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承担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近年来,“国家示范”高职的建设,在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脱颖而出,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但是,就全国高职教育整体来讲,适应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优质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远没有完成,高职院校必须从制度层面构建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全面促进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思想汇报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一枝独秀使许多有识之士感觉到了制度的重要性,良好的制度不仅可以在经济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制度设计的优化。不仅如此,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观点也渐渐地被其他领域所接受,并逐渐和相关领域结合,发生了巨大的威力。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制度是无处不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我国教育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已渐渐被社会和政府认识的情况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保持就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而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直优秀的高职教师队伍的存在。因此,为了减少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随意性,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假设及其思考 要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首先要思考的是这种建设的前提条件。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其本人来说,其实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谋求生活保障和自我实现的经济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期待却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长时间以来,社会不管教师的收入状况如何,却在他们身上强加了更多的道德重担,一旦教师追求利益似乎就有悖师道尊严,强制性的给教师披上纯粹“道德人”的外衣,一提到教师,教师就应当和名利无关。但是,这种道德上的至高无上性并不是教师的真实的生存状况。不可否认,教师职业有它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在塑造人类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身的灵魂。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是,教师不仅是“道德人”同时也是“经济人”,他们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他们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现代民主社会而言,只要他们的追求是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我们就应当认为他们的追求是合理的。 开题报告 t 因此、我们就得出比较合符事理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假设,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重视教师的“道德人”假设也要充分考虑“经济人”假设。新制度经济学重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但同时也认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有边界的。而这种边界就是要设定在制度范围内。诺斯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制度设计的关键就是明确权利与义务的界限,然而,基于“道德人”假设的教师管理制度,给与教师的更多的是义务与限制,规定教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各种限定和约束。显然,这种限定与约束过多的情况下,教师是无法发挥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经济人”假设的引入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经济人假设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励教师的主观积极性,在满足教师基本需求的同时,追求教师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双向互动、良性循环。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遵循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也要充分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类型特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要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道路,因此,只依靠校内的专职教师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大面积提高专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的同时,大量的从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引进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而这种引进完全基于道德人假设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个兼职教师都到我们的学校来讲奉献。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对兼职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 总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假设是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结合,更加关注“经济人”利益的满足。 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构想 (一)承认教师的正当利益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那就是高职教育必须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因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充分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各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也是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服务不可能是全奉献的社会服务。正如茅于轼先生所说:“先人后己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类的要求包含着逻辑上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真正得以实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同时他也强调,先人后己的精神并不是不值得称赞,而是这种原则不能成为社会成员中利益关系的基础。既然教师是“经济人”,他也会在这种社会服务中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组织来说,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就必须承认他们的正当利益需求,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既能全心全意的做好本质工作,又能在与组织利益相协调的情况下,大胆开展社会服务。 (二)强化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的积极性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的讨论也比较激烈。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也得到了各相关院校的高度重视。所谓教师专业化一般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专门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素质。从教师素质的角度看 简历大全 高职教师,我们认为我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但是从另外两个角度来看的话,实际情况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现在的高职教师队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的,一是毕业于工科院校的。对于毕业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专门知识可能比较好,但是,他们缺乏工科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比如实训指导),可能就会力不从心。而对于来自于工科的院校的来讲,他们有丰富的操作技能,可能对于教育教学规律又不是很了解。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要求,主动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最终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专业化的高职院校教师。 (三)建设合理的流动机制,鼓励学校优秀教师和企业高技术人才双向互动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特征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建设合理的流动机制。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本校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工作,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一员,和企业员工一道参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际能力,从而将真正实用、前沿的技能技术教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还必须通过经济的、情感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