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高等教育处在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到教材编写等等,都在进行着变革。作为高职院校中不可或缺而又不太受重视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现实用性、人文性和职业性正是其改革的新方向。关键词:改革;人文;实用课程改革一直是各大高校和职业学院非常重视的环节,而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学语文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恢复设置以来,历经30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近10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综观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重“教育”功能,轻文本熏陶;重工具性而轻审美性;重古轻今:重经典轻“发现”。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面向高职学生的偏少。内容陈旧,没有新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需要。有的教材过于简单,定位于传统的给学生“补课”,使大学语文成为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被人戏称为“高四语文”;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了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有的则往往将本科教材直接拿来,临时顶用或略加修改,删繁就简,就成为了所谓的高职教材。由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上的脱节,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大学语文课可有可无,提出取消这门课程。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加大探索和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的力度。此外,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盛行和语文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倡导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大语文视角出发,在教材选择上力求体现人文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一、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它贯穿在人们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之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过去的大学教育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群体和社会要有责任感。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正是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平台。语文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倡导人文关怀,=是注重人道情感,三是强调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大学语文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以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导作用。各高校的大学语文一般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不少同学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抓住这一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语文就应该从这一关键时刻入手,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不忘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美文熏陶,一系列的人文思想的陶冶,逐步成就其完善的人格,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二、职业性面向市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对此,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需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然而,多年来职业素养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大学语文课程对培养人才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大学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高职学生正确选择和对待学业、职业以及成就事业指点迷津,使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技巧。三、实用性实用性是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在选文上,可以考虑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非文学作品和体现新思想、新观点的名家讲坛以及学术论文,开拓学生的视野、历练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弘扬“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倡导者”的先进教育理念,分享研究、创意与成果,为圆满完成学业,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生最终要走向就业市场。从历年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市场对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写作水平高的毕业生还是有着较大的需求,具有此等知识素质的学生备受欢迎。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学分制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大学生对母语学习重视不足,汉语应用能力有不断弱化的危险趋势。表达艰涩、文辞粗鄙在大学生撰写的文章当中并不是个别现象,病句、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与社会对人才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训练作用,无疑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围绕大学语文,可开设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影视赏析、礼仪等选修课。这不仅可以丰富、深化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此外,通过学习,用美的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大学语文汇集了诸多经典作品,它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但在当下教学中,作品往往直接被解剖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艺术特征,被概括成一些公式和套路,如常用的“形象鲜明,性格突出,语言生动,描写深刻”的“十六字真言”来评价文章,这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原则,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语文教材应该能够勾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美好想象,引导学生领悟文学语言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回归其审美本性。大学语文还应重视传承民族文化。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应更深刻地让学生接触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四、结束语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到底该怎样定位?工具、审美、教化、抑或其它?笔者认为还是应该立足于工具性,接受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地感知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定位太高,学生尤其是非文科类的学生很难接受;定位太低,又不能真正体现大学语文中所蕴涵的人类精神,也违背了开设该门课程的初衷。大学语文的教材,既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所谓思想意义和政治教化,而应该立足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