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校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摘要:历史学科的内容、代写论文学习研究的方法和国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决定了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历史课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从历史的时代性、学科性和精神性三个方面去认真思考,这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学的责任,也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关键词: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思考人文精神是人关于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其核心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为实现历史和现实的解放而在心灵内部提前进行的自由活动。大学人文精神的人文价值整合统一性是维系大学完整统一性的内在保证。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将大学简单地看做知识传授的学府,就与一般的培训机构无异了。一、历史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杜威曾经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任何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义的,任何不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连教育意义都没有。”当前,中国正在为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历史教育能够为我们提供人类累代的人生思考和成败得失,能够为我们塑造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品格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史学中所蕴涵的智慧,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可以说,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首先,从历史学科的内容看,历史学是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以人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故有人称之为“人学”。历史学在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还要求判断“该怎样”,即不仅仅要有事实性认识的层面,还要有价值性评判的层面,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为依据,对研究对象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和道德的评判。优秀的教育家往往善于灵活运用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翻检历史,这种以史育人的实例,几乎俯拾即是。如东汉杨震的“四知”,告诫学生严于律己,弘扬“慎独”精神;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激励学生“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等等。其次,从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来看,它更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强调在理解、体验之中来实现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这是历史学方法上人文性的体现。历史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分析形成历史知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磨练学习主体的精神品质。最后,从国家研究制定的新历史课程标准看,它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改变了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历史知识的倾向;在学科体系上,打破了以往历史学科的王朝体系,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在学科内容上,重视精神文化(如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过分重视学习结论而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过分重视历史知识的再现而轻视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将实地考察与调查、课堂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历史问题,形成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拥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中华文化系统,它充分显示出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包容性和时代性的特色。充分发掘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二、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却被不断地肢解化、工具化。从中国前20年历史教学现状看,“文革”以后,停止了20多年的历史课得以恢复,历史教学也围绕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教育展开。思想教育的重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的实施,我们提出了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的教育观。为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又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思过去,我们发现,以往的德育渗透于历史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治倾向性太强。急风暴雨式的“运动化”教育,表面上似乎成效很大,一旦“教育运动”过去,一旦“伤熊”之类的事件没有了,我们又高忱无忧了。一部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史,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养分,但为考试而教历史的强烈的功利色彩,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某些课中成为了点缀。另一方面,教育的过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爱国主义教育也掺杂着狭隘的民族主义。结果,一旦实行改革开放国策,我们又要为学生补上改革开放教育一课。功利性和狭隘性造成了我们的肤浅,今天不得不发出“守住底线”的呼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实行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但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面临危机。有人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鄙弃道德、崇尚财富的“唯物”主义时代,有人感叹人文精神的失落,有人呼吁重振人文精神。由此,文化界、教育界发生了一场关于“科学、人文与当代中国教育”的大讨论。与此同时,这种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的不平衡也反映在历史教育上。一方面,历史和历史教育备受轻视,在社会文化事业和教育体系中被置于边缘地位。经济利益的考虑左右着人们对知识的选择,历史课被视为小儿科,可有可无,处境尴尬。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被扭曲、被异化,技术性功能替代了人文性功能。在学科设置上重理轻文的同时,还把所有的学科都纳入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轨道,历史学科同样被赋予明确的专业特性,淡化了历史学科的公民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后顾之忧,使得真正能够从事史学研究的人才寥寥无几,从事历史教育的人才更出现严重匮乏现象。三、关于历史课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目前,历史课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关于时代性问题人是社会的灵魂,历史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挖掘这种精神财富以回应时代的要求。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知识是为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服务的,历史教育更要为今天服务,历史教育必须用时代的观念来理解历史。正如历史教学专家李德藻所说,“作为本体,历史指人类经历所创造的一切,它是过去的、既定的、不变的;作为认识,它指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因而它是现在的、不定的、可变的”。所以,用时代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就成为历史教育的关键。而当代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要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去考察世界,人文精神的根本命题具有了全球化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讲,从今年在高校普遍开设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显然是长期狭隘的历史教育观的延续,故有专家呼吁应同时开设“西方近现代史”。因此,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观点来窥视现代,让历史为人所用,为今所用,是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所以应当培养学生用现代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勇于创新。2.关于学科性问题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宽泛,其方方面面对人的一生都有关联与影响。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使我们陷入盲目。人文学科除了历史以外,还有语文、政治、哲学、伦理、艺术等等。如果说各学科之间的区别,使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各自的任务的话,那么,历史意识则是历史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主要方面。理由除历史意识的培养是其他学科很难完成的任务之外,更主要的是历史意识给人以智慧,历史课是一切“社会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