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长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长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长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三角洲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中,定量测定产业集聚经济的相关文献比较匮乏,目前有关于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文献,但是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与产业集聚经济测度还是有所区别的。而对于如何实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的共识就是通过产业集聚,因此如何测度产业集聚经济就成为关键。本文尝试着分析归纳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度和集聚经济的测量方法,并结合长江三角洲制造业本身的特点,构建基于提升长江三角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 下载 关键词: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集聚经济测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一. 引言 在国际制造业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和民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焦点问题;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要实现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中有日本汽车产业的集聚,以丰田模式为代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以硅谷为代表。在国内关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研究中,从产业集群角度看,主要是应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从生产要素集中,知识传递,文化和制度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在集群类型,集群动力机制,集群特点等方面取得重要的共识;从产业集聚度测量方面看,主要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其中又分为描述性指标测定法和计量相关性分析,并深入到了企业层次和4位行业代码层次。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不足:第一,没有把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联系起来,因为产业集聚度测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检测产业集聚经济,而产业集聚经济又是来源于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机制。第二,没有把产业集聚和集聚经济与某个特定地区的特定产业结合起来,研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以及集聚经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民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而本文就是从这两个不足入手,尝试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本文的主要架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为三部分: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聚度测量。第三部分为计算结果和数据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产业集群 早在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Marshall(1891)就这样描述产业区的重要性:当一种工业已经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就会长久设在那里。因此,从事具有同样技能需求的行业的人,互相从临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的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起来,他就成为更新思想的源泉。不久,辅助行业就会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为上述工业提供生产资料,为它运输组织。这是对产业集群最早的也是非常深刻的解释,就是产业集聚的三个原因:第一,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了集中的市场;第三,使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而Porter(1990)的钻石模型刻画了集群的层次结构,提出评价产业或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框架。可以说,Porter是比较好地把握住了研究产业集群的目的,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剖析其产生巨大效应的根源,并为提升地区或产业的竞争力服务的。骆品亮在著作产业组织学里面归纳总结了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已达的共识:(1)集群具有地域集聚和空间的接近的特性。(2)集群内的企业具有非常活跃的创新交互过程。(3)成功的集群需要悠久的历史基础,新集群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4)集群并非若干个企业的简单加总,产业间的功能性联系和相互依存及其动态演进构成集群发展的基础。(5)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以及社会资本的聚集是集群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6)产业集群既是一个区域企业网络系统,又是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在产业群落内,至少有一个主导企业,还有与之配套的关联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柳卸林等,2003)。这几个基本共识也就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点,将作为下文建立产业集聚经济的指标的重要依据。 (二).产业集聚测度 李君华,彭玉兰(2007)在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中总结了五个方面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分别为国际贸易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朱英明(2006)在产业集聚研究评述中从地方化增长,产业组织变化,集聚的驱动力,外国直接投资,信息交流,产业植根性七个方面论述了产业集聚理论。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从比较宏观的方面论述了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视角。而更加细致的产业集聚测度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描述性的指标体系建立和测算,另一个方面主要是从计量的角度,建立回归模型。 三、Hoover系数及动态集聚系数 Hoover系数由Hoover(1936)提出,是表示某个行业在各区域间的集聚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区位商LQir=(Outputir/Outputi)/(Outputr/Output)其中,Outputir表示行业i在区域r的产值,Outputi表示全国范围行业i的产出,Outputr表示区域r所有行业的总产值,Outpu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总产值。但是考虑到地区物价水平的差异情况,先前的行业Hoover系数可能无法较好地反映产业的集聚状况。所以,我们放弃产值这一指标而改用产品产量来计算集聚指数。因此新的行业静态集聚指数公式:Sij=(aij/)100,aij表示产品i在地区j的生产产量,表示产品i在全国的产量,j=1,2.n表示全国共分为n个经济区域。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可以构建产品动态区域集聚指数: Dij(0-t)=,其中,Dij(0-t)为在时间段(0-t)内产品i在区域j的动态集聚指数,bij(0-t)为时间段(0-t)内产品i在区域j的增长速度,为产品i在时间段(0-t)内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若0,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产品i在全国的生产是扩大的,该产业为扩张性产业;若若0, Dij(0-t) 1 则表明在时间段(0-t)内产品i生产向地区j迅速聚集;Dij(0-t) 0,则bij(0-t)0 则表明在时间段(0-t)内产品i向区域j集聚(张春法等 2006)。 四、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为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电子卷),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的江苏省信息产业年鉴。从产业细分角度来看,主要是做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三位数产业;从地域上来看,主要区分浙江,上海和江苏,更细的长江三角洲十六个城市的三位数电子及通信制造业数据目前不可获得,将是本研究以后努力的方向。从时间跨度上,主要做五年,从2002年到2006年,我们认为这样的时间跨度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电子通信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长江三角洲大概开始在2000年初。 集群具有地域集聚和空间的接近的特性。从三位数角度细分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三个数据库的总体统计口径不一,从中国信息产业统计年鉴搜索来看,上海市历年主要信息产业产品统计数据缺失,造成只能从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找,但是上海市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与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口径不同,综合三个数据库的数据,有四个细分产业的统计口径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从这四个行业入手。 动态集聚系数 Dij(0-t)为在时间段(0-t)内产品i在区域j的动态集聚指数,bij(0-t)为时间段(0-t)内产品i在区域j的增长速度,为产品i在时间段(0-t)内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同样在这里,全国用长江三角洲来代替,同样的使用三位数细分产业的年产量数据。 从彩色电视机制造业来看,出了0203年三地都处于集聚状态外,从03年开始,江苏省就处于扩散转移状态,而浙江一直处于集聚状态,在0305之间,彩电在浙江迅速集聚。 上海则是在04年后,出现大幅度的产品集聚。 从集成电路业来看,由于浙江在02年的统计数据没有,所以0203期间,浙江的动态集集聚数不可获得。总体而言,集成电路都在向长江三角洲集聚,上海的集聚速度地于长江三角洲平均速度,而江苏和浙江这是以高于平均速度集聚,特别指出的是在0506之间,浙江集聚的指数接近3,而上海出现了扩散转移。集成电路设计是上海的优势产业,这一数据令人担忧,继续的趋势还有待继续观察。 从程控交换机制造业来看,总体趋势是0204之间是集聚的,而0406之间是扩散转移的数值得指出的是0506年江苏的扩散系数是2.83,说明程控交换机在这期间向外扩散速度很快。 从微型计算机制造业来看,江苏在0405期间,动态集聚系数达到了2.41,但是0506确锐降到了0.83,上海在0405期间,动态集聚系数仅为0.32,但是在0506年却到了1.23,这里面是否有江苏和上海争微型计算机产业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五.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从三个指标来看,情况比较乐观的是程控交换机制造业,无论是集聚程度还是专业化程度都不错,可惜的是程控交换机产业整体上向长江三角洲外部转移。其他三个行业总体而言不乐观,不仅集聚程度总体而言呈下降趋势,专业化程度业亦是如此。而且动态系数也没有某个地方高于平均速度,其他地方则相对保持稳定。就四个产业总体而言,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和集聚优势,这对长江三角洲整体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在如下方面应该有所改进: 第一.从行政上,国家应该在官员政绩考核上加入长江三角洲的整体发展因素。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架发动机,因此,在政绩考核上不仅仅只限于行政规划的几个省市,而应该加入整体考察因子,而且给以一定的权重,从激励上引导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改变地方专业化程度不高,集聚不够的状态。 第二,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高科技行业的范畴,而长江三角洲有大量的外资和国有企业的研发机构,如何鼓励这些研发机构里面的人才把自己拥有的技术拿出来产业化,也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骆品亮.产业组织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第一版. .冼国明 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12 .李太平等.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及其比较J.统计研究.2007.11 .李君华 彭玉兰.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7.2 .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 .张春法等.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12 .朱英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与地区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华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11 .刘长全.集聚经济测度方法前沿综述J.统计研究.2006.3 .陈良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