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二) (六)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宦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仗,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本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委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裴封叔之第 吾指使而群工役焉A.门第 劳役 B.住宅 驱使C.住宅 操作 D.门第 操作2.选出下列句子“焉”字分类正确的一组( )愿佣隙宇而处焉 余往过焉 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莫敢愠焉 吾收其直大半焉 无进退焉 梓人左持引,右持杖,而处中焉A. B.C. D.3.下面五个句子都含“工”字,其中与其它四个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B.将求他工C.委群材,会众工 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E.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 莫敢愠焉 物莫能近乎此也A.与相同 B.与相同C.与相同 D.与相同(七)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 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 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 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 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 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 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 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下列句子,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大丈夫不能自食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2.下列句中的“乃”与“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中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吕后女乃吕也相君之背,贵乃不可信 荆轲者,卫人也,其克乃齐人A. B.C. D.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上未之奇也 B.上不我用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释(羽)而不斩 D.以(何)为大将(八)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顾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上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二人分司东都矣 。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意 ,若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所奏,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臣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崇为之请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上久之乃许。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吾身没后,当来吊,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张若不顾,汝曹无类矣 。若顾此,便录致之。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即时录进,先砻石以待,至使镌刻进御 。张丞相见事常迟于我,数日后必悔,若征碑文,当告以上闻,且引视镌石。”崇没,说果至,目其服现者三四,姚家急如崇戒。及文成,叙致赅详,时谓“极至”。数日,果遣使取本,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姚氏诸子引使者视碑,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大悔恨,抚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拜:授与(官职) 知:主管B.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欲:私心 干:冒犯C.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挠:扰乱 原:宽宥D.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为相:作宰相 相衔:相互怀恨在心2.比较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然臣未及闻之耳 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卿安从知之 崇为之请曰A.都是代词,其中所指相同,另有所指。B.是助词;是代词,且所指各不相同。C.是代词,代事;也是代词,代人。D.不全是助词,也不全是代词。3.“非所以裨玄化也”一句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意义不同,这种现象叫词语古今异义。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B.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C.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D.使者复,说大悔恨4.对句中划线部分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 上久之乃许 “无何”“久之”都表时间短,而“无何”比“久之”更短B.欲斥之 而由臣逐知古 “斥之”“逐知古”都是指罢免魏知古C.恃其蒙恩 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 “蒙恩”指姚崇二子受到魏知古优待;“见德”指魏知古只看到姚崇二子表现好的一面。 D.臣有子无状 尔曹无类矣 “无状”“无类”均指姚崇二子为官不成体统,表现不佳。5.文中“知古归,悉以闻”一句省略较多,译时要补出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回到家里,就把他听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里人。B.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姚崇。C.魏知古回到吏部,把在东都听到的有关情况全都奏闻皇上。D.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二子在洛阳为官的不良表现及多次请托自己的情况全部奏闻皇上。(九)(甲)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 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 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善爱也, 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 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庄王,卒以 霸,樊姬与有力焉。(刘向新序)(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醒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 举,时人感叹超之先举,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 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虽履屐之间A.盆子 木头鞋 B.盆子 草鞋C.梳子、篦子的能称 草鞋 D.梳子、篦子的通称 木头鞋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知日之晏也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A.与同义,与不同义 B.与同义,与同义C.与不同义,与同义 D.与不同义,与不同义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罢朝而晏:舍弃召见。B.虞丘子稽首曰:古代的一种跪拜礼。C.苻坚将问晋鼎:推翻晋的统治,取而代之。D.颇有异同之论:不同。4.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A.士丘能助王称霸,与樊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现在推荐他,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B.终于称霸,是同樊姬的有力参与分不开的。 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C.士兵的助王称霸,同樊姬的有力参与是分不开的。 从现在推荐他,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D.终于称霸,是与樊姬的努力分不开的。 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5.虞丘子听樊姬之言后,立即认错辞职的原因是( )A.虞丘子怕楚王加罪于自己。B.虞丘子言有理,“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是事实。C.因樊姬深得楚王的宠幸而自己又理亏,难以辩驳。D.虞丘子也正想进孙叔敖为相,樊姬之言适逢其时。6.认真阅读比较甲、乙两文,分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樊姬是举贤不顾内外有异,男女有别,郗超举贤是不以自己的爱憎为依据。B.樊姬所论,是举贤授能以治国的大事,而郗超所论,只是在有争义时证实谢玄可任,严格说是印证而不是举荐。C.郗超是直接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樊姬则是批评为相者不能举贤受能之失。D.樊姬举贤是为表现自己的“忠”和“智”,郗超荐贤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先觉”。(十)与姜箴胜门人杜门不见一客者,三月矣,留都散也;礼曹冷官,而乞身之人,其冷百倍。然生平读书洁身,可对衾影,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无怪也。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今设为风波之世局,令小人得驾为隐阱,而驱局外之人以纳其中,纵不为斯人名行惜,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人才坏而国事坏,国事坏而士大夫身名爵位与之俱坏。吁,可惧也!不佞归矣!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沽;西过震泽,南过武林,湖山之间,赋诗谈道,差堪自老。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愈趋愈下,鳃鳃惟异己是除,私人是引。楚人为楚人出缺,秦人为秦人营迁,不认官方,不谈才品;目中岂复有君父,而堪以服天下、挽世运乎?足下,讲臣也,朝夕对扬重瞳,须留一段光明于胸中,即不宜轻发,以逢时忌;而因事陈规,婉词微讽,当有旋转妙用,莫负此千载遭逢也!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明张鼐宝日堂初集) 注: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后因谓未做亏心之事为 “无愧衾影”或“可对衾影”。鳃鳃():恐惧的样子。重瞳():眼内双瞳 ,指天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杜门不见一客者 杜:关闭,堵塞B.纵不为斯人名行惜 纵:纵使,即使C.差堪自老 差:公务、差使D.不论官方 方:应守的礼法、准则2.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 即不宜轻发其冷百倍 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都散地 留都:旧称迁都后的旧都。B.今设为风波之世局 风波:风浪C.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 谛观:仔细审视D.莫负此千载遭逢也 遭逢:机遇机会4.“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B.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C.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D.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5.“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解决正确的一项是( )A.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B.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C.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D.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晚明任南京礼部尚书,本已投闲置散,再加上受到魏忠贤阉党的弹劾,更感到“其冷百倍”。B.但他自认为饱读诗书,砥砺名节,问心无愧;然而他担心朝纲日坏,自己清名受累,所以决心辞官归隐,终其余年。C.他很不满当时官场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并认为如此选拔出来的官吏不能拘回社会日益崩溃的颓势。D.他希望他的学生应利用给皇上当侍讲官的机会,随时讽谏,争取得到重用,要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参考答案 (六)1.C 2.C 3.E 4.B(七)1.D(意动用法。ABC项为使动用法) 2.B 3.D(定语后置,ABC项为宾语前置) 4.A(八)1.D 2.D 3.A 4.B 5.D(九)1.D 2.D(“之”,前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反为助词“的”。“以”,前为连 词,可译为“来”,后为连词,表原因) 3.A 4.B(卒,副词,最终) 5.B 6.C(十)1.C(大致还可以) 2.D(即使就代词副词) 3.B(多灾多难) 4.D(关键在“独 念”、“惜”两个词语) 5.C(“疏”为求去之疏,“扁舟”是小船) 6.D(张鼐本心希望学 生相信国家前途光明,并抓住时机,随缘讽谏皇上,以便挽救危亡的局势)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三) (十一)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之,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 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 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 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1.“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A.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B.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C.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D.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2.“以人之言而知我。”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A.根据别人的话才了解了我。B.根据别人的话才认为我是聪明的。C.根据别人的话才认识了我。D.根据别人的话才与我交好的。3.文中“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这一复句,要是给它的译文加上关联词语的话,应当是( )A.既然那么 B.虽然也C.如果那么 D.只要就(十二)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 ,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 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吞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 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召权知(权知:原为暂时主持某州事务,此为调任某知府的意思)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能,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第归,杀而鬻之:第归,暂且回去。B.前守缘贡:缘贡,以进贡为缘由、为借口。C.有犯脏者:犯脏,犯贪污罪。D.死不得葬大茔中:茔,坟墓,大茔,大坟墓。2.对下列语句中的语言现象判断有误的是( )A.不主先入之说:主,意动用法。B.闻者皆惮之:惮,害怕,畏惧,使动用法。C.使得至前陈曲直:曲直,形容词作名词。D.不伪辞色悦人:悦,使动用法。3.下列句子的意思正确的是(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人们拿包拯的笑去与黄河清水作比较。人们觉得包拯的笑与黄河的水变清那样难以见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只有阎王和包公那里才打不通关节。打不通关节的,可到阎王一样的包公处寻求公道。A. B. C. D.4.下列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A.请去刻薄,抑侥幸。请求罢黜那些刻薄的官吏,抑制那些侥幸得官升官的人。B.恶吏苛刻。凶恶的官吏对民众十分苛刻。C.拯立朝刚毅。包拯在朝,刚强果断。D.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包拯与人相处不随意苟同附和,不说假话装笑脸让别人高兴。5.对“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译意最好的是( )A.平常居住,无私人藏书,老朋友、亲戚们都无往来。B.平常无私人书信往来,老人,亲朋好友都不与他往来。C.平常没有私人书信往来,老人、亲朋好友都断绝了交往。D.平常私人也不买书,所以,人们、亲戚同党都不与他往来。6.下列语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例:刘豫州,王室之胄。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B.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C.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D.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7.包拯对牛舌案是如何思考和推断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A.盗贼割只牛舌,些许小事,主人何需告官,过些时日,案情自会水落石出。B.牛既被割舌,必死无疑,不如让主人宰而卖钱,等待案情自白。C.割了牛舌,牛主必杀牛,从而触犯法律,盗贼可乘机告官,“借刀杀人”。D.割牛舌者,必为地方恶贼,其恶行必有暴露之日,待机而捕,定可擒捉。8.下列文句,全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A. B. C. D.(十三)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仪表。居大官,奉继亲薛夫人之孝,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以小字呼公者。性严重,居外,下辈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严颜色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世无比。宗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者甚众。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知之。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语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进身,始入省,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及水部殁,公抚视幼孤,恩事加厚,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与身名。族孙立疾病,以儿女托。公廉察鄂州,嫁其孤子,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前后与舅能、从同时领方镇、居省闼,又与薛氏舅苹同时为观察使,妻父韩仆射同时居大僚。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其行已如此。(选自唐语林) 1.“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虽然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全都亲自检查以后,才把它们作为嫁妆送去。B.虽然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也很熟悉,亲自检查,才把它们作嫁妆送去。 C.即使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全都亲自检查以后,才把它们作为嫁妆送去。D.即使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也很熟悉,亲自检查,才把它们作嫁妆送去。2.“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请柳元公替他买一座房子,公没有答应。B.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请柳元公替他买一座房子,公买了不给他。C.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托柳元公造一所大宅院,公没有答应他。D.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托柳元公造一所大宅院,公不给他造。3.选出与刻划人物性格无关的一项。( )A.居外,下辈常惕惧。B.及水部殁,公抚视幼孤,恩意加厚。C.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D.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十四)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授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建德初,授宣纳中士。高祖作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要。高祖喜曰:“唯我公义,奉国罄心。”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凡有疾病,皆以床 舆来,安置听事。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时山东霖雨,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独 无所损。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 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 舍,暕衔之。(选自隋书辛公义传) 1.“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一句的意思表述正确的项是( )A.参军到平陈,因立功转任为岷州刺史。B.在随军灭陈后,凭功劳转任为岷州刺史。C.参军平陈后,因功劳被任命为岷州刺史。D.在随军灭陈后,因立功而任命为岷州刺史。2.下面两句文意正确的一项是( )奉国罄心 此事有程A.为国尽力尽心 这种事情自有规矩B.侍奉国家尽心 这种事情自有制度C.侍奉国家竭力 这种事情有一定程序D.为国家尽心尽力 这种事情自有规章制度3.下列文句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数被嗟异 此风遂革A.多次被人惊叹为奇异 那陋俗马上革除B.数次被人惊叹是奇异 那陋俗就革除了C.经常被人叹为异才 那陋俗革除了D.经常被人叹为异才 那种陋俗便被革除了4.下面与辛公义力主移风易俗、重在教育疏导的做法有关的一项是(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A. B. C. D.(十五)仓慈传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郡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为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 ,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 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 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 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 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新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使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之。注释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年)。 太和魏明帝年号(226232年)。雄张豪雄自大。众猥众多、琐碎烦杂。为 封过所为他们封盖官府印信,发放过境凭证。过所,古代过关津时的凭证。1.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稍稍使毕其本直 先是属城狱讼公猥慈皆劳之 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A.稍微 案件 辛劳 交易B.渐渐 监狱诉讼 慰劳 交到市场C.稍微 监狱诉讼 辛劳 交到市场D.渐渐 案件 慰劳 交易2.对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为长安令 迁为敦煌太守遂以为俗 为封过所A.与相同,与不同。 B.全不相同。C.全都相同。 D.相同,与其它三个不同。3.下列句子译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旷无太守二十岁 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皆随口割赋 使吏民护送道路A.有个叫旷无的太守二十岁时。因循守职而已,没有什么改革。B.仓慈都随口派定赋税数目。派小吏百姓保护道路。C.因循守职而已,没有什么改革。仓慈都按人头多少分割土地,收取赋税。D.空缺太守二十年了。派小吏百姓看守道路遣送他们。4.以下各句中,能反映仓慈“威严果敢,胆识过人”品质的一项是( )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太和中迁为敦煌太守。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胡常怨望,慈皆劳之。A. B. C. D.5.对这篇传记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篇传记重点记叙仓慈在敦煌太守任上的几件事,反映他勤政爱民、大胆果断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B.这篇传记重点记叙仓慈在敦煌太守任上的几件事,反映他办事果断,为民兴利,善于理财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指出他有拥权自重,自作主张的毛病。C.这篇传记重点记叙仓慈在敦煌太守任上的几件事,反映他有才干、施德惠、擅兴利的品质,突出了他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D.这篇传记重点记叙仓慈在敦煌太守任上的几件事,集中反映了他威严果敢,胆识过人、勤政爱民、处理公正、为民兴利、注重发展的优秀品质。6.对这篇传记的有关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传记看,仓慈是一个有才干,施德惠,擅兴利,深受人民受戴的好地方官。B.本传记作者以客观的笔调,从容叙事,但字里行间渗透了对仓慈的歌颂。C.本传记语言平实,于平实中寓含褒贬色彩,表现作者既赞又责的鲜明态度。D.从本传记中,读者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好的地方官能使一地安宁,所有地方官都好,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参考答案:(十一)1.A 2.A 3.B(十二)1.D 2.B 3.A 4.B 5.C 6.D 7.C 8.B(十三)1.C 2.A 3.C(十四)1.D 2.D 3.D 4.C(十五)1.D 2.A 3.C 4.B 5.D 6.C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四) (十六)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三军。天宝十一载 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 太妃郑氏以孝闻。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人。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风岁,州有官粟数十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 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 ,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 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北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 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 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 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 ,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选自旧唐书李皋传1.下列对于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米直数千 直:价值B.亟请外官 亟:急忙C.非疾不敢有闻 疾:病D.坐小法 坐:因犯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因事以自便 因上书言理道B.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C.皋为御史覆讯 及为潮州D.入则孝 入则公服3.下列各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掾吏)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B.(皋)对曰:“李氏之妇,”C.(皋)由是举奏 D.及为相,(杨炎)复拜衡州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安暇禀命怎么敢禀报皇上下命令B.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怎么置身于列卿之间C.并除名勿齿并且建议除名以后不要再说起他们D.至是复位达到首肯,官复原位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既有表现李皋孝敬母亲,又有表现李皋忧虑百姓的一组是( )夫人日不再食,当死。 于是开苍尽散之。由是举奏 以良政闻 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A. B. C. 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李皋多智谋,上元年初京师干旱,他为了自己活命,申请调任外官,朝廷未准,他就故意犯一点小罪,被贬职温州,达到调任外官的目的。B.李皋是个孝子,他不仅孝敬自己的母亲太妃郑氏,他被降调潮州时对太妃谎称升迁以免母 亲担忧,而且对那些不孝敬母亲的人极为痛恨,李钧,李锷两个逆子就是因他弹劾而被免官的。C.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为赈救灾民,不听下属官吏劝告,私放官米,先行后奏,后受到掾吏的举报,但皇上不仅没有批评,还嘉奖他的做法,并加授少府监之衔。D.李皋在处州代理知州时,在任上政绩斐然而闻名四方,后来被征召到京师,因犯一点小法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多亏后来当了宰相的杨炎知道他的情况,又把他调到衡州。(十七)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 之, 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 ,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衣袖)犹在,女其行乎。”对曰: “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矣。除君之恶,唯力 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 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 ,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狄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 之。(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蒲城之役:鲁僖公五年,晋献公曾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城。公子出奔,披斩其祛。入:指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一事。齐桓公句:当初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争立为君主,管仲用箭射中桓公衣带钩。后桓公置 射钩之事不问,任管仲为相。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公使让之 且辞焉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A.请 告别 田野B.责备 拒绝 打猎C.谦让 辞谢 耕种D.责备 言辞 土地2.“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的正确意思是( )A.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知道有灾难来临。B.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懂得做人君的道理了。C.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接受过去的教训。D.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懂得统治之道。3.“除君之恶,唯力是视”的正确意思是( )A.替国君除去恶人,当尽我最大的努力。B.替国君除去恶人,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C.解除国君的罪恶,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D.解除国君的罪恶,当尽我最大的努力。4.“君若易之,何辱命焉”的正确意思是( )A.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屈辱您下令赶走我呢?B.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C.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D.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委屈您下令赶走我呢?(十八)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为之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兴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心,既胜养其气。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 所以养 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 ,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 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 侮而 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注释斥堠:侦察敌情的哨兵。缒:坠。1.对下面句中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B.丰犒而优游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C.欲不尽则有余贪 贪:追求D.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侮:侮辱对下面句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A.大凡士兵,都要讲究道义;不讲道义,即使对自己有利的事,也不能做。B.大凡战争,行动在于崇尚正义;不是正义的战争,即使对自己有利,也不能发动。C.大凡军队,都崇尚正义;没有正义感的军队,即使想取得胜利,也不能轻易出动。D.大凡兵器,都要用在正义的战争上;非正义的战争,即使兵器再锋利,也不能轻举妄动。3.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A.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B.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C.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D.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4.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A.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B.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C.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D.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配备是否得当,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十九)黄 杨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值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