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docx_第1页
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docx_第2页
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docx_第3页
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docx_第4页
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土地流转参与者分析 作者简介:李子健(1994-),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 下载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市13个村庄、4个规模经营农场以及村委会、乡政府人员的调查为基础,从土地流转背景下政府官员、经营者、村委会和农民的行为分析入手,探讨规模经营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可能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在村委会制度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会形成农户与村委会的僵局。但如果企业和农户实现了直接交流,政府保证村官为集体服务,那么土地流转将会顺利进行。因此本文提出对政府、村委会干部、农户、企业的政策及建议,力求土地流转能够顺利规范的进行。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村委会制度;农村集体经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为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提供了制度基础。然而,分散经营条件下的精耕细作农业始终面临着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限制,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投资过剩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初现端倪。畸形的资源配置使得粮食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大规模的粮油收储使中国粮价持续走高,中国粮食价格成世界“高地”在全球居高不下。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另外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而同时农民收入的增速却长期徘徊不前。近年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潮的到来和农村常住人口的迅速减少,土地规模经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规模经营并非对小块土地的简单合并,其涉及条件之细密,人员之广泛都使得该问题尤为棘手。事实上,自土地流转被写入法律至今,对现有农村承包地的大规模流转仍旧处于试点阶段,特别是在河南这种人多地少且旱涝自然灾害多发的农业大省,土地的规模经营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而从近期来看,能从规模经营中获得利润的企业或个人尚属少数,大多数农场均处在亏损状态。本文将以对2014年8月对河南省开封市13个村庄、4个规模经营农场以及村委会、乡政府人员的调查为基础,从土地流转背景下政府官员、经营者、村委会和农民的行为分析入手,探讨规模经营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可能方法。 二、国内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1954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改造奠定了农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从此农地变私有为公有,变分散经营为集体规模经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则是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土地使用权再次分散到农户这一生产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及农户访谈我们归纳出造成土地流转困难的核心问题。 (一)集体代理人问题 我国特有的国情即村委会制度,是分析农村问题的关键。集体农地的主要代理人为村委会,即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但在现实中,农户对集体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村委会的过失缺乏问责机制,这导致村委会和农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村委会兼有上级政府代理人的地位,同时又兼有农户的身份,是村民的带头人与领导。双重身份使得在权利的选择及运用导向强势的一方,在行为及思想上依旧遵循小农意识。这使得村委会在决策及执行力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困难。 (二)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土地产权较为混乱。农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但农户具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得土地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农户必须通过村委会来进行土地流转,而村委会却可以直接绕过农民与第三方达成协议进行土地流转。因此土地流转在农户与村委会之间很难达成共识。 (三)农户个人经营问题 小农经济下的精耕细作使得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今天,农户面临众多的困难。土地一家一户的经营使得经营成本高,农地普遍存在重复投资的现象。同时,农户之间缺乏合作意识,无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如水利设施在农户不合作的情况下基本处于荒废状态。除此之外,农户缺乏获得农产品信息的渠道,造成信息不对称。农户在决策时多选择跟风随大流,使得产品供给年际弹性过大,出现丰产不丰收。由于粮食产品的增长空间小,利润率低,即使同一高价收购也无法为农户带来更多利润。这使得土地流转大规模集体耕种迫在眉睫。 国内对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推崇正是在这些背景下开始的,其最根本的诱因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分析政府官员、村委会干部、农户、企业员工,重点考量村委会干部及政府官员在整个土地流转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村委会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当前村委会对农村问题的影响力颇大,对农村问题的分析应从村委会为突破口。以往对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大多忽略了村委会制度对流转的影响,少数对村委会的分析不是狭隘地集中在产权制度方面,便是对村委会的职能解释较为宽泛,没有考虑影响村委会行为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村委会在农民的土地流转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村官在损害农村集体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由调查情况本文归纳出博弈矩阵模型,如图3-1所示。假设村官的工资和农民的基本收入均为5。在村内建设中,农户可以选择合作或者不合作,合作需要付出1单位的参与村内建设费用,不合作则可以搭便车不付出这一代价。村官可以选择为集体服务或者为个人谋利益。为集体服务会给所有人带来2个单位的额外收益,但自己的辛劳使得其丧失1个单位的收入;同时若村民不合作,则还需要多付出1个单位的代价来游说村民。为个人谋利益会使得农民丧失2单位收益,如果村民合作则可多得到5个单位的收益,若村民不合作,则由于事情较为棘手收益只能得额外的2单位收益。 这种制度安排之下,农民的占优战略为“不合作”,村官的占优战略为“为个人谋利益”,均衡为(不合作,为个人)。村民的不合作心理在村官为集体出力时来自于搭便车带来的额外收益,在村官为个人的情况下则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这一博弈之下,农民和村委会之间行成了僵局。 这一僵局对土地流转影响深远。土地的所有权归村委会所有,因而农户害怕村委会与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担心一旦土地转出便会永久丧失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这种担心在农民心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调查本文发现开封市柳园口乡柳园村几户农民的土地被村委会租借出作为农产品交易市场,但农户通过律师了解到该租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企业随时可以违约而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村委会的行为也存在疑点:该交易市场所占土地仅为少数几家农户所有,但赔偿款项竟被按照人头发放到了全村所有农户手里。村委会是否希望用让多数人获利的方式来躲避少数受害人的追究不得而知,但这种行为的确加深了农户对村委会的不信任。 四、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正如前文所说,村民委员会的双重代理人身份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运作机理呈现出公权化的色彩。事实上,由于村委会的官员有被提拔成为基层政府干部的可能,村官和乡镇政府之间事实上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政府间接地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土地事实上是乡村干部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甚至完全掌握的一种非市场资源,因此政府可以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很多研究将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干预和土地财政归为一类,进而大为诟病,但其实这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土地流转指的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对使用权所有者进行的转移,但客观来说,即使城市化发展迅速,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乡镇一级面临的土地使用权转移始终发生在农业领域内部。在这一前提下,政府干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干预是否正确,而在于干预方式的选择和干预程度的界定。 正如前文提到,现有村委会制度下农户和村委会之间的不信任为流转工作造成了巨大阻力,而这一阻力在行政村这一级无法实现内部消化。村委会制度的改革不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即使改变了制度因素,也无法对村民的心理惯性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的介入便变得很有必要。很多时候,经营者也多选择与政府合作来推进流转的顺利进行。在这一情况下,政府起到了协调者的作用。 具体的博弈模型如图4-1所示,假设在土地流转这一情况下,村官和企业两者在政府的协调下构成一个整体,以政府的信誉做担保使得农民相信村官将选择为集体服务。而企业在政府协调下实现了和农户的直接对话,为了实现顺利流转,其承诺给农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假设市场价格等于农户个人经营时的收入,则在流转后农户收入将超过原本收入。在图中显示则是农户在合作租出土地的情况下可较之前多得2个收益,而“村官+企业+政府”的选择被限定在“为集体”上。如此则最终在政府协调下的结果为(合作,为集体)。 这一结果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首先企业和农户实现了直接交流,其次政府保证村官为集体服务。相比来说,第二个前提显得不容易实现,例如,村官可以用少于4单位收益(10-6=4)的贿赂来得到官员支持。但第一个前提的意义却很大,在政府的协调下,农户有了直接向企业施压的能力,一旦企业出价满足农户要求(即弥补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损失,例如图中的2个单位收益),则农户的占有策略将是合作。这种情况下,无论村官如何选择,土地将始终能够顺利实现流转。 五、土地流转的政策及建议 当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于怎样分配政府官员、村委会干部、农户、企业员工四者的利益,平衡其在土地流转中所占利益的比重,这对于土地流转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文分析中本文得出结论:在村委会制度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会形成农户与村委会的僵局。但如果企业和农户实现了直接交流,政府保证村官为集体服务,那么土地流转将会顺利进行。 土地流转至少涉及三方面的主体,一是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流出方,二是愿意租入土地的土地流入方,三是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村社集体。在这里,土地的流出方就是农民,土地的流入方就是企业经营者或者有租地意愿的其他集体或个体,而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就是村委会或者村社集体。 (一)农户 理性规范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在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土地普遍无法突破封闭凝滞的局面:一方面有些农民即使抛荒也不放弃承包权,有些想放弃承包权却找不到租户。这就使农户与企业之间产生了矛盾,农户想去租地却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而想租地的企业或者个人却因为农户的漫天要价而望而却步。这种情况首先来自于农户的土地心理的作用。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祖祖辈辈耕种土地的农民,让他们将土地租赁出去,在行为和意识上都不可接受。这就需要使农民站在集体的利益来进行土地流转,并理性规范土地流转意愿。 (二)村委会 村委会与农民保持信息对称并相互沟通。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中的职责缺失,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能顺利的进行。在组织农民方面,由于土地经营上的分散化,农民与集体以及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减少,关系淡化。作为集体经济代表的村委会,因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对农民的号召力,村公益事业难以开展,农用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民间及村委会与农民间都缺乏联系。单个农民耕种土地,虽然拥有很大的自主性,但缺乏宏观的规划,使得农民承担众多的风险。因此村委会应发挥职责,有责任与义务将村民结合成一个整体。 促进村委会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机制。本研究在开封市杏花营农场胡寨村调查时发现,银基O秀作为开封市引进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占用了胡寨村村民的良田,而其中补偿款未落实到位的,没有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权与自由权。农民在对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的监督并不是有效和落实到位的,村委会的一举一动都不受农民的约束和监督。因此村委会应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通过村委会为其生产与经营提供各种服务和收益保障,特别是农业信息、技术、资金、销售渠道方面的系统化专业化服务,而不是损害农民的利益。 村委会接受上级政府的管理。村委会与乡以上的政府,对利益互相争夺,村委会对政府采取更多的是隐瞒欺骗的态度,而乡一级以上的政府对村委会的管理则是没有更多的办法。这造成了村民自治组织要么成为乡镇政府的附属物,要么成为家族势力的独立王国,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政府 国家保障措施应落实到位。当前农产品的价格偏低,国家的补助性措施少,造成农民种地不赚钱。因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土地漫天要价。而企业或者集体对土地的大规模承包,也有其苦楚。本研究团队采访到,在开封市柳园口乡柳园村和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乡杨庄村,晋开化工集团对土地的大规模流转,集中连片的进行耕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企业在经营的头几年,由于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太弱,因此企业必定考虑要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降低采购成本,因此企业对农民的各种无理要价就敬而远之,形成的这用有供求但是价格达不成统一的尴尬局面。 政府保障企业和农户实现交流及村官为集体服务。由上文分析可知,如果村官和企业两者在政府的协调下构成一个整体,以政府的信誉做担保使得农民相信村官将选择为集体服务。而企业在政府协调下实现了和农户的直接对话,为了实现顺利流转,其承诺给农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那么土地流转将会顺利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