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我国对外劳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对外劳务合作是我国重要国策。通过分析我国近30年来劳务外派存在的问题,探索各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劳务输出规模和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保持相对稳定的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止2007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签订劳务合同已达到5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8亿美元,共计派出劳务人员419万人次,2007年年末在外人数有7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务院农村普查结果,至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总资源为53亿,中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为2亿,因此有33亿农村富余人员需转移到城镇或谋求其它出路。目前每年城镇增加的无业、企业下岗人员近一千万,此外每年还有涌入社会寻找工作的30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我国面临就业压力的严峻局面。因此,分析我国开展对外劳务的不足与障碍,努力探索各种应对方法和解决措施,以便进一步拓展国际劳务合作领域,提高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水平和外派规模,对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获取外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积1(1)国际劳务市场的制约。许多劳务进口国在引进外籍劳工问题上,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还有政治利益的权衡。一般来讲,这些国家的政府,为保护本国公民的就业和稳定社会秩序,在数量或行业领域上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施加了各种严格的限制。主要手段包括国别政策、配额管理、工作许可证和签证发放、行业限定、工作年限规定等等。就我国而言,目前我国外派的劳务人员绝大多数是普通劳务的工种,可以说,劳务输入国的政策是制约我国对外开展劳务合作的外部因素。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对我国仍怀有戒心和疑虑,在引进中国劳务人员方面慎之又慎,特别增设一些歧视性条件,比其它国家的人员多增加了一道政治上的门槛。严格来讲,目前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向我国开放有限的劳务市场,加上德国开放中国厨师、英国、美国批准的极少量护士、以色列允许输入过建筑和农业工人外,欧洲、北美和澳洲等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劳务市场基本上仍将我国劳务人员拒之门外。(2)统一管理机构缺位。我国目前有两个部门负责管理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一个是商贸部下属的中国对外工程商会,另一个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商会历史较为悠久,从我国援外开始,直至对外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