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2011.10-2013.6)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中国合肥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3(一)行业产业背景基础3(二)行业人才状况及对人才需求基础5(三)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基础6(四)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基础7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1(一)总体目标11(二)具体指标11三、建设内容13(一)推进校企对接13(二)探索系统培养14(三)强化实践育人15(四)转变培养方式17(五)建设教学团队19(六)实施第三方评价21四、改革举措22(一)改革举措22(二)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主要办法23五、保障措施与质量控制24六、年度执行计划与绩效指标25(一)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25(二)年代执行计划与绩效指标26七、经费预算30中央财政支持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目标2011.10-2013.6实施方案专业代码:580304项目负责人:蒋长顺一、专业建设基础21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科学当属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本世纪将是两大科学的高速、同步、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以医用电子仪器来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医疗器械行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朝阳行业,生物技术将将引领新技术革命,成为“第四产业”的先锋。10年后,世界各国都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当前我国正处在革命性突破“前夜”,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世界大型医疗器械公司都在中国开设生产基地,医疗器械研发、市场、经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人才培养决定“第四产业”的成败,关乎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一)行业产业背景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不仅是保证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发改委已明确将医疗器械作为“十二五”规划中二十个重点轻工业产业之一。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医疗器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皖江城市带”的芜湖等地市把医疗器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之一。1.我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医疗器械行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包括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科研开发、产品检测及教育培训等单位组成,医疗器械行业是医疗器械和器材用具的种类很多,细目有2万多个。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医疗器械经营公司逾二十多万家。其中安徽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34家,医疗器械经营公司342家。2.医疗器械的主要应用领域医疗卫生机构(1)医疗器械在医学领域地位是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之一:临床医学工程是医学发展动力,是一个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关乎医疗质量、关乎医疗安全和生命健康,临床医学工程已与医疗、护理、临床药学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医院的安全与质量,成本与效益将取决于医学工程的创新与发展。(2)医疗器械的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0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其中县级医院96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民营医院7068个。医疗器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动力,所有医护人员都在使用或接触医疗器械。我国医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看出医疗器械在现代化医院的地位。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增长率达到23%。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已占到6.5%,已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从医药市场规模看: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总市场14%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4.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测 医疗保健市场研究机构Kalorama Information新版研究报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3120亿美元,未来医疗器械市场增长速度为4%6%。中国医疗器械市场:2010年为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我国医疗仪器市场将翻一番,达到537亿美元,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5.行业前景分析 多重利好因素将促使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发展:(1)国内政策有利因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早就明确提出“研制重大新药和攻克先进医疗设备”;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医疗器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首次写入了国家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计划将医疗器械与药品产业由现在的1:10规模发展到1:1;工信部制定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扶持医疗器械产业。(2)医院发展需求: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医改后,国家对用药收费加以限制,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将产生对质量好、多功能的中高档治疗性器械医疗设备的需求更为热切。(3)技术进步与更新加快:目前医疗仪器的升级及更新也给市场带来了需求,如医疗器械从医院步入家庭、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等。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 (4)投资热点:美国著名的巴特尔研究中心对今后10年市场热门进行预测,排名第一位的是能消费得起的家居医疗保健;美国财富杂志预测,21世纪前10年发展较快的产品,家庭医疗器械也被排在第一位。在西方,家庭医疗器械已占到整个医疗器械产值的40%。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陈十游也颇为看好医疗器械,认为医疗机械将是VC/PE投资重点。(二)行业人才状况及对人才需求基础1.医疗器械专业人才数量状况 2008年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对全国10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的881家调查结果显示:职工数为172717,医疗器械工程师仅6637人,仅占3.84%;10万多家医疗器械经营公司和6万多家规模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专业人员比例不到1%。2.现有在岗人员状况 (1)知识结构: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从专业来说,绝大多数是改行的,而且多数为中专或无学历,主要靠自学和多年从事本职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大专以上毕业的很少,普遍缺乏计算机、电子类和机械类知识。(2)年龄结构:各医院现从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一代,年轻人员所占比例较小。(3)职称结构:在被调查的人中,职称晋升工程系列的人员主要是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中初级及其以下职称人数所占比例较大,职称结构不尽合理。(4)管理体制:在医疗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我国既无具体法规制度,又无专门人才。(5)行业影响力:由于在科研方面缺乏能够做出高水平成果的科研项目带头人,缺乏能影响上级卫生部门领导的医学工程高级学术权威,缺乏医学工程管理决策专家及维修专家,现有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他们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都不如临床科室。3.行业人才需求分析(1)我省毕业生数量需求分析:医疗卫生机构:安徽省现有各类卫生机构23019个,其中800张床位以上,500800张床位47家,300500张床位54家,300张床位以下80家。按发达国家5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配置工程技术人员510人、500800张床位以上医院要配置1020人,800张以上的医院要配置3050人计算,我省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约18603480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安徽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34家,从业人员每家按10人计算,需3340人;经营企业:安徽省有医疗器械经营公司3420家,从业人员每家按2人计算,需6840人。总需求量:安徽省在12000人。按人员更新周期10年计,我省每年最低需1200人以上。就全国范围,每年总需求在120030省份=36000人。(2)学历需求分析:行业发展势头好,其他行业向本领域转移;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新型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奇缺,急需培养;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生产、售后和医院工程技术人员,而这些岗位均以专科层次培养最佳。(3)岗位需求分析:主要就业单位是: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经营公司、研发机构及医疗卫生等企事业单位;主要就业岗位:医疗器械维修维护、装调、研发助理、检测、市场营销;其他就业岗位:临床设备操作、医疗器械注册监管。(4)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 培养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具备医用电子仪器制造和维修基础知识,能从事以医用电子仪器为主其他医学仪器为辅,重点突出数字化医用电子仪器的制造、维修检测、局部设计、临床管理和营销服务等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三)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这门学科面临着众多的新课题,许多成果又有着极好的产业化前景,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学被称为朝阳学科。医院所有科室对医疗器械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医院的安全与质量,成本与效益都将取决于医学工程的创新与发展。即未来医学生必须接受医学工程技术的教育,医学工程技术也必将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1.学科定位 1989年我国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1997年国家发改委就将该学科由普通学科转变为“一级学科”。 属于医学工程的医疗器械专业的设置是在近十年才开始的。2.开设院校及其特色 (1)本科院校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至2010年我国已有80所全日制本科大学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综合性理工科大学56所,医学院校24所。理工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科,以培养能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医学院校则以培养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密切配合,能为医疗和医学研究部门进行工程技术服务,能从事医院仪器设备管理与质量保证工作的高级医学工科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2)高职高专院校 开设医疗器械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约30所,设17个医疗器械类专业,主要培养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维护和维修技术类人才。3.毕业生就业分析(1)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目前,毕业生有近50%考研及出国,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去向为:医疗仪器公司32.7% 、医院20.9% 、学校或研究所19.1% 、与专业有关的其它公司7.3% 、工厂2.8% 、政府机关1.1%、其他单位16.1%。(2)我校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到医疗仪器生产和经营公司64.7% 、医院10.9% 、相关公司17.3%、专升本1.3%、政府机关其他单位5.8%。(四)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基础1.我校开设医疗器械类专业的总体优势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大类下的医疗器械类,设置在医学类院校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可以打破医学专业的局限性,是进行跨专业、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教育的新型教育机制;二是医疗器械是医学发展的动力,开设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可以带动医学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发展,促进医学类专业的进步,是医学类院校与时俱进的标志;三是在医学教育基础上开办本专业较工科院校容易且易被社会接受,因医疗器械的终端用户是医院,它的发展超前于或同步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四是专科层次办医学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学科学发展需要,专科层次的定位应该是医学相关类专业和医学技术类专业。2.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发展历史:我校自1955年开办以来,主体专业一直是医学类和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相关专业,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并派生出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工艺等多学科或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就是顺应医学发展及新的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前身是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开设于2004年,当时是以市场紧缺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为配合“长三角”和安徽省作为职教大省的建设而开设的新专业。现为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专业建设:我校于2004年成立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后在2005年因市场需求发展成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和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两大专业。共招收了681名学生,现在校生252人,毕业429人,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3)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打破医学类教学模式,从2007年开始,学校主动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大纲、企业人员兼职上课、教师去企业进修、共建校内实验室、共建企业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见习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实施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现在本专业“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4)实验实训基地: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有遍布全国十个省市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公司和医院医学工程技术部等40处,可安排150个实习生,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表1-1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性质和主要功能一览表地点实训室/基地实训项目功能校内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子电路实训仪器电子电路识别能力单片机实训室单片机原理实训单片机及计算机的原理和使用传感器实训室医用传感器实训医用仪器设备的使传感性能试验数字、模拟电子实训室模拟电子实训医用仪器的模拟电子试验医用电子仪器实训室心电监护仪器实训了解心电监护仪到主要原理、构造、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室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实训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性能试验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实训基地9处医用电子仪器选购、安装、调式、使用、管理、维护与维修实训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维护、管理及部分专项能力深圳迈瑞公司、深圳金科威公司、南京普朗集团等医疗器械生产实训基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管理实训医用电子仪器的组成、功能、常见故障及维护能力安徽省医疗器械公司、广州多得公司等经营实训基地11处医疗器械经营、售后服务、管理实训医用电子仪器的性能、临床应用范围、售后服务等(5)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梯队合理,有省级专业带头人,聘请了客座教授、企业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等。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现有教师8名,实验员2名,副高1人,中级5人,助教2人,有4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完全能满足教学任务。(6)教材建设: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涉及到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教材,一部分选用人卫出版社和安徽省近期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一部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编写,确保各门课程和实习实训教材的质量。目前已完成临床实验仪器学、医用电子学、专业英语、成功销售学的编写并印刷,基础技能实训、医用治疗仪器的编写正在进行中。(7)产学研和社会服务:1996年成立的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隶属于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1月经行业全体会员投票改选后,专业带头人蒋长顺担任协会秘书长。行业协会现设“医院医疗器械委员会”、“医疗器械生产委员会”、“医疗器械经营委员会”三个分会。(8)专业辐射效果:形成了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为龙头的医疗器械专业群,带动辅助专业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医学影像技术、医用材料、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发展。并通过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技能培训体系等辐射到临床、护理、口腔、眼视光等专业,并与他们分别结合形成新的专业方向,如器械护士(护理)、器械工艺师(口腔、康复、眼视光等)。(9)社会评价及社会声誉:毕业生在省内外医疗器械企事业单位普遍受到欢迎,多数学生很快就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实习学生被所在实习单位直接录用的占64.4。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达98%以上。3.专业近期取得的成效 (1)2004年:安徽省第一个开设“医疗器械维修专业”。(2)2005年:建立“医疗器械实验室”6个。(3)2006年:将“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分化为“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和“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两个专业。(4)2004-2011年:共毕业医疗器械专业429人,就业率连续多年100%,毕业生就业分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桂林、武汉、沈阳、南京、合肥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5)2007-2008年:中心成员主编教材临床实验仪器学、基本技能实训、医用电子学、医疗器械专业英语、成功销售学。(6)2008年:成为“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单位。(7)2008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技术学会安徽分会”委员。(8)2008年: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9)2009年:中心成员蒋长顺被批准为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10)2009年: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1)2010年: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12)2011年:中心成员共8人参与由人卫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8本教材的编写。(13)2008-2011年:中心成员共承担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14)2009年和2010年:医疗器械学生分别在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和二等奖。(15)2009年3月、2010年3月、2011年5月:中心主持承办由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安徽省第10届、第11届、第12届医疗器械展览会”。(16)完善了“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校内建有4个专业基础实训室,2个专业实训室。校外有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公司和医院医学工程技术部等,可安排120个实习生。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完善并实施“高素质、宽基础、实践育人、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专业与行业、产业、职业和岗位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企业文化知识要求、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能与行业企业共享的课程体系;改善集理、工、医等多学科交叉,汇高、精、尖多技术的实习实训中心条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双向流动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为重点,辐射医疗器械类相关专业。把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省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起示范、引领作用。(二)具体指标1.校企对接建设目标 与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探索“校中厂”和“厂中校”运行机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争取1-2家企业支持40万元教学设备用于实习实训中心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并实施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订单式培养计划。2.系统培养建设目标 明确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相互关联,主动与周边中职院校的进行合作交流,探索与中职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相关专业的职责、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3.实践育人建设目标 在校内扩建基础技能、单片机、数模电、传感器校内实训室,新建医用电子仪器实训中心、医学检验仪实训中心、医用光学仪器实训中心、医疗器械生产、维修仿真实训中心四个实习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总容量能容纳200人的实习基地,修订实习大纲,协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本专业所有实习实训中心资源共享。4.培养方式建设目标 明确就业岗位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形成专业核心技能和符合行业培训标准一致的课程体系;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标准;编写完成8本教材和1本核心技能教程;在企业允许下,选取部分典型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制作成可用于教学的视频资料,实施与企业互动式教学;改变核心课程考试方式,力争80%课程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开展校内专业的“电工电子设计制作竞赛”,参加省大学生电子技能大赛。5.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调整医学检验技术、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等专业教师参与本专业教学和实践;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其中企业1名)、2名校内骨干教师、1名行业企业顾问;教师联系企业实践,参与行业协会工作,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以上;指导专业教师参编教材、申报教科研项目1项;选择并聘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量达25%。6.第三方评价建设目标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行业协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等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完成指标体系评价设计。召开第三方评价访谈会,通过走访和调查形式实施评估。三、建设内容(一)推进校企对接1.建立校企对接模式 由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或企业家与学校直接商议,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的形式,与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或半赞助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资金或设备,帮助学校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获得学校订单培养的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企业可从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优先择用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上岗零距离接轨。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引领专业群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内涵是:以服务医疗器械行业和产业建设为目标,以技能引导人才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过程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关键能力由若干能力单元项目组成,通过学校实训和企业工作任务锻炼培养,并按模块化方法进行加强,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每个能力单元项目包含明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教学目标任务,按“教、学、做”三位一体方法进行训练;帮助行业形成技能培训体系,协同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3.探索校企对接运行机制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就是实习实训活动中的六个要素即环境、手段、方法、组织形式、内容、任务等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1)明确校企职责:学校提供场地、水电等后勤保障和学生,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选派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和仪器维护与维修。(2)管理形式:学校按照学校的常规对学生的出勤和安全教育进行管理,企业按照企业模式管理学生,对学生的车间工作纪律、安全预防、实训成绩进行企业化的考核。在实训的时间安排上做协调。一般是一年级学生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进行基础性实训,二年级学生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管理,进行提高培训和生产性实训。(3)校企交融:学校常年派驻实习指导教师住进企业,加强对实习就业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协调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关系。企业派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校,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老总到校与学生和学校交流,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了解,加深了校企之间的友谊与信任。(4)建立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学生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二)探索系统培养1.分析现有从业人员,明确中高职岗位分工 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从专业来说,绝大多数是改行的,多数为中专或无学历,大专以上毕业的很少,而且主要靠自学和多年从事本职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普遍缺乏计算机、电子类和机械类知识。维修人员薄弱的基础水平、简单的工具、缺乏掌握现代技术能力等因素制约他们的发展,也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进步。2.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推进中高职衔接(1)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中职主要以培养从事零部件焊接、电子元器件生产、医疗器械组装等一线岗位。高职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医电仪器研发、生产、装调、检测、市场营销、维修、维护、临床设备操作、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等。他们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不样,知识结构不同。在中高职阶段对他们的培养方案上进行设计,使之不简单重复,而又各有所长。(2)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明确各自规格和目标:请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各自目标及其规格,科学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3.参照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索统筹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 中职与高职一起通过与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共同调研,确定专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按岗位设置核心课程,依据核心课程组建专业基础课程,依据专业人才素质组建人文、公共课程体系,最后确立并完善中职课程体系,并使之符合行业资格考试标准。同时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4、探索制度改革,贯通人才培养通道(1)探索现有从业人员提升学历层次的途径。(2)扩大对口招生计划,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3)拓宽高考范围,允许并吸引工作两年以上的中职毕业生报考。(4)扩大五年一贯制跨校合作模式。(5)建立中高职和本科联动培养模式(三)强化实践育人1.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改善实习实训中心条件 整合资源和多元投资方式,与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及协会成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通过改、扩、建等形式,增加实习实训中心面积、添置教学设备,建立校内医疗器械维修实习实训中心,包括教学中心、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等三个核心功能区。在校内:与行业协会共建医用电子仪器实训室,共建医疗器械生产、维修仿真实训室。在校外与深圳迈瑞公司等企业建立能年容纳总量200人的校外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表3-1 校外实习实训中心及基地建设方案及建设进度编号地 区单位数性质及联系渠道建设时间可容纳人数01省内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50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安徽省医疗器械协会2012201310002省内外医疗器械经营公司10-20家安徽省医疗器械协会201220135004省内外二级以上医院10-20家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疗器械委员会20122013502.网络化数字化实验中心建设 开设网络课堂专题,和企业联合开发教学软件,提供模拟示教,学生可自主观看,配合中心多媒体示教室循环播放,方便学生预习及课后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学生完成实验后,可将实验报告上传中心网络,教师可以在网上公开评分,提高效率及公正度。3.完善“学做交替”的教学形式校内以“职业环境模拟实训”、校外以“真实情境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实施“医工结合”的教学形式。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公司、医院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培养医疗器械高技能职业人才。利用校内实训条件,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实训。同时安排学生直接参与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围绕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安装调试、性能检测等项目展开实训;并安排学生到医院等综合性医院的设备科、手术室、ICU、检验科、血液净化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科室进行实训,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下学习医疗器械设备的临床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技能。依托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以医疗器械典型设备制造、维护、安装调试、检测、临床使用和技术管理为核心职业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实施二个阶段的培养:第一阶段,第1、2学年完成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第2学年末确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方案;第二阶段,第3学年校企合作完成顶岗实习。其中第5学期重点完成面向顶岗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典型设备操作技能、现场设备的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学习,实施校内“职业环境情境模拟”与校外“真实情境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第6学期学生进入顶岗企业完成毕业实习。4.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开展职业技能认证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中心资源,向有关部门申请建立相关的行业准入资格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鉴定站,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向社会需求的职业/执业技能培训,取得有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通过行业准入考核,既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路径和前景,也可以为我省医疗卫生和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提供社会服务。5.大力培训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对各种常见电路的原理及工作状态,能够借助实验器材独自操作的能力;独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的实践技能;掌握对冰箱、冷柜、空调的维修及安装操作能力;对医院设备的日常管理,并能够对购置医疗仪器提供参考意见,在医疗器械公司等销售单位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的能力;对常用医疗仪器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电路分析、使用方法、维修、保养与常见故障的排除等方面的分析、处理和维修能力;计算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故障分析和维修能力,高级语言程序应用和一般设计能力。(四)转变培养方式1.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分解工作任务过程,再对应到相应课程中,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表3-2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序号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1医电仪器维护技术文件阅读,熟知产品功能及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进行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根据设备实际工作状态和要求,完成设备常规或特殊维护与保养;试机;填写维护记录,交付。医电仪器维修观察仪器故障现象,查阅技术资料及文件,分析故障形成原因;关键参数检测,记录,确定故障原因;排除故障;试机;填写维修记录,交付。2医电仪器装调根据产品装配图(含技术要求),了解零部件结构和工艺;编制工艺文件;医电仪器零部件及整机加工、装配;根据相关标准对产品整机外观、功能、性能进行测试和调试;填写工作单,产品交付。3医电仪器研发助理按照设计任务,资料收集、整理和理解;协助制定产品开发方案;协助进行产品调试、测试工作,完成测试方案制定、测试数据记录和分析;完善产品设计方案;相关文档整理、归档,产品交付。4医电仪器检测根据产品性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完成产品测试方案的制定; 选择测试仪器,进行仪器安全性能检测;选择测试仪器,进行仪器有效性能检测;数据记录、整理,完成产品检验文档,交付。5医电仪器市场营销根据市场开发计划,调查市场需求,制定个人销售方案;熟练掌握产品功能及性能,编制标书及相关技术文件;与客户联络、沟通,实现产品销售;协助工程师完成产品安装,技术培训;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好用户投诉,保证客户满意,提高信誉;做好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掌握市场动态,努力拓宽业务渠道;编制销售统计报表。2.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步:按岗位要求理清知识点和核心技能(表4-3);第二步:将每个知识点和核心技能对应到相关课程;第三步:修订教学计划,并根据专业特点划出专业课程(按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等;第四步:采用下家检验法检验;第五步:完成最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并制订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第六步:根据行业从业人员岗位,将课程体系用于成生产人员、经营人员和维护维修人员培训标准。表3-3 职业岗位与核心技能对接序号工作岗位岗位描述核心能力要求1医电仪器维修维护技术文件阅读;仪器保养与维护;故障判断与维修;性能检测;填写维修记录。具备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熟练识读设备手册与图纸;掌握常规医电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与参数、安全通用要求; 熟练使用常规检测设备与工具。了解医电仪器中易损件的性能与工作状态,能进行判断与更换;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2医电仪器装调按照医电仪器装配图(含技术要求),编制工艺文件;医电仪器部件及整机装配;医电仪器部件及整机外观、功能、性能调试;识读医电仪器装配图纸;熟悉安装调试的安全操作规范及其应急措施;会使用常用仪器、仪表、检具检验电子元件,能识别电子元件、检查调试电子线路、排查常见故障;具备零部件安装工艺实施能力,具备电子元器件和线路板的焊接、布线、调试等能力;熟悉安装工艺及相关标准、电气安全要求,编制一般电气工艺文件和生产管理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与技术交流能力。3医电仪器研发助理按照设计任务,完成医电仪器开发过程中资料收集、工艺和规范编制、设计方案制定和实施、改进及归档;医电仪器局部开发、设计工作;医电仪器开发调试、测试工作;项目申报、鉴定和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熟悉医用电气设备安全及产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掌握开发流程;外文阅读能力,掌握电子技术知识,熟练使用专业工具软件;文字表达及撰写技术报告能力;独立的单元电路和局部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合作、交流能力4医电仪器检测制定产品检测方案;整机有效性能检测;整机安全性能检测。具备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电子线路理论;熟悉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性标准; 熟悉各类医电仪器的性能;掌握各种电气参数测量方法;具备编制测试文件的能力;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5医电仪器营销调查市场需求,制定销售方案;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编制销售统计报表。具备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电子线路知识;掌握常用医疗设备基本原理及操作;掌握商务谈判知识;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设计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形式 学制三年,教学设计在原来三段式的培养模式上做进一步的改革,探索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分段式教学形式。前两年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途穿插企业实践或能工巧匠进校园模式;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八个月;最后返校进行强化、提高,进行毕业设计。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块结构,弹性选择”的指导原则。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虚拟工作流程,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4.推进素质教育 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培养学生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表3-4 毕业生素质要求素 质 名 称内 涵 要 求培 养 途 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课和实践课、“思政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综合教育活动等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具有严谨、务实、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清晰地与仪器使用者和客户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传递,表达和交流;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时代信息。在理论和实践课中融入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业务素质具有医用电子仪器与维修专业必备的普通基础知识,具有对医学仪器与设备原理与故障分析和维修能力;具有对医疗器械计量检测能力;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市场,为购买销售医学仪器设备当好参谋;具有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的能力。相关理论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综合技术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实训等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控制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体育课、综合教育活动,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5.开展技能大赛,争取职业技能认证 每年除参加国家/省市有关大赛以外,系部同时也开展“校园电工电子设计制作竞赛”。利用实习实训中心资源,向有关部门申请建立相关的行业准入资格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鉴定站,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向社会需求的职业/执业技能培训,取得有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通过行业准入考核,既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路径和前景,也可以为我省医疗卫生和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提供社会服务。(五)建设教学团队根据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系部实行531工程(即五关:师德关、教学关、实践关、外语关、科研关;三化:学历硕士化、专业教师职称双师化、部分课程教学双语化;名师工程),努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考核,积极培养教师尽快达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措施如下:1.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突出教学团队建设 在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设立专项经费,引入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支持其优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出版、发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教材及研究论文;优先选派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咨询服务能力;优先安排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参加学习考察、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等多项举措,达到更新校内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理念、提升专业教学教改及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目的。每位带头人、骨干教师一年至少1个月到企业顶岗锻炼;承担2门核心课程教学及教学文件的编写;参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带领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和公开课建设、申报教科研项目、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等活动,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培养支持政策。依托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实施“校企互聘”,实现“角色互换”。通过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接受企业聘任,担任咨询顾问等职;参加资格培训与评审,取得相应资格,使专任教师队伍“双师”素质达到70%以上。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设立专项经费,从医疗器械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兼职教师达本专业教师的1/2以上,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逐步完善外聘老师的招聘和管理办法,同时聘请2名知名行业专家参与职业能力的分析、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与指导工作。4.在职教师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学位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学习充电,更新知识。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加强跟踪管理与考核,对于未完成任务或者未达到培训目标的,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5.加强教师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 在系部内形成热爱教学、教研强系的意识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积极申报课题、积极撰写论文等教科研活动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外出学习、职称晋升、评优、年度考核等挂钩。(六)实施第三方评价表3-5 第三方评价体系构成及各自评价内容编号评价机构评价内容1行业协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人才培养形式、实践教学、学生的素质、工作能力、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企业满意度3就业单位回访调查4在校生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5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6相关专业的教师项目带动作用、实习实训条件改善和共享情况7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8教育主管部门项目进展、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情况四、改革举措(一)改革举措1.在教学模式方面:推进专业与行业对接 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医疗器械行业和产业建设为目标,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行业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2.在教学内容方面:形成专业培养与行业培训合用的课程体系 将教学过程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结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制订生产人员、经营人员和维护维修人员培训标准,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3.在实践育人方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中心 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四个实习实训中心,利用企业自身条件建立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生产、运营和维修流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