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2、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3、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别尔加耶夫旨在说明A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B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C社会主义思想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D自由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没有任何社会基础4、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 B、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 5、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 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具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C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6、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 A美国支持二月革命 B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俄美是战时同盟者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7、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C.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8、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模式伤害了群众积极性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9、“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11、列宁曾这样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BCD12、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13、1921年至1 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14、列宁曾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15、斯大林在1929年说:“我们比世界上先进国家落后五十或一百年。我们必须在十年中赶上去。或者我们能够做到,或者我们被别人粉碎。”为此,他进行了()剥夺农民的庄园,建立了集体农庄进行重工业为优先发展的工业化开展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A BC D16、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17、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18、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A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B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C实施五年计划,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 D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19、苏联工程师在接到经斯大林审批后的早年莫斯科地铁修筑方案时,发现图纸上不仅有斯大林的签字,还多了一个圆型的茶杯印,于是莫斯科地铁就多了一条环形线。这则苏联笑话最能说明的的是 A斯大林亲自过问民生问题 B工程师没有主见C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苏联改善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2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 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2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23、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没有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没有根本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25、有人曾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26、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到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27、“20世纪70 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自幼被告知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长大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B.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C.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D.“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28、米哈伊尔戈尔什科夫的俄罗斯人20年后看改革说:“如今这一代俄罗斯人对那时的改革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如公开性、民主化、新思维、全人类价值、市场经济、多党制等等,肯定者要多于否定者。”这里所讲的“那时的改革”最有可能指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29、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30、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然后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该则笑话说明了 (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 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远影响A B C D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材料三 1946年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2分)(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4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2分)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2分)(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2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 10月10日会议有关武装起义的决议 材料三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的要求,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否是偶然的。 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更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30 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说明采取这种途径的必要性?(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苏联所建立的经济体制的模式。(4)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 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请回答:(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B 4、B 5、D 6、答案:A7、选B。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适当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建立战胜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不实行工业国有化;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不是全面放弃计划经济,而是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具体内容,不全面。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农、轻、重比例失调、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材料形象描述了这些内容。故选 C 项。9、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作为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0、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A、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1928年斯大林取消了新经济政策,采用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11、C 12、D 13、答案:B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商业上恢复了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生产,B项正确。14、D依据题意可知这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符合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只有D项。15、选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所以排除。16、【解析】B 斯大林模式与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都属于经济模式,不存在哪一个更先进,只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就是好的,A项错误;1928年新经济政策被过早地终止了,C项错误;D项说法与事实相反,D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17、答案:D根据材料中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等描述可知,材料是对苏联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不同界定,回答了关于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争论问题,D正确。18、B 19、C 20、B 21、B 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于是造成题干这一现象,B项正确。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AC项是表面现象;“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23、【解析】B 此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24、D 25、D 26、B 27、【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 80年代的苏联,尽管社会主义制度被宣传得无比优越,但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中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困苦,没有机会改变命运。故B、C、D符合题意。尽管A与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符合,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28、D 2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产重失调,故选B项。30、B 二、综合题31、(1)(从新经济政策的运行方式和最终目的思考)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分)(2)(从罗斯福新政的利益调整及经济模式出发思考)罗斯福被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4分)(3)(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运行方式、克服弊端及作用角度思考)干预方式: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2分)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1分)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分)(4)(这道材料题主要突出了计划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