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doc_第1页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doc_第2页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doc_第3页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doc_第4页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中华原典分类举要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一)经部“六经”(孔子)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汉)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朱熹)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他如:广韵、说文解字等(二)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三)子部儒家、兵家、法家、释家、道家(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原典导读(一)“原典”、“元典”概念1.家原源 原:侧重于个体,具象的起始。2.元,始也 元:侧重于混沌,整体的起始。 “原典”是指作为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指一种文化、思想、流派最开始、最本源的著作。(二)为社么要读“原典”?1.“原典”自身的魅力 2.前辈学者的启示 3.现实的需要二、周易相关内容:【性质】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书。周易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并不能够影响它的内容当中包含着精华,包含着大智慧。【构成】易经和易传;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内容和体例】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及所象征的八种事物: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取像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古经每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卦象、卦名、卦辞、爻辞蒙卦的卦像由坎下艮上组成,“蒙”是卦名,后面内容是蒙卦卦辞。 “初六”“上九”,为蒙卦的每一爻的爻辞。彖内容解释蒙卦卦名、卦辞、蒙卦整卦的大旨。“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为大象,阐释卦像“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为小像,阐释爻像。周易导读(1) 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总结】周易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不是一人一地一时所作,有一个积淀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年”的集体撰成的作品。(2) 周易的内容和体例【体例】 广义 狭义 一般指古经部分 一般指古经和大传 (64卦,386爻,450句卦辞) 【内容】【八卦取象歌】(朱熹)【对应五行】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3) 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学习周易?1. 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原典。 儒家:“五经”之首 道家:“三玄”之一 2. 周易是一本奇书,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历来“见仁见智”,分歧很大,有必要仔细研究。3. 中国文化延续了五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部分。(4) 周易的性质1. 用来算卦的占卜术。2. 关于“周易”的解释,影响较大的有三种:(1) 周朝简易的占卜术(2) 周:普遍 易:变化 讲普遍变化的哲学著作(3) 易:天道的规律和人生事物变换的法则(4) 周:周代 易:变化 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术 周易是用来算卦的书,带有迷信色彩, 但并不能影响其内容中包含着精华和大智慧。(5) 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1. 伏羲做八卦 2. 周文王作系辞3. 周公作卦爻辞4. 孔子作“十翼” 周易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创作:远古时代春秋战国 三、说文解字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古文示。“示”为部首。“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解释此部首含义,意思是:上天把自己的旨意通过征象垂示下来,展示吉凶,以这种方式来告诉人们应该守本分守规矩。“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分析“示”字结构,为“上”和代表日月星的三垂会意而成。“凡示之屬皆从示。”说明体例,意思是凡跟“示”这个部首有关的字都排在这个部首里。“,古文示。”说明“示”字有重文,将“示”字的古文写法标明出来。许慎释字的特点:一是用“六书”理论;二是掺杂文化因素。说文解字导读(1) 说文解字的概况1) 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人。“五经无双许叔重”; 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学专家、语言专家; 中国文学的开拓者。2) 简称说文,我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收字9353个(540个部首,14大类)。(2) 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1. 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文,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2. 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聲。(字,生育。字形采用“子、宀”会义,表示“子”在“宀”下,“子”也作声旁。 )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3. 說,释也。从言兌。一曰談說。4.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 (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对文字的来源的解说)(3) 说文解字的版本 徐铉 xun 大徐本 徐锴 ki 小徐本(4) 体例 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zhu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5) 说文解字的内容 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分析字形、解说字义的著作,又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化百科全书。1.分540部2.探讨文字的起源(1)八卦 伏羲 (2)结绳记事 神农 (3)刻符记事(4)图画 (5)仓颉造字3.创立“六书”理论4.解释文字(6) “六书”,最早出自周礼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象形古人对抽象事物有时采用依附象形的办法来造字。Eg:果,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果,树结的籽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象果子长在树上。)Eg :泪, 雨,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雨,水从雲层降下地面。字形顶部的“一”,像天穹,“冂”像低垂的雲团,水零落其间。所有与雨相关的字,都采用“雨字头”。 ) 漆,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一曰入洛。从水桼聲。(漆,河川。源出右扶风杜陵岐山,向东流入渭河。一种说法认为漆河最后流入洛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桼”是声旁。 ) 声,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籒文写作“磬”。 )指事(事,事物)指事者,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Eg:上:二 丄 上 下: 丅 下 (简化)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高处。这是古文的“上”字,是指事字。上,篆文写作。 )下,底也。指事。下,篆文丅。(,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Eg: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屬皆从刃。(刃,刀的坚锋。像刀有刃的形状。所有与刃相关的字,都采用“刃”作边旁。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树之根源)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上部。 )(树梢)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未,即“味”。六月,是最富于滋味的时候。五行之中,木大于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树的茂盛)朱,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朱,树心红色的树。松柏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木”中间的“一”,表示在树的里面。 )(树干)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凡亦之屬皆从亦。(亦,人的腋窝。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所有与亦相关的字,都采用“亦”作边旁。 )(腋下)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y,以见指撝hu,武、信是也。说文解字叙 比:一个接着一个,靠着挨着。 类:类别,数。 谊:通假“义”,义气。言语相合,是谓“谊”。 比类合谊:把不同的东西挨在一起,归拢意义,形成新的字。Eg:北,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北,违背。字形采用两个相背的“人”会义。所有与北相关的字,都采用“北”作边旁。)背,也。从肉北聲。(背,脊背。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北”作声旁。 )从,相听也。从二人。凡从之屬皆从从。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 “比”字。 )Eg: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木,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东方属木。字形采用“屮”作边旁,下部象它的根。所有与木相关的字,都采用“木”作边旁。)林,平土有叢木曰林。从二木。凡林之屬皆从林。(林,平坦地面上有丛生的树木叫作“林”。字形采用两个“木”会义。所有与林相关的字,都采用“林”作边旁。 )森,木多皃。从林从木,讀若曾參之參。(森,树木极多的样子。字形采用“林、木”会义。)Eg: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mng中。(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早,晨也。从日在甲上。(早,清晨。字形采用“日、甲”会义,像“日”在“甲”上。)旦,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屬皆从旦。(旦,天亮。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日”出现在“一”之上。一,表示地平线。所有与“旦”相关的字,都采用“旦”作边旁。 )朝,朝,旦也。从倝gn ,舟声。(朝,天亮。字形采用“倝”作边旁,“舟”是声旁。 )Eg:寒,凍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bng 。(寒,冷气冻人。字形采用“宀、人、茻、仌”会义,表示用草褥垫盖,字形下部有“仌”表示天气冷水结冰。 )信,誠也。从人从言。会意。(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Eg:洲 = 水 + 州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Eg:考 老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Eg:令,长,酉, 女, 汝,尔, 你 应用“六书”理论分析下面汉字结构: 美上竹月果雨甘朱泪化朝犬莫颖西 我考老羊逐寇牧你自何刃玲信寒缸象形:竹月果雨泪犬羊自指事:上甘朱刃会意:美化朝莫逐寇牧信寒形声:颖何问缺转注:考老假借:西我你(“从从” 会意)四、诗经:诗经的性质、名称、篇数、时代诗经“六义”:风雅颂(诗体分类);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农事诗 二、征役诗 三、婚恋诗四、怨刺诗 五、史诗 六、祭歌诗经导读【性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曰选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名称】原称诗诗三百,战国始称为“经”,汉代正式称为诗经, 为经书之首。【篇数】305篇 毛诗篇目为311篇 (6篇为有目无词的“笙诗”有曲谱没有歌词)【时代】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少数为商代 奴隶社会 最早作品商颂5篇 最晚作品 毛诗陈凤株林(约为公元前599年) 齐诗曹风泉 (约为公元前510年)【地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少数涉及江汉地区【作者】民间仆隶平民 朝廷公卿大夫 社会各个阶层 (大部分为无名氏,少部在其内容中隐现) Eg:载驰 许穆夫人,姬姓,第一爱国女词人【收集】“采诗说”风诗 “献诗说”雅诗 “作诗说”颂诗 【整编】“太师编诗说”(早期整理) “孔子删诗说”(再次整理)【应用】早期:礼乐演奏、教育国子、观风知政 春秋:赋诗言志(引用学习、外交措辞) 孔子时:教育弟子 战国:引诗说理 秦代:焚诗禁毁 汉代:回复传授【六义】 诗体分类风雅颂 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风” 声,指的是土声、地方土乐,即土风歌谣,共160篇。 现在一般研究者也认为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风歌谣。“雅” 正,雅乐也就是正乐、朝廷正乐、京腔雅歌, 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 合称“二雅”,共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 “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 专门用来宗庙祭祀且奏以大钟或伴以舞蹈的乐歌。 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内容多为赞美神灵或祖先的功德。“赋” “敷”或者“铺”,至直接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比” “譬”,比喻、比拟、比附、象征这类艺术表现手法的概称, 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兴” “起”,指触物生情的联想式开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思想内容】一、农事诗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反映妇女采集劳动的周南苤苡反映牧业生产的小雅无羊,代表豳风七月。二、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