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贮存知识的容器。因此课堂上是纯粹的“老师授,学生受”,以完成教材内容为目标,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口耳授受过程,学生在其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课堂教学由始至终索然无味,死水一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而真正起主动作用的是学生。我国现代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作用,一向把学生看作是活的教学对象。他说“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只有还课堂给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那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当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人的心理素质看,学生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依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1改变观念,摆正师生间的关系。要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以往的教学信息单向交流(教师→学生)为教学信息对称平等交流(教师→←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每一节课开始笔者都会先让学生明确笔者预先制定出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笔者制定目标的依据及实施的措施。这样一来,师生便达成一种共识,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无疑就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前提和动力,师生才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2学会赏识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缺乏主动性,是因为自己语文成绩一贯不好,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赏识学生的长处,从日常生活一些细节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多于教训,鼓励多于批评。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