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对策1把握矿业生命周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由于矿物能源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决定了矿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着个从勘探到开采、高产稳产(鼎盛)、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伴随矿业经济的演变轨迹,单纯以矿业为支柱的城市经济也会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以致于矿竭城衰。但是,如果工矿城市在青壮年期或资源的高产稳产期,利用工矿业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滚动式带动其他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培育非矿资源型支柱产业上,减少对矿产的依赖度,就能顺利实现城市经济的资源接续和产业接替。这样,在矿产资源走向衰竭之前,城市经济已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顺利地跳出般工矿城市的生命周期,在较高的起点上,对城市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开始另种职能意义上的新生,从而获得工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策2适时地进行优势、转换,走整体发展道路 工矿城市的发展依托于资源的优势,但要保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持续、稳定地发展,应发挥综合优势,适时地进行优势转换,以市场为导向,走一条良性循环、整体发展的道路。 (1)优势替代。即立足资源状况、现实基础、区位条件、技术实力和投资来源等要素,通过资源配置和资产存量优化,使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较优的产业或部门,寻找新的替代产业。 (2)优势再造。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二次创业”,改变单一的资源优势,重新构建多功能的综合资源优势。 (3)优势互补。即区域内资源、原料或技术等要素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开发利用难度大,需要与区域外要素相结合和进行互补性的异地开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4)优势延伸。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纵向和横向扩展与延伸。特别是发展资源的深度加工,从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 对策3培育替代产业,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 (1)强化资源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矿产行业具备了一种后发的优势,积蓄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如果能对既有的结构和存量资产进行调整与盘活,不断挖掘潜力,就能充分延伸主体矿产品链,扩大产业面,创造有特色的矿业经济。如煤炭加工设备、矿井采掘设备、巷道通风给排水设备、仪表电缆器材、煤加工筛洗设备等,以及与煤炭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交通、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 (2)加快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推动资源的优化重组进程。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改造,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型矿山的开采成本高,回采率极低,资源浪费大,要加强对它们的宏观管理与控制,上规模、上档次,由资源的粗放型利用转向集约型利用,增加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延长资源的开采年限。 (3)增加矿业的科技含量。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联系与长期合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实施以优质、高科技、高效益取胜的全新发展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立健全科技支持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加快发展、结构升级、提高效益的任务。 (4)培育发展非矿替代产业,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度,促进产业接替。工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矿业产业的转换和演化问题。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工矿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就看非矿替代产业是否发展得起来,是否真正有规模、有效益。 对策4加快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构筑多元化产业主体 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离不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工矿城市以国有经济成份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比较适应,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则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探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首先,对资源型工矿城市,要改变单的国有(国营)的所有制结构,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集中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下决心打破条块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同时,要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步伐。 第三,要解放思想,放手发展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引导其向第三产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第四,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平衡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第一、第二产业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繁荣城市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对策5强化城市职能,从简单工矿城市转变为区域中心城市 西部工矿城市的城镇化有两大特点:一是起点高,二是质量差。这是同我国旧有体制和资源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的。过去在国家指令下的“嵌入体”式的城市布局与规划,以及大量矿工有组织地或自发地作为非农人口涌入,使得工矿城市缺乏一个漫长的经济积累、准备阶段,经历突发的启动模式。因此,工矿城市一开始,就可能有高达50的非农人口比例,造成高度城市化的假象,而城市的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并不与之配套。 因此工矿城市不应局限于表面很高的非农人口比例,而应该继续完善城市化过程,弥补因城市超速发展而落下的差距。即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搞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重点解决交通、供水、供热、邮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加快农村小集镇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逐步实现农村的工业化,促进乡村的城市化。 对策6加强工矿城市发展的区际联系,提高城市外向度 (1)加强工矿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消除二元经济,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周边广大的农村地域,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依附体,它为城市提供广阔的产品市场,同时供给丰富的劳动力和充裕的粮油等农副产品。因此,工矿城市的发展,既要考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也要广泛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积极参与周边地域的建设。要坚持以城市为龙头,实施城乡经济对接,优势互补。 (2)加强矿产基础城市与周边工矿城市的功能分工、互补。工矿城市必须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在比较优势原则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挖掘和营造小环境的特色氛围,进行同行业上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重组和流动,提高区域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 (3)加强与外围经济圈的整合度,强化对外交通和经济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改革与开放的双轮驱动下,西部工矿城市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国内东部经济带、经济圈挂靠,促进地区间横向经济联合,同时要加大与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西部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西出东进,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对策7加快政企分开的改革步伐,提高企业和城市经济效益 西部工矿城市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办社会,市府财政依附于企业,结果“两败俱伤”,既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又使政府不能充分发挥社会职能。解决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改革按行政级别管理企业的模式,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独立法人,下放企业的经营权。企业不再办社会而依托于社会,既利于建立新型的服务市场,又利于引进竞争机制,极大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也促使城市经济向现代化生产迈进。 对策8增强工矿城市管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 西部地区工矿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过多,严重制约着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全面发挥城市在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基地作用,必须对城市的道路、桥梁、交通、给排水、供电、供热、煤气、通信、住宅、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