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现代语文课需要电影式的节奏关键词:语文课课堂节奏电影式内容提要:现代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节奏,使我们的语文课具有电影式的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人说,语文课是一篇散文,它要求有着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的结构;也有人说语文课是一篇小说,它要求有着小说一样的波澜起伏的内容;而我认为,语文课更是一部电影,它要求有电影一样的明快、跳跃而又连接贯通的节奏,这样才能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符合现代语文课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主要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转移的,要“集中”并“保持”其注意力,就有必要研究如何调整课堂节奏。不同阶段注意力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出现一个波形状。最初12分钟注意不稳定,学生心理处于上节课或课间活动兴奋的影响之中。其后2030分钟学生进入注意力最佳状态。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就为我们把握课堂节奏划定了大致的区域。授课开始,教师不一宜立即进入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而应注意诱发,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移至课内,或一段新奇的故事,或一个有趣的疑问,或一段设置情境的音乐,或一幅攫住注意力的图画以快节奏运行,步步紧逼,层层深入,瞬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课堂。其后,是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稳定。此时,节奏或慢或快,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或阅读,或思考,或质疑,或讨论,做到环环相扣,波澜起伏。这一阶段要解决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该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如由讲述到活动,由讨论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由文章到音乐、图画等等。使学生注意力再次反弹,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规律和方法等。下面笔者以自己在新课程标准下上的一节公开课第六枚戒指的教学,谈谈如何设置电影式的节奏。第六枚戒指是一篇美国短篇小说,讲的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个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着破旧,满脸忧愁,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姑娘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去捡,却只捡回了五枚,第六枚戒指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见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她意识到戒指被他拿了。但是她没有直接索要,而是向他叙说找工作的不易,终于那位男子伸出手为她祝福,送回戒指。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文,文美情更美,让人百读不厌。这节课上课的对象是初一学生,我是这样处理教学程序的:开头1.让学生回忆以前我读过的文章善良历难记并思考文章的主题。(善良能使人变得崇高)把学生迅速从课间拉回到课堂。2.自由快速复述课文。本篇小说有着迷人的故事情节,我要求他们变换人称(用第三人称)复述,并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自由复述后,请一位同学复述,其他同学补充,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故事复述得很好。3.一波未平又掀起一波,我叫学生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故事。(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的故事。)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学生个个想表现自己的概括是既全面而又最简洁的。中间1.老师问:里面有两个主要人物,你更喜欢谁?这是我设置的一个思维陷阱,(其实两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都很可爱)学生马上分成两派亲小姑娘派和亲男人派。我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分析这两个人,充分说明你喜欢的理由。然后,我安排小组探究学习,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学生小组讨论后,两派各自陈述喜欢的理由,我在他们陈述时进行追问,诸如:()那个男人刚出现在读者面前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男人是捡了戒指还是偷了戒指?()怎样看待男人拿戒指送戒指的行为?()戒指滚落在地,总管先生和我有什么反应?这说明了什么?()我如何索要戒指?你对此有何评价?()作者把一个失业者安排在一家珠宝行,故事发生在圣诞前一周的时间里,有什么特殊意义?()“戒指失而复得的故事”从哪个小节开始写?前面部分在文中有什么用?等等。这样就解决了对课文重点内容理解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方式极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最后水到渠成,我叫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学生思维活跃,主题概括比较精要,诸如:、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以爱换取爱,以同情赢得同情;、展现下层人民的人性美(或人性的光辉)。最后我总结:有人说,一滴水虽小,但它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道理,一枚戒指虽小,但它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2.朗读,体会主题、品味语言。经过紧张的讨论、研究,时间已过去了25分钟,这期间,课堂节奏是跳跃、急促、紧张的。此时需要适当舒缓一下课堂的节奏。所以我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主体部分。朗读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感”到“悟”地学习知识。接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个从“表面感知”到“深层感悟”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更是指出,语言的习得,其过程是“符号信息符号”。从中我们可以获悉,语文知识的习得,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一个从“感”到“悟”的阶段,而朗读则是两个阶段的桥梁。所以,最后我安排朗读让学生体会人性美及文章的语言美。结尾1.课本剧表演。叫七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一边看表演一边思考他们的表演怎样,请结合课文内容评价。环境行为学的实验证明,动静相宜的条件下,人脑的神经中枢最为放松,最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古人也留下遗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语文课堂也应具有上述特征,现在学生安静下来观看同学的表演,而在静中又要求神思飞扬起来,努力地作好评价。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热情高涨,极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2.迁移老师讲一个爱的故事:一个老太太因失去儿子心情忧郁,当她感觉到将不久于人世时,她叫司机开车来到墓地最后一次给儿子送花,那个常常代她送花的墓地管理员对她说那些孤儿院里的小孩比她的儿子更需要花。后来,老太太不再忧郁,她常常送花送衣物给孤儿院里的孩子,她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她终于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自己开着车来答谢那个管理员。3.叫学生续写故事。我说:给予是一种快乐,我想那个男人因为给予而变得不再憎恨那个社会,这会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有一首歌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