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18课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18课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18课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18课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18课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必修III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导入新课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可向学生简要介绍必修3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并与学生一起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提示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讲授新课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历史纵横解释。(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背景?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教师:归纳以下几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的。3、主要派别代表: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4、历史影响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教师:列举论语中孔子言论,分析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学生:列举(1)思想核心“仁”。(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再看孔庙、孔府、孔林的一些图片,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孟子的思想学生:归纳,教师明确。(1)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2)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3)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 讲完荀子的思想,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三、道家和法家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不作重点解释。课堂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多,头绪乱。在本课的教学实际中,注重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同时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与诸子百家的主张相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和历史背景。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有些草率,创新不足,倘若能联系今天的建立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案例,让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升华,效果会更好一些。课 题必修III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导入新课导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一问:回忆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在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位人物及其观点。二问: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后的汉代又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加强自身的统治的呢?讲授新课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3)影响:积极作用;消极作用:(见教材)2、 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条件)社会潜伏着危机(必要)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3)主要措施:略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2)董仲舒的生平: 著作: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2、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概况:目的主张结果(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维护统治秩序“三纲五常”思考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换一个问法后,根本原因就发生变化 如: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思考二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学思之窗) 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所以汉武帝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2)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3)教育方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独尊儒术的结果: 正统思想 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课堂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头绪多,涉及到一个“中心人物”董仲舒,两个思想核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以及两个“隐性”知识点,即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这两个“隐性”知识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受课时的影响,教学中又不能过多渲染,但又要使学生明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一番功夫,以精炼的知识去讲授。另外,“无为而治”与“阴阳五行学说”也是知识的盲点,教学中要恰当处理好。儒家思想虽然在汉代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但不受诸侯国的青睐;秦朝崇法抑儒并“焚书坑儒”遭摧残;汉代严格来说儒法相济、内儒外法。课 题必修III第3课 宋明理学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导入新课 儒学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西汉武帝时期定为一尊,自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儒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过了两次重大的改造,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是这两次儒学改造的关键人物。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讲授新课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学生:代表:程颢、程颐、朱熹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涵: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2、“人伦者,天理也”。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4、“存天理,灭人欲“5、“格物致知”评价: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评价: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利轻义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三、陆王心学: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代表:陆九渊、王阳明主要内涵: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课堂小结列表归纳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后,学生可以结合教材认识理学及心学代表人物和其主要观点,并进而对儒学的发展历程更清晰。很多学生通过这节课将理学和心学的耳熟能详的言论与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印象深刻。但是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最后关于认识评价理学和心学难以理解到位,只是停留在识记的层面。学生这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可将突破的重点放在认识问题上。可设计相应的情景让学生从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入手思考这一问题。课 题必修III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导入新课在世界文明史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在古今泉州的这块土地上,李贽是一位可能被忽视,但不能被遗忘的大思想家。他就像一道闪电,掠过了400年前那片冥暗的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永恒的印记!1981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详见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也将李贽选为我国历史上83位英杰之一。讲授新课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与性格:(1)生平:求学做官入狱(2)性格: “离经叛道”、正直清廉。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3)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3代表作: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4思想主张:(1)、否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权威性。(反权威)(2)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正统)(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5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儒家正统思想,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社会背景(共同背景)(1)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2)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都参加过反清斗争。(4)思想上,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平介绍: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代表作明夷待访录(2)思想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法治”: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3)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生平简介:(2)思想主张:倡导经世致用A、经世致用(思想主要特色)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生平介绍:(2)思想主张:唯物主义思想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并有规律可循。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辩证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重难解析】另外一种归纳方式:三大进步思想家(一)共同的思想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二)不同的政治理念: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私得,应当耕者有其田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思想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务实。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5.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评价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课堂小结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明末的李贽首先举起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大旗,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系统性较强,比较好学习,但是不太好理解。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上实现。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课 题必修III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主张及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2)通过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思想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重点难点重点:智者学派的背景、主张及影响;苏格拉底。难点:理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导入新课概念导入师生互动:什么是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教师解释: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叫做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代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过渡:这种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2)民主政治的发展(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2、“智者学派”的概况:(1)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历史纵横)(2)研究主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3)研究范围: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4、思想主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1、苏格拉底简介:2、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3、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4、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思考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1、柏拉图:(1)生平介绍:(2)代表作:理想国(3)思想主张: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2、亚里士多德:(1)生平介绍:(2)思想主张: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课堂小结依据课文,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重 要 主 张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容量大,理解起来有难度。只有多结合实际案例才能理解各位思想家思想精髓。课 题必修III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导入新课你看过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吗?你知道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哪?这些都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接着又发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前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广泛的活动场所,两大运动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文艺复兴(14世纪末17世纪)(一)概念: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根本原因)(1)、时间;14、15世纪 (2)、原因:政策:各城市国采取重商政策政治: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掌权,城市拥有自治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航运中心(地中海沿岸)2、阶级关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3、思想:新兴资产阶级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与统治思想产生矛盾。4、人才优势: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5、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三)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四)核心:人文主义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探究学习: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观点的对比: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五)代表人物及成就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地位 文学薄伽丘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但丁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艺术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6) 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七)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传播: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主要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2)文艺复兴的意义: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二、宗教改革(16C德国)(一)背景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2、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推动3、天主教会的压榨 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4、兜售“赎罪券”(导火线)(二)、开始(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三)、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四)、扩展: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五)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六)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课堂小结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拓展知识,我在本课设计中比较重视运用表格法和对比法。如用表格对比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区别,用表格归纳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课堂的最后通过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小结了本课内容,这部分主要由学生讨论完成。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点,拓展了本课教学内容,这部分主要由教师来分析讲解。 本课选取的材料较多,创设的问题情境较多,为了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活动空间,在实际操作中有必须适当精简。课 题必修III第7课 启蒙运动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性质与核心内容;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时代兴起的原因;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分析归纳;启蒙运动核心内容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所涉及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探究其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及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理性主义时代到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的出现是与当时欧洲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观点。通过学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献身于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性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张和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理性主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导入新课 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请大家阅读导入框内容思考: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说明什么问题?【推进新课】导入框反映的是18世纪的法国开始摆脱蒙昧主义,宣告了理性时代的到来。讲授新课一、时间:1718C二、概念:什么是启蒙? 什么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三、背景: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应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1、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根源)(2)、资产阶级的壮大;(阶级基础)(3)、封建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尖锐。2、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四、发展历程:17世纪起源于英国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高潮18世纪中期后扩展到德国等国。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五、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五、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六、启蒙运动的主要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1)代表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哲学辞典。(2)主要主张:2、孟德斯鸠:(1)代表作:经过长达27年努力于1748年写成论法的精神。(2)主要主张: (3)意义: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3、卢梭: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工人家庭,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1)代表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2)主张:社会契约论-其学说的核心。“人民主权”说。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4、康德(1)代表作:纯粹理性判断(2)主张七、启蒙运动的影响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3、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启蒙运动由此而兴起。17、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中,先后在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提出以法制反对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在运动中逐渐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有着直接影响,还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学反思启蒙运动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教学在正确分析启蒙思想产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应充分使学生认识到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设计拟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课 题必修III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主备备课形式集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重点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