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docx_第1页
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docx_第2页
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docx_第3页
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docx_第4页
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用工荒”转折点下的契机研究摘要:浙江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愈演愈烈,已成为其发展的新瓶颈。本文探讨了浙江企业“用工荒”形成的原因,并从转型升级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进而阐释了破解“用工荒”对浙江经济发展所具意义。 关键词:用工荒、转型升级、制造业 虎年伊始,浙江企业又遭受了新一轮的“用工荒”。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今年春节后返城民工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0%,而企业需要的岗位数量却增加了将近30%。如此现象并非今年所特有。早在2003年,浙江企业的“用工荒”就已初现。而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后,“用工荒”便愈演愈烈。2010年春天的“用工荒”更被称为七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许多浙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招到工人而开工不足,大量订单被搁置、拖延,这使得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浙江经济再次面临发展瓶颈。 作为一个人口净流入大省,浙江拥有7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劳动密集型企业云集。依靠充足的外来劳动力输入,中小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推动浙江经济实现了腾飞。然而,时至今日,曾经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已经不像想象中那样源源不断。其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原因?浙江企业应如何应对?应对措施又会怎样影响浙江经济?本文将一一试作分析。 “用工荒”成因 (一)从结构到总量的供求不均 如果说几年前的“用工荒”还表现在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的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话,那么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走向了总量性的“用工荒”。对于急需用人的企业而言,不但技术岗位一工难求,就连招聘零技术、零门槛的流水线操作工、普工等也处处碰壁。 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根源在于供、求两方面的因素。 在劳动力供给这方面,浙江省本籍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1岁,老龄化严重,急需外省劳动力补充。而全国适龄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人数在不断减少。据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专家指出,2000年我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大约有2.5亿,而现在农村适合当农民工的年轻人数量已经低于1.2亿。劳动力供给充足、总抚养较低、社会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期”渐渐进入尾声,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人口负债期”也许会提前到来。一些研究机构甚至认为,“用工荒”将随着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而进入常态化。 另一方面,浙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劳动力资源的不断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的基础,一直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8年间,浙江工业年增加值的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2007年为最高,达到16.9%。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才回落到5.9%,而2010年第一季度的统计公报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浙江制造业明显回暖,工业增加值甚至增长了19%。这些数据表明,作为“中国制造”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制造”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特定的产业结构下,“浙江制造”大幅增长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长就成为必然。 由此可见,随着劳动力供给的逐渐见顶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增多,这种宏观层面的总量性劳动力供求不平衡最终会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形式表现出来。而当总量供求不平衡叠加上长期以来技术工人缺乏、技能与岗位不匹配等结构性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因素时,劳动力市场上的“用工荒”现象必将进一步升温。 (二)收益与成本上升博弈 经济持续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让城市的生活成本节节增长。物价水平、医疗成本、住房成本、教育成本等的上升,让生活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缺乏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与城市生活成本上涨的程度相比,外来务工人员所获得的工资上涨则远远落后。由于浙江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往往靠降低价格的方式开拓市场,所赚取得只是微薄的“加工费”。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进一步受到压缩,企业能给外来务工人员提高的工资待遇非常有限。 与之相比,近几年农村经济却大有起色。由于中央取消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务农获得的收入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沿海地区一些产业已经向内地转移,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其获得的报酬并不比城市低,而生活成本却比在城市打工减少了许多。 当“人口红利”的逐渐终结使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城市与农村的生活在收益与成本之间不断博弈,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已经具备了就业选择的主导权。他们“用脚投票”,回到老家务农,或者向内地、家乡周边的企业回流。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浙江企业的“用工荒”。 “用工荒”带来的影响和对策 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作为以“两来一补”模式起家的许多浙江企业来说,廉价的人力成本,是他们在市场上得以生存立足的唯一竞争优势。然而随着无限供给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用工荒“时代的到来,这些曾为“浙江制造”做出过贡献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生存危机。 然而,对宏观经济而言,“用工荒”却并非坏事。浙江制造业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企业构成,廉价的劳动力曾经让这些企业满足于低端的代工模式,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而 “用工荒”产生的“倒逼效应”正为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作为应对“用工荒”唯一可行的对策,不同企业行为选择的转型模式将有如下几种: (一)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必然出局 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与我们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在基础能源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环保政策压制的围追堵截之下,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将难以立足,最终会以自然淘汰或者政府强制淘汰的方式退出市场。 (二)产能需求量大的企业将进行转移 全球经济复苏为浙江许多企业带来了外贸出口的“大单长单”。欣欣向荣的外贸前景使部分企业做出“保产能”的行为选择。在浙江的廉价劳动力不再、而内地劳动力价格依然便宜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将选择向内地进行转移。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上海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产业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带动内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内地实现经济的崛起。但也应看到,对于转移出去的企业而言,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那么转移就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地理位置迁移之上。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代工生产企业,产业转移只是“用工荒”倒逼之下的缓兵之计。当企业一搬再搬、搬无可搬之时,仍然要面对升级或者被淘汰的局面。而且,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之下,这些企业由于对经济条件的依赖性过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将十分薄弱。 (三)实力强大的企业将进行技术改造 面对日渐增加的劳动力使用成本,实力强大的企业会选择投资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高科技设备代替人工进行生产,能显著提高制造型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缓解因“用工荒”带来的开工不足。当然,由于生产设备的价值往往较高,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大量资金的占用。所以,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会选择这种方法。而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如果企业实力强大足以完成技术改造,那么企业就能用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创新、研发、品牌塑造等过程中去,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能得到较大提升,从而将一些零散的小企业在竞争中淘汰出局。而在整个市场上,相关产业的集中度必将获得相应提高。 (四)其余企业将逐步转型走向第三产业 面对“用工荒”形势下日益高涨的用工成本,一些既不具备产品市场优势,又不具备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如果不想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无疑只能选择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路径。具有制造业背景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率先向生产型服务业转移。生产型服务业的领域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按照这一路径进行转移,一方面转型企业可以利用其原有相关产业的信息优势,花费较小的成本进行转型;另一方面转型企业可以通过为竞争中逐渐强大起来的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整条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破解“用工荒”的意义 “用工荒”带给企业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机遇。它的到来,给浙江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动力。如能妥善把握这一契机,因势利导,转变浙江经济产业结构,其意义将十分深远。 (一)推动技术改革及技术进步 任何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在“用工荒”的倒逼之下,企业无法再依赖廉价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必然转向对技术等先进生产力的探寻。结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方针,依托政府一系列促进创新的积极政策,浙江企业势必在转型中加大对创新、研发、技术改革、技术进步的投入。在硬件上,高效的机器将代替传统的人力;在软件上,先进的管理技术会取代落后的经营方法。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核心竞争力转移到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方法创新之时,浙江企业将逐渐走出“浙江制造”时代,迈入到“浙江创造”时代。浙江企业的产品也将不再以“价廉”立足市场,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物美”、“质优”誉满全球。 (二)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人力资源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制造行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倚重于廉价的劳动力,不可能吸纳大量以白领岗位为就业目标的大学毕业生。然而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器的使用、技术的研发、品牌的开拓、管理的创新,无不依赖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这将创造大量的白领岗位,进而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企业在摆脱低端制造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势必有助于充分开发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潜能,从而真正发挥出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有助于企业增加对人的因素的重视 在传统代工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里,企业家最关心的因素是“资金”及“有形资产”,人的因素常常游离于企业家的视线之外。企业家即使关心,也往往只关心作为企业成本的“工资”,并且总是试图压缩这些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用工荒”的到来让这些企业第一次面对人的因素的制约。显然,将人的因素“物化”的落后管理思想并不能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要想转型成功,势必从成本竞争转移到人才竞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重视人才作为“人”所具有的各方面需求,通过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激发其潜能,同时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使企业与人才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有利于产业布局合理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制造加工企业吸引了从全国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三十年里,这些外来务工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推动了浙江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浙江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也应看到,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浙江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大城市病”。交通拥挤、污染加剧,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正是“大城市病”的“病灶”所在。而由前文分析可知,“用工荒”的出现、劳动力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力在城市的收入与成本上升之间的博弈,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了应对“用工荒”,部分企业将追随劳动力转移方向,转移至二、三级中小型城市,甚至转移至农村周边的小城镇。而大城市的产业将以更加高层次的制造业或者第三产业填补。在市场的有力驱动下,企业的转型升级将促使城乡产业布局更趋于合理。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一则可为大城市新兴产业“腾笼换鸟”,另一则又可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卫星小城镇及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最终在城乡间形成分工有序、层次鲜明的新型产业格局。 总结 在改革开放中,浙江企业依靠劳动力优势获得了发展。但“用工荒”的到来使浙江企业面临着新的瓶颈。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对于浙江而言,这未尝不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利用“用工荒”的倒逼作用,结合浙江省一系列推动转型的政策措施,浙江企业必能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走出依靠低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