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浙江科技平台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北京浙江科技平台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北京浙江科技平台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北京浙江科技平台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北京浙江科技平台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浙江、北京科技创新平台的调研报告浙江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工作分三个方面: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 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主要为科研开发与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目前启动的有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行业专业创新服务, 主要是围绕先进制造业、 现代农业、 环境资源、 现代服务业和健康与安全等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 形成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联盟。 目前已经启动的有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区域创新平台, 主要围绕改造和提升块状特色经济, 为逐步实现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集群向创新集群跨越服务。 浙江省的平台建设以“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为原则,平台的建设目标是结合当地科技、经济发展特色,为满足当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 随着平台建设和服务的深入,科技、企业界对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认同, 无论资源拥有者还是使用者都从平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除科技文献、 科学仪器、科学数据等基础条件得以整合和高效利用外,科研团队也不断整合,通过由若干家具有某方面科技优势的单位的组合,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力促进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发展,因此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不断地加入到平台建设当中,平台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近期拟启动建设的省级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还有: 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平台、 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水稻种业科技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木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畜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 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要基于本地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地科技资源特色,当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浙江省的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环境资源、现代服务业和健康与安全等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为研究开发乃至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和创新是考核平台绩效的重要指标浙江科技平台建设的做法与成效:主要做法 1、从浙江当地需求出发,制定了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从做好与国家平台建设的对接、符合浙江实际需求、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出发,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完善、提高”的基本思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联合创新能力更强、开放服务水平更高、具有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协作共享,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推动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平台建设的的主要任务是,除与国家接轨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外,浙江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科技创新需求,延伸和补充了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内容,在“六个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一批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一批重点科研院所、一批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批重点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础上,设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将整合、重组和优化现有大型仪器、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条件保障体系;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将建立由具有明显优势的科研单位、科技中介机构等组成的科技创新载体,为行业领域科技创新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和创新载体,开展从科研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将集聚行业创新资源,加快技术转移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取得的成效:“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已联合了浙江省科技信息院、浙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10家省内主要科技文献图书收藏单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文献资源已占全省的85%以上,总量超过1000万册(件),完成加工联合数据目录超过500万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也已建立,补充了浙江省国外科技文献资源的不足。 2、加大宣传,机制激励,多种措施发挥平台作用。一是加大平台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平台。举行了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象站开通仪式,分管副省长到会讲话,有关厅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新闻媒体参加开通仪式。二是组织平台参加单位深入企业,让企业应用平台。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行业专业创新、区域科技创新等平台多次与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使平台掌握了企业实际需求,服务更俱针对性。是统一建立门户网站,让大家熟悉平台。2007年初,浙江省将已建立的几个平台集中到一个门户网站上,大大增加了点击率,提高了平台的知名度。 3、采取激励机制,壮大平台。如对科技文献的数据联合加工、文献联合服务实行补贴;建立分析测试专项,每年200万元用于支持加入“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的单位开展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调动仪器管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取得的成效 浙江省自2004年启动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以来,逐步落实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各类科技平台建设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已联合了浙江省科技信息院、浙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10家省内主要科技文献图书收藏单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文献资源已占全省的85以上,总量超过1000万册(件),完成加工联合数据目录超过500万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也已建立,补充了浙江省国外科技文献资源的不足。“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已有浙江大学、浙江省疾控中心、浙江省农科院等25家单位参加,首批入网仪器320台(单台价格超过50万元人民币),涵盖各类光谱、质谱、色谱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组成。实验动物设施面积11760平方米,汇集了浙江省实验动物学科的主要科研力量、设施和生产能力。“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由浙江工业大学、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4家单位以理事会形式共同组建, 整合了药学、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新药创制过程中的重要科研力量。自2004年l0月启动以来,平台共承担完成了药学研究25项。仪器测试服务4050批次,药效评价研究7项、药效评价动物实验服务165项、药品质量检查动物实验2250批次、各种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370多项;技术服务收入达到4000多万,争取到了上亿元的国家项目支持,成效显著。“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由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4家单位以理事会形式联合建设,开展设计平台(EDA工具软件平台) 、测试平台、I P应用平台3个子平台建设,涵盖了从研究开发到支持实现产业化的全流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正版EDA工具服务,进行芯片及IP开发,已向浙江省内外相关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服务近160项,已为每个企业节约了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成本投入。总结 浙江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 第一: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 浙江的三个平台的项目建设,都是事先经过充分调研,在有需求的,薄弱的环节下功夫,特别是其行业专业平台。有需求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微电子测试平台的运营,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多多和相关企业联系,才能够使得我们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第二:强调共享,充分利用资源:将各种资源整合利用,择优互补,不浪费,实现共赢。单独一方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不仅浙江,全国其他地方做的比较大,比较好的几个平台,都在共享方面做的很优秀。 我们的微电子测试平台办起来之后,待条件成熟,也可以联系科大、工大、安大、38所等有条件,有设备的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合肥市内一些有相关设备,实力的公司,组成共享系统,以此扩大平台实力和影响力,大家共同受益,节约仪器购置成本。 第三:加大平台宣传,促进平台发展:扩大知名度,影响力,让需求找上门。在平台投入运营的前期,就可以着手网站的建设以及宣传,让所有能用到平台服务的企业都能够充分了解平台的服务,收费情况。待平台走上正轨之后,可以向周围辐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合肥市内。 第四:采取激励机制,壮大平台:刺激平台做大做强,良性发展。平台应当交由专业的人员,团队去运营,我们给予有效的激励及惩罚机制,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用市场化的运营来让平台良性发展,增加盈利能力。北京市科委科技条件平台 北京市科委着手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由于科技资源利用率低和大量的科技资源还未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共享,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创新活动条件资源等难题。通过建立有效的促进和管理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技术成果辐射,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达到促进创新主体实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北京市科委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核心,提出“要初步建成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开放、机制创新、社会参与、创新主体受益、实施显著的首都科技条件服务体系”。科技条件平台是为科技创新搭建的资源保障系统,是为科技活动、科技项目运行提供所需要的共性技术与基础条件资源服务平台。 经过几年的建设,条件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2008年6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建设了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农业与农村建设、新材料、文化创意、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领域条件平台及大型仪器、实验动物等基础条件平台共20个,汇聚了价值61.5亿元的可共享科技资源,已经为2万多家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专业服务,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 具体做法和成效、政府引导,提供科技条件资源建设环境支撑。 2007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工促局等六委办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共享若干意见,并于2008年6月,正在联合发布首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发布,促进了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条件资源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开放、共享资源,初步形成了国有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政策环境。 2、 科技条件平台专项管理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专项资金支持 (1)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与效果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北京市科委制订了“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设立科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20052007年累计投入1.208亿元,2008年计划投入3000万元。截止到2008年6月,20家科技条件平台共整合资源61.5亿元,其中各平台自身拥有的资源价值约6.28亿元,引导整合了社会投入资金55.224亿元,切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是北京市科委的“八大主题计划”之一,是积极推动北京市“项目科委”向“资源科委”转变的重要举措,促进了科技条件资源与创新主体紧密结合,促进首都强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2)专项资金支持方向 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专项管理主要支持方向有: 通过支持“科技资源的调研与分析”,掌握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对科技条件资源的需求;通过支持“专项日常管理”,包括平台准入论证、绩效考核、需求调研等环节工作,保证平台建设良性运行;通过支持“行业平台服务机制创新”,重点通过支持以委托中介公司经营的方式,激励中介公司参与条件资源市场化运行,或支持资源所属主体成立公司,加大对“市场化引擎”方式的支持力度,分步实现市场化、公司制的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另外,平台专项支持“科技条件平台宣传”,不断增强平台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类别用户要有不同的宣传内容。支持建立集资源信息展示、服务响应、专项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发布、对外宣传门户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科技平台专项管理信息系统”。 3、 建立有效的平台专项管理工作体系 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的资源使用用户多,建立有效的平台专项管理工作体系,形成信息化的专项管理工作平台,有利于提高首都科技条件的总体管理水平。具体做法有: (1)通过联席办公会议,落实平台管理的各项决策。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国资委、市工促局等部门(以下简称各委办局)建立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的联席办公会议负责全市科技条件平台的统筹和管理。由参与委办局主管领导组成的联席办公会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审定和发布有关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协调有关资金的落实。由各委办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联席办公会议设立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的决议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专家组和专家资源库为为联席办公会议提供决策咨询,并对入网仪器进行技术评估和绩效考评。 (2)通过平台准入论证和绩效考核,促进平台服务水平提升 首都科技条件试点平台是必须经过专家组论证,按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准入论证意见表和论证标准全面对申请条件平台的单位在汇聚资源能力(包括汇聚资源机制、汇聚资源质量、汇聚资源数量)、服务能力(包括核心业务、技术服务队伍情况、客户拥有情况)、服务质量(包括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满意度、社会反响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确定是否被认定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另外,根据目前的试点平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从机制创新、人才吸引、资源整合、成果推广、技术服务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对目前经认定的若干家试点平台的服务进行考核。 在2007年进行的考核中,获得“优秀”的条件平台占45%,获得“良好”的平台占30%左右,还有个别不合格的平台。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于考核合格的平台给予滚动的经费支持,对于不合格的平台,不予支持。绩效考核刺激了平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各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4、需求导向,有的放矢服务于创新主体。(一)需求分析,调动资源建设规划布局 调研北京地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对科技条件资源的需求情况,是建设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路径。把握需求、分析需求,为及时调动现存的科技资源,服务于现实的企业创新需求,形成整体的规划布局。根据2008年6月2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科技重点任务部署,覆盖了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水和土地资源、环境、能源、循环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交通、人口与健康、消费性服务、城市安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等领域。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承担主体责无旁贷地落在北京各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 部分领域需求调研数据显示:对公共技术需求迫切,被调研企业需要节约成本的公共研发环境。 例如: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在2008年上半年作的关于对软件测试、软件基准、培训等共性服务的需求表明,被调研的50家企业和相关院所中,46家回复问卷,其中有44家认为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对于企业有重要帮助,是非常需要的。 (二)资源调研,提供分类服务有保障 北京地区的科技条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在科技基础条件方面,根据北京科技条件信息网显示:北京地区科技装备资源现有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2338台套,价值为33个亿;共有 13大类5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4676台(套),总值 65亿元。在成果转化条件方面,北京地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10家大型分析测试中心,6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孵化器已经超过70家,孵化器总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580多家,为社会创造了78088个就业机会。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方面,科技中介机构近万家,相关行业协会15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家。在科技人才资源方面,高等院校近70余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00多家,各类高科技人才超过10万人。 面对丰富的科技资源,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采用了“机制创新、调研整合、规划布局”的工作步骤,不仅分析如何通过平台来汇聚资源,做好服务机制创新,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进一步掌握科技条件资源在各个行业领域、各类机构的分类情况和分布数量情况,从而为结合需求调研、做好平台分类集簇建设做好准备。 目前,在国家科技部平台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正在开展市属及部分央属机构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调研工作。 (三)供需对接,中小企业创新有依靠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1.通过提供研发外包、研发设计、检测服务等共性服务平台,有力地支持了各类企业在原始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2.通过提供科技基础条件,为条件平台用户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充足的实验条件保障;3.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源动力;4.通过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机制创新,保证条件平台可持续发展。 5、资源建设机制,保证条件资源有序汇聚 为了能更好地汇聚资源、强化资源服务能力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资源汇聚中积极实践了运用联盟化方式、平台与孵化器结合、技术引领资源等多种模式,最大限度地汇聚了行业科技资源,并市场化运作科技资源,开展资源对外服务,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保证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联盟化方式,提升条件平台汇聚资源能力 通过组建联盟机构来汇聚成员单位资源,并将服务需求与联盟发展结合,形成基于领域促进的资源链条和服务链条,通过服务打造联盟品牌、壮大实力,促进成员在市场中受益和发展。 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通过联盟化方式形成的平台有:中国生物技术研发服务联盟(ABO)、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农村科技服务港、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实验动物法制管理与科技支撑平台等5家。 实践证明,联盟化方式是最有效率的汇聚资源开放共享的途径。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经过认证的20家平台中,汇聚资源总量达到61.5亿元,通过联盟化方法汇聚的资源有50.89亿元,占汇聚资源总数的80%以上。 (二)条件平台与专业孵化器结合,集成了孵化器的专业技术资源,并扩大条件资源对研发类企业的服务 通过平台与专业孵化器的结合,实现科技平台按领域“线上”活化科技资源,专业孵化器按“点上”集成条件资源,实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点上”的突破。点线结合,不断完善首都区域创新环境。 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通过与孵化器结合方式建设的平台有:北京DRC工业设计技术中心、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平台、北京大学孵化器微构分析测试中心、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放实验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科技服务平台、北京医药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北京海银科生物医药孵化器等8家。这些条件平台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目前达到约1000家,具有很好的上升空间。 (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领域的共性技术或高端技术为核心,形成公共技术资源条件平台 通过机构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专有技术和学术带头人,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更大程度地吸引领域高端资源,提升领域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引领领域前沿技术发展。 目前通过技术引领方式建设的条件平台有: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北京集成电路测试科技条件平台、中医药科技条件平台、建筑节能技术平台等7家。 (四)服务机制创新,保证条件平台可持续发展 目前,市场化、公司制的条件平台服务机制将成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主要支持和发展方向。即支持科技条件资源拥有方成立公司,运行这些资源,以市场经营方式提供给用户服务资源;或通过鼓励委托中介公司来经营科技条件资源的方式达到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衔接。 服务机制创新,特别是市场化、公司制的服务机制,是保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种服务机制的引导下,各平台将不断加强市场宣传、不断提升业务服务能力、不断以“满足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需求至上,研用互动,融合创新,稳定持续”、“诚信、公正、专业、优质”、“以科技提升品质,以服务成就客户,以价值奉献社会”等等以客户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作思想指导,形成“资源协作、为企业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提供专业、快速、便捷的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的平台良性发展的环境。 目前,经过专家认证的20家条件平台中全部采用市场化或公司制的运行服务机制。例如:对于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专家认为是“企业化运作的平台、服对象非常广泛,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强。”“有效的资源汇聚机制,有专业服务能力和成功案例,是良好的公共数据资源,符合北京市的条件平台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生物技术研发服务联盟(ABO),专家认为:“平台特色明显,联盟化模式、市场化运作,需求导向、品牌化发展,一个优秀的平台”“联盟的汇聚资源的能力强,平台服务能力强,有核心服务业务支撑,已有很大的技术服务实力和良好的成功案例。符合北京市条件平台建设的条件和方向。” 实践证明,目前的科技条件平台中,服务机制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非常彻底的条件平台,汇聚资源、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效果都朝良性方向发展。 (五) 区域辐射,促进科技条件平台实现共享 加强宣传,扩大平台影响力度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激活科技资源存量,促进开放、共享的重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北京市科委的积极努力下,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科技基础条件”+“行业领域平台集簇”相配合的平台格局,汇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并在各行业中推广和利用的力度逐渐加大。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条件资源的使用范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科技资源的社会认知度,提升资源使用方、资源整合建设方等各方面对科技条件平台的理解和认同。必须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整体宣传,加强各试点平台的宣传力度。 我们鼓励针对平台的最终用户、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机构、关心平台建设的领导机构等不同的宣传对象,利用各种会议、各类媒体、日常信息报送等多种宣传渠道组合,宣传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资源、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及取得的成绩。通过宣传,扩大科技条件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为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寻找使用所需科技资源提供途径。各试点平台的行业认知度 50%.平台建设与运行单位熟知专项管理相关规定,认知度100%。通过宣传,我们希望主要领导部门了解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主要做法以及在全国平台建设中的对比位置。 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促进平台大范围共享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大型共用仪器资源共享方面,充分发挥北京中心城市的示范辐射作用,由北京市牵头,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参与共建环渤海区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该项工作06年开始启动,通过建立数据库标准规范、建立各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共享规范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技术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区域人才技术交流,推动区域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形成全国性的区域共享网络。 北京市在环渤海区域设备资源共享建设中制定了关于促进环渤海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若干意见、环渤海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环渤海区域大型科学仪器信息平台建设及管理办法,并由京、津、冀三地率先制定了京津冀地区科学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