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_第1页
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_第2页
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_第3页
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_第4页
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7篇书香征文汇编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我们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时我们充实,使我们感到快乐,感到悲伤,让我们感悟人间之爱,感触生命的真谛。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司老师就倡导同学们多读书,经常告诫我们,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只是,读好书,读名著,更是一种学习方式。那个时候时候,同学之间都比着读书,还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写读后感。后来学习忙了,读书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上高中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文采好的同学。平时自己的作文总是平平淡淡,为此,我常常找我哥哥哭诉,哭诉的原因一方面是不会将古诗词融汇到文章中去,另一方面是哭诉看的书不多,懂的太少。哥哥常常安慰我,没事儿的时候多看看书,多积累知识道理谁都懂,关键时候就茫然。为了让的作文上一个档次,我还专门买了余秋雨散文集、巴金散文集、当代散文100篇等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让我记忆最清晰的是,在高三二模的时候,我们班级我的语文成绩是班级第一名。老师还拿我的作文跟大家一起分享,当典型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大学五年,是我这三十年中读书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对书的理解和认识发生本质变化的一个时期。大学的课程不是特别紧张,我有非常充裕的时间读书,又有安静的环境。现在想想,一个人要读书,最起码要具备数量充足且类型多样的书、比较充裕的时间、安静的环境、平和静好的心情这样几个条件。回想大学五年的时光,数不清到底读了多少书,除了专业书籍以外,其他各类书籍几乎都有,但以文史类居多。每当看到借书室门口每个季度的借书排名,都会在上面看到我的名字,当时心里面美滋滋的。大学毕业至今整整六年了,随着从学校向社会的环境转化,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对社会对人世的接触观察,我对书的理解和认识更趋客观和理性,不再书云亦云,不再为书是遵,从以前的以吸收为主转化为以思考为主,这也促使我的思想更趋理性和成熟。从初识书到现在,我的对书的认识和理解在加深,情感也在加深。我对书有着难以释怀的感情。因为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别样的情感寄托。书已融入到我的生活,注入到我的灵魂。忙碌时,读书成为一种放松;闲暇时,读书成为一种充实;烦躁时,读书成为一种解脱;兴奋时,读书成为一种理智。同时,书对我的影响也在加深。与书为伴,品味的是清幽绝俗,感受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书为伍,让心灵在温暖的情感中漫步,让我回归本真;与书为友,书香的沉静与悠远,涵养了几多娴雅智慧的人生。在生命的长河中,是书丰富了我贫瘠的脑际;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书照彻了我前进的步履。书香征文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一灯,一书,一人,便是一世界。万里无云也可雨疏雨骤,静静阅读,也可泪如雨下。在文字中徜徉,在书籍中翱翔,阅读,足以感动万物。古往今来,为家国复兴所做的文字,总是让人泪水涟漪。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代君王李煜就这样沦为阶下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多么令人心痛。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法言尽的悲伤,又将多少泪水淹没。更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思念。浓睡不消残酒的化不开的哀愁让多少人潸然泪下。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坚定,又让多少人涕零。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的豪放也好,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静默也罢,不都是因为思念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无论是对家国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还是对伊人的思念,不都是因为人性吗?强乐还无味,只要有一天柳暗花明,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不悔足以让我动容。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不远的地方,又是谁的影子在脑中久居不去,前路未知,过往不堪回首,哪怕这样,依然愿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最怕的不是一生郁郁不得志,而是曾经的满腔热血,豪情壮志被时间冲刷得消失殆尽。无论是高洁的周敦颐,还是淡泊的刘禹锡,亦或是不被名利所惑的庄子,有的不都是这样的君子之心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样的乐观淡泊,又何不让人感动?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宋词向我们展示的不就是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吗?无辜风月。屡变星霜,那样的哀愁,又何不让人有所触动?窗外,绿叶正盛,为书籍寻一瓣芳香,为阅读找一处归宿。让感动留在心间,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书香征文在一抹阳光中、一缕灯光下,一杯清茶、一本书,空气中充溢着闲淡的味道,恰无凡事叨扰,心情又刚刚好,渐如禅定入境,沉浸书香、无我空灵.时时想,这才是读书最好的方式!可是,已是中年的我,哪时有这样的岁月静好到闲散的时光,哪刻有这种心情恬淡到极好的意境!即或是有,也每每拿起书,翻了三两页,心里就怦然多了很多妄念或被忽来的琐事所牵绊,竟始终不能静心投入,再没有幼时那种蒙着被、打着手电读书的那种执著了。今天、明天,慵懒推脱着,竟始终坐不下来、静不下来,日渐捧着“手机”时间越来越长,再不敢谈读书,渐渐脱离了所谓的“爱阅读”的轨道。寒假,刚上大一的儿子竟将最大的拉杆箱拖回来了,我埋怨着儿子的“夸张”,更愕然这满箱子编着借阅标签的书,这个喜欢阅读的工科生始终揣着一颗文学心!因为知道我有“抵日”情绪,而他又偏好几位日本作家,为了让我接受艺术无国界,儿子像献宝似的,一如我推荐幼时的他读书的情形,讲当代书坛的意识流形式,讲乔伊斯、福克纳,讲川瑞康成和村上春树,甚至从书架上选了本他高考期间偷读的春上村树的天黑以后推荐给我,让我感受这种写作手法和日本的文艺哲理,我却在作者散漫的叙述中读的一头雾水。面对儿子侃侃而谈的什么存在主义作家更是惘然,油然升起代沟、落伍,甚至有“老了”的感觉,曾经的那些一起阅读的美好时光,竟然在他飞奔的脚步和我徘徊不前的沉沦中,日渐疏远。儿子以“you out”的口吻,一如我视八十岁母亲的心态,来谅解我对他推崇的川端康成的成见,对他所涉读的书的不解。喜好诗词的儿子戏谑地念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细思极恐,近年来的我,很少能拿起一本书安静的读进去,“浮躁”不仅仅在年轻人身上啊,我亦然!太多的借口和理由,让我将一本本想读的书推了一年又一年,将能读完一本书当成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我又偏偏从事的是需要经常码字的工作,时常的词不达意、时常的“倒不出来”,让我时时有“本领恐慌”的危机。不进则退、不学则废,明明知道,却有太多的困扰让我始终不能沉下来充实自己,用没时间、没精力辩解,可是我却能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沉迷在手机中,自己都觉得无聊却又无力脱开。儿子建议我用手机“听书”来解放泛红的双眼,虽然,有声阅读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一直以来,我固执的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偷懒”就是“作弊”,就像一阵风,从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去,在大脑中能留下多少啊。我是抵制的!但是,在儿子推荐下,我还是下载了一个有声APP软件,尝试着换个方式“阅读”。曾经,我们都有:先放下,以后有时间再做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为自己的人生“欠”下太多这样的债了,一直说“活”在当下!在我看来,最好的当下就是干想干的做想做的,而读书是我始终敬畏的又不曾真正触摸的梦想。陈忠实的白鹿原,两年前读了半部多,因事搁置,始终惦念却不曾捡起。为了弥补遗憾,我点开一段白鹿原,因为对原著的熟悉,我似有实无、漫不经心的试听,那古老的渭河平原、神奇的白鹿传说,白、陆两个家族几代人的羁绊纠缠,在播音员磁性的朗读声中,如翻开一本书,一部蒙太奇电影,一句句、一幕幕,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在以后的每个清晨,在充满生活味的厨房里,我习惯性的将手机的音频打开,在那氤氲的烟火气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竟然听完了白鹿原红楼梦追忆逝水年华以及从幼时就心向往之的呼兰河边。而现在,将“听”书的主战场,更是转移到茶余饭后的各个细碎的时间段。短短几个月的“听书”过程,让我的心渐渐沉稳下来、安静下来,一直推崇而不曾认真拜读的王阳明中国哲学史,因为“听”的喜欢、听的尚不“明朗”,让我忍不住翻开封闭的书柜,在故纸堆里将一本本束之高阁的书籍翻了出来,曾经的晦涩不理解,竟然在重新拜读中进一步清澈明晰,我做不到古人的“三余”读书,但是这“线上+线下”的阅读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读书使人明智,“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的教诲,让我对“知行合一”“克己修身”有了更深的感悟,“读书以发明本心”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所有过往的总总,竟变得风轻云淡,也不在拘泥于如何读、读什么,追逐本心,感受阅读快乐。书香征文童年的时候,我接触的第一本书就是爸爸在场部书店给我买的365夜故事了,上下两册厚厚的两本。当时我真是爱不释手。时间不长就被我翻烂了。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温暖着我的整个童年。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我有两个已接近成年的哥哥姐姐特别愿意看书,家里有个书柜专门放着他们经常读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和一些文学书籍,更有一摞一摞订阅的中国青年,小说林等刊物。受他们的影响,于是再大一点,我就不再满足于那些儿童读物了,也开始似懂非懂的读起这些小说杂志来了。我的父亲是小学六年级文化,当时在他们同龄人里文化算是高的了。记得当时他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于是到了晚上,我们家除了不识字的母亲在做针线活之外,我们其余的人就都手捧一本心爱的书围在灯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从那个时候我就渐渐地迷上了读书。上了高中,在校图书馆我第一次接触了读者文摘这本刊物,一下子被它里面丰富有趣的内容迷上了,从此再没放下过。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因为结婚生子,工作生活的忙碌,书就读的少了,偶尔读读也只是教学方面的书籍罢了。但读者却始终陪伴着我,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读者是我每年必定刊物,这一订就是20多年。自从03年学校建了新校舍有了图书馆以后,看着书架上一排排崭新的中外名著和许多教育书籍后,我那久违的读书欲望一下子又激发起来。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图书室的常客了,一到寒暑假我更是一摞一摞的借回来读。简爱飘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黎圣母院等等,一股脑读了很多很多。因为看书,家里的电锅都让我烧坏了好几个。每当晚饭后我忙完家务,便会迫不及待的手捧一本心爱的书躺在床上,那真是最幸福的时刻。别人晚上入睡前读几页书是为了催眠,而我却是越读越精神,越读越舍不得入睡。可以说,这些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夜晚。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女儿从小也喜欢上了读书。因为看书,小小的年纪就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大学后每次放假都把她看过的书籍带回来给我看。比如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铺,这些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书籍都是女儿推荐给我的。每次看过后我俩总是要忍不住交流交流感受。于是就会时而气愤时而开心的聊个没完。这时根本插不上话的老公就会说我们娘俩简直就像两个经神病。可以说,一本书,它改变不了世界。但它影响着读书人的心。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的生活,犹如乘坐一列长长的列车,让人静静的饱览路旁的美景一路向前。又仿若品一杯淡淡的清茶,总让人回味无穷。读到夏洛蒂布朗特的简爱,折服于简爱对爱情的执著,教会我坚持自己的信仰,不畏艰难一步步实现它。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再现了百年前那烽火连年的时代,人们对战争前后的态度。是怨天尤人,还是努力适应;尝试改变,让我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让我走进她和钱钟书的酸甜苦辣,体味着他们相濡以沫中的隐忍与平静。特别是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更是让我忍不住一次次的泪湿眼底。因为读书,我视野大开,我的思想便不再局限于狭小一隅。因为读书,一向多愁善感的我,也变的更为大气了。因为读书,虽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却仍然保持一颗少女心。感谢读书,是它让我变成了如今朋友同事眼中的那个幽默,乐观幸福感满满的小女人。虽然我不是最勤奋的,但我是最执着的。对待读书我一直没有放弃。一个人,一辈子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能够坚持的不一定很多。有一天我老了,也许我不会再喜欢上网,不会再喜欢逛街,但我一定还会说:我喜欢读书。 书香征文我们小时候正赶上了“学工学农”的时代,一个学期不是到工厂就是到农村,书包可不像现在的“读书郎”背的书包那么重,而是瘪瘪的。所以,课堂上的语文书成了我们的最爱。记得那时候有篇课文叫做大林的心事,文中朴实可爱的乡下小姐弟俩奔波十几里山路去车站为主人公送玉米棒子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还有一篇陈伊玲的故事中,描写陈伊玲演奏小提琴时的专注投入的神情,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她弹奏悠扬悦耳的琴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书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是它打开了我童年时文学想象的翅膀。那时候,同学之间谁有本小人书,我们都是想方设法借到手,如饥似渴地读完。课余时间,百无聊赖中,我们就开始临摹不知翻了多少遍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的形象早已深入我们的心,不用看也能画下来,这倒也锻炼了我的绘画能力。有时候上课正读着一篇课文,脑海中就浮现出强烈的画面,我就即兴在书上画插图,还算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呢。今天,每当我们深深沉浸在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中时,家里人总调侃说:“要是当初你有好书读,说不定今天还能是个插图画家呢。”时光荏苒,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今天,不但四大名著早已珍藏在自家的书橱中,国外一些名家作品也有收藏。我们不能再让孩子品尝没有书读的饥渴之苦。到过我们家的朋友都说:“你家的书香味真浓。”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我们觉得这是最好的褒奖。现在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来阅读。家里订了3份报纸,纸质媒体上的大事小情,每天早早地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读者意汇这些杂志也是我床头案几的好知己。这两年,家里添置了电脑,我们也学会了打字、上网,紧跟潮流开始了网上阅读。有时也会有感而发,写点什么,偶尔发表了,也不时地给生活一份惊喜。读书是一种精神上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满足,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挖掘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人生一定要有阅读,用阅读丰富自己的内涵与底蕴。茶余饭后或夜深人静之时,拿起自己喜欢的书,专心致志读几行,既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舒缓疲累的身心,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沉淀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愿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上阅读,与书为友,努力营造自己韵味无穷的书香人生。书香征文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杏花也拂过衣袖。稻苗青青住进了长廊似的格子房,不懂哀愁的喝足了肥料,睡足了猛长,等哪天一个不小心,一起长出一片天来。静寂的山野,唯有满眼绿色到处叫嚷,嚷的满世界都是绿了,深绿浅绿搭配的如此和谐,如此错落有致。童年的院子里,疯长的葡萄藤爬过院墙,爬上我后屋的小窗,我依偎在小窗旁,看着夕阳西下,旭日东升,炊烟袅袅时,这就是我幸福的天堂。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夕阳西下时就是躺在母亲的腿上,被母亲爱抚着小脑瓜,安静的听母亲讲故事、念儿歌,母亲爱看书,是她那个年代里少有的知识女性,她每个月都会订阅书籍。那时候我们家住在连队,八十年代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一个人三十几块钱,就这样母亲依然能每月挤出几块钱来订书,妇女之友、故事会、半月谈等都是家里常见的书籍。当邮差的自行车“叮叮当当”的骑进连队时,总会有人好奇,除了信件、邮包,怎么还有人有闲钱订书呢?母亲就是这样,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书。所以她的故事永远是新奇的,母亲难得清闲,只要她一有时间我就会缠着她讲故事,母亲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的解释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我在母亲的故事里慢慢长大。母亲的故事里,林边的小河塘都是惊喜,芦苇一片翠绿,小鱼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孩子顽皮的扔进一粒小石子,惊得匆忙逃去。我就这样在新鲜的万物里生活,美妙的故事信手拈来。是村头、是园子、是小河塘,风吹情长,是播种的淡淡书香。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便开始读书,随手拿起一本书便摇头晃脑的诵读,虽不知其意,仍乐在其中。母亲口中那些扰我心头的“麦子、水稻、黄瓜”,总是心领神会的长得分外水灵,从小我便知道精心好文来得着实不易,日出找寻,日落伏案,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准的无可挑剔,等花红,等柳绿,自耕自读,自书自品,乐在其中。真正喜欢上读书是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当时为自己选的两本书至今记忆犹新苏菲的世界和塞莱斯廷预言,都是关于哲学的,让我不知不觉顺着书中的思路思考,于是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之后的生活整日书本陪伴,学习工作忙时,抽空读上一小段,也会感觉神清气爽,注入新的活力。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大概是让人读书后去思考和想象吧!随着读书而来的不仅是对文字的渴望,更萌生出书写人生的勇气。我觉得世间万物皆有生命,读书亦如此。当有了读书的欲望时,就像自己是临了一潭秋水,心思随波,一轮轮清凉地漾开去,不再为世间肝火煎熬。无论是用读到的文字来抒情的,还是描写的,都别有韵味,仿佛以细腻的心思走一条静静的小路,一路走去,别的不说,仅墙角的一抹新绿就够我捉摸半天,心与晚风为伍,所有的烦恼哀愁已然是别人的事,心思也就跟着逸了。 转眼儿子已经长大,母亲和我爱看书的习惯也无形中影响了他,本是活泼的小伙子,唯独对书情有独钟。常常手不释卷的伴在我身边,娘俩就那样随意的人手一本书,贪婪的品读。我怜爱随性的萧红,心疼沉默的张爱玲,羡慕任性的陆小曼,不舍隐忍的林徽因;儿子在狼王梦里,明白了母爱的隐忍与伟大;在冰与火之歌里,懂得了人性的善与恶;在唐诗、宋词里,享受古典文学的氤氲;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书满足了母子俩的求知欲,能畅游书海,享受阅读的快乐,实为人生一大幸事!如今的生活节奏快,人们整日穿梭与钢筋水泥,柴米油盐之间,整日面对冰冷的电脑度日,不知不觉过上了俗人的生活,忘却了幻想。人们常在千回百转地寻觅,寂寂人生路平生了淡淡的希望,伴随着浅浅地失望,如涟漪,徐徐聚来,隐隐散去。浮生半日闲,生命是父母给的,时光是借来的。偶尔清水香茶好书,偶尔丽衣华服加身,通通是种寄托罢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心灵的交流,彼此的相惜,才会有一番暖在心头。忽然间生出恍惚之感,在这样的生命里,能拥有一本书,拥有一段情,相遇或相别都随缘,情之所动,只是心的位移,该开始时开始,该结束时结束。已过而立之年,读书更使我的人生变得高尚清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游刃有余。阳光正好时,或泡一杯香茗,或沏一杯咖啡,置于书桌之上,品一缕幽香,信手拈来一本好书,随性写下几笔文字,慢慢品味其中悠远的滋味。随意翻开一页,一首诗、一阕词、随意一段文字都能拨动心弦,书卷宣纸似朵朵盛开的莲花,和着明媚阳光,满屋芬芳的开启新的远航。到头来,春光、夏虫、秋叶、冬雪,是读尽万卷书里得到的,那份懂得和宿命,也只是闲来时才会想起的。风吹过水面一去无痕,波光月影的潋滟里时时泛起迷津的痛,我想这便是浮生吧。虽已年长,仍愿望时光静好,岁月安长。淡淡的文字,带着淡淡的芬芳,文为花,情似叶,展一卷心思,绽一世书香,我精心的把这一切播种在心上,明媚着,便是快乐;快乐着,便是幸福。书香征文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留一份闲暇,诗书填满,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最近,读了本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作者龙应台用细腻的文笔,写下了一本一位伟大的母亲对爱的诠释。这本书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