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doc_第1页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doc_第2页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doc_第3页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doc_第4页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报告书原名: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旅游开发项目配套工程新沙岛西北桥新建项目1、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由三部分组成:新沙岛西北桥桥梁工程;桥梁与五乡联围相交处堤坝拓宽工程;桥梁新沙岛侧引道的挡墙及路基工程。本项目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西北部,桥梁西接东凤镇东富路(规划),起点位于鸡鸦水道围堤五乡联围,经过河岸滩地,跨越鸡鸦水道副航道,到达新沙岛。本项目项目总长468.7m。其中,桥梁长度约为383.6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40 km/h,主桥宽度为31m,引桥宽20m,桥跨布置为(12+213+12)m连续板梁+325m连续梁+325m连续梁+(224+23.6)m 连续梁+62.4m钢管拱桥+(24.6+25)m连续梁。东凤镇侧天桥长40.34m,新沙岛侧天桥长50.70m。桥梁与五乡联围相交处原5m的堤围路段将拓宽成11m,拓宽路段长12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桥梁新沙岛侧引道长64.1m,宽20m。西北桥的建设,其环境影响涉及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2、路线方案及政策规划分析结论本项目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西北部,桥梁西接东凤镇东富路,起于鸡鸦水道围堤五乡连围,经过河岸滩地,跨越鸡鸦水道副航道,到达新沙岛。本工程是开发新沙岛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中山市东凤镇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东凤镇的长远建设发展重心将主要向东发展,计划在鸡鸦水道旁建设新城区。作为新沙岛区域开发项目的配套工程,西北桥的建设成为新沙岛物资、客流运输的要道,对新沙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区域土地开发,带动新沙岛及五乡联围的经济发展。选线沿途原主要为水域和防护绿地等,不占用基本农田,仅需拆迁少量违建房屋。本项目选线对周边道路具有极大的交通疏导和分流作用。因此,本项目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选线是合法的。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W1和W2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总氮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1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4.01倍和4.05倍,W2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4.30倍和4.31倍。监测断面W3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SS和总氮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1断面的SS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均超标0.05倍,W1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均超标4.20倍。监测断面W4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氨氮、总氮和总磷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4断面的氨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2.00倍和1.97倍,W4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6.28倍和6.30倍,W4断面的总磷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0.30倍和0.40倍。导致该河段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随着中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周边不断新建民居和工业厂房,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还没有完善和全部投入,使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进鸡鸦水道。这种污染情况随着在市政污水设施的完善而改善。综上所述,项目附近的鸡鸦水道河段有部分水质指标超标,表明鸡鸦水道河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环境质量状况一般。3.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S1监测点的氨氮和总大肠杆菌两项水质指标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S2监测点的总大肠杆菌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S4监测点的氨氮和总大肠杆菌两项水质指标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综上所述,所选取的3个监测点有多项指标达到V类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较差,不宜饮用。3.3 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评价区大部分监测点的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PM10)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只有一个监测点(穗成村常规监测点)出现超标现象。造成超标的原因是监测点附近人口比较密集,交通车辆比较多。综上所述,目前评价区域的总体环境空气质量一般。3.4 声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所有区域的昼间和夜间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总体而言,本项目评价范围声环境质量良好。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调查的4个植物群落,都是原生植被破坏后,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草本、灌木植物群落或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落。群落种类以草本、灌木为主,多数是属于个体小、寿命短、容易传播,适宜在干扰强度大的生境中生存的种类,区内未发现被列为保护的动植物。在4个植物群落中,乔木群落只有2种,其余主要为草本和灌木植物。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植物群落的结构也较为简单,类芦群落、蟛蜞菊群落只有草本层,香蕉群落、白玉兰群落缺乏灌木层,所以大部分的植物群落结构并不完整。4个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都较小,其变化范围为2140 t/hm2。根据评价指标,类芦群落、木棉群落达到Va级,香蕉群落、蟛蜞菊群落为级。净生产量的状况相对较好,其变化范围为812 t/(hm2a),4个群落均达到IV级。物种量变化在1426种/1000m2,其中类芦群落和木棉群落的物种量为25种/1000m2和26种/1000m2,标定相对物种量达到IV级,其余2个群落都为Va级。用生物量、净生产量和物种量对植物群落进行评价,可反映建设区域不同侧面的生态环境。由于3个参数具有互补性,将其综合可较全面反映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将群落的标定相对生物量,标定相对净生产量,标定相对物种量相加,得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建设项目所在地4个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都为Va级,表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处于相对低的水平。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桥墩施工时,水流下游SS会产生一定浓度增值,轴线浓度最大。越往下游,增值越小。在西北桥的工程施工中,在施工时采用钢护筒围堰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环境水体中的SS量得到大大的削减,退潮时施工产生的SS在下游200m均匀混合断面处即可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涨潮时施工产生的SS在下游70m均匀混合断面处即可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运输车辆离开施工工地前洗车的废水;其他施工废水(例如软土路基打桩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废水,施工工地水土流失泥水,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等),根据其它公路施工实际经验表明,只要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相应水污染防治措施,则本项目建设施工废水对道路沿线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4.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考虑本建设项目所处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有利于粉尘沉降,土壤湿润,能阻止尘土,施工期带来的粉尘污染在采取适当环保措施后,其影响可以降低到较小,不会对周围空气敏感点产生较大的不良污染。4.3 噪声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噪声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具有无规则、强度大的特点,对于某一时间段、某一区域会产生暂时性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建议施工单位尽量使用噪声小的施工设备,且平时要注意机械的维护与管理、规范操作,以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交通噪声本项目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 dB(A),夜间50dB(A)。根据预测结果,在施工期,自卸卡车昼间行驶会造成运输路线两侧120m范围内噪声超标,夜间行驶会造成运输路线两侧200m范围内噪声超标,因此应尽量避免夜间运输。运输车辆在途经居民区附近时禁鸣喇叭并降低车速,以减少施工期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4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固体废物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临时堆土场土石方最终交由余泥渣土委员会妥善处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山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暂行办法,向中山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将余泥、建筑垃圾等运至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及时清理,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生活垃圾收集后,应及时由环卫部门分类进行处理。在落实有关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4.5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根据对本项目的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沿线地处平原地区,挖方路段不大,植被以防护绿地与水塘为主,该破坏对区域的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会导致明显的改变。项目的建设,将会使沿线损失一定量的植被、生物量以及净生产量,对所处地区的总面积而言,所占损坏的植被数量比例很小、种类简单,对于与沿线所经过区域总的生物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本项目中的绿化工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工程占地损失的生物量。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将会很小,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能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本项目建设后,将加强绿化工作,项目沿线的水土流失将会得到控制,沿线生态环境可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改善。西北桥的施工,对桥位附近局部水域的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构成影响,但该种影响范围有限,其影响是局部的、暂时性的。软基开挖土方不可再利用,施工单位必须按照中山市有关余泥、渣土排放管理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则项目弃土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但在外运过程会给居民出行造成暂时的不便。4.6 振动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相关资料,桥梁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与建筑物拆除阶段的振动影响没有明显区别。项目施工作业地点距离附近的居民区比较远,不会产生明显的振动影响,但仍需加以防护。5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道路运行时自身并不产生污水,但由于路面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扩散于大气或降落于道路周围路面上,随着降雨的冲刷带到项目所在地附近水体中,可能对周围水体水质产生影响。据估算,本项目建设后,在下雨天路面15min雨水产生量为11.3m3。本项目路面、桥面所产生的雨污水,在正常营运状态下,水污染物的浓度较低,且排放较分散,加上只在降雨日才产生影响,因而对于沿线其他地表水体(鱼塘、灌渠等)的水质影响并不大。但由于西北桥跨越中山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鸡鸦水道副航道,且新沙岛的中部对岸为中山市南头自来水厂吸水口,为水环境特别敏感点,因此,该桥的桥面雨水不得直接排入鸡鸦水道副航道,需要对桥面采取雨污水防治措施,将桥面雨水引至两侧远离鸡鸦水道副航道的大堤以外区域进行贮存、处理和排放,即雨水排至五乡联围30m以外,东富路旁的雨水收集池,以消除其对鸡鸦水道副航道水质的污染。类比其它道路地面雨水及本项目目前地面雨水的水环境影响情况,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其地面雨水将不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5.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通过预测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敏感点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沿线路段范围没有重污染型工业企业,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且汽车尾气排放经大气稀释扩散后,汽车尾气中NO2高峰小时、日均、年均浓度,均不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说明本项目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沿线环境敏感点造成明显影响。5.3 噪声影响评价结论由于本项目车流量不大,所以对周围环境的噪声贡献值很小,在不考虑减噪措施的降噪效果时,距道路边界线58m以外范围可达到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若考虑绿化带隔声和房屋阻隔作用,达标距离减小为10m。与本项目边界最近的居民敏感点在20m以上,故本项目的营运会致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超标,需要根据敏感点的超标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噪声防治措施。只要在本项目建设过程采取适当的噪声防治措施,降低营运期间交通噪声对沿线声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程度,则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能达标,不会因本项目的营运产生明显下降。5.4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项目投入营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由清扫路面产生,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5.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正常情况下,道路不会产生污水,基本不存在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源。非正常状态下,道路发生了运载危险品车辆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事故,可使地下水受污染。但这种几率非常的小。5.6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1)对沿线植被生态结构的影响就本道路而言,建设施工期间破坏了沿线区域少量的灌、草植被,而在建成营运期间,逐步恢复了部分植被,以边坡面上的草皮和中央绿化带上的灌木、草本二层绿化结构代替了原有路基地面上的灌草,同时,在道路两侧补种乔木,使道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形成了乔、灌、草三层立体式绿化布局。随着营运时间的延续,依托道路的绿化带逐步定型、成熟,该区域的植物生态系统重新得以构筑,形成了新的群落景观,通常在局部区域内还会引入新的植物种类(行道树乔木),从而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这对沿线区域的植物生态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道路营运期间,随着时间的延续,在中间隔离带种植的花卉逐步成型,路旁护坡的绿化草皮覆盖完全,两侧行道树逐步成材、绿树成荫。这些将弥补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的损失,并重新补回植物的各种生态效应。(2)景观影响作为一条新建的公路,本道路不论是从景观地理学角度,从美学角度和生态学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对原有景观的一种变更,或者叫“侵入”。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是减低了原有景观的自然性,对原有景观生态层的完整性、连续性也是一种打破。对于不同的景观背景来说,道路、桥梁的建设对于其原有景观生态的影响程度、影响性质都是不同的。条状的道路从平原上通过,将原来呈整体的景观一分为二,导致斑块数量增加、斑块面积缩小,增加了景观的破碎度,也增加了异质性。从长远来看,本项目尽头新沙岛已规划为以居住为主的建设用地,因此,在本项目建成投入营运以后不久,新沙岛将逐步建设成为居住、商业区,与本道路融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景观。(3)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将有6个桥墩矗立在鸡鸦水道副航道中,相当于占用了部分水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水生动物的活动空间,对野生水生动物的活动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相对于河道的宽度来说,桥墩占用水体的面积比较少,对水生动物来说不算一个大的阻隔。随着投入营运的时间延续,西北桥附近的水生动物将逐步适应这种改变,生态系统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新达到动态平衡。5.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本项目是开发新沙岛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东凤镇与新沙岛的交通,连通路网,有利于推动中山市东凤镇发展经济,逐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产业层次,带动中山市东凤镇经济的全面起飞。(2)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对沿线的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道路的连通,将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开发区,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将使沿线的人口密度发生变化。项目建成后,有力改善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条件,有利于交通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生活配套的完善,提升商业氛围,优化生活居住环境,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3)交通安全影响项目建成后,会给过往车辆带来便利,但这必将引起交通量的增加;道路的畅通,过往车辆的行车速度也将加快,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建设单位规划在沿线合理配置清楚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保证车辆安全,畅通,有序的运行;各交叉路口设置人行过街设施并进行无障碍设计,使车辆、行人安全快速通过。(4)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沿线的土地使用及城市规划等带来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征用土地使这些土地原来的使用用途变成交通用地。此外,本项目建设后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楼、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以保护它们的声环境质量,即本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土地的利用规划、具体利用方式有影响。(5)对当地交通网络的影响本项目设计为与五乡联围、东富路(规划)相交,本项目起点接五乡联围,终点接新沙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东凤镇与新沙岛连接起来,使当地交通网络更完善。6.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本项目全长468.7m,其中的主体西北桥跨越鸡鸦水道副航道,桥位位置处于中山市鸡鸦水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在营运期间,路上行驶的车辆难免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车辆倾覆、货物破损和人员伤亡,并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对事故现场及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土壤、空气、地表水造成污染。本线路未来在营运期间,突出的环境风险因素是失事车辆的油品泄漏对鸡鸦水道副航道水质所构成的威胁。(2) 就本道路而言,在跨越地表水体路段(西北桥河中部分)比较敏感,一旦失事车辆越出翻落到桥下方河道,则污染物进入鸡鸦水道副航道水体。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拟采取的安全措施,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桥“万无一失”。建议在主桥两侧建设双层防撞栏,以保证足够的牢固度,车辆即使发生事故也不能够掉落江中。这样即使车辆在桥面上翻侧、货物破损,所泄漏的危险品的量也有限,事故规模得到控制,应急处置也容易得多。因此,对于本项目西北桥,建议设置足够强度的双层防护栏。确保在桥上即使发生交通事故,失事车辆也不会翻落到桥下,保证万无一失。除此之外,在西北桥桥面的防排水系统也应加以特别关注。桥面上的雨水不能随意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排走,而应当通过桥面设置的收集管道排至五乡联围30m以外的雨水收集池和新沙岛侧的雨水收集池内。这种地表径流污水防治措施与安全措施相互结合,将确保在道路发生事故,少量油品泄漏时不至于失控,不会漫流到对河流有威胁的地方。在跨桥段污水总管需采用双层管壁的管材。(3)为确保危险品运输安全,要从法律法规上、日常监督管理环节上下功夫。完善交通标志,约束驾驶员,规范上路车辆的安全行驶,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都做了相应的必要管理措施。对一些剧毒性化学品运输要采取必要的禁止通行措施。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强全路段上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本道路在营运期间的环境风险事故是能够得到有效遏制的。道路在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7. 环境保护措施结论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1.1 水污染防治措施(1)本工程在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时,已经注意考虑了路基、路面径流对路基以及道路两侧的冲刷,针对全线各段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了比较完善的路面排水、路基排水等设施。(2)施工过程中,构筑路基等产生大量的泥沙和灰尘。将会随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附近低洼地带。因此,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及时清扫多余和散落的泥沙,减少雨水中悬浮物的量,保护地表水质;平时应经常注意及时清理土料、粉尘,避免雨水冲刷导致水质污染。(3)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4)建设单位和工程承包方应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大桥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督工作,建立工程进度报告制度,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与中山市水政监察支队和当地水利部门等饮用水源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并接受其监督,听取并采纳对方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共同协助将施工期对沿线水体的影响降至最低;工程放线后须经由水利部门验线后方能进行施工;建设单位不能阻塞河道影响防洪。(5)优化施工工艺、科学管理,尽量缩短水下作业时间。在桥梁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特点,对桥墩基础施工产生的挖填方边坡采取护坡措施。如挖填方量较大,尚需布置截排水措施,对施工产生的裸露场地应及时进行平整、压实,铲除多余浮土,不再使用的区域及时恢复植被,以减少暴雨造成的泥浆水泛滥;桥墩在河道施工中,围堰内所产生的泥浆水要用专门的船舶接收,送至岸上沉淀池处理;桥墩内废水禁止直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桥建设时,要设置好围栏、落物网后再开工,并应注重文明施工,不让建筑材料、泥土、废料等掉落水中。以此来有效控制施工期废水污染。(6)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以及所运送的建筑材料等,减少对水域污染的可能性。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内的桥墩施工必须使用钢护筒防护,钻渣须及时泵出或利用容器罐运到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外处理,处理后作农用或绿化,作其他用途处置时应征得当地有关部门的同意。7.1.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为使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设置工地围挡围挡作用主要是阻挡一部分施工扬尘扩散到施工区外,当风力不大时也可减少自然扬尘的产生,减少扬尘污染十分必要。较好的围挡应当有一定的高度,挡扳与挡板之间,挡板与地面之间要密封。(2) 采取洒水湿法抑尘据报道,在施工路段使用洒水,可使降尘减少70%80%。因此,对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灰土的装卸、运输、混合、沥青的运输等易于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对道路在建成区附近的施工点,应配备专用洒水车在施工场地进行喷洒,净化大气环境,防止扬尘污染。(3)及时进行地面硬化对于开挖和回填区域应在作业完成后及时压实地面,对于运输道路可通过水泥、沥青及其它固化材料固化,可以有效防止交通扬尘和自然扬尘。(4) 对机动车运输过程严加防范,以防洒漏很多工程在施工中由于装载太多,容易洒落,所经之处尘土飞扬,带来了不良后果。施工期间,运送散装物料的机动车,尽可能用蓬布遮盖,以防物料洒落;存放散装物料的堆场,应尽量用蓬布遮盖;石灰、水泥、沙石料等的混合过程,应尽量在有遮挡的地方进行;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5)路面摊铺不在学校上课期间及居民出行高峰时间内进行。(6)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考虑本建设项目所处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有利于粉尘沉降,土壤湿润,能阻止尘土,施工期带来的粉尘污染在采取适当环保措施后,其影响可以降低到较小,不会对周围空气敏感点产生较大的不良污染。7.1.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1)施工应安排在昼间7:0012:00、14:0022:00期间进行,中午及夜间休息时间禁止施工。(2)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音型或带隔声、消声装置的机械设备,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3)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声干扰的范围。(4)本项目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不得进行混凝土现场搅拌。(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经过居民区时,车辆应限速行驶,减少鸣笛。(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仍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致歉并给予赔偿。7.1.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本项目不设临时堆土场。废弃土石方交由余泥渣土委员会妥善处理。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将余泥、建筑垃圾等运至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2)根据施工产生的工程垃圾和渣土的量,设置容量足够的、有围栏和覆盖设施的堆放场地,分类管理,可利用的渣土尽量在场址内周转,就地利用,以防污染周围的水体水质和影响周围的卫生环境。(3)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4)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及时清理,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生活垃圾收集后,应及时由环卫部门分类进行处理。(5)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将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干净。在落实以上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7.1.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得侵入附近的空地,以利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环境;(2)要有次序地分片动工,避免沿线景观凌乱,有碍景观,还可设档防板(木、玻璃、铁皮等)作围障,减少景观污染;(3)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出占用场地,恢复施工点原状;(4)施工过程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树木绿地等植被。 (5)做好护坡、排水、绿化、拦挡和表面覆盖等水土保持措施。(6)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需开展全程环境监理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桥梁施工对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作业方案,防止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破坏。7.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7.2.1 水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的水污染防治措施(设施、设备),必须是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规划设计,在项目施工阶段具体实施建设,在道路营运期间正式投入使用的。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沿线地表水的环境功能、敏感程度,对桥梁的排水系统、安全措施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路面雨污水得到正确引导和处置;同时,保证在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时,失事车辆上的货物,尤其是油品不会流入鸡鸦水道水体。道路营运期间路面的初期雨水由雨水贮存池收集,排入东凤镇污水处理厂;中后期雨水经贮存池收集经沉淀作用后排往附近的V类水体穗成大河。本项目西北桥横跨鸡鸦水道副航道,过往西北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可能会对鸡鸦水道副航道造成污染。为防止对该水体造成污染,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预防万一。7.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降低路面尘粒由于道路扬尘来自沉降在路面上的尘粒,减少这些尘粒的数量就意味着降低了污染源强。建议建设单位与市环卫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每天对本项目所属路面及时进行清洁,以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机动车通行。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2)对大气污染物扩散采取控制措施新敏感点远离线路设置。污染源到接受体之间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接受体污染物浓度,距离越远,到达接受体的污染物浓度越小。因此,建议规划部门在道路两侧40m范围内,不应再增建敏感点,以缓解机动车尾气与扬尘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7.2.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交通噪声控制技术措施主要是从声源、传播途径和受者三个环节进行控制。根据迪兴路沿线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及项目特点,拟采取以下减轻噪声污染的措施:加强交通、车辆管理: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在敏感路段严格限制行车速度,特别是夜间的超速行驶。道路全路段禁鸣喇叭,在项目沿线明显位置设置禁鸣喇叭标志,并加强监管,及时纠正或处罚违规车辆。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