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摘要: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把人与物之间由实用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使人们虽然置身于实用世界里,却可以用非实用的眼光,把现实生活当做审美对象去欣赏。利用这一审美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词:心理距离;语文教学;审美;应用心理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首先提出的。“心理距离”是人们面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时,摈弃原先功利的、伦理的、实用的想法,采取一种空明虚静的或者实事求是的态度。换言之,即采取一种与原先想法拉开一定距离的心理态度。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不仅仅是因为布洛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对语言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心理距离说,更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与心理距离的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蕴含着心理距离这个规律,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阐明和论述。如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体现了这一规律。因为诗人能超脱现实纷扰,进入“心远”这种卓然物外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观赏田园风光时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逸隽永的感受,才会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无我之境。文学作品中许多反映战争的题材,大多笼罩着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令人恐怖心悸的氛围,很难让人感受到美。但在孙犁荷花淀这篇小说中,虽然也有战争场面描写,但始终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这就是因为作者以独有的视角从战争的硝烟中捕捉到了美的元素;月夜蒲苇中的编席图画,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寻夫时的幽默对话,战士们打捞战利品时趣味盎然的场面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心理距离说的角度审视作者的创作心理,结论就是:作者在处理小说素材时,不是原样照写,而是拉开了一定距离力求摆脱战争带给人们的精神情感的局限,即进行创作冷处理,以一种空灵虚静的心态重新关照现实素材,重新营造生活画面。语文教材中这样类似的例子很多,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多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探讨。授课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这种心理规律和审美原则,还要逐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在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品味生活时应用这种规律。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俗话说:“近则亲,亲则有情。”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某位老师常与学生接近,他们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敬爱之情,对其这门功课也会特别努力。反之,甚至会发生因对某个教师的厌恶而迁移到对他所教功课的厌恶。但是,在相互了解中逐渐缩短的师生感情上的距离,但也不宜没有一定的界限,感情上的接近要以不干扰教学中信息传递与反馈为原则,应是既亲热又有一定的陌生感为宜。学生对教师是爱而生敬,教师对学生是爱而生情。一位老师在讲祝福时提问:“作者为何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一学生应声道:“女人的眼睛最好看。”当时引起了哄笑。但这位老师平静地接过话题“某某同学说得对,女人的眼睛确实是好看的,但愈是好看的东西遭到了毁坏,愈是增强其悲剧性”这样既转移了矛盾,又将教学深入了一步。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期待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感到疲乏、寡味,可谓“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学记)。有经验的教师为了防止产生教学疲软现象,都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以唤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每节课不仅要有新内容,而且要有新教法,任何时候都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心理态势。以导入新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导语这一环节,针对不同课文的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某老师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抄了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描写少女对爱情的执着的词被该老师作了有趣而合理的演绎“春日游”指同学们开学,进入了大学校园,“杏花吹满头”指新的大学生活像杏花一样吹落到大家头上;大家应当如韦庄笔下的少女一样,确定自己的志趣然后苦苦追求。该老师的这种鼓励本身就是新颖而富感召力的。可以说,教师仿佛是个魔方,变化无穷,对学生的吸引力经久不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才能“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论语子张)。再次,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教师要善于控制好“心理距离”教学情景,就是一种特定氛围笼罩下的师生之间感情与知识信息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优状态。在创设教学情景时,教师虽然应该以情感人,但应把握“情”的分寸。其一,教师控制心理距离必须处理好“我”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关系。朱光潜对“距离说”作了跨文化的阐发:“就我说,距离是超脱;就物说,距离是孤立。从前人称赞诗人往往说他潇洒出尘,说他超然物表,说他脱尽人间烟火气,这都是说他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反过来说,形为物役、凝滞于物、名缰利锁,都是说把事物的利害看得太切身,不能在物和我中间留出距离来。”教师既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材要有冷静的思考,尤其是对教学参考书应持这种态度,不宜亦步亦趋,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行而适度,止而有方。不能因受教材情感力量的感染或受教材逻辑力量的支配,讲起课来如醉如痴,忘乎所以,不能自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为什么作者能写出如此美妙绝伦的画境来呢?除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外,就是他此时特定的心境:“这一片天地(荷塘)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一句“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不正说明了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时的心境与观赏前的白天大有不同吗?白天因社会、家庭产生的烦闷在这一刻都被驱赶得无影无踪,以一种平静、安详的心境观赏静谧的天地,自然会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其二,教师控制心理距离必须要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情景的形成,离不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种情绪也应遵循心理距离说的规律。也就是说,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既要有热情,又不宜过了头。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十分善于把握这个度,放与收相结合。如执教晋祠一课,她要求学生按座位每人说一处我国的名胜。口述开始了,学生个个兴奋不已,一个个名胜脱口而出。学生讲完之后,她又拿出中国名胜词典说:“介绍我国名胜的就有这么一大本。”学生惊叹,议论纷纷。这时,于漪老师要求学生听及介绍晋祠的有关条目,然后与课文上的介绍进行比较,巧妙而自然地把学生的兴奋转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轨道上。对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的牢牢把握,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个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客观而超然地看待它。”心理距离既具有审美功能,又具有认知功能,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