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由于侧重点不同,特别是导师制的实施目标不明确,造成一些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无果而终。笔者认为,导师主要应由专业教师组成,要明确导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划分,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科生进行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指导。关键词:学业导师制;实践;创新一、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困惑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等学校实行的由教师对本科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将班级集体授课与个别指导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教育制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随后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崇。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在中国导师制主要运用于研究生教育,对本科生普遍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进入21世纪后,国内部分高校在全校或其部分院系开始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中学与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有很大差异。由中学生变为大学生,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要适应新的环境,要在新的成长起点上搏击。但是,他们在年龄上基本还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心理上极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上求知欲非常强,特别是在脱离了高中时代的升学压力后,他们更希望利用大学宽松的学习平台,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方法,尤其是希望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学生商未摆脱中学时代机械学习的方式,对大学的学习方向茫然不知所措,一阵新鲜后甚至会产生失落感。因此,本科生不但需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指导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疏导,而且还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实现角色转变的同时,还能获得专业思想的教育和指导,并为未来成才打下基础。本科生导师制因之应运而生。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一些高校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理论层面来看,导师制下的导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导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学习上明确方向,应该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制度。但是,一项好的制度,未必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层面上,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远未达到其预定的目标。相当部分高校的此项尝试无果而终。这不得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一项国外成功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制度在我国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原因何在?如果从制度上来说,本科生导师制本身并无问题,但是,一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制度的实施,也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否则,必然会造成“东施效颦”。具体来说,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生师比过高,师资缺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高校各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的生师比绝大部分已超过20:1,有的专业达到50:1甚至更高。一名教师指导几十名学生根本指导不过来。其二,职责重复,重点不突出。目前高校每个班级都配备有班主任或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很多高校在导师制中仍把学生生活和思想方面的指导作为导师的主要任务,导致班主任、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责任重叠,工作没有重点,浪费了本不富裕的教师资源,效果自然不好。其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责任心不强。本科生导师制需要从导师的遴选、导师的权利和职责、目标考核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有的高校导师制缺乏完善的实施细则,缺乏对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督导。此外,由于学生人数和班级过多,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导师制事实上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得到保证。笔者认为,导师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前述问题的核心在于导师制下导师的主要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导师制实施的目标也不明确。导师不是保姆,应该简化导师的职责和目标任务,解决了这一问题,导师制必将焕发其应有的活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来看,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导师制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创新为探索导师制对于培养历史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效果,笔者在所在学院推行“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导师制”,并在历史学专业2003、2004等年级进行试点。首先,明确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其次,实行“双向选择”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确立师生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先由导师(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提出指导计划,然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爱好及课题内容选择导师。未能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则由组织统一协调。再次,引导学生介入导师的科研活动。学生随导师参与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此外,从多方面丰富导师制内涵。包括举办历史文化学院一年一度的学生科研论文大赛及获奖论文研习会。通过论文大赛,绝大多数本科生参与到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获奖论文的研习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了学生的学术兴趣。举办“人文视野”系列学术讲座。每月举办1-2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均参与其中,并有国内学界名家作学术报告会,进行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导师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就某个学术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导师学术报告制度、学生读书心得报告等制度的实施,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完善考核制度。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本科生科研成绩转化学分核算办法,结合实施学分制,调整教学计划,将学生学年论文成绩纳入学分。建立导师学年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津贴挂钩。三、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效果的若干考察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导师制的探索,丰富了导师制的内涵,其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把导师制同辅导员制结合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不同侧重点和职责划分,充分发挥导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形成导师和辅导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正是基于这一特色,“学业导师制”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1.本科生的学术意识大大增强,学术论文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历史文化学院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增强,特别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课堂讨论在内容上逐步深入,课堂气氛日趋活跃,这与学生学术意识的增强有很大关系。从近几年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的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率占本科生总人数的85以上,积极性很高。从参赛学生的论文选题、逻辑语言以及资料的选择、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来看,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这一点受到了评阅专家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2.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中,历史学专业先后有16项科研课题获得立项,居全校各专业前列。2003、2004级有5名等同学参与了信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撰写了主题性教研与高校教学改革、中学“新课标”与高师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等研究论文。3.保持了师生互动的浓厚学术交流氛围。导师制实行以来,我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大大提高,历史文化学院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学术互动进一步加强。4.保持毕业生在后续工作、学习中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科研潜力。如我校历史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录取率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