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探究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摘要】学校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掌握当今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介绍了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几个新动向,并扼要分析它们之所以被提出来的原因。【关键词】德育教育BlendingLearning理论渗透式理论EQ理论AQ理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原先既有的那种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有的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合理性根据。这告诉我们,人们的一些思想和行为需要新的价值规范来衡量并指导。在新的价值规范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学校德育教育如何做到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掌握当今德育教育理念发展的新动向。1BlendingLearning德育教育理论过去学校德育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教育理念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根源。大家知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天人合一。儒家强调自然与人伦的统一,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学校德育教育理念的影响就是强调“以圣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志做出”。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即大家所关心的是“教师的教如何影响学生的学”,“怎么样的教才是有效的”;在教学技巧上更多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诠释。这种教育理念的好处是对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有利,有利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师有条不紊的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完成任务。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打好各科知识的基础。这种教育对于应试教育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它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过分注重“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由精神,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崇拜和迷信,学生学习缺乏批判思想和想象力,没有发散性思维,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知识应用型的人才,而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于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考试卷上可以得到满意的分数,可是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却无法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只能茫然以对不知所措。因此,以“教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开始众矢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是美国倡导的教育理念。从20世纪初开始,大思想家、教育家杜威就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20世纪中期教育家布鲁纳大力推行“发现式学习”方法,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平等讨论、自由发言的学习方法。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猛发展,ELearning流行,美国提出“有围墙的学校将被没有围墙的学校所取代”思想,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确实,这种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正是我们过去所缺乏的。特别是到了21世纪,这个被广泛认同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们的急需。因此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我国正式提出了学校“要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然而,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能否真正在我国这块土地上大张旗鼓地发展?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暂且不论我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接受事物的方式方法不同。就从实践过程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的我国教育现状来说,无疑是让学校、教师、家长无法容忍的。因此,BlendingLearning教育理论被提了出来。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把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优势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到:一是摆正师生位置。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适时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二是注重趣味教学。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精当,不可“灌输”与“注入”,以趣激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运用有趣味的语言、形象的举止、新颖的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突出学法教学。课堂上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而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怎样会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的结合,专门训练与渗透训练的结合,持续训练与效果反馈的结合。只有这样进行学法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会学”能力。BlendingLearning既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由于它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了,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2渗透式德育教育理念我国传统德育教育采取的是一种直线强化的德育工作体系,从分管德育工作的书记、校长到校团委、辅导员、德育教师、班主任等,各施其责。教育方法主要采用集中统一的灌输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理念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必要的,它针对性强,分工明确,有利于学生遵守统一的基本道德规范、夯实道德基础。但是,这种职责分工细化的结果,也容易导致有的学科教师育人意识淡化,认为教书是已任,育人与我无关。另外,灌输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视学生内在需要与情感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抵触和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大大地弱化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有的学者提出了渗透式德育教育理念。所谓渗透式德育教育,就是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良好的德育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事实上,对学生真正影响大的东西,正是他们周围的环境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有结构,而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的系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系统功能。德育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要达到这个转变,首先德育教育必须打破只有学校教育的局面,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积极参与进来,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条件的德育教育系统,并从这个系统出发整合德育资源,让德育工作覆盖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整体效应合力。其次必须打破只有政治课单打独斗进行德育教育的局面,各个学科各个部门工作也应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让学校的每个员工都是道德的榜样,让每一道景观、每一个活动都是育人的资源。在教育形式上,除课堂上正面道德教育外,还要通过法纪(规章制度)规范人,典型(榜样)引路指导人,校园文化陶冶人,社会实践锻炼人,正面与负面结合教育人等等。总之,让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事事时时处处都渗透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式德育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性化道路,体现了现代教育多层次性、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因而开始越来越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纳,并取得了积极效果。3EQ、AQ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呢?在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中,德育教育主要侧重于书本知识、德育理论的传授。因此检验学生品德如何?主要看学生德育学业的IQ(智商)指标。其实,大家都知道它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的,因为德育学业上IQ的出众并不代表他在现实生活中卓越,会获得成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他在学校的德育IQ指标绝对不会低(否则他不会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凶残杀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