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授课的对象广,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本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前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识、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其操作性强,授课的对象广,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着眼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因此,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以下分三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对目前兄弟院校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其次,依据计算机技术的知识特点,遵照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提出了适合我院生源情况的教学模式;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1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目前,各兄弟学校的教师都已经明确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摒弃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但仍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仍然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缺乏创造性、探索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孙龙国、娄红等提出了“一主三学”的教学模式,在明确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1。谢小艳等提出协作式教学,在上机实训课中推行协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但是,就以下两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于本专业的学习。为此,我们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寻求一种更加适合的教学模式。.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但是深奥难懂的理论较少。这为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其次,该课程基本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本知识、基础操作;常用办公软件及应用;多媒体网络及应用等。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易于分割知识点。.3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教学中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巧妙隐含在任务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点,包含在各项“具体”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的特点吻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这符合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目标。因此,我们采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具体设计及实践.1教学模式设计我院是以文科为主的院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在研究分析了本院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院生源特征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图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图一方面,教师首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任务,任务与学生所学专业背景应尽可能吻合,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对所学专业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阶段,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处于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地位,具体表现在:其一,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碰到相关问题如何寻找其解决途径,例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等。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其二,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之中,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不突出,因此,在一个学习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完成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其次,在任务完成之后,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还应周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课堂上,学生得到了学习任务后,首先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引下,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书本、软件等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另外,当学习进入到一定阶段或任务难以独立完成时,学生可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在此,“协作”包含两个方面,即同学之间的协作和师生之间的协作。同学之间的协作体现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协作解决问题。在小组的协作中,学生可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做法,学会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不同解决问题途径,开阔了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而师生之间的协作体现在一单元或一周期学习完成后,学生与教师协作完成知识的建构。课后,学生选择有兴趣的课后任务,对所掌握的知识及时应用并不断积累。3.2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将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在全院06级学生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施。学期末,对学生的思考性、创新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评价并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评价综合水平比较如图2所示。从比较的数据来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能力。图2综合素质水平比较4结束语从教学效果上来看,采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该教学法的应用成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任务设计阶段,所设计的任务多样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基于“任务驱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是着重于课堂任务的设计,而忽视了课后任务,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予以注意。参考文献1娄红.“一主三学”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新西部J.2007.6:208-2092谢小艳.浅谈公共计算机课中的协作式教学.中国校外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