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多义词词义判断 精选例题: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两项(B)、(D) A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B会使辙交驰 C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驰将惜不得 讲析: 判定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也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属于理解能力。多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是确定的,只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多义性。因而,只有正确地把握语境的整体意思,才能准确判定多义词的词义。 精选例题要求辨识的四个“使”字,A是“出使”的意思,B是“使臣”的意思,C是“使命”的意思,D是“使臣”的意思。因此,B句与D句中的两个“使”同义。 课堂迁移训练: 1“乘”:A登; B乘车; C坐船; D凭借; E兵车; F辆; G四 试判断下列句中“乘”字的义项: 超乘者三百乘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乘鄂渚而反顾兮 () 乘船余上沅兮 ()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 2“疾”有疾病、痛苦、痛恨、痛心、快速、强烈、妒忌诸义。辨识下列句中的“疾”字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B声非如疾也,而闻者彰 C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E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F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与“深恶痛疾”的“疾”同义的一项是() 与“疾言厉声”的“疾”同义的一项是() 3韩愈祭助教文中说,“吾徒学而不见施设,禄又不足以活身。”辨识下列句中的“施”字,选出与韩愈句中的“施”字同义的一项 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C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D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79)同义词辨识 精选例题:辨识各组句中加粗词,选出词义不同的项(C)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毕礼而归之秦王竟酒 讲析: 同义词指的是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语言中,等义词是极少数,近义词是大量的,多数表现为在一定语境中某一义项相同或相近。因此,辨识同义词的基本方法,是在积累词的义项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上下文意。辨识同义词,属理解能力,对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有重要的作用。 精选例题的四组句子中,A组的“转”不是“宛转”的“转”(zhun),而是能“啭”(zhun),与“叫”同义;B组的“今”不能解作“今天”、“如今”,而是与“且”同义,都作时间副词“将”解;D组的“毕”与“竟”都是“结束”、“使完毕”的意思;唯有C组的“卑”与“盛”词义相反。所以只能选择C。 课堂迁移训练: 1据战国策齐策载,齐欲伐魏,淳于髡给齐王讲了一个犬逐兔的故事,结果是“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选出词义与“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不相同的一项 A极废死 B极废罢 C极罢 D废罢 2“蓼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王充论衡艺增)选出能够解释文中四个加粗词的一项 A增加B超过C过分D夸大 3上题文中“著文垂辞”的“垂”字,意思是 A著述B下达C流传D锤炼 (80)方位词特殊作用的理解 精选例题:选出加粗的方位词中表示尊贵的一项(A) A位在廉颇之右 B北面而事之 D准左名都,竹西佳处 D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讲析: 有些方位词能表示地位的尊卑和态度的崇敬、谦下或鄙视,对正确理解文意和情感有很大作用。解题时先要区分一般方位词和有特殊表意作用的方位词,然后再区分表意取向。 精选例题中,A项的“右”表上位,B项的“北面”是面朝北,处下位,C项的“左”与“西”是一般方位词,不表示尊卑,D项的“右”为“车右”,是一种职务。所以只能选A。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加粗词中表示地位卑下的一项 A北乡自刭B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D一切异状遍试,无出其右者 2选出加粗词中表示谦下的一项 A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1)通假字辨识 精选例题:选出加粗词词义与在语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项(C)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D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讲析: 辨识通假字并正确地理解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不识通假,必须会造成曲解妄断,闹出笑话。辨识的根本方法是以字义为出发点,以字音为依据,简言之,即用该字的意思讲不通时,就要考虑到它可能通某一同音或近音的字。 精选例题所给的四个加粗字,只有C项的“牢”,本义即为“关养牲畜的栏圈”,与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而A项的“畔”,义为“田边”,于句中讲不通,本字当是“叛”字,“畔”是通假字,是同音通假;B项的“生”通“性”,禀性、天姿;D项的“陵”通“凌”,“陵”本是大山,“凌”才是欺凌的意思。ABD三项,都是以通假字代替了本字,与C项不同。 通假的理论和语言现象都很复杂,对中学生来说,就是要熟记学过的通假字。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益”为通假字的一项 A徒糜弹药,无益吾事B水暴益,荆人弗知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选出加粗词中与其他三项词义无关的一项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C损不足以奉有余D相如奉璧奏秦王 3论语子路:“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不以其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文中6个“说”字通“悦”的是 ABCD (82)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的辨识 精选例题:辨识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义和用法 A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C火尚足以明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名词用作动词的是 (A) 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是 (C) 讲析: 词类活用是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词类的变化,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用是最重要的现象。任何语言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汉语更为常见,而古汉语尤为突出。辨识的根本方法就是分析语境,甚至要弄清语言结构。 精选例题A与B比较,A项“手”带了宾语,自然就作了动词,相当于“手拿着”;此外,名词前有状语或后有补语等,凡在语言结构中处于动词位置的,都是用作动词了。C与D比较,C项“明”前有能愿动词“足以”,有副词“尚”,于是“明”就作了动词“照明”,作句子的谓语;当然,如果形容词后带了宾语,更明显地是用作动词了。 课堂迁移训练: 1指出加粗词解释不恰当的项 A然得而腊(晒成肉干)之以为饵B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C小信未福,神弗福(幸福)也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变成了焦土) 2从下面句中加粗词选出作动词的项 其(代老聃)所谡道(A),道(B)其所道(C), 非吾所谓道(D)也;其所谓德(E),德(F)其所德(G), 非吾所谓德(H)也。(韩愈原道) 3选出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组 (83)名词状语辨识 精选例题:选出与“草行露宿”不同类的一项(A) A草长莺飞B北构西折C云集响应D猱进鸷击 讲析: 辨识名词状语的意义在于准确地理解语意和恰当地翻译。 题干的“草”、“露”都是名词状语,表明行为的处所。A项的“草”、“莺”就不同了,是“长”和“飞”陈述的对象,而不是状语,与题干的“草行露宿”不同类,所以应选A。再看B项,“北”与“西”规定了“构”和“折”的方向,“向北”,“向西”;C项的“云”与“响”,D项的“猱”与“鸷”,都是形容后边动词情状的是“像那样”,都属名词状语。 从这个精选例题可以看出:辨识名词状语,必须从了解句意与分析词的搭配关系入手。 课堂迁移训练: 1辨识下列句中的“面”字,选出作状语的一项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犹抱琵琶半掩面 2加粗词中名词状语有 A樯倾楫摧B樯橹灰飞烟灭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D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E上下天光,一碧万顷F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指出对加粗词解释下当的 A予分(按理)当引决 B一狼径去,其一犬(像狗那样)坐于前 C每韵为一贴,木格(用木格)贮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以兄长身分)事之 (84)使动用法理解 精选例题:选出加粗词与“苦其心志”的“苦”用法相同的一组(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良药苦口利于病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天下苦秦久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A B C D 讲析: 使动用法是文言常见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其特点是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名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即“使宾语发生该动作”,译成现代汉语是一个兼语结构。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使动用法的结构特点,正确理解上下文意。 题干“苦其心志”的“苦”是形容词作动词,构成“使苦”的特殊动宾关系,这就指明备选项也必须具备这些特点。句中的“乱”是“使乱”,“劳”是“使劳”。句的“苦”是“使苦”,句的“完”是“使完好”,句的“愚”是“使愚”;乱、劳、苦、完、愚,都是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与题干“苦”的用法完全一致,所以B组是正解。而句的“悲”,句的“苦”,都是意动用法;句的“乱”,句的“小弱”,是“作乱”、“变小变弱”,属一般的形容词作动词,所以不能选ACD。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加粗词与“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的“臣”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食之,比门下之食客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选出加粗词与“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的“屈”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即来之,则安之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选出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项 A大夫种、范蠡存亡城,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史记准阴侯列传) 使已亡的越国得以复存,使勾践得以称霸 B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叫死人复活,让枯骨长肉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使花溅泪使鸟惊心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做好他的事使他的工具锋利 (85)意动用法理解 精选例题:选出与“草菅人命”同类的一项 A左右欲刃相如B粪土当年万户侯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相如奉璧西入秦 讲析: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认为宾语具有这种性质”。构成这种特殊动宾关系的动词,主要是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名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译成现代汉语时,相当于“认为是”、“把当作”或“感到”。理解意动用法,是为了准确地理解或翻译文言词语;反过来,也只有把上下文意和这种特殊的动宾结构弄清,才能正确地理解意动用法。 例句“草菅人命”意为“把人命看成草菅那般微贱”因而有“随意杀害人”的意思。“草菅”原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带了宾语“人命”,是意动用法。备选项中,A句的“刃”也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用刀杀”,不是意动用法;C句的“守巴陵郡”是“为巴陵郡之守”,也不是意动用法;D句的“西是“入”的名词状语;只有B句的“粪土”是“把看作粪土”,“粪土”是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与题干的“草菅人命”完命一致。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与“成以其小,劣之”同类的一项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C大王必欲急臣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选出与“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相同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而翁长铨 C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D孟尝君客我 3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因小之。(曹丕典论论语)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友直,友谅,友多闻。(谅:诚实。论语季氏)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战国策魏策) 然而吾大天地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 是以君王无羞丞问。(战国策齐策) 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A B C D (86)其他特殊用法理解 精选例题:理解句中划线部分的意思和结构,完成后面的分类 A文赢请三帅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第一次应排除的一项是 (D)第二次应排除的一项是 (A) 讲析: 除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外,动词和活用作动词的名词等,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用法,构成特殊的动宾关系。正确地理解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对理解句意、翻译句子有重要的作用。 精选例题ABC三个句子,都是为动用法,翻译时要加介词“为(替)”把宾语提前,变成一个偏正式的动词短语:A是“为(替)三帅请求”,B是“为(给)自己的诗作序”,C是“为(替)游侠作传”。D句则不同,宾语实际上是用作动词的名词的定语,翻译时加动词“为(做、成为)”,带的宾语是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抚吴”,即“为(做)吴郡的巡抚”。所以应先排除D。ABC三项中“请”本来就是动词,而“序”、“传”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所以第二次应把A与BC分开。 这种题型,从分类的角度命题,但考查的仍是对词义和特殊动宾关系的理解。 课堂迁移训练: 1理解句中划线部分的意思和结构,完成后面的分类 A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B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事半古之,功必倍之 第一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第二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2指出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翻译不恰当的一项 A惠子相梁(庄子秋水)相梁:做魏国的国相。 B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之战)哀吾丧:为我们的国丧致哀。 C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准阴侯列传) 死人之事:死于别人的事上 D项梁涉准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汉书黥布传) 冠军:为众军之最。 (87)虚词理解 精选例题:选出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B)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思厥先祖父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且行千里,共谁不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ABCD 讲析: 理解代词的意义和用法,对理解句意文意至关重要。多数代词都兼有其他词性,因此解答这类题型的第一步是要分清代词与非代词;然后再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还是疑问代词。 精选例题所列出的八个句子,两句的“其”不是代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余下的六句中,只有两句没有人称代词,“尔”与“其”都是指示代词,句的“厥”,句的“而”、“汝”,句的“女”,句的“渠”,都是人称代词。辨识清楚之后就可以看出,只有B项所列四句不含人称代词。 课堂迁移训练: 1辨识下列句中的“其”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汝其勿悲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品其名位,犹不失不曹从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甲)选出作人称代词的一组 A BC D (乙)选出作指示代词的一组 A BC D 2辨识下列句中的“之”字,完成后面的题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毕礼而归之(4)吾欲之南海,何如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6)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顷之,烟炎张天 (9)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12)自以为得之矣 (甲)选出作人称代词的一组 A(1)(5)(7)B(3)(7)(11)C(3)(5)(12)D(2)(11)(12) (乙)选出作指示代词的一组 A(1)(6)(7)B(3)(7)(11)C(5)(6)(12)D(1)(5)(12) (88)6副词意义和用法比较 精选例题:选出“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类的一项(C)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E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F汝其勿悲 讲析: 虚词的意义都很虚,我们这里说的“意义”,主要是就与之相对应的现代语词而言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大多有与之相对应的现代语词,理解与翻译文言虚词,就是要找到这种对应的词,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体察语意和语气,弄清它们在句中的作用。以副词而言,或强调程度,或说明时限,或限制范围,或表达语气,等等,通过比较,体察,才能正确理解。 精选例题所给的六句中,A的“其”字是表示推断的语气副词,相当于“大概”,“应该”;B的“其”字是表示反诘语气的副词,用同“岂”,相当于“难道”;D的“其”字表示一种希望的祈使语气,相当于“还要”、“要”;E的“其”字表示时限,是对未来的一种料想,相当于“将”、“将要”;F的“其”字与D项同属,只是语气更强一些,含有“希望”、“一定”的意思。ABDEF五项的“其都是副词,唯有C项的两个“其”字连用,是选择连词,相当于“是还是”,所以应该选C。 课堂迁移训练: 1比较下列句中“盖”字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边的分类 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第一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第二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2句中的“殆”字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3比较下列句中“故”字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边的分类 A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B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D此物故非西产 E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第一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第二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4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边的判断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E五万兵难卒合 F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G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 H唐浮图慧褒始余于其址 为转折语气副词相当于“竟然”的是()与() 表示事情结果,相当于“终于”的是()与() 为时间副词,相当于“才”的是()与() (89).介词意义和用法比较 精选例题: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面的分类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E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第一次应分出的一项是(D) 第二次应分出的一项是(A) 讲析: 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介词一般都要带宾语(有时可省去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不仅如此,多数介词还同时有动词义,有的还活用作名词,或者再虚化、借用,成为连词、助词。因此在阅读中,就要先分虚实,再分类别,再比较同为介词而不同的语法作用。 “以”是最常用的虚词之一,不仅作介词,还当作连词、助词,并仍保留着动词的意义。精选例题所列五例,D句的“以”是动词“用”、“作用”,其余为虚词,所以应先把D句分出;A句的“以”是连词,连接结果和原因,而BCE三句的“以”都是介词,所以第二次再分,应把A提出。B句的“以”相当于“把”,“以好乐”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动词“语”的补语;C句的“台”虽也作“因为”解,但却是介词,“以物”构成介宾短语,作“喜”的状语;E句的“以”也是“以空言”构成介宾短语后,作“求”的状语。虽然D、E都可解作“用”,A、C都可解作“因为”,但虚实、类别是不同的,阅读时不可不辨别清楚。 课堂迁移训练: 1“以”作介词,因语境不同,可以有以下诸义:A同;B凭,靠; C按照;D把;E因为,由于;F在。判断下列句中的“以”字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操悉浮以沿江 () 今以钟磬置水中 ()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 2下列句中的介词“于”:A表示时间或处所,“在”;B表示行为的趋向,“到”;C表示行为的来向,“从”;D表示行为的范围或对象,“对”;“对于”;E介出行为的接受者,“向”,“对”;F介出行为的接受者,“跟”,“给”;G用在形容词后,介出比较的对象,“比”;H表示被动,“被”。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 使不辱于诸侯 () 会于西河外渑池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而大声发于水上 () 故燕王欲结于君 () 3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面的分类 A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楚辞渔夫) C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爵通雀)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孟子离娄上)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三国志诸葛亮传) E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第一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第二次应分出的一项是 () (90).连词意义和用法比较 精选例题:比较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后面的判断 A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B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下入,臣请完璧归赵 C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D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E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F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与“夷以近,则游者众”的“以”相同的是 答(D) 与“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以”相同的是 答(F) 与“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的“以”相同的是 答(C) 与“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然”相同的是 答(A) 与“诸君无意则已”的“则”相同的是 答(B) 与“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的“如”相同的是 答(E) 讲析: 连词的语法功能就在于把词、短语、分句,乃至上下文,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关系,或并列、或承接、或递进、或修饰、或转折、或假设、或条件、或因果,必须理清,才能确知某一连词的作用。一个文言的连词,往往相当于几个现代汉语的连词,而不同的文言连词,又可能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这就形成了连词在使用中的复杂现象。因此,既要善于积累每个连词的多义多用的知识,又要注意连词与连词之间横向的联系、比较。精选例题就反映出了:在表示并列、承接、修饰关系时,“而”与“以”可以相通,在表示转折、假设关系时,“而”与“然、“如”等可以相通。 课堂迁移训练: 1比较下列句中的“则”字意义和用法,完成后面的判断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省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D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E北貌虽敬,实则愤怒 F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作顺承连词,连接有相承、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两部分,可译作“就”、“那么”、“于是”等,这一类的有 () 作转折连词,连接有转折关系的两部分,可译作“却”、“可是”等,这一类的有 () 不同于这两类的一项是 () 2比较下列句中“乃”字意义和用法,完成后面的判断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作承接连词,与“于是入朝见威王”的“于是”相同的一项是 () 作转接连词,与“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 比较下列句中的“且”字,判断:A顺接连词,“并且”;B递进连词,“而且”;C递进连词,“况且”;D并列连词,“又”、“既又”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 河水清且涟猗 () 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 (91).兼词辨识 精选例题:选出“焉”用作“于之”的一项 A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故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盘盘焉,矗不知几千万落 () 讲析: 兼词,即一字兼有两个词的词,如“诸”字,兼“之于”或“之乎”;“盍”字,兼“何不”;“叵”字,兼“不可”等。“焉”作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斯”,相当于“于此”。一个字有兼词义,也有其他义项,因而要辨识兼词,就必须贯通文意,进而确定词义和用法。 精选例题所列四句,A句的“焉”是兼词,“死焉”犹如说“死于此”,即“死在这一事件事”。再如苛政猛于虎中说:“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两个“焉”字,都相当于前边的“于虎”,与例句A的“焉”一样,都不能作一般语助词理解。B句的“焉”是代词,相当于“它”,代写的这篇文章;C句的“焉”是语助词,相当于“了”;D句的“焉”作形容词词尾,也是语助词。 课堂迁移训练: 1辨识下列句中的“诸”字,完成后面的判断 A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C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兼“之于”的是 () 兼“之乎”的是 () 2辨识句中的“盍”(通盍)字,选出作兼词的项 A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治长) B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志于公乎?”(礼记檀弓上) C(重耳)曰:“然则盖行乎?”(同上) D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E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92)特殊句式辨识 精选例题:选出与“逼兵势耳”句式不同的一项 A余羁縻不得还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D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讲析: 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