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摘要:针对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轻生的现象。分析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阐述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以及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或者可以把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动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意识;尊重生命;语文教学;渗透据有关医学权威资料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大有低龄化的严重趋势。另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15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意外死亡有40万50万之多,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11倍。一个个悲剧不禁使人发问为何他们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竟然如此轻率?此外,近日来东视新闻也报道“无知女生怀孕生产后将婴儿弃之于某网吧厕所”,“中学生将乞丐殴打致死”以及校园里各种血腥事件也不断见诸报端,这不仅让人惊讶,更让我们反思: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视?青少年如此漠视生命,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因此,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尤其是语文教育更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把生命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动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1生命意识淡薄现状的分析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目前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对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传授。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生死的观念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而不是一味地鼓吹“死”的伟大,却闭口不谈“生”之宝贵。其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不可否认,21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但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可是,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一直以来,全体师生都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更多的家长则是不辞辛劳地陪护孩子赶往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却留不出一点时间给孩子追问生命和死亡。面对亲人去世,在国外,父母经常会把孩子领到太平间,感受生之可贵。而我们呢?父母往往捂住孩子的眼睛,搪塞一句:“他们出远门了。”正常的生死观,被模糊和恐惧代替。真是可悲啊!近年来,学生因太注重分数的提高而导致身心发展失衡或者畸形发展的例子屡有发生,这无不和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就目前看来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当然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时候,必须得分析我们的现状,抓住问题的关键症结,同时也必须明确生命教育的定义和内涵。2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有很多专家作过这样的解释。比如。学者刘慧说。“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又如台湾张振成说,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从社会文化的生活体验。激励服务人生,实现自我”,“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启迪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再如刘铁芳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出发,提出“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生命崭露,关注其内隐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化育。”诸如此类,尚可举出很多。而这几种看法,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含义是有参考价值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呢?其实,对这个关乎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语文学科是最有发言权的。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有许多典范:马棚起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显示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到了近代。鲁迅对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许多文章中都阐明了他对生命的深刻诠释,典型的“韧性的战斗”就是他生命观的体现。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为了认识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3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人生的感悟,充分地让学生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构建和谐的社会。同时,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纬度规定了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载体。实现生命的教育;而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不仅包含认识层面,更包含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生命教育。因此,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4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内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如我与地坛、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提醒幸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生命生命、我为何而生、我的呼吁、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还有一些体现儒家思想、反映儒家生命观的课文,如论语、孟子二章等。有些带有传记色彩的课文,展示了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邓稼先、我的信念。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课文,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与朱元思书、藏羚羊跪拜、麻雀、珍珠鸟、猫、绿、斑羚飞渡、华南虎、大自然警号长鸣等。不难看出,教材在编写上已经有意识地循着“生命”的轨迹,选取了体现生命教育主题的文章,力图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已不再是空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去发现类似表现生命教育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认识、欣赏和感受生命。(1)带领学生赏读美文名篇,体悟人生。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当学生们读到文天祥的九死一生与浩然正气,老舍的猫是那样令人怜爱,朱自清的父子情是那样深厚,冰心的小桔灯是那样辉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绿叶中的老画家贝尔曼老人是那样崇高无私,他们会拥有多么美丽的心灵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赏读这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2)适时创设两难情境。重构学生生命价值观。在两难情况下的取舍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如教授司马迁的史记时就可以对作者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展开讨论,司马迁究竟是忍辱负重还是苟且偷生?又如项羽的乌江自刎是属于英雄壮举,值得大家歌颂赞扬(“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还是属于英雄迟暮,徒发同情之感慨?无论学生持哪一种意见,哪一种观点。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他们都在不经意间增强了对生命之宝贵的意识,开始了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思索。(3)品味语言文字,亲身体验生命价值。虽说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教师若能引领学生通过对纸上文字的品读想象,找到一点“躬行”的体验,也是很有教益的。教学海伦凯勒一课,当学生读到“不幸的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面对着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