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与练习].doc_第1页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与练习].doc_第2页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与练习].doc_第3页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与练习].doc_第4页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与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1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行政)卜、祝、史(祭祀)师(军事)地方设侯、伯3、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分封制1周武王开始推行,周公旦更大规模实行。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内容: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诸侯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被封诸侯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和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二)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相区别;分封制是以政权为中心,以土地为纽带。5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结:中国早期夏、商(殷)、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P9)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确立皇帝的特殊性。采用皇帝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确立皇权的无限性。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3)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1)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2)特点: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牵制。(3)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1)形成: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县的设置。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大力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以后历代沿袭,并进一步发展。(2)郡县的设置: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建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1、积极作用:(1)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作用: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五、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秦 汉 隋唐 北宋 元 (三公九卿)(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一省二院)1汉初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且起用布衣为相;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2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设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合称“二府”,后以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4元“一省二院”:指在中央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和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二、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 汉初 汉中后期 隋 唐 北宋 元 (郡县)(郡、国)(州郡县)(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路府州县)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东汉末年,设州为监察区,长官为刺史;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为州、郡、县三级。3、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3唐太宗设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将道改为路,实行路、州、县制。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三、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始终国围绕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个焦点问题进行,其最大特点就是君权集中,相权日益削弱。汉时“中朝”机构的产生,排挤了相权的决策部分,只保留执行功能;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相权一分为三,且互相牵制;宋代,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政权。四、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始终围绕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进行。这一过程的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建立起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的管理体制。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中央)1、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1)原因:明朝建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地方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稳定和巩固统治,朱元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过程: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3)作用: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的创立:(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太过繁重。(2)经过: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票拟权,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部权尽归内阁”,(3)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二清朝君主制度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 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皇权(受限制)(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皇帝(集权)(3)雍正:军机处的设置(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和地方服从中央 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影响:积极有利于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有利于民族融合 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消极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禹 B、舜 C、夏启 D、商纣2、我国在何时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A、原始社会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最早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在:A、夏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4、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B.分封仅限于土地C.产生了一批新兴诸侯国 D.各诸侯臣属周王6、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7、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8造成“楚王问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王权的衰弱 B楚王的野心 C 分封制度不够森严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的等级制度 C、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10、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1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由母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B、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分封制 C、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庶子的嫡长子只能是小宗 D、有利于王权的稳定,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1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13、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A. B. C. D.14、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15、维系周朝宗法制度的纽带是 A.血缘关系 B.财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1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D、王位世袭制17、西周金文中有“周公宗”的记载,其中的“宗”是指 A、皇帝谥号 B、周公的祖宗 C、周公庙 D、以上都不是1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面哪位君皇确立?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20、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 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 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2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建设22、下列有关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的说法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1)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 (2)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或“令” (3)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4)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 A (1)(2)(3)(4) B (2)(3)(4) C (1)(3)(4) D (1)(2)(3)23、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性的是 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C、严刑峻法D、皇帝享受一切特权2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沿袭 B考试选举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25、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26、秦朝太尉的职责是 A、掌握政事 B、管理军事 C、掌管图书 D、监察百官27、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8、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制订秦法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29、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 提高了政令实行的效率 D便于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辖3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31、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32、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 B. C. D.33、秦朝短短十几年便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何种矛盾的激化?A 阶级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争斗34、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 B实物史料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35、“中朝”和“外朝”形成于 A、汉衰帝 B、汉武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36、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3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 加强了皇权 B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公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有利于选拔人才38、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加强了皇权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走向了衰落 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 B、 C、 D、39、唐朝的政治体制中,在中央设立的主要机构是:A 内阁B 中书省C “三省六部”D军机处40、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A B C D41、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结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42、在唐朝有资格参与议决朝政的有:门下省长官三省长官 参知政事 所有六部长官 A B C D 4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其智能与唐朝的哪个机构相似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秘书省44、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45、下列各朝代中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的是 A 汉 B隋 C 元 D清46、元朝设置的行省之下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达鲁花赤 B平章政事 C宣政院 D宣慰司 47、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A 司法权 B 军权 C 地方官吏任免权D 监察权48、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东汉行政区划包括郡县二级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成为最高长官 49、北宋直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A设立枢密院 B增设参知政事 C州设通判 D皇帝亲自掌握禁军50、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51、下列对我国至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权力越来越大C 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D 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52、明太祖废丞相,主要是由于 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B、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 C、厂卫设置后,丞相失去存在意义 D、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 5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D、选拔官吏的办法改变,实行八股取士 54、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其标志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厂卫机构,加强思想控制 C、颁布大明律 D、设军机处55、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6、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A宦官干预朝政 B皇帝无能朝政混乱 C外戚篡夺皇权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57、丞相制度是秦朝开创的,到哪个朝代废除了这一制度?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59、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60、下列各朝代中相权最大的是 A 汉 B唐 C 宋 D元61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C 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62、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宋太宗63、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顺治年间64、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废丞相 B.废六部 C.设立中书省 D.设立军机处65、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66、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如下现象,请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首辅“票拟” “三衙”统军 刺史监州 A. B C. D.67、“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6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地主阶级的权欲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6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70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A 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71、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72、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73、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74、今桂林与长沙,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B、秦朝C、西汉D、隋朝75、下列哪项不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收精兵 B、削实权 C、制钱谷 D、设郡县7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 社会背景需要 B农民战争需要 C历史经验教训借鉴 D个人经历体会7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札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职官志材料三:至嘉靖以后,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 材料四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4分)答:废除丞相,殿阁大学士。(4分)(2)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开始仅备顾问: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务,但不能专制诸司;世宗后,权高于六部。(3分)(3)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己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这种观点不对。严嵩、张居正等专权是倚仗皇帝等的宠信,没有皇帝的宠信,也就没有他们的专权。这说明权臣专权恰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4分)7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向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道美;四曰制,文理优长。”请回答:唐朝的选官制度有何好的方面和局限的地方?唐朝吏部选官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重视被选者的仪表气质和语言表达、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选官标准中没有关于人的品德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其不足的方面。(8分)74、材料1:丞相掾(丞相府的属官)和洽(和洽:魏时大臣)言于曹操曰:“今朝廷之议吏者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操善之 摘自资治通鉴卷66材料2:新唐书记载,科举考生报名“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身份、履历证书)自列于州县。”日知录记载,“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 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文献通考上载:“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材料3:梦得(叶梦得,北宋大臣)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至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上(指宋徽宗)然之。 _摘自宋史纪事本末卷49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1、材料2、材料3是怎样的用人观。(6分) 答:材料1:认为不能以衣着好坏作为选拔和评定官吏清廉的标准。(2分) 2:主张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才华出众的人为官。(2分)3:主张选拔官吏要“以有德为先”。(2分)2判断材料2、材料3不同的用人观的各有什么合理性、局限性。(8分)答:材料2:以文化考试公平选官,有利于培养学问型人才。(2分) 但容易造成人才类型单一、读书人欠缺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的磨练。(2分)材料3: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忠实于统治者利益需要的顺从型官员。(2分)但容易造成官员欠缺真才实学、庸碌无为,甚至伪善。(2分)75扼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历史影响。若你要深入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所造成的严重历史影响,你将如何开展学习和研究?(9分)答: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封建文化、增强综合国力。(6分) 方法建议:多方查找资料、科学分析方法、合作交流求证,等等。(3分)76、 图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俑图二: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摹本)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 图三: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请回答:(1)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 答:显示秦军的威严。这并不能说明,古人身高于今人,恰恰相反,今人的身高超过古人,因为秦军主力由北方人组成,身材较高,且作为主力,人员经过挑选,身材更高一些。(2)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 答: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雄姿,故兵马俑安排在陵墓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3)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答:说明修建者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许多人是刑徒。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三:“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1)据材料一,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从中说明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和西周政治制度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 (2)据材料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三,说明小宗和大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是怎样定义的? 7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