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DOC_第1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DOC_第2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DOC_第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DOC_第4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指向科学探究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的教学【教学目标】1、以勇于观察,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根据提供的材料提示想办法继续探究,愿意与人合作,乐于分析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探究为素养立意目标。2、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的异同,学习用图表方式科学地记录比较的结果。3、通过观察探究,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学过程】环节一:展示清单,暴露前概念(课前准备)【设计】1、厨房液体种类丰富,昨天曹老师请同学们去调查自己家厨房里的液体后列清单,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找得又多又对。2、说说你把这些物质都归到液体一类,你的理由是什么?预设1:它们都会流动。预设2:它们装进不同的瓶子里,就会变成不同的形状。3、是的,你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慧眼,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些共同点,是科学家将物质分为液体的依据之一。但这些液体又是独特的,它们有很多的不同特点。想不想探究呢?好,现在让我们开始上课!(设计意图:像水一样的物质被科学家称为液体一类,前一课我们刚好学习了解了水,根据自己的判断将物质分为三类。但是,液体类和气体类物质特点,学生还没有深入研究过。继继前一课的初知,到今天以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为例,深入探讨液体的特点。因此,课前布置学生给厨房里的液体列一张清单,一方面是让学生无意识地去观察液体的特点,为今天的研究做点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传递给孩子们一个意识,科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平常只要多留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会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现场】展示一张学生清单,让学生判断这些液体是否找对,并说说把这些物质归为液体的依据。在述说中,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澄清学生的想法,完善学生对液体的共同特点的把握。师:谁来告诉我,你认为这些都是液体的依据,说说你的理由?生1:它们都会流动。生2:它们必须要有东西装才可以,不然会流走的。生3:我的手都能穿过它们。师:嗯,为什么手能从液体中穿过呢,因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共同特点导致的。师:(小结)你们好厉害,都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慧眼,将这些液体的共同特征找了出来。过渡:那么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每种液体又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想不想来找找它们的独特之处呢?那么今天我们先以水和食用油两种液体为例,来完成两个闯关游戏,看谁比较得仔细,发现的不同点多。环节二:直奔主题,聚焦不同【设计】1、水和食用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液体,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特点呢?请在括号里画“”提示:实验中,一般我们不用嘴巴尝的方法。过渡: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仔细地来观察比较这两种液体的不同特点。(设计意图:想要观察研究一类物质,首先我们就可以取两个样小进行比较观察,而想要给两个相似的物质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只要将这两种物质摆在学生面前,一放,一对比,孩子们自己就能轻松发现这两样物质的区别与联系。在观察前,先和孩子们复习一下观察方法,并提醒孩子不轻易用嘴尝,强调观察时的安全意识。)【现场】开始闯关游戏前教师现场出示观察方法的ppt,请生读题,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师生交流后,ppt逐条出示闯关游戏规则,请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不明之处。师:如果是你,你觉得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特点?(指名回答)生1:我想用眼睛看他们的颜色、形状。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师:除了他说的,你还想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呢?生2:我还选择了耳朵,我觉得可以听听水流动的声音。生3:我用手摸摸,它们黏不黏手。生4:我觉得,还能用嘴巴尝一尝味道。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1:水要烧过才能喝,油是烧菜的时候才能吃。生2:没有烧过的水,喝了会肚子痛的。师:是呀,水和食用油都要经过处理才能尝,而我们做实验的材料,很多不能吃的,也有一些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实验中,一般我们不轻易用嘴巴尝!环节三:学生观察,自主发现【设计】闯关一:不借助工具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外部特点。1、观察一:请学生自主观察20ml的水和食用油(相同体积),观察结束后填好锦囊一的表格;教师相机个别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设计意图:水和食用油是厨房常见的两种液体,同学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孩子们每天都能吃到,陌生的是,大部分孩子是没有仔细全面的观察过这两种液体。但是关于水和食用油不借助工具直接观察,只要把物质放在学生面前,它们是能观察到颜色、黏度、透明度、气味、形状会变、会流动等特点的。但是对于液滴的形状,相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比较比较会出现障碍。因为这些特点其实涉及到了液体内部一些特征现象,可能孩子们有关注过,但直接观察是观察不到的,我们就得设计观察实验,给孩子一些工具,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对未知的困惑,或者似懂非懂的困,我们只要实验一下,一切就会明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实验将证据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做中思,不仅让孩子获得新知,更让孩子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考方法。因此,实验开始前,我特别强调了要保证如实填写。让他们从产生认知冲突,再进入下一个闯关。)【现场】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好,现在闯关开始,请各位小组长从材料盒里取出分别装有20ML水和食用油的烧杯,然后组织小组内的四位成员,合作观察这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观察结束后,阅读锦囊一,将观察到的特点,填到锦囊一对应的格子内,保证如实填写哦!生1:把鼻子靠近水烧杯和油烧杯,在闻食用油和水的气味。生2:分别将两根手指伸入两杯液体中,将蘸有油的手指,在报纸上来回划,嘴上还惊喜地说着:“油好黏呀。”生3:先将水的烧杯倾斜,在看水的流动,然后又将食用油的烧杯倾斜,在看食用油的流动。生4:将左右中指分别伸进水和食用油后,然后拿出来,让液体自由向下流到垫桌子的报纸上,流出液滴,准备观察液滴的形状。生分组自主观察,老师巡视指导。环节四:小组汇报,批判质疑【设计】1、派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组的观察发现一,其他组举手表示一致意见,若有不同见解,允许提出质疑。2、派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组的第二部分的观察发现,举手示意,求同存异。3、分析不同结果的原因。(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才刚刚接触科学,如果直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锦囊二,发现问题,操作起来有点困难:首先因为他们的合作能力刚开始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也相对来说弱一些,需要老师调控引导。其次滴管的使用也是第一次,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兴奋于实际动手,如果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大部分孩子是不会细细思考如何才能将实验科学地呈现出来,做完后如果实验结果有出入,往往急于动手的孩子也是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其三,为了呵护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实验成功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与刺激,是他们对乐于探究科学的无限动力。因此,将思考交流环节,以及闯关二的设计、操作注意事项放在此环节,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一致的目标。)【现场】老师请生1投影展示其观察结果,并对大家汇报他们组的观察结果,再组织学生按序校对,发现同学们在相同体积的重量以及液滴的形状上存在意见分歧。于是集体交流,发现问题,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生1的表格里填着“水重油轻”,所以,没比出来的学生一定会向他提出质疑,结果他说是用手掂出来的。事实上同样规格的烧杯内的20ml的水和油是掂不出轻重的。我正好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科学的比较轻重。同时呢,传递给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科学探究求真的态度。生2:我们可以用秤称。师:可是我们今天没有秤。生2:那我们可以用一根杆子,自己做一个秤。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同体积液体的轻重,学生若没有想到混合的办法,老师可以直接出示出示一杯混合后的水(1ml)和油(1ml),让学生观看量筒内的分层现象,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生3:我知道了,这说明水比油重。生4:我妈妈炒过的菜汤,油也是在汤的最上面的。生5:我不太明白这个液滴的形状,我是用手蘸了一下油和水,然后把他们滴到报纸上,水和油都很快被纸吸走了,液滴的形状还没看清楚。生6:我一直想着要怎么弄出液滴,还没想出。生7:哦,我们可以用滴管来取一滴水和一滴油,把它滴到不会被吸走的玻璃上,我们就能观察了。班上的孩子思维比较发散,如果不加强调,估计会沉浸在别的发现中,而忘记本身的要探究的内容,因此得提醒学生重点观察液滴的形状。环节五:豁然开朗,科学取证【设计】闯关二:借助工具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液滴特征:液滴的形状2、 观察二:完成闯关一后,阅读锦囊二的要求后,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液滴形状的观察。(设计意图:从不能直接观察到液滴形状到需要借助工具观察,激发孩子进一步思考,借用什么工具,再选用什么材料,便能科学地观察比较出液滴形状的不同,给孩子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自行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锦囊二对液滴形状的观察,分解为从上往下看、从侧面看两面来观察,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降低观察的难度。)【现场】老师解说闯关规则:每组准备了两份,一块玻璃,一张报纸,两支滴管为一份,所以接下来同桌合作完成闯关二液滴形状的观察。实验结束后,四人合作阅读锦囊二,将相关的发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表示顺利闯过第二关,第二关闯好的小组,坐端正,今天的闯关才算成功。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力贴示意完成的小组。要求完毕后,请小组长拿起地上的工具箱,将材料分发下去。学生同桌一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老师巡视,及时反馈完成信息。师:现在同学们都已经闯关完毕了。经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液滴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生1:我从上往下看,发现水的圆圈要比油的小。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圆圆的。生3:我从侧面看,水的液滴比油的液滴要高一点。师:(出示之前的表格)简单点说,就是水的液滴形状小而凸,油的液滴形状大而瘪。(画图示意)【课后反思】科学的核心素养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包括理性思维、勇于探究、批判质疑。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第一节是我们的知道的水,课堂的活动重点放在说水的特点上,并且后来用找水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液体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将游戏中的物质分为三类,抛出液体、固体、气体三个概念,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液体。而本课主要是想通过以水和食用油为例,深入探究液体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相信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就玩过水,对水的特点肯定是能感受到一些的。厨房是常见液体种类丰富的地方,但是孩子们对这些液体了解应该没有水那么充分。因此,第一节课后布置了厨房液体调查清单的作业,看谁的调查到的液体又对又多。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调查,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了解液体;另一方面,透过清单,我可以了解孩子们对液体特点把握。之所以能将酱油、醋、酒等物质归为液体,就是因为这些物质有会流动、无形这些共同之处,这在前面一课说水的过程中,已经交流过。有调查,有观察,有发现,课前反馈清单,讨论起来有理有据,从而在课前活动时就传递给孩子我们要科学探究的意识。学生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之处时,颜色、气味、粘度、会流动、透明度等特征都是不会存在分歧的,很轻松能用身体上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关于液体的重量(相同体积)和液滴的形状,涉及到液体的密度以及表面张力的内部特征,学生可能不会发现。因此特别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来闯关。是因为三年级的孩子拿到实验材料比较兴奋,思维发散,很多孩子会对自己的发现,保持“持久”的热情,而忘记记录,因此我特地卖了关子,将这个观察记录这一步美名其曰“闯关游戏”,为了闯关成功,各小组能珍惜课堂时间,积极将记录填写好。事实证明,换个名称,三年级的孩子的童趣立马被调动起来,更能聚焦目标,顺利地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立意中勇于探究层面。而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实验后再来填写锦囊一中的表格,原因有二:一是我故意将重量(相同体积)、液滴的形状这两方面的不同特点设计在锦囊一的表格中,是为了给孩子们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有的孩子会一直思考,有的孩子会想到办法成功取到需要的液滴,但是都要进行两种液滴的对比,必须要保证公平比较,不借助工具,似乎不能比较出科学的结果。先给学生制造悬念,刺激他们进行思考,从而顺利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立意中敢于批判质疑层面的目标;二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观察顺序不同,记录也五花八门,提供表格,让学生观察后在找到相应表格填写,方便交流。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这种表格梳理法,顺利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立意中理性思维层面的目标。滴管是第一次使用,因此我将水油混合比较轻重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让孩子们演示中相机介绍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闯关二做铺垫。闯关二液滴的形状观察一眼望去,两者差异不太明显。只有从上往下看,才能看出液滴的大小,从侧面看,才能看出液滴的凸度。这个学生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锦囊二中提示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侧面看,帮助孩子成功的观察到液滴的形状的细小差异。通过从上往下看、从侧面看两部观察,成功将立体的空间形状的比较转化为两面的比较,从而将本来一眼分辨不出的区别,清晰地将结果呈现在孩子们眼前,顺利地指向科学探究素养立意中理性思维层面的目标。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因为我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观察学习,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上纵使学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回答,我依然不紧不慢地将孩子带回了我的课堂。整堂课,我们都是围绕“秉持观点,科学求证”展开探究,带孩子经历观察的整个过程,像科学家一样,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面对学生遇到问题,我不慌不忙地引导孩子积极想办法扫除障碍。给孩子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他们自己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