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docx_第1页
叙永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docx_第2页
叙永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docx_第3页
叙永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docx_第4页
叙永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公司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矿井名称: 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公司矿井地址: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张子山乡付家焉行政村设计能力:120万T/年设计单位: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施工监理单位 :山西省煤炭监理公司建设单位: 山西大土河煤焦化投资有限公司开工时间:2009年03月试生产时间:XX年X月X日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 目 录第一部分 矿井概况 71、矿井概况 72、井田面积、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7(1)井田面积 7(2)煤层赋存及围岩 8(3)煤层煤质 12(4)构造 13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4(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17(2)开拓方式 18(3)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94、矿井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因素情况 19(1)水灾因素情况 22(2)火灾因素情况 22(3)瓦斯灾害因素情况 22(4)煤尘灾害因素情况 22第二部分 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231、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3(1)矿井开拓方式 23(2)井口数目及位置 24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4(1)煤组开采顺序 24(2)巷道布置 25(3)采掘头面 243、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5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6(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 26(2)实际建成的运输系统 275、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7(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7(2)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6、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87、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及建成情况 308、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0(1)防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0(2)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19、矿井通讯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310、矿井压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311、批准的设计图件和建成的实测图件34第三部分 联合试运转方案 351、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 352、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 353、联合试运转的目标、预期效果 374、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 375、联合试运转总结 376、其它规定事项 37第四部分 联合试运转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40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40(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 40(2)安全生产责任制 432、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53(1)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53(2)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56(3)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 57(4)工作面过老巷安全技术措施 58(5)工作面末采收尾安全技术措施 59(6)采掘应急预案 593、“一通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60(1)通风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0(2)安全设施的施工及安全装备的配置 62(3)防治煤尘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3(4)“一通三防”应急预案 654、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68(1)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68(2)防治透水的应急预案 68(2)防治机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705、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0(1)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70(2)防治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 716、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1(1)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717、提升、运输管理、防止跑车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3(1)提升、运输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73(2)提升、运输应急预案 738、其它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74(1)井巷贯通的安全技术措施 74(2)启封、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74(3)监测监控的安全技术措施75(4)防治粉尘的安全技术措施76(5)雨季“三防”救灾措施及救援预案77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手续(复印件)81第六部分:联合试运转配置人员资质数量81第七部分:矿井各系统生产能力82 第一部分 矿井概况1、 矿井概况: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公司隶属山西大土河煤焦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位于中阳县张子山乡付家焉行政村,行政区划隶属中阳县张子山乡。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5111857,北纬372701372836。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精神,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人民政府对全县现有生产煤矿进行了重组整合规划,本着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扩大规模、规范生产的煤矿企业发展原则,根据全县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和现有煤矿实际生产规模,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全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目的是通过重组建设,为全县煤矿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09年9月28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文件下达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意见,同意吕梁市上报的中阳县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根据该整合方案,由原中阳县裕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中阳裕安煤业有限公司2个煤矿重组整合为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9.1156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批准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净增能力45万t/a。我们根据重组整合意见编制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等方案已上报省、市、县主管部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我矿根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成立了矿井改扩建领导班子。于2009年3月开工扩建,经过十七个月的扩能建设,井下各生产系统基本满足120 kt/a生产条件,形成一个走向长壁式回采工作面(一个为综采工作面)和五个掘进工作面(一个为综掘工作面),一个准备回采面。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井口坐标XYa。风井井口坐标为X=;Y=;Z=+。并已形成完整的矿井生产、通风、运输、排水等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等,对整个矿井开拓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经会同建设单位人员现场踏勘和反复比较,设计拟不再新选择井口进行比较,全部利用原有井口及平硐开拓方式2、井田面积、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一、井田面积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重组整合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文件批复的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和2009年11月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放的C1400002009111220041618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井田范围由以下4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北京54坐标系:1、X=4149500.00Y=19509220.002、X=4149500.00Y=19513200.003、X=4146550.00Y=19513200.004、X=4146550.00Y=19511000.00西安80坐标系:1、X=4149451.40 Y=19509149.762、X=4149451.41 Y=19513129.793、X=4146501.39 Y=19513129.804、X=4146501.38 Y=19510929.78井田呈梯形,井田东西长约3.98km,南北宽2.95km,面积9.1156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本次重组整合前,参与重组整合各煤矿基本情况:原中阳县裕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面积6.8406 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60万t/a;原山西中阳裕安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2.275 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重组整合井田面积包括上述2个煤矿井田面积合计9.1156 Km2。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吕梁山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侵蚀地貌,地表切割强烈,黄土梁峁绵延起伏,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字形,冲沟与黄土梁、峁、垣相间分布,常见陡崖、黄土残柱及陷穴等微地貌景观。综观井田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梁,标高1147.3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边界处,标高970.0m。最大相对高差177.3m。二、河流水系本井田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它的上游是北川河、东川河和南川河,在离石交口镇汇合后,称为三川河,三川河发源于吕梁山脉的最高分水岭(分别为上顶山、骨脊山、赤坚岭),河流全长168km,流域面积 4161 km2,在石西镇的两河口注入黄河。本井田地表水系属三川河上游的南川河支流,向西北汇入三川河。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的河流,只有数条较大沟谷,平时干涸无水,雨季遇大雨则洪流暴发,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游直泻,雨后流量锐减。枯水的冬、春季节,沟谷基本干涸。三、气象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降水量有限,多呈干旱状态。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水灾害。各项气象要素特征如下: 1、气温年平均气温12.5,1月份最低,平均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20.1;7月份最高,平均为24.6,极端最高气温达32.5。一般日最低温度降至0时间在10月中旬,回升至0的时间在翌年4月中旬。2、降水量及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4.2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577.7 mm,最小为374.4mm。雨量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11mm(4-8月蒸发量最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4、风向及风速风向多为西北风,风速历年平均2.5ms,最大月(35月)平均3.1ms,最小月(8月)平均2.2ms。5、霜期、雪期及冻土期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初。平均无霜期175天。冰冻期平均为11月下旬,解冻期为翌年3月底,最大冻土深度0.91cm。四、地震据国家建筑防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历史记载,本区及附近未发生过大地震。只在1829年4月(清道光九年三月)离石发生过5.2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730,东经11112。五、社会经济状况中阳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境内山水环抱,自然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共有煤、铁、铝、石灰石、石膏、花岗岩等矿产资源15种,其中煤炭生产和加工为本区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中阳县是山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之一,是晋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山西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中阳县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四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井田东以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南与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朱家店煤矿交界,北界外为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有限公司。一、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有限公司为本次重组整合煤矿,由原山西吕梁离石鹏宇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土河永盛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土河永娜煤业有限公司等3个生产煤矿及西部扩大区(原张家庄煤矿、王文庄煤矿和刘家湾煤矿等3个关闭煤矿)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13.9851Km2,批准开采3-10号煤层,整合煤矿拟定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上述煤矿中原张家庄煤矿和刘家湾煤矿与本矿井田相邻。1、离石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张家庄煤矿该矿位于本井田北侧,为村办煤矿。始建于1996年,1998年投产,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断壁式,属高瓦斯矿井, 重组整合前开采4号煤层,现矿井已关闭。该矿4号煤层井田南部为不可采区,与本井田相邻处无采空区分布。2、离石刘家湾煤矿位于本井田北侧,为村办煤矿。该矿为筹备基建矿井,后因各种原因而停建,井筒未见煤。二、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朱家店煤矿位于本井田南侧,为国有大型矿井,批采4-10号煤层,现开采4号煤层,采用斜、立井综合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20万t/a,采煤方法为机械化综采。该矿现开采区段距本井田南部边界较远,而且本井田南部边界附近为4号煤层尖灭区,故朱家店煤矿4号煤层开采情况对本矿生产基本无影响。三、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东侧,为本次重组整合煤矿,由原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和原赵家山煤矿重组整合而成。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4.4048Km2,批准开采4号煤层,批准生产规模60万t/a。上述参与整合煤矿中原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相邻,该矿批准开采4号煤层,重组前开采4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立井方法开拓,采煤方法为炮采,属低瓦斯矿井。该矿与本井田相邻处4号煤层仅中段为可采区,南北两段均不可采,据井田内原裕安煤矿开采情况,4号煤层可采范围不大,而且已大片开采,井田东部边界附近已分布多处采空区,开采中未发现相邻坤龙煤矿有越界进入本井田开采情况。据本井田内原有各煤矿开采情况,未发现以往相邻煤矿有越界越层进入本井田开采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邻矿开采情况也发生变化,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本矿重组整合后将来临近边界处开采时,应详细调查了解相邻煤矿的开采情况和采空区分布情况,以免与相邻煤矿采空区或废弃巷道相互贯通引发各类事故。详见相邻关系图。据了解,井田周边除上述煤矿外,没有其它小煤窑开采。第五节 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一、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离石矿区离石详查勘探区南部,属离石国家规划矿区。1920年王竹泉先生编制的中国1100万地质图太原榆林幅说明书,为该地区最早见于地质文献的资料。此后候德封先生曾来此填制1:20万地质图,杨钟键先生来此作过新生代地层的研究。抗战期间,为掠夺我国资源,伪油矿事务处日本人曾来此作过地质调查,并著文论述。井田内正规的地质工作始于解放后的1956年,兹将以往地质工作的情况及质量分述如下: 1957年地质部山西省办事处汾阳地质队张良瑾等编有离石中阳县一带煤田地质普查报告,地质调查工作量大,地层划分较为准确。1959年3-10月,山西省煤勘148队对离石矿区进行了煤田普查工作。1967年8月至1970年11月,山西省煤勘148队又对离石矿区进行了详查勘探,填制了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对该区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进行了系统的煤、岩层对比,1971年6月提交了河东煤田离石矿区详查勘探报告。该报告1971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化工局验收通过。普查与详查时在本井田内及外围施工了13、14、58、59、66、67、86号7个钻孔,钻探总进尺2703.17m。据本次搜集到的钻孔煤层资料看,质量尚可,且钻孔均进行了物探测井验证,综合质量较好,成果均可供利用。二、矿井地质工作及本次工作1、矿井地质工作: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为重组整合煤矿,整合前各煤矿均已进行了多年开采生产,矿上技术人员配合矿井生产需要做了一定的矿井地质工作。(1)井巷测量工作根据开采规划需要,整合前各煤矿均对原矿井井口位置和井下巷道全部进行了全仪器或半仪器实测,即井口和主要巷道用2经纬仪施测,其它巷道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进行简易测量,为生产进度计划和图件制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2)基本图件绘制配合生产需要积极搜集以往地质成果,并结合矿井实际生产资料,绘制了一些矿井生产必需的基本图件,如地形地质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综合柱状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为矿井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作用。(3)井下地质编录在开采过程中,对井下巷道揭露的煤层厚度、结构情况进行了认真观测和记录,并及时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为下一步开拓布巷提供了规划依据。(4)瓦斯监测工作根据矿井安全生产规程要求,认真进行井下瓦斯监测工作和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瓦斯管理,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5)煤质检验为了掌握井下煤层煤质变化情况,各煤矿不定期采取煤层煤样进行了主要煤质指标分析,并进行了煤尘爆炸性和煤自燃倾向性测试,取得了已开采和揭露煤层4、10号煤层的相关试验数据,为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6)水文地质工作开采过程中,各煤矿对井下涌水情况进行了认真观测和分析,并坚持按时向地面抽排,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总之,整合前各生产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均做了一定的矿井地质工作,为矿井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2、本次工作情况本井田位于离石详查区东部,以往已进行了一定的勘查工作,而且参与重组整合的二个煤矿,近年均新编了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过程中按照有关要求已做了较多的矿井地质调查工作和分析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富工作成果。考虑到井田内钻孔分布较少,煤层控制程度仍显不足的情况,经与矿方共同商讨,由我公司在本井田内重新补打了4个钻孔,即501、502、503、504号钻孔,钻探总进尺1968.60m,4个钻孔均进行了物探测井验证,取得了煤层、煤质资料。本次工作在充分搜集以往勘查资料和参与重组整合各煤矿已有地质资料及新的开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施工钻孔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和进一步调查、核实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并补充调查了部分井下见煤点资料,对煤层底板等高线局部不合理处进行了修正。同时补充搜集和利用了部分邻近钻孔资料等等。在此基础上对整合井田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并综合各煤矿资料重新绘制了整合井田地形地质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等图件。对批采4、5、6、9、10号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并调查了井田开采煤层及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积气和火区情况,估算了采空区积水量,编写了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最后完成了报告编制工作。本次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是在以往勘查成果和各矿新近矿井地质报告以及各煤矿实际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编制完成的,利用各类资料基本可靠。本次工作未布设新的勘探工作。三、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本井田位于离石详查区东部,本次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2010年5月又补充施工了4个钻孔(501、502、503、504),现井田内及邻近共分布勘查钻孔11个,钻探总进尺4671.77m,所有钻孔均进行了物探测井验证。11个钻孔除个别煤层(13号孔、59号孔9号煤层)无化验资料外,其余可采煤层全采取煤芯煤样进行了煤质指标化验。总之,以往精查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地质勘查成果。根据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井田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占到总资源/储量的77.1%,探明、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22b)占到总资源/储量的98.6%。综合评价本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基本达到了勘探阶段要求。关于以往勘查工作质量情况,本次未搜集到1970年详查钻孔的详细质量验收资料。现根据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对以往主要勘查工程和本次施工钻孔质量情况简单评述如下:1、地形地质图井田1:5000地形地质图为原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队1970年详查勘探时测量和填绘,经煤矿使用,地形、地物标高清楚,除局部地形、地物稍有变化外,大部地形等高线与实地对照基本相符。图纸经历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中检查修正,图纸质量可满足煤矿生产用图要求。本次使用1:5000地形地质图,即由该图复制,并在图上标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可对照选择使用。2、钻探工程井田内及邻近分布1967-1970年离石勘探区详查钻孔7个和本次施工钻孔4个,共计钻孔11个。本次未搜集到1970年详查钻孔的详细验收评级资料,单从煤层采取率看,详查钻孔钻探质量一般。部分煤层存在打丢和采取率不高的问题。关于本次施工的4个钻孔,经验收评价,钻孔质量钻探为甲级孔3个,乙级孔1个,测井均为甲级孔。总体钻孔质量较高。关于煤层质量,4个钻孔共穿过可采煤层8层次,验收评价结果,钻探合格8层次,合格率100%。根据质量验收情况评价,本次施工钻孔总体质量较好,成果可供利用。3、物探测井本次利用的以往11个钻孔的钻探煤层成果均进行了物探测井验证。由于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测井仪器,选择视电阻力、伽玛和伽玛伽玛三种参数的1:200和1:50精测曲线,综合进行煤岩层定性、定量解释,提高了解释成果的精确度,成果质量比较可靠。特别是本次施工4个钻孔,共解释可采煤层8层次,验收评价结果,质量全为优质,优质率为100%。测井质量良好。4、样品采集和化验本次利用11个钻孔施工中多数钻孔均对可采煤层采取进行了煤质指标化验,取得了一系列化验成果,但试验项目中,由于历史原因,1967-1970年施工钻孔,均无粘结指数资料,给按新标准划分煤类造成一定困难。5、钻孔封闭井田内以往钻孔和本次施工钻孔均按照封孔设计要求进行了钻孔封闭,即煤采层段采用水泥砂浆封闭,非煤系层段用红土泥球充填,因均未进行启封检查,具体封孔质量无从评述。总的来说,以往施工钻孔的煤层成果和煤质资料,综合质量较好,可供本次报告利用。第二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一、区域地质1、区域地层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的河东煤田中段离柳矿区内。属离石国家规划矿区,区域地层见表2-1。2、区域构造河东煤田属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缘,按地质力学观点,本煤田为祁吕贺山字型构造脊柱东侧盾地与东翼内带之间一沉积煤盆地,由于受各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态比较复杂,而东翼以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构造为主。离柳矿区位于河东煤田中部,基本上是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东部发育大的宽缓褶曲,成为矿区控制性构造。褶曲自东而西有离石中阳向斜、王家会背斜、三交柳林单斜,其间伴生有炭窑沟、朱家店、湍水头等较大断层。王家会背斜由于隆起部位遭受长期剥蚀,其上含煤地层不复存在,而背斜东部分离出离石煤盆地。离柳矿区以北和以南,构造应力较为强烈,发育了汉高山断层带和紫荆山断层带。而中部产生了离石鼻状构造,本构造以离石聚财塔一线为转折线,形成了一个弧顶向西突出的弧状褶曲。这个弧状褶曲在三交、柳林区表现明显,在转折线以北的三交区,地层走向由北东转向北北东至南北向,而转折线以南的柳林区,则由南北转向北北西至北西。在鼻轴(转折线)部位由于张力作用产生了一个东西向的张性断裂带,即聚财塔断层和聚财塔南断层组成的地堑构造,落差130-255m。3岩浆岩本区未发现有岩浆侵入体,无岩浆岩分布。二、区域含煤特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位于山西省西部,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区域地层简表 表2-1地层单位厚度(m)岩性描述界系统组代号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24冲积层,由亚砂土、砂层及砾石层组成上更新统马兰组Q3m0-58浅黄色,黄土状亚粘土及亚砂土。含大孔隙,局部夹砂砾层及其透镜体。常组成二级阶地及其丘陵顶部覆盖黄土地貌中更新统离石组Q2l0-140红黄、浅红棕色黄土状亚砂土。夹红综色古土壤层,其下可见钙质结核层,底部夹有薄透镜状砾石层,砾石万分单一,以灰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0-122底部为灰白、浅红色砾岩,砾石成分为片麻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组成,砾径5-10m,钙质胶结,上部为紫红色及棕红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薄砾石层及钙质结核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铜川组T2t221-341下部为灰绿、灰黄及灰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砂岩含磁铁矿条带、钙质结核等,上部由灰红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及1-2层凝灰岩二马营组T2er429-519中上段由紫红、灰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及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下段为灰绿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及砾石透镜体,顶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下统和尚沟组T1h92-167紫红、砖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浅红色细砂岩,局部含数层钙质结核或透镜状淡水灰岩层刘家沟组T1l330-485淡红、砖红色细粒薄板状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砂岩中含泥质包裹体,具大型交错层理,细砾岩中见有淡水灰岩层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99.5-224以砖红、鲜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部砂岩发育,上部以细碎岩为主,夹透镜状淡水灰岩上石盒子组P2s350-508下段以灰绿色砂岩为主,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与紫色泥岩互层;上段为紫色、葡萄紫色、蓝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浅色长石泥岩下统下石盒子组P1x60-116灰-灰绿色砂岩、灰色泥岩及煤线组成,底部含煤线数层,上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砂岩,夹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山西组P1s33-88灰白-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含2-5层煤,其中4层煤可采或局部可采,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60-127由灰白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灰岩5-6层,煤层5-7层,可采煤层2-4层。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中统本溪组C2b14-48由铁铝岩、粘土泥岩及泥岩、砂岩组成,底部为山西式铁矿或黄铁矿及G层铝土矿,向上为泥岩段,夹薄层砂岩及煤线区域地层简表 续表21地层单位厚度(m)岩性描述界系统组代号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46-138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夹层状、脉状、纤维状隐晶质石膏,石膏带多赋存于中下部上马家沟组O2s122-383底部为泥灰岩,局部含角砾,其上主要为灰岩及白云质泥灰岩与豹皮状灰岩互层下马家沟组O2x83-263底部为黄褐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及黄绿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其上为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统冶里-亮甲山组O1y-O1l46-12129-45底部为黄绿色泥岩与竹叶状白云岩互层,泥岩一般为2-3层,其上为燧石结核、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泥岩中含山西朝鲜早化石寒武系上统凤山组3f55-110底部为泥质白云岩,向上为厚层白云岩、泥岩及泥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层位稳定,质纯,含五湖嘴虫及索克虫化石长山组3ch3-44灰紫色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岩,汉高山-带相变为白云质灰岩,含王冠头虫化石崮山组3g7-40黄绿色、灰紫色泥岩,泥质条带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元古界震旦系汉高山组Zch510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及灰黄色砂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靠下部夹一层1.2m厚的安山质凝灰岩,含孢粉野鸡山群白龙山组Pyb660变基性火山岩,由斑状、气孔状斜长石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及千枚岩组成青杨树湾组Pya480-1002下部为变质砾岩,含砾石英岩及石英岩等变质粗粒碎屑岩,中部为浅红色条带状石英岩状角闪变粒岩,上部为灰黑色条纹、条带状钙质黑云母千枚岩,夹钙质石英岩及1-2层变基性火山岩太古界吕梁山群AL4835-13035以变质酸性、基性火山岩为主,中部夹有泥质为主的变质沉积岩(石英岩、千枚岩、大理岩),顶部为巨厚层状的大理岩界河口群AJ500-700以云母片岩、云母变粒岩为主,夹各种大理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经受混合化作用较强烈区域可采煤层情况表 表2-2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结构(夹石层数)可采性稳定性山西组20.252.200.891.0123.9210.34简单(02)局部可采不稳定30.401.501.05简单(01)局部可采不稳定016.996.1640.846.052.98较复杂(04)局部可采不稳定1.809.745.5650.105.042.73复杂(06)大部可采较稳定11.5631.8216.88太原组60.101.660.81简单(02)大部可采较稳定17.3937.5827.7380.799.333.91复杂(07)局部可采不稳定012.481.3290.183.121.39复杂(05)局部可采不稳定022.509.43100.188.381.66较复杂(04)大部可采较稳定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主要是由一套石灰岩、泥灰岩、泥岩、砂质泥岩及不同粒度的砂岩组成,地层厚度70127m。含煤6上、6、7、8上、8、9、10、11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6、10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是一套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建造,地层厚度一般为3398m。含煤02、03、1、2、3、4、4下、5、5下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为较稳定可采煤层, 3、4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第二节 矿井地质一、地层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段,离石矿区东部边缘,井田内地表大部为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井田范围内沉积地层由下而上依次为: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埋藏于井田深部,地层厚度110m左右,岩性底部多为角砾状石灰岩,中下部为泥灰岩、灰岩、含脉状纤维质石膏或层状隐晶质石膏3-5层。上部为中厚层石灰岩,夹有薄层角砾状泥灰岩、泥岩。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上。底部为鸡窝状山西式铁矿和浅灰色铝土岩,即铁铝层段。之上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岩、粉砂岩、和2-3层不稳定石灰岩及1-2层薄煤线。本组厚度24.00-45.00m,平均32.78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层厚度74.20-86.18m,平均80.84m,岩性为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间夹3-4层煤层,其中9、10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自下而上发育的L1、L2、L3(L1、L2多合并为一层,有时L1、L2、L3合并为一层)、L4、L5石灰岩层位基本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底部以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K1)与本溪组分界。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地层厚度64.30-87.78m,平均71.53m。岩性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6-8层煤层组成,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底部分界砂岩(K3)为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岩性为灰-灰绿色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下部偶夹1-2层煤线,顶部有一层浅灰、紫红斑杂色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为良好辅助标志层。底部以一层灰绿色中粗粒砂岩(K4)与山西组分界。本组厚度90.50-115.60m,平均105.71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岩性由灰绿、黄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黄绿、灰绿色砂岩互层,井田内该组上部多被剥蚀,最大残留厚度约210m左右。7、上第三系上新统(N2)岩性由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组成,含有钙质结核。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0-60.00m,平均30.00m。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广泛分布于井田内,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色亚砂土,下部为中更新统浅红、红黄色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厚度0-100.00m,平均60.00m。9、第四系全新统 (Q4)分布于井田内较大沟谷中,为近代冲积、洪积层,由砾石、卵石、砂、砂土组成。厚度0-15.00m,平均5.00m左右。二、含煤地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此外,在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也含有少量不稳定的薄煤层和煤线。现将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叙述如下:(一)、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平均厚度67.26m左右,根据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1、下段由K1砂岩底至10号煤层底,厚度25.60m左右,岩性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有灰色中、细、粉砂岩和一层稳定的10号煤层,底部K1砂岩为一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和石英质岩屑为主,硅质泥质胶结,磨圆度较好,分选中等,垂向上呈正序列,发育有板状交错层理。K1砂岩不稳定,厚度变化大,有时相变为粉砂岩,平均厚度为6.39m。本段泥质岩类成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伊利石、低开石及锂云母等,常见陆源石英、长石及岩屑等混入物。顶部泥岩中富含球粒状菱铁矿。本段为一套海退的泻湖、障壁岛体系沉积,其间有过一次范围不广的泥沼环境,沉积了一层不稳定的薄煤层。2、中段由10号煤层底至L3灰岩顶,厚度29.20m左右。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间3层石灰岩(L1、 L2、 L3,井田内大多合并为一层)和1层煤层(10号)组成,为本组主要含煤段,10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本段所含3层灰岩中, L1、 L2合并层灰岩为泥晶泥质灰岩。含腕足类、苔藓类、瓣鳃类等化石。L3灰岩为生物泥晶泥质灰岩,基质中含有少量硅质,化石呈片状,种类有腕足、棘皮动物等。所含砂岩以中细粒为主,具交错层理,垂向上以反粒序为主,碎屑成分以石英、燧石、岩屑为主,泥质胶结,磨圆、分选较好。本段泥质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石英和云母,含少量菱铁矿结核。该段属湖坪体系沉积,三次海退海进分别形成了砂坪、泥坪、沼泽和泥岩及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沉积了普遍发育的L1、 L2、和 L3三层灰岩和10号稳定可采煤层,其中由于前二次海侵与第三次海侵间隙较短,只局部出现了其间海退期的泥坪沉积,大部地区则三次海侵叠加,形成历时较长的碳酸盐台地环境,沉积了较厚的灰岩地层。3、上段由L3灰岩顶至K3砂岩底,厚度26.04m左右,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2层石灰岩(L4、 L5)和2层煤层(6、7号)组成。所含砂岩以中细粒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磨圆、分选较好,成分以石英、长石及岩屑为主,泥质胶结。所含泥质岩成分以高岭石、石英云母为主。本段亦属潮坪体系沉积,两次海退海进分别经历了由潮间坪-泥炭坪环境的演变过程。由于泥炭坪环境相对稳定性差,致沉积煤层多不可采。(二)、山西组(P1s)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平均厚度71.53m。岩性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间3-4层中、细粒砂岩和6-8层煤层组成。所含煤层中;下部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本组所含砂岩多以中细粒为主,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有时含煤屑。砂粒磨圆、分选中等,交错层理发育,有时有冲刷下伏地层现象。该组所含泥岩多具水平层理,局部富含植物茎叶化石。本组属三角洲体系沉积,随着晚石炭世最后一次海侵的结束,早二叠世早期,井田一带逐渐过渡为三角洲沉积环境,而三角洲沼泽化就成为山西组主要煤层堆积的良好基础,故而沉积了井田可采的4号煤层。三、构造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段东部,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吕梁山复背斜之次级构造王家会背斜西翼,受其影响井田范围总体呈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发育有次级起伏。主要表现为3条宽缓褶曲,即S1背斜和S2向斜及S3背斜。井田地层倾角大部比较平缓,为3o-8o左右,东部地段较陡,地层倾角可达10o-14o。另外,根据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还发现14条中小型正断层,其中除F1断层规模稍大外,其余均为落差2.1m以下小断层。现将井田主要次级褶曲和规模稍大的F1正断层叙述如下:一、褶曲1、S1背斜位于井田西北部,轴向N65-70E,斜穿井田。两翼不对称,其西北翼比较平缓,地层倾角3左右,其东南翼倾角略陡,倾角为5-6之间,井田内延伸长度2460m。2、S2向斜位于井田中部,轴向N60-40E,斜穿井田中部。背斜两翼南段基本对称,地层倾角在5-6之间,其北段西北翼平缓,地层倾角在5-6,东南翼较陡,地层倾角在6-140左右,井田内延伸长度2970m左右。3、S3背斜位于井田西南部,其轴向呈N70-75E,向斜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为5-10左右,井田内延伸长度1800m左右。二、断层1、F1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为原裕祥煤矿井下揭露断层,断层走向N5W转N10E, 北段略呈弧形延展,断层倾向W,倾角70,落差8-14m,延伸长度约900m。2、关于小断层情况,根据矿上提供资料,原裕安煤矿开采4号煤层巷道中共发现11条小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1.00-2.10m,延伸长度30-80m;原裕祥煤矿开采10号煤层巷道除揭露了较大的F1正断层外,还发现1条落差2.1m的小型正断层,延伸长度60m左右。总之,由于上述小断层落差不大,延伸不长,对井田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等其他构造,未见岩浆岩侵入体,井田总体构造属简单类。第三章 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第一节 煤 层一、含煤性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平均厚度71.53m,含01、02、1、3、4、4下、5号煤层,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80m,含煤系数2.6%;可采煤层平均厚0.64m,可采含煤系数0.9%。太原组平均厚度80.84m,含6、7、8、9、10、11、12号煤层,其中9、10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7.53m,含煤系数9.3%;可采煤层平均厚6.02m,可采含煤系数7.4%。煤系地层总厚152.37m,含煤总厚9.42m,含煤系数6.2%;可采煤层平均厚6.66m,可采含煤系数4.4%。二、可采煤层本井田可采煤层为4、9、10号煤层,其特征见表3-1。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3-1地层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结构(夹矸数)稳定性可采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山西组40-2.000.6461.25-70.3065.50简单(0-1)不稳定局部可采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太原组90.96-1.551.25简单(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