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doc_第1页
吉林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doc_第2页
吉林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doc_第3页
吉林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doc_第4页
吉林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专业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11.1建设背景11.2建设基础3二、建设思路与建设方式62.1建设思路62.2建设方式6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73.1专业建设目标73.2人才培养目标8四、建设内容8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4.2 中高职衔接改革114.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114.4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164.5实验、实训环境建设174.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14.7 专业群建设22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35.1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35.2保障措施25六、建设进度和预期绩效266.1建设进度266.2预期绩效31七、建设经费预算32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化工压力容器方向)组 长:栾学刚 教授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组长:丛文龙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带头人 教授组 员:鲁海龙(博士) 、周秀民、张李铁、孔敏、程艳艳(博士)、边朝顺、张祥兰 、朱立达(博士)、邵永录、关兴举、山长军、杨云龙、金研高彦峰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化工检修钳工 高级技师全国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冠军柴德军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师齐文军吉林石化建修公司 工程师刘羽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裴荣国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容器检验一处处长王德林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容器检验二处处长杨延伟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管道检验处处长一、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1.1建设背景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占GDP的20%左右,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GDP。而安全生产仍然是化工企业的薄弱环节,“事故多、死亡人数多”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2005年吉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2010年吉星化工厂爆炸的直接原因就是误操作;另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对83起压力容器事故的原因分析,由焊缝缺陷导致的施工安装质量所导致的事故占33%。2010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死亡310人,受伤247人,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而压力容器事故和压力管道事故占45%。分析其原因,73%是违规操作,21%是焊接施工质量。所有这些事故的根源是缺乏化工焊接高技能人才。行业专家迫切希望加强化工类高职的专业建设,来引领化工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化学工业是吉林省支柱产业,共和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吉林省化学工业的龙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前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坐落在学院所在地吉林市。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依托吉化,打造国内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吉化公司和吉林化工园区“两个千亿元石化产业”。这一宏伟工程中的压力容器等化工设备制造、压力管道施工与维修、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大型储油罐的专业化施工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吉林省庞大的化工产业、宏伟的发展目标为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压力容器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们2009年对省内60家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企业的调研发现,无论是我省的压力容器等化工装备制造业和化工装置的安装工程,还是汽车制造业,以及以高速动车为代表的轨道客车等装备生产都需要大量的焊接技术。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均为我省支柱产业。2011年初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化北方公司、吉林神华集团、吉林化工园区与德、美两国的4家跨国公司,成功签署了一期投资53.2亿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8个化工大项目开工建设以及2011年9月富士康科技集团斥巨资在生物化工等领域在长春投资建厂都给焊接专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升值空间。据行业专家分析,焊接技术专业人才未来10年在我省的需求量很大,需求人数每年以8.6%以上比率递增。所以,加强焊接专业建设是支持吉林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世界瞩目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焊接作为机械组装工艺之一,被视为机械制造业的命脉。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制造基地,随着压力容器行业、石油化工、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机械零配件制造业、钣金加工业、建筑建设行业、模具机床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机电设备制造业、军工制造业、航空航天、电力水利设施、精密仪器和电子行业、管道、冶金、矿山、造船、港口设施等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焊接技术与工艺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为焊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家将哈大经济带确定为一级发展轴线并提出,“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建设以大连经济区、辽中经济区、长吉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 因此,吉林在制造业的发展上有着现实的优越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吉林的十二五建设期”将是焊接专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1.2建设基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成立于2005年,2006年开办三年制高职教育,2010年与吉林航空工程学校等中职进行“3+2”模式教育,是吉林市化工装备制造重点建设专业,是我院“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现有在校生364人,毕业生716人。近三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236%,报到率均在99%以上。92%以上毕业生一直稳定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以上。在吉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前一年全部被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全部聘用。其中58%成为一线技术能手,26%成为现场技术员、工艺员、质检员等技术骨干,9%担任工段长、车间主任以及调度员、安全员等企业的管理骨干。学院以吉林省化工产业人才需求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形成了“准确对接需求,校企携手育人”的办学模式。在此框架下,焊接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适合于高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是在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不仅提供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还参与专业技术课程的讲授、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辅导与考核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是本专业办学的突出特色和优势。初步建立了以焊接专业为龙头、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为促进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课程建设方面,打破原根据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的模式,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将原来按学科体系设置的“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分解,以培养焊接操作技术、焊接工艺制定与实施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将“焊接方法”与“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焊接”3门课程整合为“焊接技术原理”;以培养焊接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为目标,将“电工基础”、“弧焊电源”与“焊接设备”3门课程整合为“焊接设备故障诊断与修理”;“焊接结构制作”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工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我院焊接专业在教学中注重突出先进技术的传播与推广,使教学内容相对于行业的技术应用状况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开发了“行业动态与新技术”课程,此课程为动态课程,适时更新,使教师把握行业最新动向和技术前沿,使学生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本专业已建设了一支以“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的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1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6人为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线岗位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其中1名教师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能工巧匠”、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状元360”超级钳工大赛冠军。)。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7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其中4人从企业引进或有企业实践经历,6人在企业兼职。),国家级高级考评员6人。专业团队组成见表1-1。表1-1焊接专业团队主要教师简介姓 名性别学 历职务专业技术资格栾学刚男硕士研究生教师教授周秀民男本科教师教授丛文龙男硕士研究生专业带头人教授,名师张李铁男硕士研究生教师副教授、高级考评员孔敏男本科教师副教授、高级考评员鲁海龙男硕士研究生专业负责人讲师、高级考评员边朝顺男本科教师、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高级考评员张学伟男本科教师副教授、高级考评员程艳艳女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张祥兰女本科教师副教授朱立达男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杨云龙男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高级考评员专任教师教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8项;建有化工设备安装施工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2门省级精品课程;焊接结构生产1门院级精品课;主编和参编教材1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业绩突出,孔敏老师被吉林省授予“师德标兵”,带头人丛文龙被授予化工行业教学名师。校内焊接实训基地始建于2005年,总面积450平方米,现拥有焊接技术实训室和试样处置实训室。基地拥有焊条电弧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钨极氩弧焊机、电阻焊机、剪板机等加工设备和材料试验机等简单焊接质量检测设备,同时还拥有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配套的外围支持系统。基本满足焊接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本的实训要求。2010年4月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多家相关企业在平等、合作、诚信、共赢的基础上,组建了旨在实现“官产学研”结合机制,政府搭台,企业和学校唱戏为目的的吉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职教集团的框架下,本专业建有8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均为国内大型化工装备制造和安装施工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承担着本专业的校外生产性实习和预就业顶岗实习,并安排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习的指导工作。本专业从2003年就已开展中高级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已经为吉林化建、松原石化等企业在岗员工、省内中职师资提供中高级电焊工培训与鉴定,累计人数120余人次。为市区失地农民工培训200余人次。虽然我们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还不够灵活,依据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衔接还不十分准确,“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强化,校内实训基地还不能满足毕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与示范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建设和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吉林地区压力容器制造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焊接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二、建设思路与建设方式2.1建设思路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灵活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将学习型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教学,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的职业标准、压力容器国家标准和压力容器检验师的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并针对压力容器制造和压力管道安装施工企业人才能力要求,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企业锻炼和行业培训等形式加强“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将焊接专业办出水平,建成特色,为吉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2建设方式由专业与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铆焊车间、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铆焊车间、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焊接车间等共建,吉林石化丙烯腈厂高级工程师王阁、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亚东和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潘伟明董事长任建设顾问。建设人员见表1-2。表1-2 焊接专业建设团队共建单位: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组顾问:王阁吉林石化丙烯腈厂高级工程师王亚东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潘伟明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项目组组长:栾学刚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副院长 教授项目副组长:丛文龙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带头人 教授项目组成员:鲁海龙(博士) 周秀民、张李铁、孔敏、程艳艳、边朝顺、张祥兰 高彦峰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化工检修钳工 高级技师全国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冠军柴德军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师齐文军吉林石化建修公司 工程师刘羽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裴荣国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容器检验一处处长王德林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容器检验二处处长杨延伟吉林市特检中心压力管道检验处处长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3.1专业建设目标在学院“准确对接需求,校企携手育人”的办学模式下,面向吉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和工程安装施工建设系统,依托吉化重点产业项目,针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岗位特点,按照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等企业提出的压力容器焊接生产过程和安装施工过程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使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深化 “课堂与铆焊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以压力容器等典型焊接结构的制作安装施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从钣金下料、部件加工、零部件总成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施工、全过程的阶段技术应用以及技能、工艺、检验和管理四类岗位的职业化要求出发,融入JB/T 4709-2007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压力管道焊接常用标准规范、压力管道安装无损检测常用标准规范等技术规范和职业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对应开发反映生产过程技术应用的优质核心课程,并建设成精品课程,落实和执行“五个对接”;建立教师、化工企业焊接技术人员、学生多方共享的焊接教学资源库;发挥现有“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的师资优势,实施政府(特种设备检验中心)、校、企、协会联合的教育培养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行业领军人物,打造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接人才小高地;创建“设备与企业接近、管理模式与企业相通、师资与企业共享”的东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水平领先的焊接生产与质量管理颇具规模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吉林省焊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检验员和无损检测培训和考试以及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服务中心;毕业生取得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85%,“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改革招生办法,继续推进与中职的“3+2”教育,使在校生规模达到480人以上,做好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做好高职学生德国工程师项目(培养将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质融为一体的德制(德国制式)的硕士文凭工程师);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搭建起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社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焊接技术专业平台,体现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整体提升焊接技术专业水平,把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成符合化工压力容器制造业特征的、国内领先的特色专业,进一步做好吉林化建海外工程项目员工和松原石化在职员工的社会培训工作,为吉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筹办的压力管道技术和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目录外专业)等专业打下坚实基础。促进专业群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增强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建成关联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焊接技术专业群。通过以压力容器制造为载体焊接专业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3.2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压力容器相关标准和ASME制造标准,熟练掌握焊接操作技术、铆接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编制、评定和实施,焊接设备使用与维护,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能力,能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和施工、汽车制造、动车等装备制造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等领域从事适应焊接生产、焊接质量管理、焊接设备维护、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四、建设内容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压力容器等化工装置制造与安装施工类企业,其主要业务范围是: 压力容器焊接、无损探伤检测、压力容器检验 、普通焊接操作、焊接结构制造工艺编制与评定、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生产或技术管理等工作。通过深化与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铆焊车间、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铆焊车间、吉林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铆焊车间、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铆焊车间、吉林市厦林化工分离机械有限公司、长春全达金属结构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装车间、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铆接车间、一汽吉林汽车焊装车间等合作,了解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通过政府、校、企、协会多方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职业化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施指导,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共同探索创建专业与企业车间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运营机制,进一步深化 “课堂与铆焊车间一体,持证带薪顶岗”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1。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制造和安装施工过程不同阶段所应用的制造、装配、焊接、检验等技术进行系统化,归类分层,并把对应阶段不同岗位对职业化人才的要求进行融合,组织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压力容器制造施工企业和焊接协会,把焊接生产和焊接新技术应用以及无损检测技术等整合为教学载体,实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螺旋递进式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1学年(校内):“职业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级职业证书”一体中间1.5个学年:“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与企业的设备焊接、安装施工实践”过程一体最后0.5个学年:岗前培训考取高级职业证书,到化工企业安装维修等岗位顶岗实习压力容器焊接、化工装置安装施工能力职业基本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图4-1 人才培养模式框图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基础,进一步引入顶岗实习,形成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中,以强化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质量意识为目的,利用典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材料和焊接结构为实训对象,进行生产性实训,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同时强化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制定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根据合作企业的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顶岗实习,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教师以工程师或技术员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生产过程,接受企业兼职教师的直接指导,在真实任务及真实环境中进行工作岗位适应性训练,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进一步增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质量意识。通过改革,保证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以上,98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有85%以上的学生获得高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稳定提高焊接专业教学质量。学校实施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教育。前5学期学生完成公共基础、技术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第六学期学生主要在准就业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扩大合作范围及合作深度,保证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鉴定、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环节紧密衔接,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有效结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七共同”。1)校企双方共同依据化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结果,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2)校企双方共同依据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特点,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压力容器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3)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院专人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4)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做到校企双主编,课程建设双负责,项目建设双主持;5)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焊接技能提升与焊工考评鉴定基地;6)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合作化工企业焊接技术人员、学生多方共享。7)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对课程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操作技能和作品考核、综合测试等综合评定。学生在企业学习与顶岗工作期间的成绩,由企业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做出综合评价。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通过改革,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以上,98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4.2 中高职衔接改革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系统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此,我院继续加强与吉林航空学校等中职的“3+2”培养模式和对口升学教育,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使优秀的中职学生能够接收高等教育。加强与中职的沟通,通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明确各自教学重点。并针对中职的学生素质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出能够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现有吉化“退伍军人2年制培训班”为基础,扩大对我市转退军人培训。4.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建立系统培养的理念,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按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根据化工压力容器焊接与检验技术领域和化工压力管道焊接施工职业岗位任职的要求,参照高级化工焊工职业资格标准,在吉林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中油东北炼化吉林机械公司铆焊车间、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铆焊车间等单位(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以典型化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载体,通过对压力容器生产各岗位工作过程、任务进行分析,得出操作、工艺、检验、生产管理四个岗位对应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将教学内容的重构和重组,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构建基于“化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与检验过程”的开放式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思路如图4-2所示。图4-2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思路图4-3课程开发流程图D冲裁工艺基础知识介绍冲裁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计算冲裁模具结构介绍模具整体结构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能力行业企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建立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本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如图4-3所示,课程体系参见图4-4。在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压力容器焊接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通过对压力容器焊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认压力容器焊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结构。课 程 体 系1毛、邓、三概论2道德修养与法律3高等数学4大学英语5科技英语6计算机应用基础7信息资讯检索1化工识图与绘制2压力容器焊接岗位工作过程认识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4零件手工制作5弧焊电源与设备6化工原理7化工设备8. 化工机械9. 工程力学10. 焊接结构制作11. 化工机械制造1压力容器的焊条电弧焊2焊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3焊接原理4压力容器的气体保护焊5压力容器的埋弧焊接6压力容器的焊接检验7化工机械安装施工8压力容器的放样与下料9化工管道的安装与施工10压力容器生产与管理11. 顶岗实习1压力焊2电渣焊与钎焊3高能密度焊4金属腐蚀与防护5压力容器的表面处理图4-4 焊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将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151管壳式换热器、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焊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压力管道焊接常用标准规范、压力管道安装无损检测常用标准规范等技术规范和职业工作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使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鉴定、素质教育相结合,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合”。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产业紧密联系,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奠定稳固的基础。根据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压力容器焊接、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检验、压力容器放样与下料、压力容器生产管理等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和重组,以核心能力和现场教学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为前瞻,注重工作过程、工作案例制定专业课程新标准,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考虑压力容器生产以外的其它焊接结构生产技术要求,开设职业拓展能力相关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除上述行业外,吉林工业中占有重要份额的汽车、冶金工业、电力设备、动车制造、水泥生产、船舶制造等行业同样需要焊接技术的支持,但在焊接技术的应用上与以压力容器生产为代表的焊接结构制造、安装行业又有所不同,为此,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得电阻焊、堆焊修复等专业能力,使学生在专业能力上完整覆盖东北老工业区重点产业和吉林装备制造业等众多行业对焊接技术的广泛需求。开发压力容器的焊条电弧焊、压力容器的焊接检验、压力容器的放样与下料3门专业核心课程。将压力容器焊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压力容器的焊接检验、压力容器的放样与下料、压力容器的生产与管理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具体建设任务和进度见表4-1。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深度融入“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五个要素,实现课程内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三合一。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聘请企业中相应工作岗位的专家及技术能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规范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考核建议;2)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将理论学习和实际生产案例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兼顾特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3)为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与生产情境类似或一致的专业实训室;4)建立包含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动画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压力容器典型焊接结构件生产案例、试题库及网上互动、答疑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5)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既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更能体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6)收集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等,收集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资料,将其分类整理,建设一个可供本专业师生以及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享的资源库;7)教学评价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表4-1课程建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责任人建设目标完成时间专任教师兼职教师1压力容器的焊条电弧焊鲁海龙潘伟明省级20132压力容器的焊接检验程艳艳王阁院级20133压力容器的放样与下料边朝顺柴德军院级2013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企业焊接技术人员、学生多方共享,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享受终身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图书库、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课件库,案例库。1、图书库建设充实各类产品的技术规范、制造标准、船舶制造、锅炉压力容器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企业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书籍200种,增加电子图书的比重。实现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用。2、多媒体素材的建设录制焊条电弧焊、CO2半自动焊、半自动熔化极脉冲氩弧焊、埋弧自动焊等4个全过程视频音像资料,搜集近年来典型产品各种焊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提供素材。建立相关资源网站的连接或网站统计表。3、试题库的建设依照焊接技术手册、埋弧自动焊技术规程、钢质海船建造与入级规范材料与焊接、JB4709-9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4708-9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开发试题库。试题库中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相关内容。4、课件库建设培育期内内完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件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课件突出案例教学、工作过程的情境再现,专业教学的课程课件增强交互性和实操模拟。5.案例库引入企业的压力容器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资源,使学生直观感受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在对学生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引入过程性评价和企业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即按照课程标准对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各项目包括生产任务、跟班岗位工作任务等的实施过程和最终工作质量共同加以评价与考核,考察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使学生在获得职业能力的同时,体验并注重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等职业素养。4.4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为原则,建设继续加强“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聘请焊接领域知名度高的技术专家为专业顾问,聘请焊接车间焊接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并考取职业资格鉴定高级考评员。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侧重压力容器焊接和化工装备的安装施工方向,在现有教师中选拔一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选拔1名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立足岗位进行培养,通过到国内外一流院校进修培训,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积极开展科研、对外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成为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胜任企业总工程师职业岗位工作、熟悉焊接结构生产与管理,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并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专业建设工作。通过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等方式,培养4名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领域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承担较高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的“既拿教鞭、又持焊枪”校企共享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的良性发展。为实现480人的在校生目标的正常授课,两年内计划从高等学校引进5名教师,并接受“双师素质”培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专职教师要定期进修学习和参与“产学研结合”活动,每年要有不少于3个月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或技术应用研究的经历,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国际焊接技师的培训和资格考试,获得国际职业资格标准证书,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国际化要求。加强对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资格考核。根据劳动部颁布的焊工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师任职资格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认证后才能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和对口支援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任教师 “双师素质”的建设。两年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85%。聘任6名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专家为专业学术委员会顾问,指导专业建设。在现有6名企业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任9名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专兼比例接近11。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岗位工作过程认识实习”、“压力容器焊接”、“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检验”、“压力容器放样与下料”、“顶岗实习”等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协会多方合作,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着重进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教师、行业技术骨干)培养循环系统,打造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焊接人才小高地。4.5实验、实训环境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实施“课堂与铆焊车间一体,持证带薪到企业顶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焊接结构件的小试生产,开展多层次企业员工培训、焊工职业资格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面向共建院校,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完成与企业合作建设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水平领先的生产性焊接与检验实训环境目标。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焊接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建设思路,扩建压力容器制造实训室,新建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实训室、铆工实训室,改建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压力容器制造实训室是在现有焊接基本技能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现有建筑面积300m2,扩建后面积为600m2。在原有20台焊条电弧焊机、3台CO2气体保护焊机、6台氩弧焊机、2台气焊的基础上购置新设备,将建成50个焊条电弧焊工位,10个CO2气体保护焊工位,可满足1个教学班的同时实训;建成5个TIG焊工位和5个MIG/MAG焊工位,可满足1个教学班的特种材料焊接技能实训。为保证焊接结构的制作,在原有有等离子切割机1台、角磨机20台、砂轮机1台的基础上,新购压力容器制作用的卷板机1台、曲柄压力机1台、数控折弯机1台、弯管机1台,以及坡口机1台,以满足压力容器生产需要。焊接技术实训室建设情况见表4-2.此实训室可以进行基本焊接技能训练、焊接技术综合训练和压力容器生产训练,其中生产性实训达到50。,每年承担300余人的电焊工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和对外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校中厂”的实训基地建设。表4-2压力容器制造实训室采购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电焊机WSM-200P302点焊机DN-1613悬挂式一体化点焊机DN2-2514等离子弧焊机LH8-1615空气压缩机WW-1.0/7全无油空压机26曲柄压力机J23-16吨开式可倾压力机/冲床/16T冲床17CNC全自动弯管机DW18双层模18数控折弯机WC67Y19焊接坡口加工设备210滚轮架15T211焊接工装夹具及其他辅助工具1012焊接回转平台113起重设备114设备附件、调试及材料库215移动式除烟设备2焊接检测实训室是焊接结构生产制造的重要环节。需新建300 m2。现有硬度仪1台,显微镜1台,便携式磁粉探伤仪1台。原有硬度计和显微镜已年久失修,很难使用。购置数显超声波探伤仪、磁力探伤机等设备改善教学条件。通过该实训室建设,使学生掌握焊接质量分析方法与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空间。为满足压力容器制作后处理工作需要,增添热处理设备。具体建设情况见表4-3.实训室建成后,可承担本专业焊接检验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实训任务,利用典型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焊接结构为实训对象,进行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焊接检验技能。开放实训室,为学院其他专业、区域内学校和社会提供焊接检验实验实训和培训服务,积极为地方建设服务。表4-3 焊接检测实训室采购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PCUT-920022磁粉探伤仪CDG-50023JJ-300记忆式冲击试验机14超声振动仪1新建300 m2铆工实训室,此实训室把焊工工艺和铆工工艺结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技能训练。模拟实际工厂企业对焊工和铆工的技术要求,引用标准Q/YY Z00.02-2005,配备常用焊工、铆工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训练学生看图下料、冷热加工、构件拼装、结构装配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目检能力。具体建设情况见表4-4表4-4 铆工实训室采购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TYKJ-09A型焊工、铆工实操室成套设备(2座/桌)每套24座2套2焊接平台铆工平板1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装备和焊接工装,在原有液压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液压与气动实训室,需购置液压系统试验台和气动系统试验台等设备。具体建设内容见表4-5.表4-5 液压与气动实训室采购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验装置THYYC-212透明液压与PLC实验装置THSYC-1B13液压与气压传动综合实验装置THYYQ-114注塑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THHPZS-1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通过协议保证工学结合。在已有8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到 2013年,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5个,覆盖车辆制造、化工机械、石油化工、冶金工业、装备制造及能源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基本包括所有吉林地区的工业门类,能完全满足本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需求,探索“厂中校”的合作形式。(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实习管理制度,开发技能培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 制定、完善本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企业参与专业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探索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做人做事教育。(2) 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编写和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指导书4本;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6项;开发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10个;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3)建立科学和高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继续深化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力度,做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研究如何使顶岗实习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评定实习成绩等。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建立联合培养师资的长效机制,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