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及其讽刺艺术.doc_第1页
史记及其讽刺艺术.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及其讽刺艺术司马迁是一个有着伟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多次宣称,他创作史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以匡世利民为宗旨的思想体系,用他的话说。即是“成一家之言”;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承孔子修春秋对各级贵族的黑暗统治进行批判的战斗传统,用他评价春秋的话来说即是“贬天予、退诸侯、讨大夫”。由于史记是一部以当代史为主要叙述对象的史书,而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又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社会,因此,当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汉代统治集团的时候,他就不得不选择讽刺这种“旨微而语婉”的方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司马迁借评价春秋向读者暗示了自己使用讽刺手法的原因。他说:“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正是由于这种批判和讽剌,汉代有些官方学者把史记称之为“谤书”。就我个人而言,史记的讽刺艺术其实大部分是一种主观的抨击与暗讽,司马迁一无兵权二无相劝,可何况只是一介史学家,于是他的讽更多体现在一种对现实的披露与解释(这解释即是司马迁的评议),他的讽刺不太激进也就不必见怪了,只是他的讽刺暗语却过于深刻。以下是我找的几个例案,加以证明:在佞幸列传传中,韩嫣与孝景帝自小便亲密无间,景帝为太子时,“愈益亲嫣”,即位后,韩嫣“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郑通。”入列上林苑中,景帝派韩嫣先行骛驰视兽。江都王望见韩嫣还以为是天子,便伏谒道旁。未想,韩嫣驱而不见。江都王后来在太后面前泣曰:“请得归国入宿卫,比韩嫣。” 平实记述中陡起波澜,作者用江都王短短一语,高度概括了韩嫣得侍崇而骄、目中无人,同时也讽刺了景帝对于韩王之子过分溺爱与骄纵,使得大臣心生不满。司马迁在这里借江都王之怒,痛快抒发了对此等佞臣的鄙夷,对当权者纵容佞臣的嘲讽。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武帝宠爱王夫人时,宁乘对大将军卫青说:“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宁乘之语虽有抹杀卫青将才之嫌,但却极精准地点明卫氏一门显荣真正之源。托宁乘之口,司马迁道破了此中潜藏的裙带关系,讥讽了外戚得势、大权在握的皇朝处境。借人之口,寓我之情的方法,在史记中屡有上乘之表现。汲郑列传中,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这很符合汲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的个性,借他之口直刺武帝让人颇为信服。而此话一出,“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由沉默不语努力压制怒火,再到怒火爆发,最后干脆铁青龙颜,愤而离去,寥寥数语将人物内心剧烈之变描摹得准确而生动。足见,汲黯一语中的,说出了武帝最大的缺点,亦是司马迁对武帝的基本看法。司马相如列传中则大篇大篇记载司马相如之赋。原因,论赞中解释为:“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糜,窃为足下不取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而正诸侯之礼,徒事争游猎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馋不寤兮,宗庙灭绝。”这些大胆言辞皆为司马相如赋中点睛之笔,恰为司马迁认为的“其语可论者”。西汉两司马都以含蓄之法讽谏为上者以俭持国,避免奢侈浪费,严于律己。借司马相如之口,司马迁亦迂回讥讽了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历代帝王身上或多或少的奢靡之气,武帝亦有。在汲郑列传中,司马迁如法借汲黯之口指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这亦是用他人之口传达自己意趣的生花妙笔。司马迁用此手法对叔孙通心态的描摹可谓极至传神。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后又窃骂叔孙通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后叔孙通为高帝制礼仪,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斥责道:“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事成之后,叔孙通诸弟子悉以为郎,又得赏赐五百斤金。诸生又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而司马迁亦在论赞中盛赞叔孙通“稀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前后有贬有褒,褒贬不一,相映成趣,将这么一位“识时务”的“俊杰”,精于面谀取宠的情态向读者展露无疑,达到非凡的讽刺效果。有必要着重分析和总结的是司马迁使用讽刺艺术的具体方法,这是司马迁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从史记中所有讽刺作品来看,将它主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讽刺对象自我表白、现身说法,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这是史记讽刺艺术中最直接地暴露讽刺对象的方法。第二,以实录的精神,有选择地对讽刺对象的生平行事予以叙述,从而塑造一个富有漫画意味的形象,达到使人心领神会的讽刺效果,这是史记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讽刺方法。 第三,借用他人对讽刺对象的批评、判断来对讽刺对象进行讽刺,这种讽刺往往以其客观而公正的特点产生使人信服的效果。第四,运用巧妙的叙事手法,通过揭露隐藏在事件背后的阴谋和隐秘,达到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