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doc_第1页
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doc_第2页
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doc_第3页
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doc_第4页
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名称: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要完成人:齐学斌,樊向阳,高胜国,李平,黄仲冬,郎旭东,吕谋超,穆聚彦,张亮,于思亭,赵辉,何晓科,巩文军,连少伟,庞鸿宾推荐等级:壹等奖项目简介:灌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项目针对我国北方井渠结合灌区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节水技术集成度低、灌溉输配水工程与田间工程不配套、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以解决困扰灌区农业高效用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灌区水资源优化调控系统与农业节水系统综合集成等问题为切入点,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历经10多年研究,率先在国内攻克了该技术难题,并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节水灌溉集成技术体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创建了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集成模式、渠井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集成模式、多水源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集成模式;研发出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灌排自动控制系统、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系统软件,并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无缝对接。上述成果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支撑和推动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获国家授权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10篇);主(参)编著作7部。 主要技术与经济指标:1)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采取无线数据传输、控制半径达8km以上,硬件具有256个可切换频点,软件系统界面友好,系统性能可靠、运行稳定,方便二次开发;2)储水灌溉与灌溉调度集成系统,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120-180mm,既能满足作物生长后期需水,减少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又能减少轮灌次数1-2次;3)多灌溉水源联网调度及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灌溉保证率提高30%-45%,水分生产率均提高0.3-0.8kg/m3;4)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灌溉软件,以中文Windows为开发平台,采用Borland Delphi进行编制,数据库采用Paradox数据库格式,以Matlab为后台计算程序,面向用户,界面友好,实现了水资源优化调度与灌溉管理的智能决策和可视化;5)春玉米垄膜沟种集雨节灌模式,采取平地起垄,垄、沟相间,垄宽30cm,沟宽20cm,沟深5-6cm,垄上覆膜,垄沟种植,田间采取滴灌灌水,可实现次降雨量10mm的微降雨高效利用和节水增产,籽粒产量增幅达17.4%。;6)地下水限量开采系统、农田自动灌排系统、恒压灌溉系统及高效施肥系统,突破了制约我国灌区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与国外技术相比,集成度更高、技术特点更突出、适应性更强、价格更具优势,更易于在我国灌区推广应用。 该成果自2001年以来,分别在河南商丘、山西晋中、河北石家庄和山东威海等地累计推广80余万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增收直接经济效益达4.5亿元,累计节约地下水开采2.7亿m3,节省开采费用及节约灌区管理成本810万余元,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并辐射到我国其它地区。二、项目名称: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技术研究及在宝泉蓄能电站中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主要完成人:贾金生,渠守尚,鲁一晖,邵颖,岳跃真,王广利,刘增宏,冯明珲,李泽民,杨伟才,陈照阳,孟丽娟,黄昊,杨顺群,张福成推荐等级:壹等奖项目简介:截止2013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总量为2155万千瓦,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0年将达到7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水库防渗建设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水工沥青混凝土面板具有防渗性能优异、耐久性好、适应变形能力强、运行维护便捷等突出技术优势,是国际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选择。水工沥青混凝土面板建设的技术难度大、对材料、设备要求高,因此该项技术长期由西方少数国家垄断。本项目启动时,我国已建的类似工程,因技术落后,普遍存在面板流淌、开裂和漏水等严重问题,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因此,研发现代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对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本项目以浙江天荒坪工程引进国外技术建设为契机,以河南宝泉、南谷洞等工程建设为依托,攻克了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的高温流淌、接头开裂等难题,研发了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设备,建立了面板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混合料拌料总量偏差控制方法。项目的相关成果成为制定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规范的技术基础,为水工沥青混凝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河南国网宝泉公司在充分技术考察和经济论证的基础上,选定了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方案,委托黄河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该专工程设计;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对沥青混凝土性质、专用施工设备等进行研发;并选定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为施工承包商,完成了宝泉上库16.6万平方米的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工程施工。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完全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在的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技术的垄断,实现了由完全依赖国外公司到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和施工的跨越。项目主要创新成果:(1)应用高级配指数配合比设计方法,解决了宝泉上水库工程陡坡高温面板流淌问题。(2)研发了斜坡牵引、上料、摊铺等斜坡铺筑设备;革新了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开发了封闭层涂刷设备和冷施工浅色封闭层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3)开发了BGB塑性接头新材料和新型滑垫式沥青面板接头结构,为世界首创。(4)建立了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混合料总量偏差控制方法。本项目的现代水工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技术已在国内的多个工程中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年发电收入5亿元,因沥青混凝土面板技术的使用使得该工程较立项时工期提前半年发电,增加效益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现代沥青混凝土面板技术应用于宝泉工程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围绕着沥青混凝土的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科研、技术开发成果,其中包括: 8项专利(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规范4部。相关成果已纳入我国水工设计手册,形成水利水电的技术规范,成为指导沥青混凝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文件。三、项目名称:心脑宁片的研制及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主要完成人:吕宏迪,王灵,郝少君,王同聚,谢国旗,苏峰,马珍珍,申晋昌,赵俭昌,朱改针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1.项目背景中风病、冠心病发病原因复杂多端,但主要原因在于正气虚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衰,或久病失养,气血亏损,元气耗伤,则脑脉失养。气虚则帅血无权,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瘀血内阻,脑脉淤滞不通,遂突发本病。或因劳倦内伤:劳则气耗。正气逐渐耗伤,久则正气虚衰,气虚则血运无力,而致血脉淤滞,发为本病。在上述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副因气候突变、忧思恼怒、烦劳过度、嗜食烟酒、用力不当等诱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迟滞于脑,心,使脑心脉痹阻;或气虚不摄于脑、心,使血溢脑脉之外,而发中风及冠心病。2.项目内容2.1 组方:本方由高祥胜主任医师、张正臣副主任药师根据多年的中医中药经验自拟方;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该方剂是根据标本兼治的治则而组方的。由人参、当归、川芎、黄芪组成。有补气行血、活血化瘀、通脉搜络之功。方用人参为君药。用当归为臣药。方用川芎为佐药。黄芪,性温能升阳,主健脾,佐助人参,补中益气,则阳生阴长,故为使药。根据中风病、冠心病“气虚血瘀”病机,宗“标本兼治”的治则进行组方,该方紧扣病机,组方合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共奏补气行血、活血化瘀、通脉搜络之功。与名方补阳还五汤比较,有同“功”异曲之妙。本方的先进性在于四药合用,功用补气,生血活血,可使气血调和。用于治疗气血亏虚、瘀血阻滞之中风,胸痹心痛之症。2.2 在质量控制方面,为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及疗效,对心脑宁片制定了全面的质量标准,以高效液相色谱精密定量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以薄层色谱分别对人参、黄芪定性鉴别。并对心脑宁片最佳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人参总皂苷为质控指标。主要考察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研究结果表明,以100提取2h,提取次数为2次为佳。对制剂进行了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4个月内制剂的质量无明显的变化,为制定制剂的有效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3 药理实验研究:为考察心脑宁片补气行血、活血化瘀、通脉搜络之功。用于治疗气血亏虚、瘀血阻滞之中风,胸痹心痛之症抗衰老等作用。对心脑宁片进行了药理研究,主要有: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大鼠血瘀模型的影响、心脑宁片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心脑宁片对结扎冠状动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对小鼠记忆障碍模型学习能力的影响、心脑宁片对D葡萄糖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2.4 临床试验:心脑宁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200例,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脑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四、项目名称:新特型环保聚酯材料的研制主要完成单位:河南银金达彩印股份有限公司,卫辉市达新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卫辉市银金达薄膜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阮德谦,姚雪远,张启纲,闫银凤,周宏涛,董冲,李凯华,郑明伟,王艳静,王金满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范畴。项目研发人员经过长期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采用间苯二甲酸以及新戊二醇作为第三单体来改性普通聚酯,同时运用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进一步增强了PET-G材料的强度、透明度等性能,克服了单一改性单体的不足之处,有效地规避了利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作为共聚单体生产PET-G的高成本及生产过程有大量甲醇气体的缺点。开发出了不同于国外PET-G的新型国产化PET-G聚酯新材料,并取得多项专利技术。1、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所使用的PET-G聚酯切片大都为美国伊士曼和韩国SK公司生产,其PET-G聚酯切片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进行共聚改性,这种改性方法在生产反应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易燃、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及健康的有害气体甲醇等物质。且CHDM改性型PET-G共聚酯工业生产技术和系列产品均由美国伊斯曼(Eastman)和韩国SK两家公司掌握和垄断。本项目以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乙二醇为原料,以纳米助剂等为添加剂经过一系列的酯化和聚合反应,生成新型多元共聚PET-G特种聚酯,并进行连续化拉膜的创新。2、以普通聚酯合成设备及流延拉伸成型生产线为基础,在改进相关设备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改性单体进行共聚改性并辅以纳米添加剂等加工助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多余熔体和边角废料在线造粒)流延双向拉伸成型工艺进行直接拉膜,实现了PET-G热收缩膜的连续、高效、低成本生产。目前单向聚酯热收缩膜在生产过程多没有纵向热定型工艺,聚酯热收缩膜纵向易断,拉伸强度太低。项目研发小组经潜心研究发现在横向拉伸设备装置前添加纵向拉伸装置,达到增强纵向拉伸强度的效果。3、公司成功开发出连续化拉膜生产工艺,实现了从聚酯生产到薄膜制造的一体化,生产出性能优良的PET-G聚酯热收缩薄膜。聚酯生产采用天然气清洁能源,采取气提、闪蒸技术,在线收集酯化排出的乙二醇气体、烟风等余热,余热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循环利用;采用节能负压冷却技术,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该生产技术可实现在线回收重复利用,生产线采用自动计量配料,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操作容易,工序简单,节能环保。开发的PET-G热收缩膜流延挤出拉伸技术,采用真空转鼓的方式进行干燥,低温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单向拉伸,获得了收缩率很高的PET-G聚酯热收缩薄膜,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此工艺填补了国内PET-G薄膜连续化生产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4、已开发出YH、SH等系列产品,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新特型环保聚酯薄膜完全符合欧盟标准,成为PVC的理想替代材料。目前本项目产品已经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产品综合性能优良并得到客户的完全认可。同时与用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快速将PET-G聚酯及PET-G热收缩膜产品推向市场,满足广大客户的市场需求。不断跟踪市场需求,形成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PET-G聚酯原料及PET-G热收缩膜。五、项目名称: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新单26的选育与推广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主要完成人:张学舜,魏锋,马毅,洪德峰,马俊峰,卫晓轶,刘超良,张宗敏,张东升,彭东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新单26是河南省玉米育种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0620010200)成果。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对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工业原料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夏玉米种植面积达1.6亿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左右,年总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该区域经常出现高温、干旱、阴雨寡照、大风等多种灾害性天气,而现有的玉米品种普遍存在着适应性差,种质基础狭窄,病害生理小种变异大、发病范围广等多种问题,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这些突出性问题,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过近十年的研究选育了优良玉米自交系328/04白和新7红,进而育成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新单26,并研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实现了新单26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于2008年4月23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09),2010年9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70373.0,公告号:CNA003381G)。其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种质资源丰富。利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技术,育成了母本自交系新328/04白;利用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育成了父本自交系新7红,丰富了玉米种质基础。2. 高产稳产。在河南省夏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73.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1%,生产试验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3. 品质优。蛋白质含量10.57%,脂肪含量4.8%,淀粉含量72.1%,赖氨酸含量0.32%,容重770g/L,达到普通玉米一级标准。4. 综合抗性好。经抗病虫鉴定,高抗矮花叶病、瘤黑粉病,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中抗玉米螟,综合性状优良。经生理生化试验表明,新单26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逆性。5.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研究,集成了新单26的种子生产和大田生产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实施百、千、万亩高产创建,带动了该品种快速推广,创造了小面积(5.1亩)亩产1002.2公斤的新乡市夏玉米高产纪录,在河南、陕西、河北三省累计推广2268.8万亩,增产玉米1.85亿千克,创社会效益3.7亿元。 新单26的选育与推广应用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种植地区的粮食、畜牧、饲料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对保持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优势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六、项目名称: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新丰2号选育与推广主要完成单位: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王桂凤,杜彦修,张海霞,刘桂珍,崔建民,姬生栋,杨玉魁,曾庆涛,杨玉涛,张秋梅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新丰2号选育与推广项目属农业科技领域。本项目是在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82102120016 )”资助下完成的。 近10余年来,沿黄稻区主导品种单一,综合抗性显著下降,高感条纹叶枯病,不仅减产严重,农民用药等生产成本也明显增大,污染增加。本项目针对河南沿黄稻区水稻生产的严峻现实,从1997年开始,以豫粳6号做母本,选择抗病材料新丰9402做父本,进行反复杂交组合,使优良基因重组,采用株型和生理诊断、系圃、生态穿梭和逐代选择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打破产量品质和抗性之间的负相关,实现了多种优良性状聚合,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新丰2号,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豫审稻2007003)。2009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授权号CNA20060365.5)。新丰2号201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水稻预备、区域和生产3个试验的对照品种,2008年至今被列入省、市良种补贴主推品种,为河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本项目技术的主要内容:(1).创新了育种方法:历时10年,探索出株型和生理诊断、系圃、生态穿梭和逐代选择相结合的综合水稻育种方法,利用该方法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除新丰2号外,利用该方法培育出了新丰系列的多个品种。(2).选育出优良品种新丰2号A、优质: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整精米率达73.0、垩白粒率29、垩白度2.3、直链淀粉含 量 17.2、胶稠度80mm,11项指标有9项指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价国标优质米2级。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 11项指标均达国标1级米标准。并荣获第六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B、综合性状优、抗性好。该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高抗条纹叶枯病。C、广适性好:2008年至今被列入省、市良种补贴主推品种,在河南省内大面积推广,是北部沿黄稻区主导品种、豫南籼改粳优选品种。D、高产、稳产:在省内大面积推广,一般亩产650公斤左右,最高达700多公斤。2008年省专家组测产验收,千亩方平均亩产681.82公斤,2009年两个万亩区平均亩产660公斤;由于在年季间、不同生态区稳产性好,201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水稻试验对照品种。(3).研发了新丰2号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2、获得的知识产权获得新丰2号新品种权1个,获得新丰2号新品种保护权1个。3、推广应用情况新丰2号目前已是河南省沿黄稻区及豫南籼改粳区主导品种,面积约占河南粳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七、项目名称: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中新78”的选育与推广主要完成单位: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新乡市种子管理站主要完成人:李维涛,刘松涛,曹姗姗,李璐,孔祥云,买春艳,范守学,方聪燕,赵酒林,赵威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常年面积4884万公顷左右、总产2291万吨左右,占我国小麦总产20,居全国之首,小麦生产对河南乃至全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徘徊不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豫麦18号、新麦18、偃展4110等遗传基础狭窄,抗灾害能力弱,生产上存在着潜在的危险;高产与优质、抗病、抗倒性状不能很好协调,小麦加工适应性差、食品适口性不好,抗寒性差等,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麦制食品的需求为:以我国传统面食(馒头、面条、铰子等)为主,对面包、方便面、饼干、糕点等食品的需求有不同程度的较大增长。以小麦为原料的这些食品,都要求其品质较目前水平有突破性提高,达到全面优质化。而且从市场要求、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要求培育的小麦品种必须是优质、高产、多抗、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来提高单产,增加小麦生产效益,延长小麦加工链条,形成小麦生产、加工的产业化是小麦未来发展的趋势。 与欧洲国家小麦生产相比,我省小麦无论在单产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我省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好育种亲本资源单一和优质、高产、抗病的矛盾,拓宽育种思路,加快育种步伐,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和效益,解决小麦生产上高产不抗病、不抗倒,高产不优质的矛盾。 中新78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立项并选育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中新78”是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半冬性多穗型大粒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了综合抗性好且产量要素佳的品种“周麦13”作为母本与高产广适品种“豫麦57”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7年定向选择,同时具备了父、母本综合抗性好,产量三要素构成均衡,高产、稳产,适用性广的优点。中新78”特征特性表现为:成熟期225.1天,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窄长,长势壮,长相清秀,根系活力强,冬季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亩穗数较多。成熟落黄好,灌浆速度快,籽粒品质好等优良特性。“中新78”经过多年试验,在丰产性方面表现出了高产、稳产,中新78”在河南省中间试验中,15个参试品种第一年居第四位,第二年居第一位,生产试验居第三位,2012年6月8日,经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大学组成的专家组对“中新78”示范田进行实打验收,“中新78”创造出了亩产612.88公斤的喜人成绩。在抗病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了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抗干热风,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豫审麦2012008。八、项目名称:新型复合肥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主要完成单位: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冯梦喜,赵连紫,贾新潮,岳艳军,李法昭,马爱林,卢维宏,朱水目,乔洁,郭秀红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项目背景: 从农家肥到单质肥料再到氮、磷、钾复合(混)肥,化学肥料的使用,使我国的农业产量不断得到提升,化肥用量也不断增加,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大大降低,肥效也不断下降,在1984-1994年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产量仅增加了9.1,同时过量施肥也导致农产品品质日益下降,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 本项目研究从土壤需求出发,结合公司多年来的生产经验,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出多种新型复合肥料及生产工艺。 针对新建复合肥料生产装置投资大,且生产受季节限制严重的问题,对生产装置进行系统的研究,最终开发出一种既可以生产尿素又可以生产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的两用生产装置,为后续多种新型复合肥料的研究和工艺开发奠定了基础。 针对当前我国腐植酸类复合肥具有加工粗糙、工业化生产难度大、投资高、制作工艺复杂,不易溶解和腐植酸含量较低的缺点,通过对配方进行研究,最终按照熔融尿素20-45 份、尿素10-15 份、氯化钾8.5-30 份、氯化铵10-20 份、磷酸一铵10-40 份,膨润土3-9.5 份和腐植酸盐0.5-7 份,开发出腐植酸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研究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的调节和补充作用,开发含中微量元素高氮复合肥料的生产装置;研究聚天门冬氨酸的缓释作用,开发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料的生产装置;为了保证复合肥生产的效率,需要在生产中投入原料时加入有粘结或者配料作用的粘土等填充剂,会造成复合肥产品速溶性差、溶解有残渣、含水量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开发无填充剂复合肥生产装置;针对常规施肥肥效易流失的问题,开发新型养分控失复合肥生产装置。授权专利情况 该项目是本公司的一项重点研究项目,已取得7项授权专利,具体如下: 发明专利2项:复合肥和尿素两用生产装置(ZL201010554173.X)、腐植酸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生产工艺(ZL201210275286.5); 实用新型专利5项:含中微量元素高氮复合肥料的生产装置(ZL201120014835.4)、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料生产装置(ZL201120336059.X)、无填充剂复合肥的生产装置(ZL201120549084.6)、养分控失复合肥生产装置(ZL201120336036.9)、移动式破碎机装置(ZL201120262300.9)。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目前本项目技术已在心连心公司复合肥分厂实现推广应用,实现了复合肥料性能的提升。本项目在本公司推广以来,从2012年-2014年三年间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xxxx万元,同时项目的研究也有效地支撑了公司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提高了竞争力。九、项目名称:加压素非成瘾性镇痛的临床应用和机制创新主要完成单位:新乡市高新医药研究院,第二军医大学,济宁医学院,新乡市高新区美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主要完成人:王清华,林葆诚,刘文彦,杨俊,何雪玲,王大新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疼痛是医学最常见症状之一,对人类的影响极大。加压素(AVP)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合成,经下丘脑垂体后叶轴被转运至神经垂体储存,释放到体循环,发挥平衡水电解质等生理功能。实验证明,AVP在调节疼痛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的资助,首创了清醒动物核团推挽灌流、核团受体敲除等技术,结合神经科学和临床手段,系统地探讨了AVP调节疼痛的神经分子机理,确定了临床“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 临床研究显示,经鼻给与400ngAVP对96.4%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75.0%;200ngAVP对89.3%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6.4%;100ngAVP对60.7%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28.6%。因此,“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确定为每6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00-400ng。该方案已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全国500余家医院和诊所,近3万偏头痛患者应用,效果良好。 实验研究表明,脑内AVP调节疼痛,脊髓和外周AVP无此作用;调节疼痛的AVP来自PVN,而不是SON;PVN内AVP被运输到中脑导水管灰质、中缝大核、尾核等核团;中脑导水管灰质内AVP通过V2受体,而不是V1受体,增强亮脑啡肽、蛋脑啡肽和-内啡肽合成;AVP增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和尾核内乙酰胆碱释放;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和尾核内乙酰胆碱通过影响脊髓内源性阿片肽等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至2011年12月31日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0篇,分别发表在Brain Research、Life Sciences、Neuroscience Research、Peptide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累计影响因子46.160。论文被Nature Neuroscience(IF 15.251)、Prog Neurobiol(IF 9.035)、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 5.067)等国际权威杂志引用614次,他引811次,单篇最高引用53次。经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检索证实,“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和应用的,系统阐明AVP调节疼痛的机理也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这为偏头痛提供了实用、无创、有效、不成瘾的治疗措施。十、项目名称:天丰硬泡聚氨酯复合板主要完成单位: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刘存芳,郭新胜,贾新玲,张爱军,李少华,王振丽,马洁霞,李公壮,梁晓燕,胡蓓蓓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领域累计投入将超过5万亿人民币,其中建筑节能行业有望获得1万亿投入,随着社会各界对建筑安全和消防认识的普遍提升,外墙保温材料领域将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建筑使用阶段能耗占建筑能耗6成以上,其中墙体能量损失约5成,墙体保温成为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我国外墙保温普及率仅为1成,节能标准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近两年我国外墙保温市场由于房地产调控以及火灾事故等原因出现了短暂停滞,未来随着建筑节能细则的推出,保温材料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务院发文为有机保温材料市场重燃希望,聚氨酯保温材料综合性能优越在我国市场或将大有可为。国内的建筑结构决定了外墙外保温体系成为保温主流体系。2010年上海胶州路大火事故后,公安部强制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使有机保温材料市场需求陷入危机,而以无机材料为主的A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外墙保温行业发展出现短暂停滞。而2011年12月国务院发布46号文明确规定“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这一举动表明国家对曾经将有机保温材料一刀切的限制规定已经有所松动,为有机保温材料市场重燃希望。而聚氨酯保温材料综合性能优越,保温性、阻燃性、强度等均优于其他有机保温材料如聚苯(包括XPS和EPS)、酚醛泡沫等,聚氨酯保温材料在中国市场将大有可为。天丰节能公司自主研发的天丰聚氨酯硬泡复合板是一种用于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的节能复合板,主要适用于新建建筑的外墙保温及既有建筑的保温节能改造。天丰聚氨酯硬泡复合板通过连续化生产线工厂化生产,增强纤维聚合物砂浆贴面通过聚氨酯硬泡发泡的强大粘接力与保温层复合,贴面的聚合物砂浆强化了保温层与基墙以及外饰面的粘贴强度。复合板表面的增强纤维聚合物砂浆贴面为不燃材料,增加了节能板在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该节能复合板按照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薄抹灰系统进行标准化施工,施工快捷。复合板可根据建筑物形状进行裁切,避免外保温冷桥现象,整体节能效果好。天丰聚氨酯硬泡复合板采用玻璃纤维水泥基卷材做面材,中间注入高阻燃PIR聚氨酯材料,现场高压发泡固化成型,是一种轻质阻燃绝热节能建材,具有绝热、阻燃、保温、节能等特点。板材的保温效果主要来自聚氨酯内部微孔中的发泡剂,由于硬质聚氨酯泡沫闭孔率高达98%以上,故不会因为毛细管作用产生吸水而降低材料的保温性能,且不含甲醛,生产施工过程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同时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使用寿命长。天丰聚氨酯硬泡复合板的增强纤维聚合物砂浆贴面通过聚氨酯硬泡发泡的强大粘接力与保温层复合,贴面的聚合物砂浆强化了保温层与基墙以及外饰面的粘贴强度。另外在该复合板的前后两面层上均匀分布有直径约4mm的凹孔,该凹孔可有效增强复合板与基层墙体及外饰面的粘接强度。该复合板四个端面,相对应的两端面分别为可插接的凹、凸接口,该设计可增加复合板拼接后的强度,避免冷桥现象,提高整体节能效果,并可有效避免外保温体系的裂缝产生。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芯密度40kg/m3、导热系数 0.021W/(mK)、吸水率2%、压缩强度150kPa、抗拉强度:0.14MPa;板材尺寸:厚度误差:0-2mm、宽度误差:2mm、长度误差:2mm、对角线尺寸误差为:3mm、板面平整度1mm;根据标准JGJ144-2004等检验得,耐候性:经耐候性试验后,表面未出现起泡、空鼓、剥落等,抹面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接强度0.15MPa;耐冻融性30次;燃烧性能:系统燃烧性能为复合A级。十一、项目名称:作物水分诊断及灌溉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要完成人:王景雷,陈智芳,刘战东,宋妮,申孝军,王峰,强小嫚,刘祖贵,刘小飞,张俊鹏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1、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灌溉用水管理中作物水分诊断可靠性差和灌溉预警精度低及诊断和预警结果实时发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形成如下3项主导技术: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作物水分诊断方法 根据目前较易获取的土壤水分、外部环境及作物本身的灌溉控制指标特点,将模糊粗糙集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采用距离函数法,将平均距离替代冲突证据改进各灌溉指标的权重,首次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作物水分诊断方法,显著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2)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方法及灌溉预警技术体系 筛选出需要参数较少,精度较高的基于温度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属地化订正,将积温、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关系相耦合,得到了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基于积温的作物系数模型,土壤水分临界值法考虑土壤水分对作物需水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方法及灌溉预警技术体系。3)基于WEBGIS的作物水分诊断与灌溉预警远程服务系统 基于.NET平台,采用组件式GIS技术,研发了基于WEBGIS的作物水分诊断与灌溉预警远程服务系统,实现了天气预报信息的在线抓取、作物水分诊断及灌溉预警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和网络发布。2、性能指标:构建的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达到了80%以上;提出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作物水分诊断方法在典型灌区应用表明:诊断结果的不确定性由融合前的38%降至10%;研发的在线抓取天气预报信息的灌溉预警远程服务系统,与实测相比,预警时间误差低于2天。3、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3项主导技术,获得发明专利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该项技术于2011-2014年在华北典型灌区和河北衡水市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亩平均节水30方,增收20kg以上的良好效果,节约了灌溉水资源,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另外,2011年以来,每隔10天在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网站发布冬小麦水分诊断及预警结果,为水利、农业部门的灌溉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河南新闻、新乡新闻等报道:基于WebGIS的灌溉预警系统“可以像天气预报那样对区域农田墒情进行中短期预报,指导灌区用水管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二、项目名称:180级浸渍玻璃丝包少胶云母带绕包铜扁线主要完成单位:河南华洋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殷君君,杜明新,苗保勤,张天召,张恒岭,韩新发,吕名涛,刘庆旺,张凯推荐等级:贰等奖项目简介:“180级浸渍玻璃丝包少胶云母带绕包铜扁线”项目是河南华洋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于2014年1月立项的一个自选研究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优化铜扁线的高耐热等级、增加耐电晕性能、降低绝缘厚度和低成本特性而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是企业自选横向项目,属于金属材料领域。该产品使用少胶云母带和玻璃丝绕包。少胶云母带胶粘剂含量少,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天然云母的化学结构,介电强度高,具有很好的耐电晕性能。渗透性好,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使用第一绝缘浸渍漆浸渍,可以排出云母带迭包缝隙间的空气,使迭包、云母带与铜扁线紧密相贴,确保绝缘质量;使用双层无碱玻璃丝相反绕制,提高绕包线的强度,增加柔韧性,绕线弯曲时不易开裂的,拉伸导线时不易断开。使用第二绝缘浸渍漆浸渍,可使双层玻璃丝层、玻璃丝和云母层紧密粘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开裂现象。提高了产品的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和防潮性能。本产品是一种耐电晕、高强度和柔韧好的绕包线,耐热等级为H级。绕组线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础材料,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由于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家用电器的增多,与之配套的电机、电器、通讯器材等所需的绕组线必然增加。可以肯定,只要国家经济增长,绕组线的国内需求量必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发达国家心目中绕组线生产和贸易的最好地区。近年来国外独资企业在我国逐步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据报告,全世界绕组线销售量约41在亚洲,而其中又以中国为最大,约占亚洲市场的28.5。因此可以预料,若干年后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绕组线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地区。相应的,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绕组线的最大市场。华洋集团研发的该产品作为绕组线,主要用于大中型高性能机电设备中。随着目前机电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绕包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本产品是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创新研制的,不仅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而且相对于同类同等性能的产品,本产品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减少了绝缘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和能耗,节约了资源,废气的排放也相应变少,顺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两个重要主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项目建成后,生产期第一年生产负荷按70%,第二年达到预期生产负荷为100%,项目计算期内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为1100万元。该产品完全满足了当前高速发展的电机、电器设备对高性能绕组需求,不仅推动了本行业的发展,对电工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十三、项目名称:C-EPS大功率有刷电机平台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主要完成单位: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刘运峰,殷飞,张金萍,牛玉荣,李森,王彦超,张艳芝推荐等级:叁等奖项目简介:随着国家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高,国内汽车采用EPS助力转向系统的车型越来越多。而目前市场上配套我国自主研发研发、生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为有刷小功率C-EPS系统,具体为:电机为45A、270W以下的有刷电机,控制器(ECU)为有刷小功率控制器,主要针对排量在1.5升以下的A0级汽车。为应对1.6L以上排量汽车的需求,公司提出研发大功率有刷电机平台EPS系统。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C-EPS大功率有刷电机平台系统的研发,并突破大功率有刷电机平台控制器等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够保证满足对65A、420W及以下有刷电机平台产品的匹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我司攻破了多项技术难点,完成了技术积累,为项目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障碍的清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技术突破和获得专利情况如下: 1突破了ECU控制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试验技术的要求; 2完成自制扭矩传感器的设计开发,并试验批量配套;并获得了“扭矩传感器齿环组件与传感组件的连接结构”的发明专利。 3突破了ECU控制测试中的的难点,并完成了“电动转向器控制系统的信号发生器”的技术实用新型专利的申报; 4完成了CAN通讯技术的开发应用; 5突破了电动管柱本体部分多项产品结构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 (1)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蜗杆齿形优化; (2)电机输出轴与蜗轮连接用联轴器的优化创新; (3)蜗杆轴向固定结构的优化创新; (4)转向管柱中蜗轮的支撑结构的优化创新; (5)转向管柱中输入轴与连接轴的连接结构的优化创新。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开发配套厂家主要有:东风汽车、长城汽车、长安、北汽银翔、东风小康等国内各汽车公司,其中东风汽车配套规模达到4万台,长城汽车年配套规模6万台,长安保定汽车约2.5万台。十四、项目名称:4HZF-165型复花生摘果机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瑞锋机械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思明,王世乐,吴岩,李彬,陈平安,张秀芳,安治国推荐等级:叁等奖项目简介:一、主要技术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自选项目开发4HZF-165型复式花生摘果机,花生摘果机是用于花生挖掘出土后,将花生荚果从花生蔓(秧)上摘下的机械。该摘果机工作原理是:将花生蔓果由自动喂料装置喂入,经由第一摘果辊,物料在辊筒、凹板、摘齿旋转作用下,花生蔓上大部分易摘的花生果被摘掉,花生秧被切碎,花生叶、果、尘土直接落入风选区,其中较长的花生蔓被第二摘果辊钉齿和螺旋拨料板由第一摘果辊拨入到第三摘果辊,物料从第三摘果辊的一端喂入,由螺旋辊筒钉齿、凹板较高速旋转作用下,对未摘净的花生蔓进行复摘,完美实现由径流方式转入轴流方式摘果。这样的摘果方式物料流程长,摘净率高,效率高。二、授权专利情况 2013年6月9日获得一项发明专利:一种花生摘果机的多层分选筛;2014年6月4日获得一项发明专利:一种花生摘果机。三、技术经济指标(1)该机设计生产量为:1100 kg/h1300kg/h;(2)整机设计重量 小于1300kg;(3)配套动力15kW电动机一台;(4)摘净率:98%;(5)破碎率:4%;(6)含杂率:1.5%;(7)总损失率1.5%;(8)负载噪声:88dB(A);(9)吨果耗电:10kw.h/t。四、效益情况及应用推广 企业效益:本项目科研资金投入93万元,当年完成设计、中试、小批量投放市场试验进行完善,科技研究成果完成后,企业科研投资可在两年内全部收回。2011年10月下旬将样机运到各省进行试验考核。2011年10月至12月底共销售15台,实现销售收入34.515万元,平均售价23010元/台(不含税价),实现毛利润12.075万元,创税收3.69万元。2012年截止10月底已销售300台,新增销售收入690.3万元,年度可创毛利润241.5万元,创税收73.8万元。社会效益:就购机户而言,购一台(套)机器,加上辅助设施,总投资在3万元。需4名操作工,日工资合计360元,每日电费需120元,日均维修保养费需20元。每吨花生秧售价500元,单台机日加工10小时,每日可获取花生秧草12.5吨,日毛收入为6250元,每日需支出费用500元,日净收入为5750元。每年加工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净收入可达11.5万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并净盈利8多万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也解决了畜禽养殖业的饲料资源。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利于环保,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对有关资料分析,我国每年新增大小花生摘果机20000 台套,预计新增用户16000台套,新旧更换需2000台套。一台4HZF165型花生摘果机市场售价26000元(23010元不含税价),按年推广销售3000台计算,企业可获毛利润2415万元,社会效益也比较可观。十五、项目名称:可溶性止血纱布工艺改进及规模化生产主要完成单位:新乡市高新医药研究院,河南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赵玉峰,马瑞清,王西强,董常荣,赵勇,魏建推荐等级:叁等奖项目简介:止血关系手术成败,涉及生命安全。外敷(普通纱布、外用止血药和可溶性止血纱布)是手术、创伤最主要的止血方法。从临床来讲,普通纱布止血常与伤口粘连,易造成二次创伤;常规外用止血药如云南白药,止血速度较慢,不能吸收,只能外敷使用;近年来开发的可溶性止血纱布,多以虾壳为原料,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我们发明的“可溶性止血纱布”,解决了传统外敷止血的缺点,具有迅速止血,无毒副作用,可吸收降解,成本低廉,可规模化生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科技创新 创新点1:原料来源。以脱脂纱布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钠为辅料,氯乙酸为催化剂,在乙醇中醚化生成羧甲基纤维素钠,得到可溶解、可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