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摘要】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文章从“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注重吟咏诵读,揣摩、品味语言,调动想象和联想”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语感阅读诵读揣摩想象学生作文,语言干瘪,如鲁迅所言“三根筋挑着一颗萝卜头,面目可憎”。还有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数、理、化题目中的句子,这就涉及到了语感问题。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积累、领悟、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的形成是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语感敏锐的人,能很快地捕捉到文章丰富的内涵,还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语感的能力,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多了,感觉自然灵敏,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能力自然加强。语感丰富敏锐,便能通晓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需要特定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与课堂阅读不同,课外阅读比较自由,可不拘形式,不受时间的控制,在自由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所读对象更容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这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感心理结构的最基础的一步。然而,仅仅局限于阅读,那还是表层的,深层次的在于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一本书读完,对很多学生来说,只是“雨过地皮湿”,大脑皮层没刻下深刻的印记。这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好的语句,经常阅读。据外国语言学家统计,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至少要和它打4000次照面。要使学生记住所摘录的优美语句,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经常看看、背背外,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摘录的语句,也可叫学生出手抄报,将摘录的优美语句分门别类地组合在一起,在班上展出。这种形式多样的识记法,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积累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运用。在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写景状物的句子,可以叫学生用自己学到的语句来替换。也可以结合课文出一个小作文题,叫学生运用摘录下的句子做口头作文。至于每周的大小作文,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多多地运用摘录下来的语句。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大为加强。二、注重吟咏诵读古人读书,特别注重诵读,有时还自我陶醉地摇头吟咏。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怎么能找不到“感觉”呢?古人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吗?这些话确实道出了多读书的真谛,因为读书的本身就是琢磨和体验的过程。通过吟咏诵读学生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触发学生的语感。譬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先让学生投入地吟诵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阔大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获得语感的前提。吟咏诵读是一种精读,进入作者的胸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获得象感、意感、情感。在吟诵中积累有关语言知识,从知之甚少到甚多,语感能力也就随之加强。因此,“吟咏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三、揣摩、品味语言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为什么呢?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要理解作者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教师应利用教材,创设教学环境,经常对学生有意地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范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文字功力。四、调动想象和联想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本身没有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夏丐尊先生说:“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在语感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是以表象的形式保留着,是用形象来显现的。如人们读到白雪歌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就会立刻借助想象和联想展示景象,仿佛看到了“春风”中梨花盛开,又仿佛闻到了扑鼻的清香,这是一种多么壮丽的境界。这一感受是基于生活经验吸收言语符号,通过联想、想象而产生的,正因为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的参与,语感就越显具体、生动、真切。联想、想象是积极参与语感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联想和想象,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在深刻的体味中,语感训练也落到了实处。它们同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