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控专业教学大纲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工程制图B课程教学大纲 5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8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22自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6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9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3电气制图与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大纲36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大纲38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4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5数控编程与CAM课程教学大纲50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教学大纲5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57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60MATLAB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4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6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9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72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75数控编程软件课程教学大纲78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8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8学分:4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与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各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与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设计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为分析研究对象,以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和集成运放的应用电路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熟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及主要参数。3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包括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法、近似估算法;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反馈极性和类别的判断,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估算方法以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理想运放的特点及其理想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模拟乘法器的应用;正弦波振荡器类型及其相位平衡条件的判别方法和振荡频率计算方法;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4熟悉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的计算。熟悉串联型稳压电源、整流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的计算。熟悉集成稳压器的应用。5了解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的计算。四种输入输出方式结构、性能和参数的特点。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部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方法以及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了解电子系统与信号;信号与频谱;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概念。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了解本征半导体、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PN结的导电特性。熟悉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理想模型和恒压源模型及其应用电路的分析。熟悉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3半导体三极管(BJT)及放大电路基础了解BJT的类型(NPN、PNP)和结构。熟悉BJT的电流分配、放大作用和主要参数。掌握NPN型BJT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掌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固定偏流电路)的组成和放大原理;静态分析法。了解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掌握BJT的 H参数小信号简化模型及其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掌握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熟悉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掌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熟悉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的特点和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4场效应管(FET)及放大电路熟悉FET的类型、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FET的小信号模型。了解共源极和共漏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法,熟悉它们的动态小信号模型分析法。5功率放大电路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熟悉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和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分析和计算。6集成运算放大器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问题。了解基本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四种输入输出方式结构、性能和参数的特点。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掌握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特点及其主要参数。7反馈放大电路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判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表示法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定性分析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的方法。熟悉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近似计算方法。8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掌握基本运算电路: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和微分的电路结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熟悉模拟乘法器的外特性及其应用电路:除法运算电路和开平方电路。了解有源滤波器的类型和一阶低通、高通;二阶低通、高通的传输函数。9信号发生电路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振荡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振荡条件和振荡频率的计算。熟悉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相位平衡条件和振荡频率的计算。了解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和振荡频率的计算。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掌握单门限和滞回电压比较器的结构、电压传输特性。熟悉方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会画和的波形。了解三角波、锯齿波的工作原理。10直流稳压电源熟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的计算。熟悉线性串联稳压型电路组成、稳压原理、输出电压和电压调整范围的计算。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78和79系列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范围,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开关稳压电源。四、实践环节1实验独立设课(8学时)。2课程设计1周。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应不少于40题。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以板书为主,CAI课件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绪论1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44半导体三极管和基本放大电路11213场效应管及放大电路44功率放大电路44集成运算放大器44反馈放大电路66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628信号发生电路88直流稳压电源44合计52456八、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主动性和出勤情况等组成,不包含实验成绩。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模拟电子技术(上、下册),童诗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模拟电子技术,王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十、说明1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反映难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讲清概念,讲透方法,多举应用实例。2*:选讲内容大纲制订人:郭永贞大纲审定人: 方军制订日期:2007年.2月工程制图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制图英文名称:Essential Mechanics B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60 上机学时:12学分:4.5适用对象:自动化专业(自动化、车辆电气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的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是: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形体表达的基本方法。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3、培养应用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国家制图标准与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2、常用的几何作图法(等分圆周、作正六边形、圆弧连接)。3、平面图形画法及尺寸标注。4、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二)正投影法原理和应用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点、线、面的第一角中三面投影的作图方法。3、平面上作点、作线的方法。3、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4、立体表面上作点、作线的方法。5、特殊位置截平面与立体相交。6、两回转体相交(以圆柱正交及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为重点)。(三)投影制图1、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2、组合体的读图方法。3、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4、简单组合体的正等测画法。(四)机械图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尺寸标注。3、零件的测绘方法。4、零件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的识读。5、看零件图的方法。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1、螺纹紧固件的种类、规定画法与标记。2、了解其他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规定画法。3、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4、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画图步骤。5、看装配图。(五)计算机绘图1、Auto CAD概述。2、常用绘图及编辑命令的操作。3、图层的设置方法。4、尺寸标注方法。四、实践环节Auto CAD上机3课时。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序号内容理论课学时习题课学时作业课学时1制图基本知识国标介绍,常用几何作图方法222正投影原理及其应用点、线、面42立体投影523投影制图组合体444机件表达方法4224机械图零件图446标准件与常用件4装配图55计算机绘图12(上机)合计321426总计72六、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主要考核方式为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笔试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 机械制图,王兰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 工程制图,周鹏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八、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作业,因此课外与课内时间之比应大于1:1。 大纲制订人:张丽 大纲审定人:方军制订日期:2007年2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ique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8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有关专业课程及其日后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和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等。会分析基本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3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能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了解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会利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4能够应用数字集成电路产品手册。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2数字电路基础掌握常用数制(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码制(8421BCD码、格雷码等)。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逻辑表达式、逻辑电路图、真值表、卡诺图)及其相互转换。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公式法、图形法)。3集成逻辑门电路了解分立元件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典型TTL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掌握典型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4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几种常用MSI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数据选择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5集成触发器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分类与转换;了解典型时钟触发器(主从结构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掌握边沿触发器的触发特点。掌握集成触发器的使用方法。6时序逻辑电路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了解计数器的分类方法,了解寄存器和顺序脉冲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模块(计数器、寄存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用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熟悉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7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理解RAM、ROM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简介可编程逻辑器件(PROM、PAL、GAL、FPGA、CPLD)的特点、电路结构及编程原理,理解用PLA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8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了解脉冲信号参数的意义。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会分析其应用电路。9A/D与D/A转换器了解D/A转换器与A/D转换器的功能、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简介集成ADC、DAC的性能指标及其应用。四、实践环节 实验单独设课(8学时)。课程设计(1周)。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课外作业布置应及时适量,题目难易适度。习题课、讨论课课时可有计划地分配给以下教学内容:1 逻辑代数基础。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3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以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合计绪论11数字电路基础819集成逻辑门电路88组合逻辑电路918集成触发器66时序逻辑电路12214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66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66A/D与D/A转换器44合 计604 64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包含出勤、作业、学习主动性,包含实验成绩。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数字逻辑,郭永贞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第四版)。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十、说明1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开出。2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突出实践性,要发挥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多举应用实例。3 课程设计题目应力求结合实际应用,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和调试及EDA实现,撰写课程设计报告。4课程设计单独记载成绩。大纲制订人:郭永贞 大纲审定人:方军制订日期:2007年2月26日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Circuit Principle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96 讲课学时:80 实验学时:16学分:4适用对象: 测量科学与仪器专业、通信工程各专业统招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在相关技术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的应用及各种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牢固树立参考方向的概念。2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理,包括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熟练掌握和应用等效变换的概念和方法。3熟练掌握正弦量及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掌握电路谐振的概念。4 学会分析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基本方法。5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概念及分析计算的方法。6掌握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方法,掌握非正弦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等概念。7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分析,理解自由分量、稳态分量、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等概念;了解二阶电路动态过程的分析方法。8了解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及其方程,了解特性阻抗及等效二端口网络等概念。9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仪器、正确联结线路的能力,并编写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路的定义、作用、组成;理解集总参数下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其参考方向;掌握基于关联参考方向下的功率的计算以及与电源、负载的关系。掌握支路、结点、回路、网孔的概念;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列式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电阻、电导的概念和关系;掌握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欧姆定律。理解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的概念、特点;掌握独立电压源及独立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掌握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掌握集总参数电路下的两类约束关系: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了解通过这两类约束关系列出电路的2b方程。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列式步骤、列式方法;了解支路电压法的列式步骤、列式方法2线性电阻电路的电路分析方法及网络定理掌握线性电阻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含义、特点、电路参数间的关系;掌握独立电压源的串联的含义、等效电压的计算;掌握独立电流源并联的含义、等效电流的计算;掌握含独立电源的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的计算方法;掌握两种实际电源模型之间等效转换的含义、等效转换方法及简化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的连接的含义及两种连接方法之间的等效转换。理解网孔电流、回路电流、结点电压的含义;理解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结点电压法的列式基础;掌握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结点电压法的列式方法。理解受控源的含义;理解四种受控源的特点;掌握含源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能够采用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结点电压法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理解叠加定理的含义;掌握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能够采用叠加定理分析、求解电路。了解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的定义,掌握戴维南定理中的开路电压、诺顿定理中的短路电流的概念;掌握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中的等效电阻的三种计算方法;能够采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分析、求解电路;能够采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求解电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理解替代定理的含义,能够采用替代定理分析、求解电路。3动态电路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以及一阶、二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理解电容器、电感器的电路模型;理解换路的含义;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储能;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的电压、电流间的关系;掌握动态电路中的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掌握换路定律以及能够采用换路定律计算电路的初始值。理解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含义;理解时间常数的含义;理解阶跃函数的含义;能够采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RC、RL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理解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理解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的含义。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4单相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稳态电路,互感电路掌握正弦量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在正弦电源作用下的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掌握阻抗、导纳的概念;阻抗的串并联分析计算;复阻抗、复导纳的等效变换;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特点,谐振频率,特性阻抗,品质因数,谐振曲线,选择性,通频带;R、L、C并联谐振电路、条件、特点; 了解三相电压的产生;掌握三相对称电源的Y、联接,掌握线电压、相电压的概念和关系;了解三相负载在Y联接下的中线的作用;掌握三相对称负载Y、联接下的线电流、相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对称负载Y、联接下的三相功率的计算。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了解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的过程;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概念;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电压的产生;掌握互感线圈同名端的确定原则;掌握互感线圈的联接,串联、并联及去耦等效电路;能够对互感电路进行分析计算;了解空芯变压器的含义,能够计算含空芯变压器的电路。5双口网络理解双口网络的定义;理解双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掌握双口网络的Z、Y、A、H参数的计算;了解网络函数的定义、分类;了解网络函数的计算方法;了解RC电路的频率特性;理解滤波器的概念。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实验单独开课。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思考题)不应少于56题。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为主,进行课堂教学。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62210线性电阻电路分析104216网络定理82414线性电路过渡过程分析102214正弦稳态电路102416三相电路4228互感电路4226非正弦稳态电路426双口网络426合 计60201696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含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不包含实验成绩。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 电路分析 ,胡翔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 电路 ,邱关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电工基础 ,陈菊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2年。大纲制订人:方军大纲审定人:方军制订日期:2007年2月微机原理及应用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 64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学 分:4适用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所有的理工科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是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之后又一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建立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利用微机进行硬、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8086微型计算机为研究对象,以CPU结构、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数制和码制的概念,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码制的互换。2.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其工作基本原理,掌握8086 CPU的内部结构,了解8086读周期和写周期的时序。3.熟练掌握操作数的各种寻址方式,理解数据传送类指令,理解堆栈的操作指令,以及堆栈的作用。掌握控制转移类指令。4.了解伪指令的含义,掌握相关常用的伪指令,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5.掌握利用三总线,并行扩展外部设备的方法。5.掌握中断技术,理解8086中断系统,了解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主要功能工作方式和级联,以及其初始化编程。6.了解存储器的分类,理解静态RAM和动态RAM各自特点,了解掩膜ROM、PROM和EPROM各自基本存储电路。7.掌握利用三总线,并行扩展外部设备的方法,理解线选法和译码法各自特点。8.掌握主机与I/O设备的信息交换方式,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的结构、控制字和工作方式,掌握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的结构、控制字和工作方式,了解ADC0809和DAC0832的内部结构,各引脚功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计算机运算基础熟练掌握数制和码制的概念,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码制的互换。基本理解浮点运算。2.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其工作基本原理。掌握8086 CPU的内部结构,执行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各自的组成与功能。3.指令系统熟练掌握操作数的各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和基址变址寻址。了解一般指令的格式。理解数据传送类指令,理解堆栈的操作指令,以及堆栈的作用。理解算术运算类指令。了解逻辑运算类指令和移位类指令。掌握控制转移类指令。了解字符串指令和处理器控制类指令。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了解伪指令的含义,掌握相关常用的伪指令。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即相关的段定义。了解基本结构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子程序结构。了解操作系统资源的使用,字符输入输出和DOS系统功能调用。5.8086系统总线和时序了解8086 CPU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掌握8086 CPU的时序,理解引脚的分时复用。理解8086系统的奇、偶存储体的连接方法。了解8086读周期和写周期的时序。6.存储器系统了解存储器的分类。了解单译码方式和双译码方式的各自特点。理解静态RAM和动态RAM各自特点。了解掩膜ROM、PROM和EPROM各自基本存储电路。理解线选法和译码法各自特点。掌握8086系统总线与RAM或EPROM连接方法,能够确定各个存储器的地址范围。7.中断系统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服务和中断返回四个阶段,中断优先权,中断的多级嵌套。理解8086中断系统、中断分类、中断类型号、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等概念。了解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主要功能,了解8259A的工作方式和级联,以及8259A的初始化编程。8.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掌握主机与I/O设备的信息交换方式。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的结构、控制字和工作方式。了解8255A工作在带选通方式的输入或输出时序。掌握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的结构、控制字和工作方式。了解8253的6种工作方式的特点。了解ADC0809的内部结构,各引脚功能。了解DAC0832的内部结构,各引脚功能。四、实践环节(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安排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开设8个实验:(二)课程设计 一 周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120题。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计算机运算基础2计算机基础4指令系统10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48086系统总线和时序4存储器系统62中断系统64输入输出接口技术84合计481664八、考核方法: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两部分构成。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 材:8086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顾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吕淑萍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李继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周明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十、说明本大纲是根据当前情况制定的,以后根据实际要求,可以作适当调整。 大纲制定人:佘勃 大纲审定人:方军 制定日期:2007年2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英文名称:Single Chip Computer Theory and Appl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4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 8学 分:3适用对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面向控制和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不仅已成为工业测控领域普遍采用的智能化控制工具,而且已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认识单片机系统的结构,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的扩展技术以及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以及程序的设计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定时器/计数器、A/D和D/A转换器以及中断系统等单片机的应用及系统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单片机的发展概况、典型的单片机产品及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2.了解单片机引脚定义及功能,熟悉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硬件资源。掌握单片机时钟电路及CPU的工作时序。3.熟悉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及不同存储空间的特点。4.熟悉单片机片内I/O接口的内部结构及应用特点。5.熟悉单片机片内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定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6.熟悉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接口的组成结构和特点,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方法。7.熟悉有关中断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中中断的特点及中断处理过程,掌握中断的应用特点与方法。8.理解并熟练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各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位寻址等。9.理解并掌握伪指令的含义,掌握相关常用的伪指令。10.熟悉MCS51指令系统的结构及指令的字节和周期。理解堆栈概念及作用。11.理解并掌握MCS51指令系统。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12.了解汇编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及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13.掌握基本结构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子程序结构。14.理解并掌握单片机系统的系统扩展原理,总线扩展,地址译码。掌握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法。15.熟练掌握并行接口的扩展方法。74系列器件、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扩展I/O。16.熟练掌握A/D、D/A接口电路设计。熟悉ADC0809、DAC0832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应用特点。17.理解并掌握键盘接口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接口电路设计。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键盘的扫描方式。掌握键盘输入程序的设计方法。18.理解并掌握LED显示的基本工作原理。静态显示、动态显示电路的特点及接口电路设计。掌握LED显示器的显示程序设计。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单片机基础知识部分了解单片机的发展概况、典型的单片机产品及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2.单片机硬件基础部分1)了解单片机引脚定义及功能。2)熟悉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硬件资源。3)熟悉单片机时钟电路及CPU的工作时序。4)熟悉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5)熟悉单片机片内I/O接口的内部结构及应用特点。6)熟悉单片机片内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定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7)熟悉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接口的组成结构和特点,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方法。8)熟悉有关中断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中中断的特点及中断处理过程,掌握中断的应用特点与方法。3.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汇编程序设计部分1)熟悉指令的格式及常量变量的表达方式。2)了解伪指令的含义,掌握相关常用的伪指令。3)理解并熟练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各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位寻址等。4)熟悉MCS51指令系统的结构及指令的字节和周期。5)理解堆栈概念及作用。6)理解并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7)理解并掌握算术运算类指令。8)理解并掌握逻辑运算类指令。9)理解并掌握控制转移类指令。10)了解汇编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及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11)掌握基本结构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子程序结构。4.单片机系统扩展部分1)理解并掌握单片机系统的系统扩展原理,总线扩展,地址译码。2)熟练掌握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法。3)熟练掌握并行接口的扩展方法。74系列器件、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扩展I/O。4)熟练掌握D/A接口电路设计。熟悉DAC0832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应用特点。5)熟练掌握A/D接口电路设计。熟悉ADC0809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应用特点。5.单片机人机接口设计部分1)理解并掌握键盘接口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接口电路设计。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键盘的扫描方式。2)掌握键盘输入程序的设计方法。3)理解并掌握LED显示的基本工作原理。静态显示、动态显示电路的特点及接口电路设计。4)掌握LED显示器的显示程序设计。四、实践环节(一)实验实验安排在课内,共开设4个实验:1.系统认识实验2学时2.数据处理与代码转换实验2学时3.中断实验2学时4.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实验2学时5.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实验2学时其中1、2为必做实验,3、4、5三个实验中选做2个。(二)课程设计 1周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不少于50题。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单片机基础知识2单片机硬件基础122指令系统及汇编程序设计124单片机系统扩展62单片机人机接口设计6考试2合计388248八、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20%,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主动性等占10%。九、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 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赵德安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参考书: MCS-51 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何立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10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孙函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MCS-51单片机原理及实用技术,张振荣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8十、说明本大纲是根据当前情况制定的,以后根据实际要求,可以作适当调整。 大纲制定人:赵伟军 大纲审定人:方军 制定日期:2007年2月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基础英文名称:Electric Machinery and Driv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72 讲课学时:62 实验学时:10学分:4.5适用对象:本科自动化、自动化(数控)、自动化(车辆电子电气)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等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