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课设报告第三部分.doc_第1页
华清课设报告第三部分.doc_第2页
华清课设报告第三部分.doc_第3页
华清课设报告第三部分.doc_第4页
华清课设报告第三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01010共基极放大电路的测量1. 绪论本设计主要讲述了共基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相互比较及三种电路相互比较的问题。通过此实验实现了在理解共基极电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共基极电路应用环境,同时也是对理论的实践、验证。1.1静态工作点的概念所谓静态工作点就是输入信号为零时,电流处于直流工作状态。这些电流、电压的数值可用BJT特性曲线上一个确定的点表示,该点习惯上称为静态工作点Q ,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加入电路时,不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三极管放大状态。若静态工作点设置的不合适,在对交流信号放大时就可能会出现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偏高)或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偏低)。1.2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对于放大电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不失真,二是能够放大。如果输出波形严重失真,所谓“放大”毫无意义。因此,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电路不产生失真是非常必要的。应当指出静态工作点不仅影响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而且影响着放大电路几乎说有的动态参数。1.3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1)必须根据所用放大管的类型提供直流电源,以便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作为输出的能源。(2)电阻取值得当,与电源配合,使放大管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电流。(3)输入信号必须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4)当负载接入时,必须保证放大管输出回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使负载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压。1.4共基极放大电路的概念共基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是由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两端输入的,再由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两端获得输出信号因为基极是共同接地端,所以称为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小于输入电流,没有电流放大作用。输入信号是加在正偏的发射结上,电流大,故输入阻抗很低;输出信号是反偏的集电结,阻抗很高。有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1.5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特征(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2)电压放大倍数大;(3)电流放大倍数低(1);(4)功率放大倍数高;(5)适用于高频电路, 与共发射极电路相比较,通常共基极电路的频率特性要好些。1.6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就是求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各电极间的电流与电压就是Q点。(2)动态分析就是求解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放大电路的分析应遵循“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只有静态工作点合适,动态分析才有意义;Q点不但影响电路的输出是否失真,而且与动态参数密切相关,稳定Q点非常必要。1.7三种电路的比较(1)共射电路既能放大电压有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之中,输出电阻较大,频带较宽。常作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2)共集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并具有电压更随的特点。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极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设计输出的形式。(3)共基极电路简称共基电路,共基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当,是三种接法中高频特性最好的电路。常作为宽频带放大电路。2. 设计任务2.1预习要求掌握共基极电路的基本知识。2.2设计共基极电路 已知条件:直流输入信号由直流电源提供,交流信号由低频信号发生器提供。要求:共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用Multisim仿真模拟软件作图及调试波形图。3. 设计电路图1共基极电流放大电路图图2共基极电压放大电路图4. 结论总结通过Multisim可以方便地看到:(1)当输入电流大于输出电流时; 表1输入电流 表2输出电流图3电流仿真电路图结论:在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放大倍数Ai=Io/Ii,再由表2的输出电流Io和表1的输入电流Ii数据得出:电流放大倍数小于1,即共基电路不能放大电流;图3表明波形为正弦波。(2)当输入电压小于输出电压时; 表3输入电压 表4输出电压图4电压仿真电路图结论:在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放大倍数u=o/i,再由表4的输出电压o和表3的输入电压i数据得出:电压放大倍数大于1,即共基电路能放大电压;图4表明波形为正弦波。5. 收获心得经过半年的模电课程学习,我们接触了许多全新的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快乐着并学习着,为我们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时间的脚步我们谁也无法停止,时间匆匆而过,这门课暂时结束了,但它在我们人生的学习生活中才刚刚起步。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研究共基极电路的时候,通过网络我们也知道了有许多的共基极电路,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以后拓展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互相帮助下,我们了解到各种共基电路的原理以及用途和怎样去分析它们。此外,通过这次的设计与调试,使我们通过实践来验证了平时所学习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查询资料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了一些以前没遇到过的元器件。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也反映了许多问题。不要事情简单就马马虎虎的,就像每一种共基电路我们也常常搞错。在同学们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眼高手低,以后还应该多实践,多动手,理论多与实践结合。平时应该多动手查查资料,自主学习,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但令我最难忘的事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使我再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方面都得了到很好的提升,在此,要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课设的成功,少不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以及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大力配合。没有大家的默契,也收获不了今日的成功,在课设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努力查找资料,仔细检查,认真核对,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艰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