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doc_第1页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doc_第2页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doc_第3页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doc_第4页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方式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摘要: 近年来上海地区由于住宅气密性的加强和装修程度的不断提高,住宅室内污染物浓度偏高。换气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的有效途径。 自然 换气方式不能同时满足上海地区换气和节能的要求,采用机械换气方式是必然的选择。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和集中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都可以满足换气的要求。 目前 ,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虽然是节能的,但是采用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却是更为省钱的方式。由于采用一般机械换气方式的房间需要吊顶,对于没有吊顶的住宅可以采用无管通风系统。 关键词: 换气系统 全热交换器系统 集中机械排风 0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住宅装修逐渐重视,室内装修趋向高档化、复杂化,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如强化木地板、纤维板、泡沫绝缘材料、大理石等广泛 应用 于室内。这些装饰材料本身以及粘结剂都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甲醛、苯、TVOC、氡等,严重污染住宅的室内空气品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新装修的住宅,室内污染物的释放量更是大的惊人。根据2003年对上海市若干住宅气密性的调查测试显示,近5年内上海建造的住宅气密性普遍偏高,使得空气渗透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住宅换气量的要求。通过对这些住宅中甲醛、苯及TVOC浓度的测试,结果显示92的住宅污染物浓度超过了GB503252001的标准浓度,其中有些住宅的甲醛浓度超标近20倍。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除了控制污染源,选用需用符合标准的装修材料,还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消除室内污染物。吸附分解是消除室内污染物的一种常用 方法 。各种过滤装置不但可以消除室内的尘埃、臭气,而且还可以除甲醛、VOC等有机污染物。但是这些产品都有不足之处,它们消除室内污染物的能力有限,而且它们大多只对消除一种或几种污染物有效,而且其中有些产品会产生附加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换气是消除室内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采用恰当的换气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污染物,解决室内空气品质 问题 ,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 经济 效果。对于上海地区居民,选用何种换气方式和换气系统较为适当,是我们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1 国内外对住宅换气系统的 研究 1.1 国外对住宅换气系统的研究 文献 13对自然换气方式进行了研究。R.Priyadarsini等研究了新加坡被动式换气方式和主动式换气方式对加强高层建筑中住宅自然换气效果的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排气竖井的研究, 分析 了被动式及主动式换气方式对室内空气流动产生的 影响 。J.M .Schultz等对能量回收装置在自然换气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系统是可行的,但是要用于实际仍需进行大量研究。I.F.Hamdy等对被动式太阳能换气系统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北纬32 0 地区太阳能换气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时太阳能板最优的倾斜角度。Shapiro Andy等人通过对43套单体住宅的换气系统进行测试,研究了集中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换气系统的气流组织情况4。Viktor Dorer等对四套安装机械通风系统的住宅进行了调查测试研究,指出了影响机械通风系统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差异性的因素5。H.Mamz等人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房间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机械给排风系统时的运行情况,分别对换气效率、热舒适性、热回收效率、耗电功率以及噪音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系统设计时最大的难点是控制噪音6。Yoshino Hiroshi等人对被动式换气系统和复合式换气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利用实验房(test house)测试以及数值分析方法,评价了不同换气系统换气效果的优劣:被动式换气方式虽然在总换气量上能满足要求(寒冷季节),但是不能满足每个房间的新风量要求;复合式换气方式能克服换气量不匹配的缺点,而且适用的气候区间更为广泛79。1.2 国内对住宅换气系统的研究 国内自80年代以来,对空气渗透问题展开了系统而独具特色的研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空气渗透 计算 及能耗分析方法,文献10在纯风压的基础上,运用 网络 串并联 理论 、基尔霍夫节点定律及网络图论等手段建立一简化渗风气流模型。该模型能在存在复杂内部隔断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任意时刻的室内渗风状况,从而可以找到有效减少能耗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文献11通过分析比较实测室温和模拟室温,根据状态空间法逐时确定出房间在开窗情况下的换气次数,计算通风换气次数一般在小于10h -1 的范围内变化,但最高也可达50h -1 。文献12对北方地区冬季换气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出管道式换气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文献13,14对带能量回收功能的机械换气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作出了评价。2 上海地区住宅换气系统的适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2.1 自然换气方式 上海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温度为34 O C,冬季通风室外设计温度为 3 O C。由于节能的需要,新近建造的住宅气密性很高,靠门窗缝隙自然渗透的空气量极小,不能满足换气要求。被动式换气系统的动力是热压,它的大小取决于室内外温差和管道进出口的垂直高差。文献15显示,上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温度集中在713 O C,房间的层高约为2.7m,室内外温差约为10 O C,靠热压作用不能满足换气次数要求。开窗虽然能满足换气量的要求,但是开窗换气受到风压影响很大,风压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无法控制开窗换气次数,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这与目前节能的政策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开窗时室外空气对室内温度场造成剧烈扰动,热舒适感很差。2.2 机械换气方式 2.2.1 机械换气方式的技术性分析机械换气方式有(1)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2)集中机械送风,自然排风;(3)集中机械给排风,这种换气系统种通常安装能量回收装置,称为全热交换器系统;(4)复合式换气。机械换气系统一般要用管道连接,管道需要藏在吊顶以内,应此机械换气系统适用于有吊顶的住宅。对于无吊顶的住宅,可采用无管机械通风系统,这样住宅只需要局部吊顶。采用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的房间室内处于负压,可有效的排除室内污浊空气,换气效率高。而集中机械送风、自然排风的房间室内处于正压,排风气流组织不易控制,因此较少在住宅种使用。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的房间,在换气的同时,回收室内空气的冷(热)量,是一种节能的换气方式。复合式换气方式是将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和被动式自然换气方式结合起来,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式采用被动式换气方式,当自然换气动力不足时开启排风机。上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仅为10 O C左右,不能满足自然换气要求,因此采用复合式换气方式是不适合的。2.2.2 机械换气方式的经济性分析对于适合上海地区采用的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和全热交换器系统,以下将从初投资、运行能耗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1)初投资表1 单位:人民币 系统分类 主机a 材料b 人工 合计 全热交换器系统 2450 420 100 2950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 500 420 100 1020 a 主机额定风量为150m 3 /h。b 材料包括风口、阀门、风管和其它辅助材料 (2)运行能耗费用对于特定的一台全热换气机,其每小时节省的能量可表示为:(1)把 代入(1)中,得到,(2)其中V新、排风体积流量,m 3 /h;室外干空气密度,kg/m 3 ;新风进口空气焓,kJ/kg;新风出口空气焓,kJ/kg;排风进口空气焓,kJ/kg;全热效率.对于普通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其cop约为2.5,因此全热交换器每小时节省的空调电能为:(3)全热交换器自身的能耗为风机所耗电能,因此,全热交换器的总能耗可表示为:(4)其中 全热交换器耗电量,kW。 表2 单位:人民币 系统类型 功率 夏季省电 功率 夏季运行时间c 冬季省电功率 冬季运行时间d 总电量 电价 运行电费 全热交换器系统 0.06 0.413 720 0.208 0 -222.5 0.61 -135.7 集中机械排风、 自然 送风系统 0.02 / 800 / 0 14.4 0.61 8.8 c.夏季运行时间即为空调运行时间,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下午5点到晚上11点,6月中旬至9月中旬,按80天记共720小时d.冬季空调不开启,换气系统不运行。 (3)运行维护费用表3 系统类型 维护费用 全热交换器系统 过滤器2-3个月更换一次,20元/个;芯体3-5年更换一次,300元/个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 / (4)生命周期总费用表4 单位:人民币 系统类型 初投资 生命周期(年) 运行电费 运行维护 寿命周期成本 全热交换器系统 2950 15 -2035 2400 3315 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系统 1020 15 132 / 1152 3 结论 自然换气方式不能同时满足上海地区换气和节能的要求,采用机械换气方式是必然的选择。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和集中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都可以满足换气的要求。 目前 ,采用全热交换器系统虽然是节能的,但是采用集中机械排风、自然送风却是更为省钱的方式。由于采用一般机械换气方式的房间需要吊顶,对于没有吊顶的住宅可以采用无管通风系统。4 参考 文献 1.Priyadarsini, R., Cheong, K.W., Wong, N.H: Enhancement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using stack system, Energy and Buildings, v 36, n 1, January, 2004, p 61-712.Hamdy, I.F., Fikry, M.A.: Passive solar ventilation, Renewable Energy, v 14, n 1-4, May-Aug.1998, p 381-63.Schultz, J.M.: Naturlig ventilation med varmegenvinding.(Natural ventilation with heat recovery) , DTH-LV-MEDD-249, Dec 1993, 66p4.Shapiro, Andy; Cawley, David, King, Jeremy : A field study of exhaust only ventil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in residential new construction in Vermont, Proceedings ACEEE Summer Study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v 12000, p 1261-12725.Dorer, Viktor, Breer, Dieter: Resid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evaluations, Energy and Buildings, v 27, n 3, Jun, 1998, p 247-2556.Manz, H., Huber, H., Schalin, A., Weber, A.,Ferrazzini, M., Studer, M.: Performance of single room ventilation units with recuperative or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Energy and Buildings, v 31, n 1, Jan, 2000, p 37-477.Yoshino Hiroshi, Jing Liu: Experimentak analysis of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r Distribution in Rooms, Volume II, p831-835, 2000.78.H.Matsumoto, M.Kato, H.Yoshino: Iaq control by hybrid ventilation and material sorption in houses, 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Ventil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eijing, Volume1, p.125-132.Octouber,2001.9.Yoshino Hiroshi, J.Liu, J.Lee, J.Wad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Ventil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eijing, Volume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