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探索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要有生活、有思想,构筑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教学组织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生命课堂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8)07006203课堂教学是班级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核心的内容。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也无论其结构如何,它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这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作初步探索。一、课堂教学目标努力追求三维目标(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化按照现代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要求用学生通过教学后所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来描述。可见,教学目标是可操作的、具体的、可检测的。1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包含行为主体(谁完成教学所预期的行为,是教师还是学生)、行为过程(达到目标的具体教学行为,通常以行为动词叙述)、行为条件(指表现行为的有关情境,如利用什么教学媒介等)和表现程度(指行为产生的结果)四个要素。首先,行为主体应定位于学生而不是教师。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案例,如,在郑和下西洋一课中将“知识与能力目标”表述为向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使学生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思考,主要是围绕着教师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教,如“向学生讲述”“培养学生”,都是在强调教的一面,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定位于教师。其次,行为过程与行为条件应指向明确。教师应该认真关注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如识记层次方面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等;理解程度方面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等;应用能力方面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等。通过使用这些行为动词并领会其含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便做到了行为过程与行为条件指向明确。第三,行为表现程度应指向最低目标并切合学生实际。课程教学目标是用以评定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而只可能是基本的、共同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