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指出了高师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与中学化学新课改对接的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方法。【关键词】化学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对接一、引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基础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增强基础教育学生的素质。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新的理念、新的特点、新的目标、新的内涵,对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高师院校的化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将使教师从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1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全面而详尽;新的化学课程目标更具特色,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了课程的总目标。重新构建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新的化学课程立足于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改变了过去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提出了学习主题和相应的内容标准。规划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结果,在“内容标准”部分,通过对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的说明和活动建议来体现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2赋予发展性评价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自我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三、我国高师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挑战,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高等师范化学教学过多强调专业教学和统一教学模式。基础课内容偏多,较为陈旧,不能很好的反映目前学科发展的情况;而统一的课程体系又不利于发挥各校的特色。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用型、通用型人才的需要日益递增,人才培养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中实施两类人才,因此本科化学教学应该更加注意人才培养。教学思想的转变不够。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中学化学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大学化学本科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加强需要占用学时和学分,在总学时减少或不变的情况下,势必存在化学类课程与素质教育类课程争学时和学分的现象。高师化学教育专业除增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外,无论是在主要的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等诸多方面,大多有采用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师范性特色并不十分明显。四、与中学化学新课改对接的高师化学教育改革本科教学只是终身教育链条中的一环。因此,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本科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宽广知识基础和基本教学技能与高尚师德的创新型基础教育工作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主要内容。31构建新型的化学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主辅修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在主修化学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辅修食品、制药、生物、材料等学科的课程,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2)“基础方向”培养模式。4这种培养模式是在主修本科化学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在选修课程中设置若干个方向课程,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几个方向的课程。方向课程主要有:化学学科提高课程、生物类课程、物理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应用化学课程等。(3)大理科教育(或科学教育)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对中等教育改革的思路,在化学(综合理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化学类课程的门数和学时,增加数、理、物质科学、地理学、地球与宇宙、生命科学、科学探究、科技英语、科学教学论等课程。(4)“121”培养模式。5这种模式是大学第一年不分专业,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第二年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情况,分方向不分具体专业。在第三年期末进行化学学科内不同专业的选择,依据个人的兴趣,结合学习成绩,愿意从事教育事业将来要当中学老师的学生,选择适合基础教育改革实际需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行学习,获得化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不论什么培养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不足,只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到完善。2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和采取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讲座课(如教学研究方法、教学论文写作、化学课外活动指导、中学化学习题解答、化学哲学等)四大板块构成化学教育类课程体系。在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加入化学史、化学哲学和化学社会学课程,并研究在各专业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化学史、化学哲学和化学社会学内容讲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将会极大地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水平。同时协同其他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全程渗透,培养师范生素质。此外,在教育系列课程的教学中,也要采取灵活多样开放的教学方式及评估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参观式教学、开放实验室实践等教学方法;开卷、闭卷、研究报告、小论文、口试、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课程学习总结、大作业、小组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等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增加师范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增设潜性课程,增强师范生的科学素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与中学教育及其改革对接,是高师化学教育改革之路,也是其它专业师范教育的改革之路。参考文献1李艳.转换角色.挑战自我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中国教师J,2008.1:63642米庆树等.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化学教学J,2004.12:9113张殷全等.师范类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