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doc_第1页
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doc_第2页
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doc_第3页
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doc_第4页
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 许琼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将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智能,还需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针对目前世界科学的变化和发展,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和阐述。一、课程的定位1开设的年级:67年级2定位目标(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体验科学,初步确立事物多样统一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和不断发展的观点,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2)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3)有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4)有助于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课程的理念(所谓理念: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核心理念(总目标):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美国学者认为应包含个方面:概念性构建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其体系;科学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侧面之间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本次课程标准认为主要涵盖以下3个反面: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能力与方法)。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包含四层意思: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并获得成功;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上的个体差别,如果作“一刀切”,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2)立足学生发展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其目标。3)体现科学历史和本质科学本质:1)科学知识体系的实证;2)科学的解释;3)科学问题和科学进步。科学历史:1)科学知识的增长与“科学革命”;2)重大科学发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4)突出科学探究(I)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认识(IA)问题往往来自于仔细的观察、广泛的阅读和深人的思考,而问题的解决也往往依赖于仔细的观察、深人的思考和广泛的阅读。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不仅有助于形成概念和构造问题的答案,还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对同伴的解释和对己有的科学知识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也是问题的来源之一。(IB)不同性质的问题能够提示我们进行不同的科学探究。例如有些问题要涉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有些问题要涉及收集标本和制作模型,有些问题则需要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尽管科学探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它通常需要搜集有关的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数据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控制变量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的各方面,如科学探究方案的制定、实验设计、数据处理、问题解释等,都十分重要。(IC)各种仪器、设备、工具都是技术的产品,在科学探究中使用技术,不仅能延伸人体感官,丰富观察信息,而且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使人们能定量分析和解释问题。有时,新技术的使用会对科学探究方案的制定和实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样科学探究本身也会对收集数据的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并引发新的探究。(ID)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问题解释的期望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和对数据的分析,在科学探究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这种干扰。很多探究活动在分析数据、形成概念、构造问题解 释时,需要运用数字、图形及其关系,因此,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往往是将确凿的证据、已有的知识、逻辑的推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IE)很多经验表明,在科学探究中,个人的思考往往会有局限,而解决个人局限的有效方法是 合作交流。同样,为了消除个人主观意愿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千扰,往往采取先让不同的人员(或小组)对同样的问题做独立的研究,然后交流、争论,这是合作交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II)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IIA)提出问题 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应该从自然、生活、社会的特定情境中发现一些定义不清的问题,并通过思考来明确问题和探究对象。例如,学生从生活中和实验室里都会发现灯泡发光时,有些比较亮,有些比较暗。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灯泡发光时,为什么有些比较亮,有些比较暗,而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则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提出电路的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发光有什么影响之类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这种明确问题和探究对象的能力将逐步提高。(IIB)制定计划 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拟定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计划,并且计划能够反映探究对象和问题、探究的步骤、采用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设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探究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尝试拟定一些涉及观察、分类、比较、实验、收集样本、制作模型等探究方法在内的简单综合项目的计划。到了八至九年级,学生可以拟定涉及使用测量仪器、反映概念之间定量关系、需要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计划,并且计划能反映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如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实验装置的图示、反映控制变量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的表格、处理数据的方法,等等。 (IIC)观察和实验技能 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比较规范地使用刻度尺、计时器、天平、弹簧秤、量筒(量杯)、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工具和其他实验设备,并通过使用仪器、工具、设备以搜集证据的过程,逐步形成较系统的观察、较精确的测定、较规范的操作等观察、实验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使用的仪器、工具、设备将不断增加,观察、实验技能也将不断提高。到了八至九年级,学生可以规范地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基本观察工具、基本化学试剂和试纸等,并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实验设备和装置。(IID)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搜集证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往往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所设计的科学探究方法紧密相关。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根据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和解释问题的需要,对证据进行分类,或用数字、图形、图线、表格来整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将证据、己有知识、逻辑推理联系起来,寻求间题的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和处理数据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来整理两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把间题解释建立在确凿的证据、已有的知识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IIE)合作与交流 六至七年级学生在合作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并能就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交流讨论,如:采用什么方法和使用什么工具来搜集证据;如何处理和组织证据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如何建立证据、己有知识、逻辑推理之间的联系,以构造问题的解释等。此外,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撰写实验报告和探究日记人手,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交流方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合作交流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把合作与交流看作探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5)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中要反映科学的进步;要把社会的热点问题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上的诠释:学习科学是个能动过程;且学校的科学要反映作为当代科学实践的特点的理性传统和文化传统。三、设计思路初中科学课程结构图展示了围绕着自然界三基元物质、能量与信息,以“科学探究”为学习核心,组织和展开初中科学课程的思路。67年级科学课程结构图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传输科学探究能是物质运动的描述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人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及信息传递物质本体信息能量物质信息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及概念;2)形成对自然的好奇心及对科学的兴趣,并具有问题意识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初步运用科学语言及相关的表达技能,说明身边简单的现象和事实;4)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调查,会用合理的办法收集证据;5)能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6)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了解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和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7)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能初步了解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道德、伦理、兴趣及文化等观念的改变。(二)具体目标1)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u 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具有创新的意识u 尊重客观的科学结论,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u 明白确保自己和其他同学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u 愿意讨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见解;乐于与他人共享资源与成果u 关注科学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形成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u 积极促进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关注环境问题,并乐于参与保护环境2)科学知识和技能u 知道一些科学现象、事实、概念和原理;知道一些科学词汇和术语;知道科学技术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u 会正确装置简单的实验仪器;会正确使用及规范操作基本仪器;会正确选用实验仪器、材料和化学药品,妥善处理化学药品和鲜活标本;仔细观察、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会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所进行的活动及观察到的现象,并选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3)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应能提出问题,运用所认识的事实和概念分析问题,作出建议和预测,进行口头交流,以确认探究活动方案 。在此基础上尝试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从探究活动中分析现象和数据、作出结论、推测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并进行书面交流和比较。这种科学探究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与能力应包括如下几方面:u 观察 会使用几种感觉器官注意观察对象的个性特征、事件发生的顺序;会借助仪器深入了解有关的细节。u 分类 根据观察对象相同和相异的特征或性质将它们分组。u 测量 选择适当的仪器、测量的范围、测量的时间和次数;会考虑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及根据测量要求确定读数的精确性。u 预测 运用已有经验去估计将会发生的事情;根据现有的证据或经验,提出论据以支持自己对一些事件的预测。u 解释数据 能初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分析解释;利用新的数据去检验解释的正确性,并根据已有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明确的判断。u 表达 能初步从不同信息来源中选取、处理适用的资料;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和整理资料并进行解释。u 推论 对观察或探究时获取的一些数据进行解释;并进行归纳、演绎或类比,初步推测可能得出的结论。u 控制变量 会研究由一个自变量引起的变化。(三)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水平常用的行为动词认知知道(A)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理解(B)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掌握(C)分析、解释、阐明应用(D)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技能技能摸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实验初步学会:知道学会:理解独立设计:应用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角类旁通方法感受(A)注意、察觉、体验、经历、交流、合作、尝试、分享认识(B)说明、阐述、使用、寻找、访问、讨论运用(C)制定计划、分析、解决新问题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屏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五、内容与要求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基础型课程:本课程标准以十五个主题形式呈现。主题一科学探究主题二观察生物主题三细胞与生殖主题四物质的粒子模型主题五能与能源主题六水和人类主题七空气与生命主题八电力与电信主题九人体的健康主题十简单热现象主题十一感知与协调主题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主题十三地球、矿物与材料主题十四海洋与海洋开发主题十五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例如:主题一:科学探究本主题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范畴,引发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并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的重要性。学生将体验到人的感官是有局限的和不完全可靠的,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进行测量。内 容活动建议说 明科学的范畴什么是科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进行科学探究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科学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有待人们去探索SA收集有关科学的资料,讨论“什么是科学”(CM)TD放映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录像(OB)SA收集著名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讨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CM)可结合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认识科学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简单的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探究的问题、找出涉及的变量、猜想可能的结果、设计探究方案、选择适当仪器、进行探究、收集和分析证据、作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评价、交流*设计和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SA观看介绍科学方法的录像(OB)SA阅读侦探故事以了解科学家如何寻找证据及作出合理的猜测(IF)SA阅读一些有关发明和发现的故事(CM)可以结合有关科学探究小故事(录像),学习和体会科学探究的各过程基本的实验技能使用一些基本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和停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移取溶液;混和溶液;测量长度、体积、温度和时间使用适当的测量单位SA正确和安全地使用一些实验仪器(EA,MS)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记录的结果进行评价实验室安全认识学校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处理实验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SA认识图片上某实验室中潜在的危险(OB)SA如何应付在实验室内可能发生的事故,例如发生火警或酸的意外倾泻(IF)TD如何使用灭火器(OB)进行口头或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对某实验室潜在危险的认识本主题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科学产生兴趣和热情认识正确地进行测量的重要性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尊重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在讨论中乐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见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在实验室注意安全的习惯知识和技能 对科学家使用的一些技能和探究方法有所了解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认识在实验中发生意外情况时,能采取正确的应变措施操作简单的实验仪器,正确地进行测量*在某个探究活动中,能找出涉及到的变量过程、方法和能力 收集有关科学的资料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仔细并客观地进行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正确地处理数据用文字、图表描述实验结果安全地处理常用的化学药品在交流、讨论中清楚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各主题的内容、活动建议及说明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内容分为二栏:第一栏为二级主题;第二栏为三级主题。其中标有“*”的为扩展内容。学习水平分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三方面叙述,其中标有“*”的为扩展内容所对应的学习水平。在活动建议中,前面注有“SA”或“TD”,分别表示是学生活动或教师示范,后面标有“OB”、“CS”等代码则说明所侧重的科学方法和能力,这一栏并没有列举所有的建议活动。说明部分着重从内容如何体现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体现科学史、体现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对教学评价等方面所作的建议。探究型课程部分:年级科学研究型课程以基础型课程规定的各主题内容为基础,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洞察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进一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条件,提供发展与创新的广阔天地。研究型课程同样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而不在于某一项具体知识内容的深化。年级科学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探究、设计制作等类型。在某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这几种类型可能存在着交叉与重叠。完整的研究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提出研究问题、找出涉及的变量、猜想可能的结果、设计研究方案、选择适当仪器进行研究、收集和分析证据、作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对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心引发的一些问题能如实记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养成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习惯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见解,乐于交流乐于与他人共享资料能就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提出合理的质疑知识和技能 能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技能和探究方法于研究中能进行系统观察、精确测定和测量会找出涉及到的变量并控制变量过程、方法和能力 初步学会收集相关的科学资料确定可以通过研究回答的问题并设计和进行研究能用科学术语和概念预测、描述和解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初步学会用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的结果能镇定、安全地处理实验中发生的意外情况例如:、实验探究类此类研究是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学生进行这类研究活动时,涉及到的有观察比较、实验探索和实验对比等方面。课题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角度:对某些概念、原理的进一步验证;对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所产生的需验证的假设;对某些结论的怀疑或从指导教师推荐的课题中进行选择。进行此类研究时,教师与学生需关注的是:1)在实验、观察过程中的耐心与恒心;2)提出的观察方向的合理性;3)仪器选择、使用是否适当、规范;4)测量方法是否合理;5)记录的数据是否完整、如实、严谨;6)对数据的描述、解释和表达是否合理、生动、多样和简洁明了;7)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学科收集、组织、表达数据的能力;8)探究结论的社会价值;9)对于小组分配的工作是否热情、具有合作精神;10)能否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表达,并具有质疑的能力;1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后,能否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概念或新现象等。内 容(举 例)说 明1饲养小白鼠和家兔,比较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此类活动可以小组合作或个人的方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一般是:提出研究问题、找出涉及的变量、猜想可能的结果、设计研究方案、选择适当仪器进行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作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评价。进行此类活动的着眼点是鼓励学生去发现他们感兴趣且适合研究的课题;知道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定时记录、及时整理记录和数据的重要性。此外还需有切合具体课题的关注点,如内容举例1中还应关注学生在饲养小动物中的爱心等。2预测与探究常用饮料(或药物)对水蚤心率的影响3牙膏的杀菌作用4测定当地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案例:牙膏的杀菌作用课题提出牙齿健康,身体才会健康。我们一般通过坚持每天刷牙来保持牙齿健康。市场上牙膏的种类很多,它们杀菌的能力是否都一样?用某种牙膏需多少时间才能有效地杀菌?本课题将通过实验测定牙膏对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探究目标通过实验测定牙膏对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实施过程1准备阶段(1)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小组规模、组员及负责人;按组员的不同能力分工合作。(2)选择研究对象:考虑样本的大小与、代表性(如牙膏的品种等)(3)设计实验:考虑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找出实验中涉及到的变量;确定观察的项目与记录的形式;确定实验方案的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2实施阶段(1)实验、观察与记录(2)整理数据,讨论利用什么数据可以回答课题提出的问题。(3)如果收集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时,找出问题所在,调整实验方案并继续实验。(4)观察数据、找出规律、得出初步结论。3表达与交流(1)讨论表达形式(可通过口头报告或写作、图形、表格等形式报告结果)。(2)在班上交流研究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评价依据1调查样本的选择是否合理;2测量方法是否合理;3仪器使用是否规范;4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有否耐心与恒心;5数据表达的形式是否简洁明了。背景资料1培养基配制种类(1)甘油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称取甘油10克、酵母膏5克、蛋白胨20克、氯化钠l3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毫升配制成甘油琼脂培养基。调pH值为7.2。(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细菌)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琼脂1520克、水1000毫升、pH值7.4-7.6。(3)马铃薯培养基配方:(霉菌)马铃薯200克、蔗糖(或葡萄糖)20克、琼脂152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和琼脂,融化后补足水到1000毫升。2牙膏是一种口腔卫生用品,用于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和牙缝中残留的食物,以达到防治牙病,使牙齿洁白美观的目的。人们为了防治牙病,常常把药物混在牙膏中,刷牙时,不知不觉地增强了人抵御、防治牙病的能力。药物牙膏品种繁多,功效不一,最常见的有含氟牙膏(在牙膏中加了一定剂量的氟化钠、氟化锶、氟化亚铁等)。这些氟化物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惰性物质,抑制口腔内细菌的活动,阻止口腔中酸的生成,增加牙齿的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其他如加酶牙膏含有各种酶制剂,它能分解牙缝内残留的食物,对清洁口腔、防止蛀牙有一定功效。而特效牙膏中常加有柠檬酸锌和氟化物等,可抑制菌斑、色素在牙齿表面沉积、减轻牙龈炎症和出血,并起到保持牙齿光洁的功效。六、实施建议1首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进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如何进行科学教学?学习科学是个能动过程,因此学习科学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学习科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讲解题目的老一套的传统做法,而是教师根据课标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来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发展,而更多的是以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1)重视科学知识的基础性,选择的内容在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还需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他们的生活经验;(2)在科学教育中,坚持把科学看成一个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生正确看待科学研究本身的价值,明了科学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和社会和谐统一的观点,养成质疑、探索、合作、创新的科学精神。3如何上好科学课?1)要体现科学课程的新发展(突出整合与探究,不完善的科学,科学的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2)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基础教育的观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要体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体现教师的特长、创造。4)课堂教学的要有高潮和激情。整合: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通过反映自然界同一性的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来进行,它把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作内联外延、相互融通,给予整合,体现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从而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的本质与自然界的多样统一性,看清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体现了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整体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本质。三是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相关主题的探究进行整合,这里包括科学史、技术设计和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当代重大问题,如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通信等,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此外,某些综合性的主题,如水、空气、阳光、土壤等也可作教学内容来整合。探究:袁运开教授的论述:一是突出探究的实施 从必须让科学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相统一的要求出发,要达到突出探究的目标首先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使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由原本偏重教师传授转变为立足学生发展,着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立足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主要通过探究活动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这样就使我们的科学教育真正体现了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体现了着眼于对人的培养二是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对于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分解来看,可有下列两点:是科学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探究性是科学知识形成的本质特征,突出科学探究这就反映了这种特征,并把科学学习引导到最佳的路径。这是因为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提供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去探究自然的环境、条件与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也就促进了学生科学学习的成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科学探究就其一般过程来说,从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搜集事实证据,检验与评价结果,到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不但是一个逻辑的、实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克服困难,发挥潜能,艰辛探究,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动脑去思考,要动手去实施,实践出真知,无疑这样的经历,只要持之以恒,多途径、多侧面地亲自去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且不断提升要求,必然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会与时俱进。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必然会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论点:美国又是在学校科学教育中最早提出“探究”(Inquiry)的国家之一。1、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以施瓦布(Joseph Schwab 1960,1966)为代表的科学教育家们再一次强调要用探究的方法呈现科学课程的内容,学生要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的概念,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首先考虑在实验室里而不是在教室里。教师在讲解科学的概念或原理前,应该让学生先进入实验室寻找有关的证据。施瓦布同时建议科学教师组织实验室探究性学习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实验室讲义中或课本中提出问题和说明探究的方法,允许学生去发现他们不知道的内容;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结构化的材料提出问题,但是探究的方法和答案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获得;第三种方法是非常开放的过程,学生可以面对超越课本上或基于实验室的问题和现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获得证据、和根据自己的探究得出科学的解释。美国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不仅把科学探究看作是科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而且把探究作科学标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