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doc_第1页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doc_第2页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doc_第3页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doc_第4页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0 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数字化X线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标准图像、软组织像及骨组织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 80 例患者共发现116处肋骨骨折,标准像、骨组织像对腋肋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83.2、98.5。骨组织像显示季肋部、肩胛骨及膈肌重叠处肋骨骨折比标准胸片清晰并能清晰显示多根肋骨骨折。结论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肋骨骨折X线检查是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手段,从传统的屏片系统到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的临床应用使平片的诊断价值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DR的一个高级应用功能,双能量减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DES)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双能量减影通过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减法处理后重建出骨组织图像和软组织图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肺部组织、肋骨等细微结构。本文利用双能量减影技术对80 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胸部检查,比较常规胸片和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探讨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对高度怀疑肋骨骨折而进行DR双能量减影技术的全部病例资料,共80 例,男58 例,女22 例;年龄1875 岁,平均37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外伤史及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2 检查设备及摄影方法DR采用GE Definium 8 000型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选取双能量减影法。高电压120 kV,低电压60 kV,管电流和时间选用自动调节,焦片距为180 cm,并选取两侧及中间三选电离室模式。采用常规胸部摄影体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和斜位。患者屏气后2次曝光,将采集到的2幅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得出3幅胸部图像,即标准像、骨组织像及软组织像,对骨组织像和标准像进行后处理(调谐处理窗宽、窗位调节、局部放大),使胸部肋骨得到最清晰的显示。1.3 图像评价 所有病例的DR胸片及经过双能量减影处理的图像均由3名副主任医师独立阅片作出诊断,当3人诊断意见不一致时,则由上一级医师讨论确定。56 例肋骨骨折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随访、复查证实诊断相符与否。2 结果2.1 影像质量本组80 例患者行双能量减影技术获得标准像、骨组织像共160幅。甲级片149幅,乙级片11幅,未见丙级片及废片。2.2 影像诊断结果80 例患者经CT或结合临床复查证实共116处肋骨骨折。其中单侧肋骨骨折61 例,双侧肋骨骨折16 例。完全骨折82处,不完全骨折34处。骨组织像假性骨折1 例,位于心脏边缘;标准像假性骨折2 例,位于肋骨转弯处。标准胸片对肋骨各节段骨折的显示率低于骨组织像。标准像、骨组织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83.2、98.5。骨组织像显示季肋部、肩胛骨及膈肌重叠处肋骨骨折比标准胸片清晰,并能清晰显示多根肋骨骨折。 对本组80 例胸部外伤患者通过DR双能量减影技术得到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双能量减影成像质量和图像所含的信息量比单一的DR像更为丰富、清晰确切,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3 讨论3.1 双能量减影摄片的原理诊断性X线摄片所使用的是低能X线,它在穿过人体组织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光电吸收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而衰减,光电吸收效应的强度与被曝物质的原子量呈正相关,是钙、骨骼、碘造影剂等高密度物质衰减X线光子能量的主要方式,而康普顿散射效应与物质的原子量无关,与组织的电子密度呈函数关系,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常规X线摄片所得到的图像中包含上述两种衰减效应的综合信息。双能量减影摄片利用骨与软组织对X线光子的能量衰减方式不同,以及不同原子量物质的光电吸收效应的差别,将不同能量X线束的衰减强度的变化更强烈地反映出来。并利用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强度在很大范围内与入射X线的能量无关,可忽略不计的特点,将两种效应的信息进行分离,选择性去除骨或软组织的衰减信息,得出能够体现组织化学成分的所谓组织特性图像纯粹的软组织像和骨像1。3.2 双能量减影摄片的方法DR采用两次曝光法。两次曝光法指以不同的X线球管输出能量,对被摄物体进行两次独立曝光,得到两幅图像或数据,将其进行图像减影或数据分离整合,分别生成软组织密度像、骨密度像和普通DR胸片共3幅图像的方法。胸部双能量减影摄片的研究,最初是从两次曝光法入手的,虽然曾被用于胶片增感屏系统、扫描投影摄片系统、CR和DR,但大多只是实验室研究性质的报道,基本上没有用于临床,主要是因为两次曝光相隔的时间差难以缩短至满意的范围,不能有效地消除两次曝光被曝物体的运动位移所导致的两图像间的误编码。DR使用高速数字化平板探测器,两次曝光间的时间差可缩短到150 ms,患者一次屏气即可轻松完成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编码,而且由于DR的数字化平板可探测量子效率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且宽容度大,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球管输出能量可相应降低。低能及高能X线输出量分别为6080 kVp和110150 kVp,而且可将采集的信息直接变成可视图像,自动后处理速度快,在1 min内即得出3幅图像,因而成为胸部X线摄片的常规检查12。3.3 双能量减影对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系外伤所致,易引起医疗纠纷。肋骨骨折常合并肺挫伤、胸腔积液等病变,标准DR胸片摄影是其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标准DR胸片图像由于肋骨与肺部软组织重叠在一起,且软组织密度及厚度较大,图像显示较差,特别是心影缘后、纵隔旁及两侧膈下的肋骨,更易造成细小肋骨骨折和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误诊、漏诊。而采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后,DR骨组织成分的图像没有了肺纹理和肺部软组织重叠遮盖的影响,图像清晰度大为提高,明显提高了细小肋骨骨折和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同时让胸部外伤的检查更简单3。胸部外伤患者以往常规都要拍摄胸部正位片,然后改变摄片条件后再拍摄肋骨片,而有了双能量减影技术后,患者一次屏气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参考文献】 1徐光明,宋文,汪军.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