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历史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与实施“过程与方法”是初中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如何理解这一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本文谈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参考。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1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表明新课程正在“由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体现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学生怎样学的,学的过程怎么样,这是历史教育应该关注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的能力(包括方法的掌握),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的重点。2新课程关注“学习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有人将它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以往的历史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本次新课程凸现“过程”目标,一是因为只有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加以科学的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二是因为让中学生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并非是要他们获取重大的历史研究成果,而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究(研究)的过程中,去学习一些历史研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合作、负责等“情感”目标的内容。如:让学生谈谈美国在二战中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对于这类问题历史专家早有研究成果,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所能掌握的有限资料,去理解这个问题。就研究结果而言,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学生却可以通过探究的过程学到收集资料、表达观点、论证观点等方面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基本技能、训练思维、掌握学习策略、体验“情感”目标的过程。3新课程关注“学习方法”。这里的“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的一般方法,二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这次新课程改革关注“学习方法”,一方面表明新课程要改变原来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历史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注重探究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1另一方面也表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在教学实践层面,容易被教师忽视,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真正落实,教师对“方法”的实际指导是有限的,如历史教材的阅读、历史信息的获得、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综合、历史现象的比较与评价等历史学习方法,在教学实际中并未有真正有效的实施,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死记一些历史知识,而没有真正去体会历史学习的方法,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去运用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了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在学习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归类、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正确识读历史地图、收集历史资料,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等等;三是知识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即要学习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学会迁移,包括知识、方法的迁移,要能够在新背景下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总之,从研究或教学设计的层面看,历史教育可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践层面看,它们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三维目标”都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训练历史思维、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过来,“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离开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历史思维的训练,岂不是成为空中楼阁了吗?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是在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思维训练中完成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1在教案(或学案)设计中凸现“过程与方法”。在教案中都有“教学目标”这一栏,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这一栏中应该凸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教案的设计与书写,是课前的准备,如果课前的准备就只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那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得到有效落实的。因此,教师在叙写教学目标时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在对历史(知识、思维、情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什么样的历史学习方法,掌握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是很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叙写最忌含糊其辞,难以评价。如秦朝统一这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呈现秦朝统一图,引导学生猜想秦统一的策略,启发学生讨论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学生初步学习读图识史与历史猜想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分析、概括等方法;(2)引导学生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让学生学习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3)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焚书坑儒,体验文化专制的残酷与危害;(4)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进一步理解秦朝的特殊历史地位,再次学习辩证评价的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方法”目标。“方法”怎么教?布朗(rown,1986)等人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因素:一是教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与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围。2由此可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法”指导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讲清楚某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使用范围及意义。(2)要及时给学生提供练习。“方法”是习得的,学生根据某方法的操作步骤去实践、去尝试,直至达到熟练的程度。(3)教师要为学生的方法练习提供反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行监控、反思,如方法使用过程的外显(说出或写出),包括:怎么学的、有何体会、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等。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有声语言”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心理活动转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他说,教师在讲解学习策略后,应立即抽不同程度的学生复述教师所讲的策略,促使学生对所学策略的内化。3如历史课文的阅读方法之一问题阅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其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把课文章、节、目的标题转变为问题,并告诉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一问原因、二问过程或内容、三问结果及影响);第二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作上记号;第三步思考章、节、目标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按步骤尝试时,教师巡视指导;到学生基本完成阅读以后,我又请学生说说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如何操作,经过几次操练,学生就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方法,并在新情境中去运用了。又如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在引导学生把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作比较时,我先介绍比较方法的操作步骤:先确定比较点,即从基本的历史要素入手进行比较,如原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及影响;然后思考两个历史事件产生异同的原因。历史学习中的可比事件或人物很多,经过几次练习,学生自然就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如果让学生不断地反思并复述这种方法,会增强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的有意识水平,也会丰富这一方法的内容。总之,正如施良方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指出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习方法,实际上主要指认知策略;我们通常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实质上主要就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是能够学会的,并且当学会这些策略后,它们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他还认为: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学校教学不仅要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