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doc_第1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doc_第2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doc_第3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doc_第4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进学生的个性优化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堡中心学校 石崇森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更新学生的生存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谐地发展。伴随着个性发展理念的教育是要实施教学的个性化,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洋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定这一想法,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打折”,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二、实施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显露。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形式,是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促进个性优化发展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和承认学生个性差异,意识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身原来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从而使其创造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一)进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创造性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要求A组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意义及运用,练习只安排基本题;要求B组在次基础上理解割补转化方法,练习中安排变式题;C组则进一步要求深刻理解公式提高运用公式的能力,练习中安排了提高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一年级新教材“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教学时我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让学生扮演小白兔买铅笔,“15根铅笔,卖出9根,还剩几根?”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解题列式,在小组中发言交流,然后由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人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其一,15根铅笔一根一根地减,减至9根,得6根。其二,把15根铅笔分成10和5,109=1,1+5=6。其三,把9分成5和4,155=10,104=6。其四,也可能这样做:9+6=15,159=6。还可能出现其它算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给予鼓励或实际指导。这样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三)实施开放性教学是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创造性重要渠道。大数学教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同样如“圆的面积”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我们只能讨论其中的一种转化情况,也就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至于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以及如何转化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课外去进一步探索、研究。另一方面,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更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多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以后,我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或银行开展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已到课外搜集数据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再如在组织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起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如在课堂提问上: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层次,不仅要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要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我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同一练习题提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0吨水。照这样计算,一天节约55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要求学习暂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用三种方法解答。各层次学生若多解对一种方法,就予以加分鼓励。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