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doc_第1页
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doc_第2页
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doc_第3页
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doc_第4页
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宪法理念的重新定位与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重构刘 敏(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苏 南京 210097)摘要:民事诉讼中的申请再审程序改革和完善应当以公正审判请求权这一程序基本权利的保护为宪法理念,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的立法与实践尚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实现。为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有必要改革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再审之诉。关键词:民事诉讼 申请再审 再审之诉 宪法理念 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的规定较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的申诉的规定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所说的申请再审程序包括当事人的申请、法院的受理、法院对再审事由的审查、法院对再审案件的审理等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但是,由于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的规定仍然停留在审判监督程序层面上, 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14章的章名就是“审判监督程序”,这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3章的章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从而使得申请再审与原来的申诉没有实质的区别,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难的现象较为突出。 为维护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当事人申请再审确实应当比起诉和上诉难一些,但当事人具备申请再审条件的时候,法院应当启动再审程序。改革和完善申请再审程序应当重新定位申请再审权的宪法基础和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并在基础上设计和运作申请再审程序。一、公正审判请求权保护: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并且规定了申请再审程序。那么,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宪法依据是什么呢?从目前的立法看,这一宪法依据是宪法上的申诉权,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是宪法上的申诉权在民事诉讼法上的体现。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定位在公民(广义上说是指当事人)的申诉权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之上,即申请再审程序是要实现和保护公民的申诉权。按照民事诉讼法学界的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不可能也无必要对申诉权及其行使作出具体规定,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法将申诉权这一民主权利具体化为诉讼权利,使申诉权这一民主权利通过诉讼权利的行使在民事诉讼中得到体现,申请再审权是实现申诉权的手段。 参见章武生主编:民事诉讼法新论,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根据我国宪法第41条的规定,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申诉实际上是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要求有关国家机关行使监督的权力,以纠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申诉权属于监督权的范畴。对于生效的判决,如果产生其的诉讼过程存在重大瑕疵或者判决本身存在错误,当事人当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包括向人民法院申诉,向人民检察院申诉,向国家权力机关即人大进行申诉。当事人申诉是有关机关发现法院的审判存在错误的重要渠道,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人民法院发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绝大多数来自当事人的申诉。申诉权成了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的存在根基,审判监督权服从于和服务于当事人的申诉权。如果以宪法上的申诉权作为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宪法基础的话,或者说以宪法上的申诉权的保护和实现作为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的话,那么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程序,只能是审判监督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再审程序。事实也是如此,我国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当事人认为生效判决和裁定有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这比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所规定的“申诉”有所进步,但由于申请再审权来源于宪法上的申诉权,因此,申请再审与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的“申诉”无实质区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作用不大。法院实际上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视为法院发现案件确有错误的一个线索,最后通过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对案件进行再审。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原意并不是当事人提起再审的程序,它以审判监督为基本理念,强调国家的监督权力,带有很强的职权主义色彩,甚至出现了立法上的国家主义倾向。这样,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利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法院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经过审查认为不具备法定事由的,采用“通知”予以驳回,这表明立法实际上并没有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真正作为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来对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没有将公民的公正审判请求权作为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宪法基础,没有将公正审判请求权的保护作为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公正审判请求权是公民的裁判请求权这一基本权利的重要内容,因而它也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裁判请求权是指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都有请求独立的合格的不偏不倚的法院公正审判的权利,它包括诉诸司法的权利和公正审判请求权。公正审判请求权也称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它是指,在当事人诉诸法院以后,当事人有请求或者说有获得独立的、合格的、不偏不倚的法院公正审判的权利,公正审判请求权包括程序公正请求权和结果公正请求权。 关于公正审判请求权的详细内容,参见刘敏: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一书第一章“裁判请求权的意义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重视当事人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宪法保障,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有关于公民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内容,如日本宪法第32条规定,任何人都有接受裁判的权利,不被剥夺;第82条规定,法院的审讯及判决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作为联邦层次的立法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修正案第14条作为州层次的立法也规定,各州也不得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即行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仅如此,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还呈国际化趋势,不少国际公约规定人人有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1项规定,人人在法院或法庭面前,悉属平等;任何人受刑事控告或因其权利义务涉讼须予判定时,有权受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私的法庭公正、公开审判。实际上,只有公民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得到了保障,公民的实体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公正审判请求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逻辑前提。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以裁判请求权保障为最高理念,就申请再审程序而言,它应当着重以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为指导理念。申请再审权利是对宪法上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落实与体现,申请再审程序是保障公正审判请求权实现的程序。在审判过程(主要指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受到了侵害,就有必要通过申请再审程序进行补救,使得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以恢复和实现。当事人根据再审条件申请再审,法院不得拒绝再审,更不得随意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虽然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包括公民的公正审判请求权,但是基于宪法关于尊重人格尊严和尊重保障人权之规定,我国公民也应当享有裁判请求权包括公正审判请求权, 当然,为使公正审判请求权真正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并真正获得宪法保障,还必须通过宪法明确规定这一基本权利,由于公正审判请求权是裁判请求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只要裁判请求权得到宪法确认以后,公正审判请求权就自然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事实上,现代法治国家无不将公正审判请求权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对待,公正审判请求权是公民理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我国申请再审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以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保护和实现为宪法理念,而不应当以申诉权的保护和实现为宪法理念。 以宪法上的申诉权保护作为申请再审程序的宪法理念的确有不科学之处,因为申诉是针对法院包括法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言的,而当事人要求申请再审的原因并不都是法院的违法失职行为或者说是法院的错误造成的,有的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或者是由其他人造成的,如出现新证据等。只有这样,申请再审程序才能成为独立的程序,而不致以成为审判监督程序的附庸,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才能得到的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才能得到保障。二、 公正审判请求权保障与现行申请再审程序的缺陷申请再审程序应当是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而存在的程序,而考察我国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立法和实践在某些方面还确实存在着问题和缺陷,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进而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申请再审难,导致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申请再审难是指当事人申请再审以后能够启动再审程序困难,在我国,相对于上诉而言,申请再审难一些是正常的,因为当事人上诉是不需要具备上诉理由的, 只要具备法律规定的上诉条件,都会启动上诉程序,而申请再审必须具备法定的事由。问题是,在当事人的申请具备法定事由时,该再审的案件还是得不到再审,从而导致申请再审难。由于我国在程序设计上没有将当事人申请再审作为再审之诉看待,即使是符合再审条件的申请再审也不当然引发再审程序的发生,正如上文所言,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只是被法院看作发现案件错误的一个线索,对于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如果案件需要再审的话,往往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近年来,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数量呈增长态势,居高不下,江苏省的调查结果显示,自1999年来,全省法院系统民事行政申请再审的案件数量为:1999年4754件,2000年5551件,2001年5234件,2002年5331件,2003年6474件,2004年7901件。真正能够引发再审程序发生的案件非常有限,再审率比较低,而其中真正得到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案件又是微乎其微。当事人重复申请再审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04年间,在该院的重复申请率达到27%,这还不包括大量当事人的重复申请未被立案庭受理的情况。法院的再审率低表明相当一部分案件没有得到再审,表明法院对判决的安定价值的尊重,而没有得到再审的案件并不表明其裁判都是正确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事人的申请再审还比较难;当事人重复申请再审的数量多的现象的存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案件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从总体上说,当事人的申请再审难的现象还存在,当事人渴望再审的迫切愿望同法院强调判决的稳定性、权威性的做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尊重和保障还不够,从而导致对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保障不够。第二,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不科学,导致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得不到充分保障,进而导致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以后,引发再审程序之前应当有一个对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而对这个审查程序,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带有行政色彩较浓的“复查”的方式,而法律对复查的时间没有规定,复查时间短者要有几个月,长者要达一年以上;复查的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当事人无程序保障而言;通过复查,法院认为当事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的,则用通知书驳回申请,由于驳回“通知”不属于法院所作的判定形式,当事人对“驳回通知”即使不服也无可奈何,无法对它提出异议。这样的一种程序设计和程序运作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较为轻视,保障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不到保障。第三,申请再审的法定理由比较窄,导致公正审判请求权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再审程序是一个非常的救济程序,申请再审必须具备特定的事由,不具备特定的事由,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即使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也不会启动再审程序。申请再审是以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实现为指导理念的,因此,如果在诉讼过程中存在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情形,这些情形都应当成为再审的理由。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内容包括程序公正请求权和结果公正请求权,其中的程序公正请求权又包括程序中立请求权即获得中立的司法者审判的权利,平等审理请求权即获得平等审理的权利,程序自治请求权即获得自治的程序审理的权利,程序参与请求权即听审请求权, 听审请求权是指,法院在对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判定的时候,他有就案件的事实问题、程序问题及法律问题向法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因此而影响法院裁判的权利。就通常的民事诉讼程序而言,听审请求权应当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陈述权。陈述权是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向法院陈述事实主张、法律主张,并有权就法院作为裁判的基础事实向法院陈述自己的意见。2、证明权。证明权,又称提出证据权。它是指当事人就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或反驳对方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权利。3、到庭权。到庭权是指法院在庭审的时候,当事人有权到庭参加庭审活动。4、辩论权。辩论权是指每一方当事人都有权就对方当事人提出的权利主张、事实主张、法律主张及证据材料进行反驳、答辩,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5、意见受尊重权。意见受尊重权是指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认真考虑其就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和证据材料所提出的主张与抗辩。听审请求权是一项复合性权利,是由多项权利要素构成的复数权利。对于作为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利的听审请求权而言,上述五项内容是缺一不可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素,听审请求权都是不完整的,其中的任何一项权利受到侵害,都构成对听审请求权的侵害,并导致程序的严重瑕疵。程序公开请求权即获得公开审判的权利。结果公正请求权包括依法裁判请求权即要求法院正确适用法律进行裁判的权利和发现真实请求权即要求法院依据事实进行裁判的权利,当然,公正审判请求权还内含着当事人有获得独立的合格的不偏不倚的审判组织审判的权利。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有: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该条所规定的五种法定事由都是属于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的情形,然而,现行立法没有将其他一些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实现,进而严重影响判决正当性的具体事由作为再审的事由。例如,原作出判决的审判组织是不合法的,当事人的辩论权被剥夺的,作为裁判基础的证据是伪造的,判决以其他法院的判决等为基础的,而这些判决被撤销的,法院没有行使释明权而导致当事人不能获得平等审理或者不能充分行使证明权的,等等。三、重构申请再审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针对我国现行的申请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保障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为宪法理念,重构我国申请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程序的改革要使得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以实现,当然,在价值取向上,申请再审程序的改革除了实现公正以外还应当兼顾安定、秩序和效率等价值。申请再审程序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再审之诉,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作为诉来对待,使再审程序规范化,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再审,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和审理,该再审的再审,不该再审的,裁定驳回。再审之诉的构建,特别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提起再审之诉的法定事由和再审之诉的审查和审理程序。判决确定以后,之所以允许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乃是因为判决既判力的根据发生了动摇。有关判决既判力根据的学说很多, 日本学界关于既判力的根据大致存在三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既判力是实现“解决纠纷”之民事诉讼制度目的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效力;另一种学说认为,当事人在前诉中获得了程序保障,那么在该当事人方面就产生了在前诉中应当提出主张及证据的自我责任,而这种提出责任就是既判力的根据;还有一种学说是上面两种学说的综合,该学说认为,既判力的根据除了制度性效力以外,还在于当事人获得了程序保障及由此产生的自我责任。参见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80481页。我们认为,判决既判力的重要根据之一就在于法院在作出判决的过程中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获得了充分的保障。如果法院在作出判决的过程中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得不到保障,法院的判决难免缺乏正当性或者存在瑕疵。这样的判决就不应当让它有既判力,而应当允许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再审之诉的法定事由,与导致生效判决正当性发生动摇的因素是一致的,生效判决的正当性发生动摇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当事人的公正审判请求权没有得到保障,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法院超越受案范围受理并审理案件的,法院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又受理案件的。再审理由可以是审判组织方面存在瑕疵,可以是程序方面存在瑕疵,也可以是实体方面存在瑕疵。1、审判组织方面的再审理由有:(1)作出裁判的审判组织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即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庭的组成不合法,主要表现为:没有审判资格的人员参与案件的审判、独任审判员自审自记等;(2)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参与了案件的审理,一是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而不提出回避,二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并且回避申请是有理由的,而该审判人员仍然参与案件的审判;(3)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2、程序方面的再审事由有:(1)法院超越受理范围而审理案件的,即法院对该案没有审判权;(2)法院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判决生效的案件又进行审理的;(3)因为法院的原因导致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辩论权没有获得充分保障的;(4)当事人在诉讼中未经合法代理,一是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人无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而自行进行诉讼,二是委托代理人未经特别授权而实施了处分当事人实体权利的诉讼行为,但当事人对于代理人代理行为默认的或事后追认的除外;(5)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3、实体方面的再审事由有:(1)适用法律错误的,这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