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doc_第1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doc_第2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doc_第3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doc_第4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检索报告 班级:2012级医学影像2班 姓名:王正超 学号:201208040266课题:CT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成像诊断课题分析: 如今,当一个人的内部器官或者组织发生病变时,医生可能无法通过病人表面症状来确定是何种病变,此时,就需要借助专业医学影像设备来检查并作出诊断,从而最终确定时发生何种病变。其中,CT检查时最重要的的一种影像检查,CT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被测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该扫描方式是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测物体,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通过三维重构成像。目前,CT被广泛用于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心及大血管、腹部及盆部疾病的检查,提高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关键词:CT、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同义词:CT(断层扫面技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内部组织器官(皮下组织器官)主题词:CT+组织器官+成像外文检索词:CT 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 组织 tissue 器官 organ 成像 imaging一、检索过程1(期刊检索)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式:关键词=CT and 内部组织器官 and 成像限制条件:期刊检索年限:1990-2014检索结果:命中68条,3条密切相关举例:1【篇名】SPECT脑功能成像与CT解剖成像图像重合方法研究【作者】楼岑,章士正,张大平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4,33(3)【ISSN】1008-9292【页码】264-268【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SPECT脑功能断层成像与CT脑解剖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合方法.方法:设计制作了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外部参照系统配准装置,开发了一套基于外部参照系统特征定位装置和人体器官固有特征定位的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设置了图像采集、格式转换、图像定位、图像配准、重合图像表达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结果:应用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参照系统配准装置进行脑SPECT和CT成像,得到的每层颅脑图像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定位标记点,作为图像配准定位的外部参照点.通过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了SPECT脑功能断层图像与CT脑解剖断层图像的迭加重合.结论:采用所建立的图像重合方法可直接观察到SPECT图像上脑血流灌注异常部位或脑受体功能异常部位所对应的解剖位置,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2【篇名】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作者】杨林,周翔平,官泳松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出处】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6,21(2)【ISSN】1002-0179【页码】412-413【摘要】 自1971年由Godfrey Hounsfield发明CT以来,由于其特殊诊断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传统CT对人体解剖结构具有卓越的显示能力,但却很难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特点.近年来,由于多层CT(multidetector CT,MDCT)的研发及软件技术的进步,诞生了一种功能性CT灌注成像技术.本文主要综述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二、检索过程2(图书检索)数据库名称:读秀检索途径:主题词检索式:主题词=组织*器官*成像限制条件:图书检索年限:不限检索结果:312种举例:1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作 者】戴汝平,高建华主编【出版发行】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2007 【ISBN号】978-7-03-019754-2【页 数】 182 【原书定价】128.00【主题词】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中图法分类号】R81 (医药、卫生特种医学放射医学)【参考文献格式】戴汝平,高建华主编. 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2007. 2先天性心脏病多排螺旋CT成像与诊断 【作 者】戴汝平编【出版发行】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2009.12 【ISBN号】978-7-03-026028-4【页 数】 363 【原书定价】218.00【中图法分类号】R540.4 (医药、卫生内科学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诊断学)【内容提要】 本书的目的是介绍先心病MDCT诊断检法,以优良图像,指导影像科和临床医生如何正确应用MDCT,提高先心病诊断水平。同时总结我们的经验,提出MDCT+UCG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对有创心血管造影的依赖,减少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格式】戴汝平编. 先天性心脏病多排螺旋CT成像与诊断. 北京市:科学出三、检索过程3(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式:关键词=CT and 内部组织器官 and 成像限制条件:学位论文检索年限:1990-2014检索结果:338条1 【篇名】全器官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微循环改变的评价【作者】马晓璇【学位类型】硕士【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导师】时惠平【年份】2013.【摘要】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全胰腺低剂量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应用该技术分析不同胰腺疾病的灌注差异,对胰腺癌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做出判断,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对21例拟诊胰腺疾病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24岁-73岁,平均年龄51岁)行胰腺全器官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患者身体重量指数(BodyMassIndex)以6-8ml/s的注射速度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顺序团注优维显30-40ml(370mgiodine/ml)与生理盐水30ml,同步应用东芝640层容积CT(Aquilin-ONE)进行胰腺全器官CT灌注扫描。对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对位处理和灌注分析,采用最大斜率法获取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血流灌注图、组织血流量等灌注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篇名】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分析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步军【学位类型】硕士【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导师】全显跃【年份】2010.【摘要】胃是胃肠道中血供最丰富的器官,主要来自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根据解剖学教科书描述,供应胃的动脉主要有沿胃小弯侧分布的胃左、胃右动脉、沿胃大弯侧的胃网膜左、胃网膜右动脉及分布到胃底附近的由脾动脉发出的数条胃短动脉,部分人可见起于脾动脉的胃后动脉。其中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小分支,但却是胃的最大动脉,正常起源于腹腔动脉,往左上方经胃胰腹膜皱襞到达贲门,向上发出食管支与贲门支,然后向下沿胃小弯在肝胃韧带中分支到胃前后壁,在胃角切迹处与胃右动脉相吻合,形成胃小弯动脉弓。与目前较多的针对肝动脉变异的研究相比,有关胃动脉变异的研究仅有少数,主要集中在胃左动脉。有关其起源、分支及分布等变异的研究报道亦较少。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胃左动脉在起源及分支变异种类较多,使得胃胰、肝脏手术及介入等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和风险均明显增加。因此术前充分认识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四、检索过程4(专利检索)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式:关键词= CT and 内部组织器官 and 成像限制条件:中外专利检索年限:1992-2014检索结果:32条举例:1 【名称】右半侧卧位腹部CT检查垫【申请(专利)号】CN200920266309.X【公开(公告)号】CN201510297U【申请人】囤荣耀.【发明人】囤荣耀.【申请日期】2009-11-3【公开(公告)日期】2010-6-23【专利说明】右半侧卧位腹部CT检查垫,其特征是:包括三棱柱状垫体,垫体的底面为弧面,该弧面的弧度与CT检查床的弧度相适应;弧面底部设有与CT检查床加大摩擦的粘接带。【摘要】一种右半侧卧位腹部CT检查垫,属于医疗器械辅助设备,在腹部CT检查时,观察肝胆胰脾实质器官的同时,主要解决胃窦部特别是沿胃小弯侧的病变显示。包括三棱柱状垫体,垫体的底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弧度与CT检查床的弧度相适应;弧面底部设有与CT检查床加大摩擦的粘接带。所述检查垫的支撑垫体面与底面弧面弧弦成40角。既能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又对被检查者无损伤,不阻挡射线,不影像成像质量,而且该检查垫结构简单,易制造,使用非常方便。2【名称】腔内CT定位标记激光器【申请(专利)号】CN200580042299.6【公开(公告)号】CN101072540【申请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LF普拉特,MA查波,MR佩佩利.【申请日期】2005-12-5【公开(公告)日期】2007-11-14【专利说明】1.一种诊断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台架(20);在固定台架(20)内限定的对象容纳腔(26);位于腔(26)中心限定的成像等角点;安装在固定台架(20)上的第一和第二激光器(66、68);覆盖固定台架(20)和激光器(66、68)的掩盖罩(32),来自激光器(66、68)的光穿过该掩盖罩(32)限定的窗口(82)进入腔(26);以及用于将对象的关心区域移动进入腔(26)的床(36)。【摘要】一种诊断成像系统,包含限定容纳对象的腔(26)的固定台架(20)。第一和第二激光器(66、68)牢固安装在固定台架(20)上。矢形激光器(48)安装在头顶,用于在平行于轴向(Z)的竖直平面(60)内在对象的上部投射纵轴线(58)。床(36)将对象移动进入腔(26)以产生关心区域的图像,移出腔进行标记。使用者分割图像以绘出至少一个器官的轮廓。确定所分割器官的等效中心(94)。在调整床(36)的同时,对矢形、第一和第二激光器(48、66、68)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从而由矢形、第一和第二激光器(48、66、68)投射的激光线(58、76、78)相交于所确定的等效中心(94)。矢形、第一和第二激光器(48、66、68)进行激光标记对象。附检索到的论文 CT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现状辽宁医学杂志2003年第17卷第2期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116011) 伍建林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张德辉CT 灌注成像(CT peHusion imaging)是CT功能成像中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从组织细胞水平和微循环水平来揭示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及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因此在人体脏器功能的评价、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9O年代以来CT灌注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预示着CT成像技术不但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组织的解剖与病理解剖形态学的信息,而且在未来疾病的功能成像诊断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 脑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以下以脑的CT灌注成像为例简要介绍其基本原理。所谓脑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的CT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利用该曲线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1vr)和对比剂峰值时间(1vrP)。脑CT 灌注技术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其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均很高,影响因素少、成像时间短,还可以采用多层同层技术,因此在脑部疾病和其他脏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根据研究,imgml的碘浓度相当于25个CT值单位(Hu),即img碘可使lml脑组织的CT值增加25个Hu【】,则注入脑造影剂的量可表示为“Huml”。因此,如果测得局部脑组织或其他实质脏器碘的聚集量,即可获得其局部血流灌注量。CT灌注成像的数学计算模型包括非去卷积模型(Nondeconvolution)和去卷积模型(Deconvolution)两大类 。前者应用Fick原理,即组织器官中造影剂蓄积的速度等于动脉流入速度减去静脉流出速度的原理。它又包括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忽略静脉流出法,其基本理论认为,在对比剂由动脉流入开始到其到达引流静脉之前这段时间内,所有的对比剂均存留在组织器官内而没有对比剂的流出,其优点是概念简单,便于理解,但缺点是假设在组织器官TDC的初始最大斜率这一段时间内没有静脉流出,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将低估BF值;另外一种方法是引流静脉法,它的优点也是概念简单,便于理解,但缺点是扫描层面常不包括感兴趣区的引流静脉,或者有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因此BF的计算值将偏高。去卷积模型:卷积的概念十分复杂可利用以下公式表示:Q(t)一F Ca(t)oR(t)=Ca(t)oFR(t)其中,o 代表卷积算子(convolutional operator),Q(t)代表组织器官的TDC ,Ca(t)代表动脉的TDC,F代表血流量,R(t)代表推动剩余函数(IRF),它反应的是注射对比剂后组织器官中存留的对比剂随时间的变化量。在CT灌注研究中利用已知的Q(t)、Ca(t)计算FR(t)的过程称之为去卷积。其优点是不必对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做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即更加真实。但也有很多因素影响去卷积模型的计算值,如需要有效控制噪声,对头部移动进行矫正,要计算相对小的脑内流入动脉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等。2 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21急性脑缺血性疾患的检出和诊断 目前,脑CT灌注成像的主要临床作用之一就是评价脑缺血的情况。有文献报道 ,CT 灌注技术可以早在脑缺血出现症状3O分钟后发现异常,表现为异常脑灌注区的CBF值减低,CBV正常或轻度生高,MTT基本正常,TTP延长或消失。而普通CT图像一般要在脑缺血24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即使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最早也要到3小时左右才能显示病灶。所以,CT灌注成像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脑缺血病变的最理想影像学方法,可及时指导临床的溶栓治疗,其目的在于及早和最大限度恢复血流以挽救那些功能尚可能恢复的脑组织,即半暗带组织。CT 灌注技术在鉴别脑梗死区和半暗带组织方面也很有价值。目前鉴别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CBF的相对值(缺血侧的CBF与健侧的CBF值的比值,即rCBF)来鉴别,研究认为,一般rCBF值高于020的脑组织区域为半暗带组织【4;二是根据CBV值来区分梗死区和半暗带组织,理论上半暗带组织的CBV 正常或轻度增高,而脑梗死组织的CBF和CBV 同时减低。一般一个完整的CT检查程序包括平扫、CT血管造影和CT灌注,即可提供溶栓治疗的全部信息,而不必进一步做MR检查 。22人体实质脏器的应用研究 CT灌注技术不但可应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而且还可应用于体部一些实质脏器功能和疾病的评价和诊断。如利用CT 灌注技术可以测得正常肝脏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灌注指数(HPI=HAPHAP+PVP)等。研究发现 ,肝硬化病人HAP增加、PVP减低、HPI增加,因此可根据肝脏的灌注状态来评价肝硬化的程度,同时还可以对肝脏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等,在肝移植病人血流灌注状态的评价方面也很有价值。随着多层螺旋CT(简称MSCT)的开发与应用,有公司研发的CT灌注软件还可以计算出表面通透性(PS),它是指对比剂经由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间隙的单向传递速率,单位是ml100g min ,该参数主要用于肿瘤病变的研究。目前已有学者测量和评价了正常人胰腺的血流灌注量,并对胰腺癌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的BF、PS平均值统计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口。但总体上有关胰腺CT灌注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关于肾脏的CT灌注研究也有报道,但多为动物实验,其临床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CT灌注还可用于心肌缺血状态的评价。23肿瘤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前,CT 灌注技术已经可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显示肿瘤病变血流灌注的病理、生理改变,不但能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而且能够判断其恶性程度,即估计肿瘤的分级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还可以评估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和鉴别肿瘤复发还是瘢痕组织等。在肿瘤病变的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中,由于CT 灌注扫描时间偏长,因此在体部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肺脏、肝脏、胰腺等脏器肿瘤的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脑部和四肢等相对静止部位肿瘤病变的诊断与血液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脑CT灌注成像技术是脑部肿瘤理想的集形态学与功能状态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影像学方法。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脑肿瘤以及同种组织学类型而分化程度不同的脑肿瘤,其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不同脑肿瘤的CBF、CBV、MTT、PS值各有相对固定的数值,但也可能有一定的交叉。一般脑肿瘤的CBF值均有较明显增加,其中脑胶质瘤的CBF值略高于脑膜瘤的CBF值,但明显高于脑垂体瘤。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CBF值相仿。而脑肿瘤的MTT值变化与正常脑组织差别不大,其l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明确。PS值在脑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可能更有价值,笔者研究发现脑垂体瘤和脑膜瘤的PS值显著增加8,平均PS值 16 m1-1min100g ,相当于胶质瘤和转移瘤的17倍。一般来说,脑膜瘤多表现为高CBF值和高PS值;胶质瘤多表现为高CBF值和中等PS值;转移瘤则表现为中等CBF值和中等PS值,即脑外肿瘤的PS值明显高于脑内肿瘤。脑外肿瘤中脑膜瘤的CBF值显著高于垂体瘤,脑内肿瘤中胶质瘤的CBF值明显高于转移瘤。因此合理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值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此外,在确定脑肿瘤的范围方面,传统的CT 与MRI增强扫描对肿瘤边界的勾画并不完全准确,有一些星形细胞瘤虽然已经侵及到周边正常脑组织,但可以并不强化 而CT 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参数CBV、CBF、MTT 和PS来全面观察并精确肿瘤的真实轮廓,其中尤以PS图像价值最大,在脑肿瘤的手术与放疗方面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在评价脑肿瘤的复发方面,有学者利用MRI灌注成像研究灌注参数与肿瘤放疗后坏死与复发的相关性发现,强化病灶的rCBV值与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