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内容提要】文章就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版权责任、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及版权授权机制等问题作了阐述。【摘要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网络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不断前进的信息化步伐催生了诸多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领域,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就是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越来越清晰,众多矛盾逐渐集中在若干关键问题上,这些问题制约着从整体上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解决的程度与速度,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1.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问题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和其版权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图书馆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决定了版权制度在调整同其相关的权利主体利益关系时所采用的方式与原则。传统图书馆享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这是由其“公益性”的主体性质决定的,而且这是图书馆在基础设施、人员工资、信息加工成本、技术手段等方面得到政府投入的前提条件。这种“特权”在版权法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把图书馆当成最终用户(如读者)来对待,其结果是大大减小了图书馆可能承担的版权责任。因为版权法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大多采取的方法或是限制版权,或是限制作品传播者对作品的使用,而很少追究最终用户的责任。但是,现在不断增多的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提出了疑问,认为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传播者的法律性质,其法律地位应定位于ISP或ICP。如:张平博士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多重权利的主体,不仅扮演着作品利用者的角色,还扮演着版权人和ISP角色,即邻接权人的角色。江向东副教授分析道,传统图书馆的第一版权角色是版权作品的使用者,代表公共利益,而网络环境中要求图书馆履行第二版权角色作品传播者的版权义务,其第一版权角色应是ICP,否则就会对其他ICP构成不正当竞争。马海群博士则更明确地强调,版权法应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认识的差异,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出现了拓展和融合的特征,集“公益”服务与“营利”服务、“文字”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与“链接”服务、“文字”服务和“多媒体”服务于一体;二是图书馆使信息增值的任务变得日益突出,有偿服务的机会增多,营利性质愈加明显。另外,仅就传播信息这一点而言,数字图书馆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网站等信息传播媒体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尽管法律没有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但可以从相关法律的规定与案例推论其具有信息传播媒体的法律地位。如:1999年美国跨世纪千年版权法(DMCA)对网络服务商的定义为:“网络上服务或网络访问的提供者,或用于此目的的操作者。”据此可以理解为ISP=ICP或ISP=数字图书馆。陈传夫教授对2000年在美国发生的“RIAA诉Napster案”进行分析后认为,数字图书馆在法律性质上和Napster网站是一样的。2002年在“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中,尽管数图公司强调本公司上载版权作品的目的是为公益性服务,但法院对此并未予以认可。种种情况表明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传播媒体的法律性质,但不能以此把其法律地位完全定位于信息传播媒体,而不考虑其仍具有的为公益性服务的法律性质。法律如果真的认为数字图书馆完全属于信息传播媒体,虽然会使许多利益关系得到理顺,一些版权问题也会容易解决,但是其代价将是使公共利益大大受损,这是由于图书馆将不再享有最终用户的“特权”,而数字图书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公益性服务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问题应区别对待,一是继续明确图书馆“公益性”的主体性质不变,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在处理具体版权问题时,可以就其“营利性”服务部分用处理信息传播媒体的相应规定来解决。2.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问题按照传统认识,图书馆以合理使用方式利用作品来为公众利益服务,是不会承担版权责任的,如果图书馆基于为公众服务的原因而承担版权责任将是不可思义的事情。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频频发生的与图书馆有关的版权纠纷案件以及2002年在我国发生的“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又使图书馆必须面对版权责任这样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事实上,传统图书馆并非没有承担版权责任的可能性,因为版权法在对版权行使做出限制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就作品的合理使用做了反限制,如果图书馆违犯了反限制的规定,就可能承担版权责任。比如:德国版权法规定,版权人对图书馆使用自备的复印机复印其版权作品,有向图书馆索取报酬的权利,图书馆如果拒绝向版权人付酬,则构成侵权。日本版权法第31条对图书馆的复制以严格条件规定了对使用者的复印服务、资料保存以及馆际互借的权利限制。澳大利亚版权法规定,图书馆进行复制必须是无偿的。英国版权法第3条成立的条件是:复制件只能为个人学习或研究的目的提供,保证不会用于其他目的:不得向同一个人提供多于一份的资料或者任何作品中多于合理部分的复制件。美国版权法第108条规定,图书馆进行的复制仅为取代被毁坏的、正在毁损的、丢失的或被盗窃的复制件或录音制品,而且只能在图书馆经过适当努力后断定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一份未使用的替代本时执行。该条还规定,图书馆只能复制版权作品的一小部分或者一篇文章,这种复制不得用于私人学习、研究以外的其他目的,复制定单上要展示版权通告等。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合理使用范围的相对缩小、法律地位的异化、图书馆本身运作模式的改变等,都使数字图书馆面对着比传统图书馆更大的版权责任风险,而完全避免侵权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就必须正视和研究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问题。按照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数字图书馆承担版权责任的前提是要有过错,如果图书馆对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承担版权责任。但是,图书馆即使无“过错”,也并非完全免责,至少应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把侵权材料从网页上去掉。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责任依其提供服务的不同又大致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数字图书馆充当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对上网作品应该有事先判断、监督、筛选的控制编辑能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侵犯版权人的网络传播权与获得报酬权,过错将是明显的,一般很难免责,“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就是个范例;二是数字图书馆充当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其作用相当于作品传播的“管道”,这时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是否要为其本身的计算机系统传播或存储版权作品承担侵权责任,二是图书馆是否要为公众借助其计算机系统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版权责任。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第4条至第8条对网络服务商的版权责任作了规定,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包括我国司法实践)都是把数字图书馆按网络服务商来对待,因此这些规定适用于处理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问题。依照规定,图书馆如果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版权的行为或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将负共同侵权责任;图书馆对读者实施的侵权行为,在接到版权人警告后负有移除义务,否则同样可能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图书馆在版权人提出警告后仍不采取措施的,版权人在提起诉讼时可申请法院裁定图书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人民法院将予以准许;图书馆从维护版权人的利益出发,应版权人的要求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是合法行为,不应为此向被诉侵权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版权人指控的侵权不能成立,而图书馆采取措施给被控侵权人造成损失的,图书馆不必承担版权责任,该责任由提出不当警告的版权人承担。另外,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关于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均适用于网络版权纠纷案件,适用于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责任问题。3.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问题合理使用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法律关系,是最能反映利益平衡关系状况的版权原则。一般而言,合理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