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嘈杂/漕运 纱锭/白洋淀 玉玦/生死抉择B.烹饪/妊娠 襁褓/捣糨糊 诅咒/人为刀俎C.赦免/威慑 停泊/舶来品 飙升/分道扬镳D.伉俪/高亢 馄饨/浑天仪 采撷/仓颉造字解析:C(A.co dng/din ju B.rn qing/jing z C.sh b bio D.kng hn xi/ji)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各级政府部门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 ,创造性地采用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面互动的特点。.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 ,据说蓝色的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A.责无旁贷 独出机抒 巧夺天工B.当仁不让 独出心裁 巧夺天工C.责无旁贷 独出心裁 妙手偶得D.当仁不让 独出机抒 妙手偶得解析:C(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不合语境。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独到,别具一格。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出机杼: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诗文等的构思和布局。用错对象。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合语境。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在某大学新生座谈会上,有位学生问:“我们现在读什么书最有用?” 一位老教授回答 说:“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示例一:我们不知道哪本书以后会有用(2分),现在只能抛弃功利的想法,多读书。(2分)示例二:读书不能急功近利(2分),现在读得多,将来用时会得心应手(2分)。答题要点:读书不可急功近利,目前读书,利在将来。4.分析下面图表中的三组数据,归纳出两个结论。(5分)结论: 我国网购用户年龄分布偏年轻化。(2分)结论:我国网购用户有向中老年人群渗透倾向。(3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高奋,字茂琰,广陵人也。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崧少好学,善史书。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充为扬州,引崧为主簿,益相钦重。 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去职。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乃下诏曰:“悝备位大臣,违宪被黜,事已久判。其子崧求直无已。今特听传侯爵。”由是见称。拜中书郎、黄门侍郎。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简文帝辅政,引为抚军司马。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在曰: “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若有异计,请先衅鼓。”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 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 易之于始而不熟虑。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此则望实并丧, 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 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 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温得书,还镇。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崧累迁侍中。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疲于亲宾相送,方卧在室.在径造之,谓曰:“卿令疆理西藩,何以为政?”万粗陈其意。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万遂起坐,呼崧小字 曰:“阿酃!故有才具邪!”哀帝雅好服食,崧谏以为“非万乘所宜。陛下此事,实曰月之一食也”。后以公事免,卒于家。(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有删节)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注: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简文帝,即司马昱。晋元帝少子。被崇德人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本文中,司马昱尚未即位,只是辅政的大臣。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宥,宽恕)(3分)A.值岁饥,悝菜蔬不餍 餍:吃饱 B.元帝嘉而宥之宥:奖励C.逆顺于兹判矣 判:分辨 D.哀帝雅好服食雅:平素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高崧政治才干的一组是()遂停丧五年未葬,表疏数十上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 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裕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A. B.C. D.C(表现高崧的孝道,是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表现直谏的品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崧年少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赏识, 为成年后的入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B.高崧为了帮父亲高悝翻案,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时间内没有安葬父亲,先后上了数十道奏章,终于打动了皇帝。C.高崧为司马昱出谋划策,并以司马昱的口吻写信给桓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 终说服了桓温,使其回师。D.高崧官居侍中时,因谢万热衷于送往迎来,不问政事,便找上门去,批评谢万不认真处理政务。谢万呼其小名表示不满。解析:D(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及轶畋,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3分)译文: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得分点:“经年”1分,“赦”1分,句意正确1分).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3分)译文:(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得分点:“喻”“反旆”、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4分)译文: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得分点:“诚怀”“岂可”“顾嫌”“尽”各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齐己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注: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一联的含意。(2分) 解析: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1分).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4分)解析: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父亲的冬树 夏清看着老屋门上的那把领,有了些锈蚀,心中便是一阵痛,然后,眼睛也也开始刺痛。我转身逃开了,没有打开那把锁,没敢走进那扇门。尽管我知道钥起还在门头那块砖洞里,尽管我是那么的想念它。我回到它的身边,却不敢面对它。我转身走到屋后,却迎面撞上了那棵枣树。那是父亲的冬树,是父亲亲手栽种的枣树,有多少年了我不得而知。在我记得它的时候,它已经很粗壮了。每年一到季节,满树就会开嫩黄细碎的花朵,微风拂过,那些小小花儿挤在绿叶间,发出窸窣絮语,好像在商量结出一个什么模样的果实来讨主人的欢心。父亲对这棵奉树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按时培土、剪枝、施肥。而每次剪枝对父亲来说都是一次揪心的取舍,踌躇再三才会修剪掉多余的枝杈。父亲给枣树施的都是天然有机肥,在离树约一米远的地方挖一个坑,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发酵好的尿液倒进坑里,让树根慢慢吸收。所以,这棵枣树结的参比别人家的都要甜。父亲对枣树的爱惜和精心曾让我的心里都 起了一些妒意。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对我们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和宠爱,而对这棵 参树却倾注了他很多的心力和情感。朦胧中依稀记得一次看露天电影,人很多,我站在板 凳上也看不见,父亲把我扛在他的肩上,虽然屏幕上激烈的枪战和熊熊燃烧的大火吓哭了 我,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在父亲肩上的感觉让我觉得好幸福,那被宠爱的温暖一直 储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也不会消失。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参树枝繁叶茂,一年比一年挂的果多。那些枣除了解我们的馋 和供鸟雀们啄食外,还能换回一些钱贴补家用。对于这一点,母亲很满意,随着卖枣的钱 一年比一年多,母亲也默认了父亲对枣树的这份“闲情”。每年来收枣的是一个外乡人,他和父亲互相递一根香烟,说上一个价钱,父亲并不讨 价,双方认同后就开始摘枣。摘参是一项很费力气的活,因为手摘不着,也不能用竹竿子 敲打,那很伤树。每次都是父亲亲自爬上树用力晃动树干,枣就会像冰雹一样落下来。听 到响动,孩子们快乐地飞过来,不顾脑袋被砸疼的危险。我戴着一顶旧草帽,拣着枣,遇 到个儿特别大、颜色特别红的枣就揣进兜里,留着自己享用。父亲和外乡人过秤非常认真,连几两也要算清楚,惟恐不这样就对不起那些枣儿了。 这时候母亲已经做好饭,照例要留外乡人吃顿饭。父亲不会喝酒,外乡人自斟自饮,酒足饭饱之后,带着感激之情挑着枣上路了。父亲则坐在门前的屋檐下,抽着烟,迷着眼,目 送着外乡人远去。我想,父亲对枣树倾注了心血和爱,而冬树给予父亲的除了丰收的喜悦之外,也给了 父亲很多我无法理解的慰藉吧。每当黑夜来临,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终于有了安静的时光, 他便坐在参树下,点燃香烟,默默抽着。父亲和母亲是老式的包办婚姻,一辈子吵吵闹闹、磕磕碰碰没消停过,但他们从未说过要分开的话。他们选择厮守一生,默默忍耐,除了有 他们自身的原因外,更多的是他们有了我们这些孩子。父母每一次的战争都以父亲的让步 而偃旗息鼓,而这样的夜晚父亲总会在枣树的身边坐得更久些。幼时的我对黑暗中那一点 烟火有过强烈的好奇,但终因无知未能走进父亲的世界里,我无法解读那忽明忽暗的烟火 后面的隐痛和喜悦。现在,人已经走远,树还在,烟火已灭,温暖和气息已被风带走,我 似乎才明白了那烟火的意义。一一虽然我看不见父亲的身影,看不清他的面容,但只要有 那烟火在,我就会睡得踏实。我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抬眼望去,蓝天烈日下,枣树的模样却是那样的凄凉,躯干虽 然挺立,但树叶稀疏,果实寥寥。我知道,枣树还活着,按时开花挂果,但它的精神气没 有了。父亲走了,他把枣树的气场也一并带走了。倏地一阵风吹过,一粒枣落在我的身边,我捡起放进口中,一股酸涩的滋味直逼心间. (选自西部散文家2009年第1期,有删改)1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通过“我”的心理描写(1分),表达了对家的深厚感情(1分),奠定了全文情感的基调(1分),同时为下文引出并重点写枣树作铺垫(1分)12.文中父亲对枣树的爱惜和精心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解析:父亲舍不得剪枝,每次对他来说是一次揪心的取舍;父亲给枣树施天然有机肥,而且在养料、施肥地点上都精心选择;为了不让枣树受到伤害,每次都是父亲亲自爬上树晃动树干;父亲不讨价还价,但父过秤非常认真,惟恐对不起枣儿。(每点1分)13.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在父亲肩上的感觉让我觉得好幸福。 解析:突出受到父亲宠爱时的幸福感(1分),并通过“第一次”和“唯一”衬托父亲对枣树倾注了很多心力和情感(2分)。.我捡起放进口中,一股酸涩的滋味直逼心间。解析:枣树没有了父亲的照顾而缺少了精神气,似乎没有了原来的味道(1分);作者因父亲的去世内心而感到酸涩的心理感受(2分)。14.文章描写枣树,怀念父亲,以“父亲的枣树”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解析:从对象看,树是父亲亲手栽种并精心照料的;从情感上看,树给父亲带来喜悦,并给心理上有隐痛的父亲带来慰藉;从主旨上看,文章赞扬了父亲和树一样隐忍却又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论怀疑 三木清(日)人的理性自由首先在怀疑之中,我不知道有那种不进行怀疑活动的自由的人。那些被 叫做真正的人都进行怀疑活动的,这意味着他们是自由人。但是,无论哲学家如何规定自 由的概念,现实的人的自由在于节度之中。怀疑是理性的道德,因而必须有节度,一般说 思想家的节度是很关键的。据说蒙田最大的智慧在于他的怀疑具有节度。实际上,不懂节 度的怀疑不是真正的怀疑。过度的怀疑并非仅仅是纯粹的怀疑,而是变成作为一门哲学理 论的怀疑论,或陷入怀疑的神秘化、宗教化。这都已不是怀疑,而是一种独断。怀疑作为理性之德净化人的精神,就像啼哭在生理上净化我们的感情一样。怀疑与其 说类属于啼哭,倒不如说类属于欢笑。假如欢笑是动物所没有的,而是只有人才有的表情,那么自然怀疑和欢笑之间存在着类似之处。欢笑也能净化我们的感情。怀疑家的表情不新 是冷若冰霜的。如果怀疑没有理性特有的欢快便不是真正的怀疑。不确实是确实的基础。只要哲学家自身存在着怀疑,他就会从人生世界的根本意义去进行认识,就会进行写作。诚然,他并不是为不确实的东西而工作。帕斯卡写道:“人为不确实而工作。”但正确地说,人并非为不确实的东西而工作,而是为不确实的东西所驱动才工作的。人生不仅是工作,而是创造。人生不单是存在,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且 必须如此。因为人为不确实的东西驱动而工作,我们才可以说一切创造过程的基础中都包 含着一种冒险的追求精神。怀疑驾驭独断的力量正是理性驾驭情感的力量的体现。情感总是单纯的肯定,多数独 断的基袖在于情感。真正的怀疑家追求逻辑。但是独断家根本不进行推理,或只是进行形式上的推理。独 断家常是失敗主义者、理性的失败主义者。他决不像外表显露的那样强大,他很弱,以至 对别人都感到有必要来显示自己的强。要纯粹地停留在怀疑上是困难的。当人开始怀疑时,情感就在等着机会捕捉他。所以 真正的怀疑不属于青春,而表示精神已经成熟。青春的怀疑不断地伴随着感伤,并变成感伤。让怀疑停留在一处是错误的。打破精神惯性的是怀疑。精神成为惯性,意味着精神中 流入了自然。作为破除精神惯性的怀疑已经显示出理性对自然的胜利。不确实是根源,而 确实是目的。一切确实之物都是创造而成的,是结果。作为开端的原理是不确实的。怀疑 是通向根源的手段,独断是通向目的的手段。我们常依此而下结论说,理论家是怀疑性的 而实践家是独断性的;动机论者是怀疑性的而结果论者是独断性的。但是,我们应当理解 独断和怀疑都必须是一种方法。就像肯定在否定之中、物质在精神之中,独断在怀疑之中。不管一切怀疑如何,人生是确实的。因为人生是创造的过程:因为人生不单是存在, 而是被创造的东西。 (张勤,张静萱译,有删改)15.怀疑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怀疑可使人获得理性自由。怀疑可以净化人的精神。怀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答对1点给2分) 16.怀疑与独断有什么本质区别?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怀疑的基础在于理性,独断的基础在于情感。怀疑追求逻辑,独断拒绝推理。怀疑是通向根源的手段,独断是通向目的的手段。(答对1点给2分)17.文章最后说“人生不单是存在,而是被创造的东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解析:人生是在不断怀疑、创造中形成的,所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被创造的结果;人生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不断怀疑、创造的过程;人生只有不断怀疑、创造,才会更加充实、丰满和完善。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前几天,一条名为”烟台的文哥走丢了”的信息被数十万烟台网民转发:“文哥走丢了, 帮转!他陪伴了好几代人整个小学和初中,他总是戴着警察帽子指挥交通.他也老了如果您见过他请不要欺负他,请带领他走到三马路,每个人都会指引您到他家的方向。谢谢!” 文哥叫谭洪文,今年47岁,患先天性智残,在众多二三十岁烟台人的记忆中,市区三 马路上,一年四季都在模仿警察的样子认认真真帮孩子们指挥交通。因此烟台市民王女士 说:“特别希望他能赶紧回家,毕竟我们对他的感情也比较特殊,代表我们童年、上学时期的一部分回忆。”齐鲁网2013年11日2日。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作文立意举隅:再平凡的人身上,也有正能量(文哥);一个人的力量(文哥改变了一座城市);寻找文哥,传递爱心(社会影响);爱人者,人爱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3111. C(A.co dng/din ju B.rn qing/jing z C.sh b bio D.kng hn xi/ji)2. C(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不合语境。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独到,别具一格。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出机杼: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诗文等的构思和布局。用错对象。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合语境。)3. 示例一:我们不知道哪本书以后会有用(2分),现在只能抛弃功利的想法,多读书。(2分)示例二:读书不能急功近利(2分),现在读得多,将来用时会得心应手(2分)。答题要点:读书不可急功近利,目前读书,利在将来。4. 我国网购用户年龄分布偏年轻化。(2分)我国网购用户有向中老年人群渗透倾向。(3分)5. C(宥,宽恕)6. C(表现高崧的孝道,是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表现直谏的品质)7. D(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8.(1)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得分点:“经年”1分,“赦”1分,句意正确1分)(2)(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得分点:“喻”“反旆”、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3)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得分点:“诚怀”“岂可”“顾嫌”“尽”各1分。)9. (1)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2)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1分)(3)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赢得仓皇北顾 (4)架梁之椽 (5)可以横绝峨眉颠(6)梦啼妆泪红阑干(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1. 通过“我”的心理描写(1分),表达了对家的深厚感情(1分),奠定了全文情感的基调(1分),同时为下文引出并重点写枣树作铺垫(1分)。12. 父亲舍不得剪枝,每次对他来说是一次揪心的取舍;父亲给枣树施天然有机肥,而且在养料、施肥地点上都精心选择;为了不让枣树受到伤害,每次都是父亲亲自爬上树晃动树干;父亲不讨价还价,但父过秤非常认真,惟恐对不起枣儿。(每点1分)13.(1)突出受到父亲宠爱时的幸福感(1分),并通过“第一次”和“唯一”衬托父亲对枣树倾注了很多心力和情感(2分)。(2)枣树没有了父亲的照顾而缺少了精神气,似乎没有了原来的味道(1分);作者因父亲的去世内心而感到酸涩的心理感受(2分)。14. 从对象看,树是父亲亲手栽种并精心照料的;从情感上看,树给父亲带来喜悦,并给心理上有隐痛的父亲带来慰藉;从主旨上看,文章赞扬了父亲和树一样隐忍却又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每点2分) 15. 怀疑可使人获得理性自由。怀疑可以净化人的精神。怀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答对1点给2分)16. 怀疑的基础在于理性,独断的基础在于情感。怀疑追求逻辑,独断拒绝推理。怀疑是通向根源的手段,独断是通向目的的手段。(答对1点给2分)17. 人生是在不断怀疑、创造中形成的,所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被创造的结果;人生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不断怀疑、创造的过程;人生只有不断怀疑、创造,才会更加充实、丰满和完善。(答对1点给2分)18. 作文立意举隅:再平凡的人身上,也有正能量(文哥);一个人的力量(文哥改变了一座城市);寻找文哥,传递爱心(社会影响);爱人者,人爱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级内 容语 言结 构63-70记叙文能写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深刻意蕴,能安排符合所供材料主旨的情节。议论文的观点要是从所供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能写出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辩证思考,议论有层次,说理透彻。记叙文语言形象生动,有意味。议论文语言有论证性。构思精巧(或严整)。56-62记叙文能安排符合所供材料主旨的情节。议论文的观点要是从所供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议论有层次,对论据材料能作充分的分析。文体语言分明。语句通顺,偶有病句,明显病句不超过2个。结构完整。49-55记叙文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主题必须与所供材料的主旨一致。议论文的观点要是从所供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材料要与观点一致,对材料能作一般分析。文体语言分明。能把人事景物记叙清楚,或能把道理讲清。病句不超过5个。结构比较完整。42-48记叙文主题不够明确,与所供材料有联系。议论文的观点与所供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泛谈关爱,论据与观点有关联,分析与论点不紧密。文体语言分明。语言拉杂,不连贯,病句较多。结构前后缺少照应。28-41记叙文所写内容与所供材料有一定的关联,主题不明确。议论文的论点与材料的基本意思不一致,论据与观点联系不紧密,缺乏分析。文体不明显。语句不连贯,病句较多。结构不完整27以下所写内容与所供材料无关联,文不对题。文体不明显,语句不通。结构不完整。注意: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满5分为止; 每少50字扣1分; 不足300字,不超过28分; 默写优秀作文,不超过20分; 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超过10分。【参考译文】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诗歌赏析】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所以沈德潜评曰:“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唐诗别裁)。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