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_第1页
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_第2页
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_第3页
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_第4页
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员干部书香征文范文5篇【篇一】又是“最美四月天”,读书的话题再一次热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既是干部成长之基、进步之梯、成才之桥,也是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的源头活水,只有持之以恒,方能行稳致远。在读政治理论中厚植斗争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读哲学著作和政治理论,能提高站位,积累思想财富,当遇到风浪、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时,才敢斗争、能斗争、善斗争。为此,党员干部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在吸收政治营养中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把这一新思想学深悟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刻领悟并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精神家园,永葆斗争激情、厚植斗争勇气。在读红色书籍中培育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书籍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呈现出鲜亮的底色。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历史饱含精神内涵和深刻哲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因而,党员干部要多读红色书籍,强化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敢于斗争的信念,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品读红色书籍中领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初心使命,树牢斗争意识、增强斗争历练、厚培斗争精神。在读业务知识中增强斗争本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吹火照书的苏颋,再到长征途中仍然枕边堆放着书籍的毛主席,这些古今事例证明: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所以,党员干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工作上的不足、方法上的缺陷、专业上的短板,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经常读一读业务书籍,增强专业知识的储备。科学规划时间,分类别、分领域强化学习,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斗争能力,练就能征善战的斗争本领。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党员干部尤其要学好岗位知识,砥砺斗争本领,以斗争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人间四月,莫负时光。读书没有终点与止境,让我们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风貌,擦亮斗争底气、涵养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不断增强敢于斗争的本领!【篇二】一开始,我并不懂得书中奥义。我很小,只是哭,往往是在眼泪朦胧中看书,文字也是波光粼粼的。那时,常伴于我的是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书页已翻卷泛黄,便就着夕照,流连在匆匆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光影里,读着读着,哭声就止住了,眼泪也干了,我安静下来,仿佛进入到一个别样的世界,文字有色彩,句子有声音,书页有温度。我听到时间从指缝流走的声音,看见湖水令人惊诧的醉人的绿,人也随了小小的船只,穿过层层烟霭,缓缓飘荡在秦淮河的道道柔波里。后来,稍稍大了,孤零零的,也曾害怕孤独。因为生计,父母昼夜奔波。当我坠入梦乡时,他们才戴月而归;当我迷迷而醒时,他们已没入人海,只留余温在空寂的屋子里一丝丝消散。面对空旷和孤守,我惶惶然,不知所措。摔门,砸碗,喊叫,赌咒,我连连发出噪音,以制造热闹和团聚的幻象,直到精疲力竭,内心空茫。那一刻,还是书,以其静默的样子吸引了我,以其密密匝匝的时间感、厚重感和充实感俘虏了我,虽然我那时并不能完全懂得书中深意。我记得第一次读飘时的情景,我先是端详了封面上画的郝思嘉的简笔画,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简装版,上下两册,每册400页左右,很厚实的感觉,而封面也给人质朴之感,没有过多的修饰,一切的美尽在文字中。我无力抵抗,只依着米切尔的叙述往下走,跟着郝思嘉的情感和人生而起伏跌宕。当看到南北战争的炮火摧残了生命,摧毁了爱情时,我也跟着伤心落泪。虽然我对郝思嘉的爱情抉择和白瑞德的玩世不恭不甚明了,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一知半解,但我知道在书页翻动间,一个宏大的世界已然展开,纷繁复杂的世事也在空荡的屋子里无限铺陈,我领略到了除孤独之外的诸多情感和况味。等我放下书,蓦然环顾四周,第一次觉得小房子里有着大世界,小孤独里也有着大蕴藏。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厌学,自暴自弃,混迹小巷,沉迷游戏,消极度日。也是书,将我及时从空虚、迷幻和劣迹中渡过来,使我在黑暗中,避开礁石,穿越激流,行到彼岸,使我瞥见光,使我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和美的广阔,并使我从个人伤悲中挣脱出来,投入到最纯粹、最精妙、最动人的文字中,并在文字中寻找自我,架构世界。这种体验起始于巴黎圣母院。在巴黎圣母院中,我第一次领略到语言的狂风暴雨,文字的酣畅淋漓,思想的深邃博大,抒情的淋漓尽致,情节的千回百转。我仿佛一头扎进文字的海洋,在排山倒海的巨浪中来回颠簸,在山呼海啸的嘶吼中震耳欲聋,在横无际涯的海面极目而舒,然后呼吸、起伏、沉潜。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一次又一次地将我带到卡西莫多面前,使我目睹了这个钟楼怪人圣徒式的、撞击式、执着的、纯洁的爱恨痴缠。大段大段的独白充盈、回响在卡西莫多和我的心头,使我在文字中不停地震颤、迷醉,也使我意识到伟大的文字可以直抵人性深处,可以洞悉世事,甚至可以重塑世界。后来,我又陆续找来雨果的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劳工来读,均读得如痴如醉,忘乎年月。我沉浸其中,默默记录下那种一以贯之的深邃壮阔的美,兴奋地领受着文字向我施展的魔力,这是一种无声的魔力,在寂静中,在不动声色间使世上最躁狂的马匹沉静如初,使绝望之人攥住希望之绳,使陷入深渊不能自拔之人重获救赎。而此时,生活已向我展现出无数可能。再后来,他乡漂泊,艰难求生,我不但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无法融入工作和异乡,反而变得更加孤僻,更加惶恐。我整日蜗居斗室,辗转反侧,焦躁不安,害怕见人,更是对说话感到恐惧。这时,也是你,书,我的另一个灵魂,在苦闷、彷徨、沮丧中给了我最大的慰藉。我记得是你,是城堡审判,让我在K等面目模糊、行为怪异的角色里照见自己,使我在钢筋水泥丛林里,拨开乱象和幻象,避开异化的巨兽,走出迷宫,从容前行,使我在重重“拷问”和“审判”中与自身的对话,使我与矛盾的自我握手言和,使我鼓起勇气,面对委屈,面对挫折,不沉沦,不颓丧,不迷失。而苦于表达的我,也阅读中找到灵魂的出口,每当我想说些什么,而又无人可说时,我就写。打开电脑,敲打小说。那时,文字如流水,滔滔不绝地从我的心中涌出,那种畅快感使我的焦躁和惶惑一点点熄灭,使我变得纯粹而快乐。那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沉浸其中,勾勒人物,铺陈故事,为继续前行积蓄力量。读书使人沉静,我时时能感受到这种沉静的美妙和力量。每当我遭了委屈、遇了挫折,失了方向,是书宽慰我、抚慰我,使我平心静气地走下去,而不至于误入歧途,也使我能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的美好,无论遭受何种苦难,也依然能伸手拥抱爱,拥抱他人和世界。【篇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称“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仔细回顾读过的那些经典书籍,细细品味文字的芳香与背后的人文精神,足以让这个春天更加生机勃发、充满希望。从活着中读懂坚韧。“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一次又一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一头老牛在阳光下陪他回忆,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烦恼无济于事,生活还需勇敢面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握历史给予的宝贵机遇,把自己融入到时代发展潮流中,砥砺奋斗,即使面对挫折和磨难也要昂首挺胸,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和信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收拾旧山河”。从红楼梦中读懂社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谁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它描写的是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以及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事实上,红楼正是一本未写完的书,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中人,都有未完的事业。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既要心怀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认清社会现实,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在逐梦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从苦难辉煌中读懂伟大。“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谨以此书献给过去、今天、未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的历史转变,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赓续伟大事业。广大年轻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情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从平凡的世界中读懂奋斗。“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底蕴。新时代,唯奋斗者进,唯奋斗者强。广大年轻干部当意气风发,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篇四】这一阵,回家比以往更晚了一些。回到家里,妻子正抱着笔记本电脑备课。2岁的儿子在一旁玩着玩具,时不时还去敲敲键盘“捣乱”,令人哭笑不得。聊着妻子加班的理由,原来是pad“惹的祸”。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pad电子教材,对教师素质和备课准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感慨,新时代信息化的脚步,穿过记忆的海,带我们享受未来美好元素的同时,让童年和青春岁月里读书求学的经历映放眼前,令人回味无穷。第一次见到图书的感觉是纠结的。那是1993年,我刚上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自愿征订教材,有识字、算术、美术、音乐等五六本,书款30元左右。因为农民增收不多,老师也解释道,可以两个同学“合作”订一套,上课的时候看一本。看到我一遍一遍地翻着预领的课本,还时不时用鼻子闻着书缝里独特的香味,妈妈的表情里有苦涩,也有欣喜。爸爸“买一套”痛快的决定,让我搂着自己的一套书睡了好几个晚上。哥哥还特意帮着我给书皮穿上了“新衣服”,就像过年给小孩子穿上新衣服,滑稽又可爱。我的兴奋传染了一家人。一旁的爷爷和爸爸不禁想起了过往的场景。上世纪60年代,爸爸和妈妈上学的时候,直到一年级才有课本。课本很小,纸张很薄,比窗户纸厚不了几毫,以至于必须给予特别小心的呵护,一旦遇水或者稍微用力,就会污染一片,好几页内容都会破损掉。何况,他们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多,一套书老大用了,还得传给弟弟、妹妹,不像我可以“专享”。爷爷还补充说,建国前他识字的时候,根本没有课本,老先生教着念什么,孩子们就跟着学什么。乡村记忆中,很长一段时间里,书是稀罕物,基本见不着。书的味道,有隐隐的香,有阵阵的香。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字典。字典的页面是轻柔带有韧劲的,像初夏成荫绿树里头茬的蝉鸣。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要学习使用字典,学校建议家长最好订购统一的新字典。因为我喜欢读书,成绩也不太差,所以这次爸妈更加痛快地掏钱了。有了字典,在老师教的实用方法指导下,带开了我拥抱书海的大门。再遇到陌生的字词,字典就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特别是字典最后附带的国家、计量单位等常识页面,简直就是收入囊中的知识“百宝箱”,就像吃不完的美味大餐,一盘未尽,一味又来。如饥似渴的时光里,求之不得的书让我欢喜让我忧。大哥是一个特别讲究整洁的人,他长我8岁,我读小学他读中学。于是,我的头批书源就是他的旧课本。读到忘乎所以、津津有味的时候,我总是忘记给他规整到位。忍不住跑去和干家务的妈妈分享感受和心得,哥哥回来后看到凌乱不堪的书箱,少不了对我一顿数落,可是很快就习惯了,后来干脆就直接不管我,任我折腾。妈妈甚至有时候劝说哥哥,“弟弟喜欢书,这是好事呀”。很快,乐意看书的“传言”扩散到姥爷那里。姥爷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乡镇退休干部,他家的特点就是杂志多、报纸多。妈妈家是书香世家,我感觉我的姥爷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种君子,特别神奇,让我崇拜不已,就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表弟和我经常沉醉在姥爷的古典小说和革命故事里,久久不愿他老人家停下来。姥爷经常勉励我们,读到肚里的墨水是最贵重的积累,别的人抢不了去。可以说,姥爷家成了童年第一个“图书馆”“故事亭”“启蒙社”。古今中外的奇闻异事教会了我们晚辈人读书的奇招和做人的规矩。中学时代,经常出现读着读着“闹书慌”的时候。逼迫之下,性格内向的我走出了更加大胆的一步,村里谁家书多,就从蹭书读开始,而后熟到能借的地步。最早的借书,开始于屋前邻居大爷爷家。大爷爷在济南工作,收藏了很多红色书籍、小说作品和野史。每次读到那些悬疑未解之谜,总让我反复思考好一阵。那个时候,村里电脑和互联网几乎没有,不像今天可以快速搜索,但也让我养成了勤于动脑的习惯。通过读书,我还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每到寒暑假的时候,村里在外地工作的教师们喜欢坐在一起对弈。因为借书求教的缘故,我有幸成为了他们中比较年轻的棋友。我的一个棋友,也是一位初中班主任老师建议我,除了看“杂书”,还可以借阅高年级学长的课本预习着。长者的学识,那就是小辈的智慧啊。我不仅是预习,顺带把练习题一起做了。等到学习新课的时候,我已经有所“准备”,特别是那些“盲点”和“误区”,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交友,交流,让我养成了有益于求学的习惯,帮助我顺利完成了中学、本科,直到研究生毕业。在成为一名选调生,到乡镇服务的日子里,工作比较琐碎具体,经常直面群众,专门读书的时间少了,接触更多的变成了文件、公文和学习培训资料。但是,一旦有空,特别是因为不能休假在宿舍苦思冥想、想家孤单的时候,读书、看报、写作,伴我度过那段充实的打拼岁月。2017年,我调入市直单位工作。在参与市里一项重大活动中,我有幸邂逅了更多“读书达人”“写作能手”。这些前辈、领导、同事,分享给我更多读书和写作的金点子。一起分享好书,一起讨论内容,经常因为不同的观点吵到不可开交。但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认真态度、高效规范工作的思维方法,成为了我对标看齐、创新工作的动力之源。从前,读书是一种奢望。后来,入脑的故事能变成版面上的铅字。今天,书香的味道“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道家常大餐。而立之年,回望那些清风拂卷、智慧共鸣的美好,更加感恩祖国的强盛繁荣,倍加珍惜父母亲朋的鼎力支持。犹记得,第一次到市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一望无际,再一望还无际的书籍,那种激动与第一次见到黄海的感觉,是那么的同感:震撼而激动着。经常是,每次去书店寻觅新“朋友”的时候,看到市民们带着小朋友其乐融融地阅读,总让我不禁憧憬:我和妻拉着稍长大些儿子的手,店内静静地阅读,出门热烈的讨论,在这安定祥和、信息横溢的新时代里,慢慢地探究着人生与真理。【篇五】记忆中,小学还没毕业的父亲非常喜欢读书,那个时候能读一本好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能读到书,父亲利用大队会计的便利,偷偷将藏在大队部里的藏书拿回家来读。那些书不仅破旧、发黄,而且有一股子难闻的霉味儿,父亲却当成宝。父亲一有空就把书拿来读,连上茅房都是蹲着看半天。母亲颇有微词:一蹲半天也不怕掉毒肠(痔疮),有啥子好看滴?书里有吃的喝的?对于一向爱唠叨的母亲,父亲总是好脾气地笑着说:读书比吃肉喝汤都要香。每看完一本书,父亲必定会将书里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小时候,善变的狐仙儿、讲义气的梁山好汉、美丽的黛玉等常常成了我梦里的主角儿。有时候趁父亲不在,也会偷偷地将不亚于天文的厚书拿来读,那些竖排的繁体字认识的没几个,好在有黑白插画,结合父亲讲的故事,也能看出个一知半解来,便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讲给弟妹们听,每每此时,母亲会惊喜地夸赞:我的儿呀,都会看书了。为了我们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