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简答题课稿.doc_第1页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课稿.doc_第2页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课稿.doc_第3页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课稿.doc_第4页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基础四、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具体内容。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3)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2、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4、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5、简述水的生态作用。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物质。水的生态作用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水对生物可以起一种分类的作用。6、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答:(1)季风(2)海陆风(3)山风和谷风(4)焚风(5)寒露风(6)台风(7)干燥风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的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很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旱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旗形树”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7、简述氧气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氧的适应。答:(1)氧气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氧化,生物才能获得生命所必需的能量。(2)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也可分为广氧性生物和窄氧性生物两类。绝大多数陆生植物与动物都属于窄氧性生物,而绝大多数水生动物和植物属于广氧性生物。(3)微生物中有严格厌氧菌,有氧则不能生长,如甲烷细菌;也有绝对好氧菌,无氧则不能生长,如固氮菌属;还有微嗜氧微生物,仅在氧压低时生长正常。以上三类微生物对氧的耐性范围都比较窄。兼氧性细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发酵,如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对氧的耐性范围就较宽。8、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答: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生物生活所必须的能量都直接和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产发育和生存分布都产生深刻的影响。9、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答: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的垂直高度等各种小环境而变;在时间它有一年的四季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10、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成。答: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它肉食动物;(2)植食,是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11、简述种群波动的调节。答:种群波动的调节可分为三大类:(1)密度调节: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包括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2)非密度调节:是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3)种内自动调节:种内调节又分为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12、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几种?答:生物种与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一关系极其复杂,根据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有利的、抑制的或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作用,则两个物种间的基本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2)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3)中性作用;(4)偏害作用。13、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答: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物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并且是相关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间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展,繁殖早,体重轻,提高最大增长率。r对策者与k对策者正好相反。14、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答: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群的共性。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空间分布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2)数量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和大小,出生率和死亡,年龄结构和性比,迁入和迁出等。(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而且随着时间进程改变其遗传特征进行进化和适应。15、简述生态入侵并用事例简单说明其危害性。答: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或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例如: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25度33分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它常连接成片,发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成为当地害草。1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答:群落的基本特征有:(1)群落由一定的种类构成或称生物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状况和一定的物质生产量。(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这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长型和相应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表现出来,并随时间的演替而表现不同的季相。(3)群落有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类群为生物优势种,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对其他物种和环境起着强烈的影响作用。(4)群落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现为群落随环境梯度、时间演替、空间变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的特点。17、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答: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18、简述群落演替的含义。答: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19、简述群落演替的特征。答:生物群落演替基本特征如下:(1)演替是群落有发展有顺序的过程,群落有规律地向一定的方向发展。(2)演替是生物与物理环境,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以顶级群落的形成为顶点。20、简述生态位的含义。答: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的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变化梯度变化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21、简述生态型与生活型的异同。答: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基因型类群。生物的生态特征指的是生物对外界生态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并在形态、生理、物候等方面发生一定反应的特征。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例如,在热带森林中,有很多具有柱状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本植物,属于同一生活型,但分属不同的科。22、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答:(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的关系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23、简述我国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答:()植被型组(2)植被型(3)植被亚型(4)群系组(5)群系亚群系(6)群系组(7)群丛(8)亚群丛24、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答: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平衡的核心,对生态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2)森林是环境的重要净化器;(3)调节气候,蓄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4)防沙固沙,保护农田;(5)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6)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水果和中药材。25、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答: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内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26、简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答:生态系统具有三大控制论特点:(1)生态系统是个无目标、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统,通过大量内部的、分散的亚系统,对整个大系统进行反馈调节、自我矫正、达到稳定和平衡;(2)生态系统的总体控制由不同层次的控制间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3)多元重复控制。27、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答: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28、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答:生态系统中能流的主要途径为:(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行生态系统;(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29、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答:(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有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30、简述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答: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包括:(1)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2)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3)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4)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5)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6)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自净技术。31、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答:(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5)发展进化32、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根据能量和物质运动的状况、生物、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可分为多种类型。(1)按照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2)按照生态系统结构和外界物质与能量交换状况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3)按照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4)按照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总之,条件不同划分也不同。33、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答:(1)传统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工作产品的装备,其生产力水平及效益不高,而工业化农业又对资源与环境不利。因此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融合,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化组合是中国生态农业的优势与特色。(2)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通过劳力与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双重集约投入,在较小的生产规模上获得较多的产品,并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及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种做法适合我国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种集约经营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不少地区在人均耕地较少情况下能维持食物需求的平衡,也正是这种农业特色的体现。(3)因地制宜建立多样性农业为一体的结构,这也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色之一。农田的立体种植,立体种养,基塘复合系统等,都以其精巧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系统生产力及效益。我国地形地貌及资源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各地区创建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农业模式,实现了高功能与高效益,是我国生态农业中独特的内容。(4)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按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食物链网络等,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生产系统,使资源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一方面提高了资源效率的和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改善环境与无废弃物生产起到重要作用。(5)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整体优化功能。我国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按照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及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合理组织生产,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同时,我国生态农业强调硬技术与软科学的有机结合,强调整体结构的系统优化,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各种效益的统一。34、简述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答:(1)有益的一面:1)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光合作用;2)温度增加可延长生育期;3)全球变暖可增加部分地区降雨量(2)有害的一面:1)病虫害严重2)自然灾害频繁35、简述土壤污染的来源。答:(1)厂矿废水、废渣的直接污染;(2)大气污染物的沉降随降雨进入土壤;(3)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土壤受污染。36、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人口数量的急增,数量增长不平衡;(2)人口老龄化,性比不协调;(3)人口城市化;(4)人口健康状况下降37、简述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答:(1)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2)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3)资源的综合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