户。有15个乡镇178个村684名农村无职党员通过设岗、认岗、领岗走上了新的岗位,为群众承诺办实事3052件,已落实2860件。突显了广大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农村无职党员在参与村级党组织建设上的导向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四是农村党建工作按照“规范运行、发挥作用”的原则,一方面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把14名乡镇干部选配下派到村党支部任职,配强了村支部班子,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把乡直机关支部创建“五型”机关和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乡直机关支部包片抓协调,包乡抓指导,包村抓帮建,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党支部运行机制,建立了村级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深化“双联双促”活动,建立了机关支部联系农村支部,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的“联促责任制”,创新搭建了机关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农村实践先进性的平台,确保了农村党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制度机制创新。始终坚持乡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具体落实、乡直部门联村包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又快又好发展。一是乡委、政府按照财政收支状况,建立和完善了财政预算拨付机制,坚持在每年保证投入50万元基层党建经费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基层党建发展需求,及时拨付专项经费,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完善了乡直单位帮建责任机制,实行定期通报帮建投入情况,督促乡直帮建单位认真履行帮建职责,千方百计为联系乡村给项目、给钱给物,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党建的投入力度。三是创新落实了扶贫项目、村学项目增设基层党建子项目制度,明确在申报扶贫整村推进、村学建设、村级文化站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必须设立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在保证资金投入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修建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是坚持产业开发项目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相结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与“双培双带”工程相结合的意见、关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村“双培”对象实行项目、资金、技术“三个优先”扶持,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渠道。截止2007年底,三年来乡财政共投入基层党建工作216万元,乡直部门帮建投入187万元,基础设施项目投入954万元,产业开发项目投入5700多万元,农村小额信用带款支持8700多万元。五是把农村经济项目培训、特色产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提高党员致富能力培训结合起来,与非党致富能手党建理论培训结合起来,与突出提高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结合起来,同步安排,同步落实。通过落实“双培双带”工程,乡、乡两级共培训村级干部三个轮次,5150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260人,培养非党致富能手3502人,其中有700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三年来,共选送了370名村干部到市农村干部专修学校培训或参加学历教育,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564多期,培训党员4.8万多人次。(四)工作措施创新。一是创新选培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坚持“选、训”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组织和群众“双满意”的要求和带头致富、带民致富“双强型”村干部的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采取举办培训班和选送考察培训等方法,加大了组织培养力度,坚持“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带民致富的能力,夯实了村级组织基础。按照全国和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党员的“十二字”方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效方法,制定并落实了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实践推广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结合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设岗定责”、“一帮一、二帮一”、“学、帮、比”等活动 开展党性实践,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整顿软弱村级班子117个,规范整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178个,在“双培双带”活动中新发展农村党员541名。二是整合特色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难点来抓,制定并落实了乡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从政策措施、资金倾斜、帮建责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严格落实了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村、牵头落实一个发展项目的目标责任制,找准了不同基础、不同情况、不同资源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引导村级组织利用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营的优越性,紧密结合特色产业开发、扶贫世行项目、实施退耕还林和建立劳务经济组织等,充分运用集体资产的参股、控股、盘活等市场经济手段,活化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来,全乡共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达97万元,新启动实施集体种植中药材、兴办集体、农户参股企业等项目132个,使全乡村级集体经济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4个,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下降到117个。三是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坚持按照“财政补、项目带、部门帮、群众建”的原则,创新落实了乡级财政补助、乡村自筹、乡直联乡单位帮建投入措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和项目的带动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创新联建方式,增强建设后劲。通过多方协调,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灾后移地重建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三年来完成修建活动场所301座,1204间,25207平米。从98年起,全乡共投入村级阵地建设资金1234.5万元,发动党员群众投工15860个,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室162个,维修106个,并统一定制挂图300套,购买配发电教设备170(台)套,使全乡有活动阵地的村达到了301个,有电教设备的村达到了210个,基本实现了村级阵地标准化、党员教育电教化。2008年以来,按照省、市委安排投入1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级教学平台,153个乡村依托站点挂牌后正常开展工作,第一、二批新建的174个乡村站点正在建设当中。(五)活动载体创新。始终坚持把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作为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确立了把深化“党群共富”、“双联双促”活动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创建“支部加协会”、支部抓劳务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村级党组织在产业中找位置,党员在奔小康中看作用”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性实践,为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崭新平台。采取每名党员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富余户的“1+2”带动模式。为解决农民党员本身素质较低的问题,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建立了乡乡党校理论培训、农广校农业科技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农林科技综合培训“四大培训”体系。培训做到了“六个结合”,即与世行项目结合,与小额信贷资金结合,与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合,与特色产业信用村创建结合,与农业产业基地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办法,加大了村组干部、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四支队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丰富了“三级联创”内涵。同时,我们着手总结和建立了与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机制。2007年底,全乡共调整上岗不合格党员38人。通过“有职履职尽职,无职设岗定责”活动,积极引导乡、村两级党组织按照优先创办产业协会、优先领办集体企业、优先协办产业示范基地、优先“党群共富组”、优先产业带头人的“五个优先”原则,实行小康示范项目村、扶贫开发重点村、特色产业专业村、示范基地建设村“四倾斜”制度,创建以劳务输出、种、养、加工业等项目为纽带的“党群共富组”,辐射带动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发展,扩大和加强农村产业开发的规模化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确保活动载体之间相互链接、相互转换、互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的新格局,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运行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三年来,全乡共新创建“党群共富组”668个,辐射带动农户1.2多户;创建“支部加协会”157个,发展农民会员4682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和致富能手先进分子3268人。乡直79个机关党支部898名党员与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开展结对帮扶,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6期,培训村社干部和农民党员群众3.3万人次,为贫困群众累计捐款80多万元、捐衣物2.2万件,送面粉4800多袋,帮助4300多户群众实施“一池三改”、特色产业等项目2800多个。三、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就我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值得思考并加以解决。(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两高一低”现象比较严重。全乡6110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比例高达29.5%,35岁以下党员的比例不足33%。初中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比例高达64.2%,这部分党员占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流动党员较多,年度短期流动党员有逐年增多趋势,仅今年前半年在外流动党员高达2000多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0%以上。党员发展比较缓慢。全乡18万农业人口中仅有6000多名党员,近三来,在农村发展党员不足1000名,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不足800名,有极个别的村甚至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作用发挥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只能维持生计,很难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农村具有专业技术和致富能力的党员960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7%。村级组织工作进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较大,交通沿线与偏避乡村差异较大。二是集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目前,全乡350个村中还有117个村为“空壳村”,既使有集体积累的村,也存在集体总量偏低,经济来源偏少,抗御市场风险和各种情况变化能力较弱的问题。三是村干部队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全乡350个村近1050名村干部中,有300多名干部工作能力不高而连续任职却在10年以上,缺乏应有的工作活力。四是少数经济专业大户的崛起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构成了新的威胁,不想不愿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纳新党员。五是农村党支部班子民主意识淡薄。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相互“扯皮”,甚至相互拆台的现象。六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还有4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较小、质量不高、功能不全、办公条件较差。目前,还有49个村没有活动场所。七是长效机制建立速度缓慢。大部分村党支部在落实民主集中制、“双管双评”、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中不够规范,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二)存在问题的根源一是经济基础较差。我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和国家扶贫攻坚重点乡,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群众收入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党建工作发展难度较大,甚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二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流动党员逐渐增多,这些党员遍及全国各地,而且农民党员受本身政治素质的影响,在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三是我乡财政困难,给予村干部的报酬相对偏少,而农村干部虽名为“干部”,但实质还是以务农为主业,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自身还处在“养家糊口”的环境,很难全身心带领群众实现强村富民。四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缺乏民主意识,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致使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工作失配。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乡有相当一部分村一无集体土地、二无集体企业、三无集体资源,缺乏自我发展的基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仅仅依靠行政推动和很小的投入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造成发展速度缓慢。六是我乡乡级财政拮据,乡级财政困难,村级积累薄弱,农业产业开发项目多而企业项目相对较少,只仅靠乡级财政补助、乡村自筹和部分农业产业项目的带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难以实现当前综合配套的高标准、规范化要求,制约了“一室带三化”作用的发挥。四、农村党建工作今后打算与对策为了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党建规律性,实践创造性,下功夫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面向新世纪,培养带头人,精心选配好跨世纪、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目前,我乡一些村存在着人才贫乏、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要把精心选配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一是稳定骨干,能人当家。要认真研究村级主职干部的报酬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和依法保护问题,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政治坚强、熟悉经济、能干肯干、群众拥护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可以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保证村级现任主职干部的相对稳定。二是机关下派,充实村级。要结合市乡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把机关中富余的干部充实到农村中去,也可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下派到村任职的乡镇干部,成绩突出的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三是扶持新秀,储备人才。对于年龄老化的村级班子,要拓宽视野和渠道,注意从回乡青年、复员军人、科技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培养,采取老支书、小村长或小支书、老村长“老少搭配”的办法,力促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化,逐步强化基层领导骨干。四是始终坚持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海选”的办法,确保真正把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且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选配进村级“两委”班子,增强村干部驾驭村级经济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按照新要求,配强村班子,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始终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采取办班培训、选送培训、学历教育、参观考察等方式,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根本宗旨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教育他们正确处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委会与党支部、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民主决策与党的领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开展农村经济致富人、特色产业带头人、实用专业技术人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致富能人信息库”,为村级后备干部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三)构建新载体,建立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针对我乡农村实际,把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模范作用作为农村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来抓,通过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农村党员队伍有序发展。要坚持党员质量重于党员数量的指导思想,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关”。要在继续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真正把农村干部权力的运行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中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配套组织为依托、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形成完整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四)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根据我乡基层党建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我们将采取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支部一对策的办法,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农村党建新变化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党建与经济有机结合,同步发展。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心,也为进一步推动湾甸乡基层党建的深入开展,配合湾甸乡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本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调查研究课题。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湾甸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很健全,成立了党支部,支部下设党小组等组织。村党支部运行良好,基本上都能按期召开党员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但也存在着党员老龄化现状严重,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 一、湾甸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湾甸乡党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为目标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贯彻精神有部署、有落实。湾甸乡党支部能够及时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安排落实今年组织工作任务,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有增强。湾甸乡党支部坚持从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把致富能人、种植能手、退伍军人、妇女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农民作为培养发展对象,把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先进群体培养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充实党组织的新鲜血液。 (三)村级办公阵地有改观。湾甸乡按照市、县党组织提出的要求,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拦,进一步规范了阵地建设。先后筹资进行上甸村党员活动室和小街子村党员活动室,芒回村党员活动室已正式启动建设,同时更新了会议室办公设施,制作了党建活动版面,刷新了党建活动园地,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落实了村干部日常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了村级阵地作用。 (四)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三会一课”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灵活、信息量大、内容新的特点,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开阔基层干群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回头看。村重大事情召开党员民主会议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湾甸乡党组织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在贯彻中央关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湾甸乡农村基层党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依赖性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力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面对烦琐而又实际的农村基层工作,必将缺乏充沛精力,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造成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制领导作风,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民主决策、管理。 (四)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缺乏主动学习和开拓创新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不够,抓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还不够密切,致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 (五)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上甸村和小街子村建有党员活动场室,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设施搞好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群众的主动监督意识。 三、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农村特点和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以理论辅导、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干部及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增强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的本领。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界限,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要注重实效,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按照 “支部会议决定,主体活动落实,全体党员参与,工作制度规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农村党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较强的党建目标考核机制。 (四)要抓管理,不断提高村级依法自治水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自治的各项工作之中,保证党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主导作用。要依法建制,逐步把村内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公开内容、时间、形式,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五)要抓要务,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主题,认真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牢固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的新思想和富在观念上、活在思想上的新观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增强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根除思想上以农为本的陈旧观,教育引导农民由单一种植向多业并举转变。村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千方百计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调研,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湾甸乡在抓基层党建过程中运用卓有成效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探索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某区是某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区委直属党委(工委)24个,其中,8个街道党工委,1个直属机关党工委,15个系统党委。全区共有基层党支部(总支)508个,党员8810人。一、农村党建工作某区现有1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38人,总户数3,890户。共有15个党支部,党员274人,其中“两委会”班子成员102人,村党支部成员51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都市村庄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和社会稳定三大任务,以创建“五个好”基层组织为目标,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都市村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了全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我们从新形势下城区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落实了区委、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各行政村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区构筑了区委宏观指导,区委组织部重点督导,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具体实施,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各村党支部积极落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二是明确了区委书记、区农村工作局党委书记、各村党支部书记抓“三级联创”工作的三级责任人职责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村级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等各项制度,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责任、措施、工作的“四到位”,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注重教育,强化培训,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订了全区农村干部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学习方式上讲求多样性。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参观先进单位、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政策理论学习的形式。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我们根据年度任务的不同,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近几年主要以“城中村”改造和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重点内容对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大政方方针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论述,开展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和艰苦创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三是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实效性。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实际、实用”的原则,先后组织农村“两委会”干部参加了城市规划法、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立项及审批实务等各方面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专题讲座,使大家在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程。通过以“三级联创”为切入点的一系列党建载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村各项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干部队伍整齐,关系协调;经济逐年稳步递增,15个村经济总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基层干部以优良的为民服务行动,主动为民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三、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1、以“五个好”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局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局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作风集中整顿、“论团结”、“论勤政”、“论廉政”和“创佳争先评差”等学习教育和研讨活动,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局党委组织优势。一是健全完善包村制度。重新制定了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成立了驻村督导组,对“两委会”矛盾突出的村先后进行了两次集中整建,较好地扭转了后进村的面貌。二是培养典型,抓点带面。在北沙坡村和南关村开展“三级联创”试点工作,帮助该村先后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17项制度。同时,召开全区农村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区村级各项事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创新制度,扩大民主,积极探索都市农村党建工作新途径一是切实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着眼于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研究制定了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和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了“两委会”的关系,实现了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二是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我们积极推行以“党内外推荐,上级党组织考察,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制度,不断改进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方法和程序,扩大了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将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班子。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我们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1+1双联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同时,严格规范程序,实行“公示制”,使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权益保护等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委组织部的指示,今年二季度,我们在组织全区8个街道党工委,深入地区非公企业、区内重点项目工地、大型建筑工地、大型综合市场及劳务市场,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就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一、某区农民工群体基本情况某区地处某市中心地带,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辖区内商业网点、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较为集中,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工。目前,流入我区的农民工总数约为14,356余人,其中男性占98.4%,农民工党员为149人,占1.0%,入党积极分子294人,占2.0%,年龄结构在2140岁之间的占66.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0%,从事建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占99.7%,平均月工资收入200500元的占52.0%,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的占58.4%。二、开展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就城区农民工总体状况而言,农民工群体具有文化素质较低、工作流动性大、党员比例明显偏低;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型集贸市场、建筑行业和劳务市场。基于这些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普遍具有难易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一)在农民工群体集中的领域建立党组织1、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由于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城市非公组织中,积极在非公组织组建党组织,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是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们在辖区内的71个非公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涉及农民工群体的组织达51家。2、在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党组织。在许多商业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来自农村的商品经营者。随着城区大型商业集贸市场的不断建立,为在这一领域建立党组织,对市场中的党员经营者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区先后建立了建设路“双拥市场”党支部,太乙路铁永坊市场党支部,这些市场党支部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城市拆迁改造等原因,这两个市场已不存在)。去年以来,我们又在文艺路地区的李家村服装城成立了市场党支部,为在集贸市场经营户的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3、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我们明确要求各街道社区建立“八个一”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在各社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这一机构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党员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据统计,有40余名农民工党员曾经到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进行过登记和过组织生活。(二)加强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不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的同时,我们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较为集中的非公企业和集贸市场,着力巩固党的阵地,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我区非公企业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9名,入党积极分子约50名,其中农民工党员有12名,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45名。公司党组织在开展党组织生活中,通过支部学习和丰富多采的支部文化生活,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员工在提高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同时,也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支部为了调动农民工党员的入党积极性,采取对纳新农民工党员后,给其输出地党组织和本人家庭发放喜报的方式,极大地鼓舞和触动了入党的农民工和其他员工,为企业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政治氛围。文艺路街道党工委在李家村服装城农民工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做“模范党员经营户”活动,为讲诚信、守信誉的党员经营户颁发“模范党员经营户”牌匾,为市场党员经营户办实事、解难题,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党员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了一批积极靠拢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许多原来不愿暴露身份的农民工经营户主动向党组织亮明了身份。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培养非公企业和市场中的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80余人,10余人加入了党组织。(三)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增强党的感召力。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是农民工群体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实际困难,是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有力切入点。1、开展文明市民教育进工地活动。农民工群体大量存在于城市建筑工地,据统计,我区目前现有施工工地54个,外来农民工5千余人。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动,有助于农民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寻找并发挥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我区精神文明办公室通过指导全区各街道建立文明市民总校和社区文明市民分校开展教育活动把农民工纳入文明市民教育范畴,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今年6月中旬,我区长乐坊街道办事处邀请市委讲师团对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文明、道德、遵法讲座,发放文明市民教育读本3000余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文明市民学校组织的360余次各类讲座、授课中,参与活动的建筑工地农民工达1000余人次。2、关心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长期以来,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艺演出、纳凉晚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教育农民工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区柏树林、长乐坊街道党工委通过为骡马市等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举办了“夏日电影专场”、“走近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情献给农民工”等文艺晚会,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政策宣传和教育管理工作。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驻地单位、农民工代表同台演出,同唱革命歌曲,不仅教育了农民工,而且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三、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目前,由于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基层组织建设在我区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城市劳务市场中建立党组织尚属空白。目前,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托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等组织载体进行,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权益保障无法实现专门化和集中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仅限于“搭车”之列,这就影响了社会及用工单位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党员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或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专门负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应是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中党员数量极少,而且比较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原因,加之许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用工单位负责人功利观念较强,主观上不愿意成立党组织,给在这一群体中建立党组织设置了重重障碍。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网络.com网。2、农民工党员身份无法确认和证明,存在着农民工不愿暴露身份问题。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党组织在这一群体中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治舆论宣传和社会氛围,从而使农民工群体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农民工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思想意识淡薄,政治上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恶性循环。二是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来看,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挣钱,满足自己和家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