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11)课件_第1页
咳嗽(11)课件_第2页
咳嗽(11)课件_第3页
咳嗽(11)课件_第4页
咳嗽(1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 嗽,主要内容,【定义】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摄】 【病例讨论】,【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历史沿革】,1、春秋战国时期著作称本病为嗽、咳。,周礼:“冬时有嗽上气疾”。,礼记:“季夏行春令,则多风咳”。,2、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欬嗽”。(咳嗽并提) 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只言咳,不言嗽),内经全书约十四篇论及咳嗽,有的咳、嗽并提,有的只言咳,不言嗽,有学者依从周礼、说文、广雅、释名等权威性训释证明内经中欬即嗽,嗽即欬,从而佐证了内经中咳嗽合为一证。,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分析: 外感风寒之邪 (一)咳嗽之病因 寒冷饮食 (二)咳嗽之病机 1、 外感风寒 皮毛 肺伤而失宣降 咳嗽 内伤寒冷 胃 肺脉 2、四时邪气伤及相应五脏,他脏受病后波及肺而发为咳嗽,咳嗽之分证与转归 将咳嗽按脏腑分类为五脏咳、六腑咳。 五脏咳:五脏先受邪再累及肺所致。 六腑咳:五脏久咳不已,通过经脉表里关系传于六腑所致。,所有脏腑咳都是由于邪气会集于胃,涉及到肺造成的。 (1)咳与肺有关,原因有二: 肺主咳,咳是肺的本经病变。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若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 肺是接受来自皮毛或其他四脏邪气、胃中寒气的承受者。 外感内伤病因均可致咳,但其根本机制是肺在致病因素作用下, 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引起。,(2)咳与胃有关,胃是接受寒冷饮食的器官,是导致肺寒的内因, 寒气通过肺经,上至于肺,而致肺寒,是发生咳嗽的内在依据。,3、汉张机伤寒论只言咳而不言嗽,金匮要略中以咳嗽并称,其含义与内经相同。,4.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 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 有风咳、寒咳、胆咳、支咳、 厥阴咳等。,5.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明确地将咳、嗽、咳嗽分为三证,后世以河间之说影响最大。,6. 明赵献可医贯咳嗽论“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无声”。 将咳、嗽分为二证。,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7. 明张介宾执简驭繁,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 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 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 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9. 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10. 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11.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此外,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 伏肺等证者,当参阅喘证、痰饮等篇。现代 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 慢性咽炎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咳嗽既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 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篇讨论范围,重点在于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它疾病兼见咳 嗽的,可与本篇联系互参。,【证候特征】,一、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为其证候特征。 二、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三、外感咳嗽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起病慢、病程长。,【病因病机】,病因 一、外感六淫 二、内邪干肺,病机 一、病位 二、基本病机 三、病性及病理转归,【病因病机】,一、外感六淫 1、六淫咳嗽,六淫 (烟尘、异味气体),口鼻、 皮毛,人体,肺气壅遏, 失于宣降,咳嗽,2 、条件:,内因: 起居不慎,寒温失宜, 过度疲劳,卫外功能减退、 失调。,外因: 天气冷热失常, 气候突变。,3、以风邪为先导: 挟寒,风寒;挟热,风热;挟燥,风燥。 其中“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张景岳)。 河间六书咳嗽论:“寒、湿、燥、暑、风、火六气,皆令人咳”。,【病因病机】,二、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咳嗽。 1、肺脏自病:肺脏的多种疾病迁延不愈损伤肺气,灼伤肺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2、他脏有病及肺:嗜好烟酒熏灼肺胃;过食 辛辣肥甘炙博痰热;饮食不节,过度劳倦 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咳嗽; 情志过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 气火循经上犯于肺咳嗽。,病因病机(以示意图表示),寒 外感 热 肺卫不强 肺 肺气上逆 冲激声门 暴咳 燥 (口鼻皮毛) 祛邪外达 迁 兼 延 气 迁 挟 反 上 不 延 复 犯 干 布 不 津 愈 情志 肝 火 火(热) 阴虚 内伤 酒食 脾 湿 痰 饮(寒) 阳虚 久 肺脾两虚 气虚 咳 久病、体虚 肺肾两虚,【病机】,一、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 1、病位在肺:外感、内伤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致肺失宣降而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主气,司呼吸,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宜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咳。故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病机】,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 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他脏有病及肺,亦可导致咳嗽:肝火犯肺,或脾失健运,痰湿蕴肺,皆可致咳嗽。但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病机】,二、基本病机: 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病机】,三、病理性质 1、外感咳嗽:邪实: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病理因素:风、寒、暑、湿、燥、火(风寒为多);外邪不能及时外达:风寒化热、风热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病机】,2.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 他脏及肺,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肝火犯肺:郁怒伤肝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脾失健运水谷之精微化痰浊上壅于肺。 肺脏自病,多因虚致实:肺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肺气亏虚肃降失司气不化津,津凝为痰气逆于上。,【病机】,3、病理因素:痰与火。痰,寒痰、热痰;火,实火、虚火。痰与火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痰浊郁而化热火;火邪炼液为痰痰。,【病机】,四、病机转化 1、主要是寒热以及虚实转化两方面。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相互影响与转化: 外感咳嗽: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易反复感邪咳嗽屡作肺气益伤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外感咳嗽。,【病机】,五、转归预后: 外感咳嗽: 病浅-易治;燥、湿:缠绵(湿邪困脾脾虚生痰痰湿咳嗽;燥邪伤肺津肺阴亏耗阴虚肺燥咳嗽:“燥咳每成痨”),【病机】,内伤咳嗽: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难取速效。 痰湿咳嗽之老年患者:病久肺脾两伤痰湿寒化为饮病延及肾“寒饮伏肺”、“肺气虚寒”痰饮咳喘。 肺阴亏耗延误失治劳损。,【病机】,一般而言,咳嗽的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 后期:累及于心肺脾肾俱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肺胀。,【诊断】,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证。,【相关检查】,一、血常规: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血沉:增快。 三、痰培养:确定病原微生物。 四、肺部X 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鉴别诊断】,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 咳喘: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为特点。 哮证、喘证:二者均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哮病: 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粗困难, 甚则喘促不能平卧, 发作与缓解均迅速。,【鉴别诊断】,喘 证: 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 为主要临床特征;,【辨证要点】,一、辨外感内伤,【辨证要点】,二、咳嗽特点的鉴别 1、时间、节律: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 2、性质、声音: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燥阴虚。 3、加重与缓解因素: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 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三、咳痰特点的鉴别 内容: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 痰黄而稠:属热; 痰白质粘:阴虚、燥热;,二、咳痰特点的鉴别 内容:色、质、量、味。 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 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辨证要点】,二、辨症候虚实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邪实;阴津亏耗,虚或虚中挟实。,【治疗原则】,一、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风寒,疏风散寒;风热,疏风清热;风燥,清肺润燥。 内伤咳嗽:邪实正虚,祛邪扶正,标本兼顾:痰,祛痰:寒痰,温肺化痰;热痰,清热化痰;湿痰,燥湿化痰。火,清火(清热):清肝火,泻肺热。阴津亏耗:滋阴生津润燥。,【治疗原则】,二、分清轻重缓急:一般说来,外感咳嗽病位尚浅易治,但若兼夹燥、湿二邪,则较缠绵难愈易演变为内伤,治疗应加强润燥、化湿、祛湿之法。内伤咳嗽宜先祛邪为主,待邪祛后以药丸慢慢调治。,【治疗原则】,三、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 治上:治肺:温宣、清肃(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 治中:治脾:痰湿偏盛,健脾化痰;脾虚肺弱,补脾养肺。 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补肾。,【治疗原则】,四、治疗禁忌 1、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肾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治疗原则】,四、治疗禁忌 2、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忌宣肺散邪,以防宣散伤正,耗伤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愈虚。须注意调护正气。即使虚实夹杂,也当标本兼顾。 3、忌食辛辣香燥、炙煿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分证论治】,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证 (二)风热犯肺证 (三)风燥伤肺证 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证 (二)痰热郁肺证 (三)肝火犯肺证 (四)肺阴亏耗证 (五)肺气亏虚证,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一)风寒袭肺 1、辨证依据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3、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嗽散医学心悟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用药加减: 胸闷、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著,而外有表证者,可去麻黄之辛散,加荆芥、苏叶、生姜,以疏风解表; 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用药加减: 若咳嗽迁延不已,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一、外感咳嗽 (二)风热犯肺证,1、辨证依据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 兼症: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一、外感咳嗽 (二)风热犯肺证,3、方药: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一、外感咳嗽 (二)风热犯肺证,用药加减: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饮,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一、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证,1、辨证依据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 兼症: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舌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2、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3、方药:桑杏汤或杏苏散加减。,一、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证,常用药: 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燥。,一、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证,用药加减: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北沙参,滋养肺阴;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清肺泄热; 肺络受损,痰中夹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证,1、辨证依据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 兼症: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证,2、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 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证,用药加减: 若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白前、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 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白芥子温肺化痰; 久病脾虚,神倦,加党参、白术、炙甘草; 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二、内伤咳嗽 (二)痰热郁肺证,1、辨证依据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 兼症: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3、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二、内伤咳嗽 (二)痰热郁肺证,用药加减: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革、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二、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证,1、辨证依据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 兼症: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脉: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二、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证,2、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3、方药: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合之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二、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证,常用药: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甘草,和胃气;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二、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证,用药加减: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旋覆花利气降逆; 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痰黏难咯,酌加海浮石、知母、贝母、清热豁痰;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二、内伤咳嗽 (四)肺阴亏耗证,1、辨证依据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 兼症: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3、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甘草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热。,二、内伤咳嗽 (四)肺阴亏耗证,用药加减: 热伤血络,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止血。; 阴虚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 阴虚盗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收敛止涩; 肺热灼津,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二、内伤咳嗽 (五)肺气亏虚证,1、辨证依据 主症:久咳不愈,咳声低弱无力,痰液清晰色白量多,伴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动则气短,食少,面色无华,自汗,恶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法: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3、方药:补肺汤加减。,【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