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静载报告压拔低模板.doc_第1页
单桩静载报告压拔低模板.doc_第2页
单桩静载报告压拔低模板.doc_第3页
单桩静载报告压拔低模板.doc_第4页
单桩静载报告压拔低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1 页 共 10 页检测工程名称检 测 报 告 基桩类型:预应力管桩桩身尺寸:PHC-AB400-70-(18) 检测项目: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3. 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检测依据:1. 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仪器设备及编号:1. RS-JYB桩基静载荷分析系统(XXXXXX) 2. 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XXXXX) 3桩身完整性检测仪(XXXXX) 工程名称XXX 委托单位名称XXX 地址XXX电话XXX检测结论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根据X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本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XXXXkN,满足设计要求。 2.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根据X根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结果,本工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XXXXkN,满足设计要求。3. 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本工程总桩数XXX根,共抽检XXX根。其结果如下:I类桩(完整桩)XX根;II类桩(基本完整桩)XX根;类桩(缺陷桩)XX根;类桩(严重缺陷桩)XX根。(检测报告专用章)签发日期:年 月 日备 注 /批准: 审核: 主检: 检测工程名称检 测 报 告 附 页1、工程概况1.1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建筑高度/层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委托单位成桩时间1.2设计桩参数桩型沉桩工艺总桩数桩截面尺寸桩长桩端持力层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值)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值)2、工程地质概况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1 试验目的通过X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判定(确定)本工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2 试验依据3.2.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3.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3.2.3 抽检原则: 3.3试验过程及方法3.3.1 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3.3.2 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3.3.3 加载装置: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能提供反力为XXXXkN左右。或采用锚桩反力装置,锚桩数量为X根,配筋数量XX。或采用地锚反力装置,地锚数量为X根。3.3.4 加荷系统:(1)仪器名称及编号:(2)油压千斤顶型号及编号:3.3.5测量装置:(1)测力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2)位移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3.3.6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3.3.6.1加载分级: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本次试验最大加载量为XXXXkN,分10级,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倍。具体分级见下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分级表分 级123456789荷载(kN)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3.6.2 沉降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由仪器自动记录。3.3.6.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3.3.6.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4)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3.3.6.5 卸载与载沉降观测: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注: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3.3.7 试验数据与资料1. 本工程X根桩试验数据见附图、附表。2. X根桩的桩顶最大加载量、最大沉降量及残余沉降量见下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况表桩 号(#)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历时(min)最大加载量(kN)桩顶最大沉降量(mm)桩顶残余沉降量(mm)终止加载条件备 注3.3.8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1.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 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 当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前一级荷载值;4. 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5. 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6. 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3.3.9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3.4试验结果本工程X根桩试验结果见下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表 试验桩号(#)极限承载力(kN)取值依据极限承载力统计值(kN)承载力特征值(kN)说 明3.3.8(x)3.3.8(x)4、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4.1 试验目的通过X根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判定(确定)本工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2 试验依据4.2.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4.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4.2.3 抽检原则: 4.3 试验过程及方法4.3.1 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4.3.2 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4.3.3 反力装置: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天然地基上放支墩)提供支座反力。试桩锚筋配筋数量XX,能够提供约XXXkN的反力。4.3.4 加荷系统:(1)仪器名称及编号:(2)油压千斤顶型号、数量及编号:4.3.5 千斤顶安装方式:采用一个千斤顶放置于试桩上方、主梁的上面,千斤顶直接拔桩。 或采用将两个千斤顶分别放在反力桩(或支墩)的上面、反力梁的下面,千斤顶顶主梁。4.3.6上拔量测量装置:(1)测力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2)位移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4.3.7加卸载与上拔量观测: 4.3.7.1加载分级: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本次试验最大加载量为XXXXkN,分10级,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倍。具体分级见下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分级表分 级123456789荷载(kN)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4.3.7.2上拔量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由仪器自动记录。4.3.7.3 上拔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上拔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上拔量观测值计算),当桩顶上拔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3.7.4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抜量大于前一级上抜荷载作用下的上抜量5倍;按桩顶上抜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抜量超过100mm时;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抜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抜荷载值。4.3.7.5 卸载观测: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上拔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注: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4.3.8 试验数据与资料1. 本工程X根桩试验数据见附图、附表。2. X根桩的桩顶最大加载量、最大上拔量及残余上拔量见下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概况表桩 号(#)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历时(min)最大加载量(kN)桩顶最大上拔量(mm)桩顶残余上拔量(mm)终止加载条件备 注4.3.9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确定: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U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陡变型U曲线,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lgt曲线斜率明显陡降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当在某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裂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在最大上拔荷载作用下,未出现前述三款情况时,可取最大荷载值或取上拔量控制值对应的荷载。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4.3.10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Ua确定:(1)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当极限抗拔承载力按土的极限抗拔阻力控制时)。(2)当工程桩不允许带裂缝工作时,取桩身开裂的前一级荷载作为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并与按极限荷载一半取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相比取小值。4.4 试验结果本工程X根桩试验结果见下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结果表 试验桩号(#)极限承载力(kN)取值依据极限承载力统计值(kN)承载力特征值(kN)说 明4.3.9(x)4.3.9(x)5、低应变法检测5.1 检测目的 通过XX根桩的低应变法检测,用于查明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5.2 检测依据5.2.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5.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5.2.3 抽检原则: 5.3 检测日期: 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5.4 检测方法及原理采用反射波法进行检测。即:桩顶实施锤击后,激起桩顶质点的位移,该位移在桩身中传播而形成应力波。应力波在下行途中,如果遇到缺陷(断裂、裂缝),则产生上行的拉伸波,拉伸波到达桩顶面时,将导致桩顶面质点向下的速度增加;应力波运行至桩端,由于阻抗剧变,而产生更为强烈的上行压缩波,即桩端反射。所有这些信息都被安装于桩顶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根据初始激振与桩端反射之间的时间差t及桩长L来推求应力波在桩身介质中的传播波速c=2L/t(在桩长未知的情况下,可由同场地的平均波速来推求桩长L=ct/2),根据速度曲线的特征,来判断桩身的阻抗变化,再根据反射波到达桩顶的时间及波速来推求阻抗变化的位置。5.5 仪器设备及性能指标5.5.1仪器名称及编号: PIT-v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仪器编号为2528c5.5.2传感器类型及编号: 加速度,178125.5.3激振装置: PVC力锤5.6 资料分析与结果分析方法采用时域、频域等方法综合分析的5根类桩的波速值进行计算,平均波速为XXXm/s。I类(完整桩):桩身完整;II类(基本完整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类(缺陷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