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光学性质”的古今三种证明方法及思考.pdf_第1页
“椭圆光学性质”的古今三种证明方法及思考.pdf_第2页
“椭圆光学性质”的古今三种证明方法及思考.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年 第 5 1卷第 1 O期 数 学通 报 3 5 “ 椭圆光学性质” 的古今三种证明方法及思考 李 健 童 莉 ( 重庆师 范大学数学学院4 0 1 3 3 1 ) 1 椭 圆光学 性质 简 介 椭 圆光学性质是指 : 由椭 圆一焦点射 出的光 线经椭圆内壁反射后必经过另一焦点 其 等价形 式有 : 椭圆上任意点的切线 与两焦半径所成夹角 相 同 椭 圆 的光 学性 质 在 生产 与科 技 方 面有 着 广 泛 应用 , 如 电影 放 映机 的 聚光 灯 泡 ( 如 图 1 ) , 以及 光 能 的换 位 聚焦等 就 是利 用椭 圆 的这 一性 质 图 1椭 圆 光 学 性 质 在 电 影 放 映 中的 应 用 示 意 图 2 椭 圆光 学性 质 的三种 证 明方 法及 评价 从古至今 , 椭 圆的光学性质都是 数学家们探 讨和分析 的热点 , 不少数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 了不 同的证明方法 下面, 我们就古今三种比较典 型的证明方法( 阿波罗尼奥斯的经典证法 、 希尔伯 特的直观证法和笛卡尔 的解析证法) 作一较为详 尽 的阐述 2 1经典 证 法 经典 证法 源 于古 希腊 亚历 山大 时期数 学 三杰 之一的阿波罗尼奥斯的 圆锥 曲线论 这本著作 几乎囊尽圆锥 曲线 的所有性质 , 致使将 近之后 的 2 0 0 0余年, 数学家们在此领域几无建树 , 所 以 圆 锥 曲线论 也 当仁不让 的成为了其领 域上巍然屹 立的丰碑 , 古典希腊几何的登峰造极之作 阿波 罗尼奥斯因深受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 影响 , 使 得 圆锥 曲线论 的编写方式也采取公理化体系 这种仅依靠最初 的几个公理 , 以及逐个往后推导 出的命题 、 结论 , 不断进行严格演绎而得出结论的 几何证明思想 , 为我们 叩开 了解决几何 问题 的大 门 在 圆锥 曲线论 的第三卷的命题 4 8中如此阐 述 了椭圆的光学性质 : “ 要求证 明, 从切点到两贴 合点的直线与这切线构成相等的角” 问题改述 “ 贴合点” 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焦 点 现有一个 长轴为 AB 的椭 圆 ( 原命题 针对椭 圆、 双曲线都适用 , 此处我们仅 以椭 圆为例) , 焦点 G、 F, 过 椭 圆 上 一 点 E 作 椭 圆 的 切 线 求 证 : KE G一 C EF( 点 C、 K 的由来 在证 明 中说 明) 证明L 2 如图 2所示 , 过点 A、 B分别作垂直 于长轴 AB 的直 线与 切线交 于点 C、 D, 并 延长 AB交切线 于点 K, 连结 DG、 DF、 C G、 C F, 并设 DF交 C G 于点 H , 再连结 EH 由 圆锥曲线论 第三章命题 4 5 、 4 7 ( 由命题 4 5 得 DG C= DF C 一 ,命题 4 7得 EH上DC ) 知 , DEH= : : DGH 厶 一 _ 竺 _ , 则 D、 E、 H、 G四点共 圆, 因而有 DHG一 厶 DE G; 同理可得 , C、 E、 H、 F 四点共 圆, 进 而有 C EF= C HF 。因 为 DHG一 C HF, 所 以 DEG一 C EF, 得 证 图 2 评价首先 , 由于深受 几何原本 影响, 所以 阿波罗尼奥斯 在证明此命题时运用 了 圆锥 曲线 论 第三章的命题 4 5 、 4 7 , 已体现 出了“ 由前推后” 3 6 数 学通报 2 0 1 2年 第 5 1卷 第 1 0期 的公理化思想 其次 , 证 明完全采用演绎 推理 , 重 视抽象的关系 , 而并没有提到到底角度是多少 , 边 长是多少 , 这种古典的数学思想对后人认清数学 的本质产生 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 , 不得不说的是本 命题利用两个“ 四点共圆” 来证 明, 构思巧妙至极 2 2直观 证 法 直观证法源于 2 O世纪数学大家 、 形式主义奠 基人 D 希尔伯特的几何学著作 直观几何 , 此书 中的直观证法较之 圆锥 曲线论 中的经典证法 , 则更注重几何图形 中关系 的具体意义, 用其书中 原话说 :“ 希望读者易于看透数学的本质 , 不致在 繁 难 的学 习面 前 望 而 却 步 , 从 而 使 数学 更 易 于为 人所 欣赏 ” 问题改述 现 已知一椭 圆两焦点 F 、 F , 过 椭 圆上 点 B 作 切 线 T 丁 , 求 证 : F z B T 一 F B丁2 证明 如图 4所示, 作点 F :与点 F 关于 直线 T T 2对称 , 同切线 丁 T 。 交 于点 B 的线段 F 为 点 F 与 点 间 的 最 短 距 离 在 切 线 T l 上再任选异于点 B 的一点 B 。 , 有 l F B z 1 + l B F I I F F l , 又点 F 、 F 的两点间的最短 的并且与切线相交 的路线是 由过 切点 B 的二焦 半径组成的( 因为切线上其他点都在椭圆外 , 从而 从 两焦 点 到这样 一点 的距 离之 和必 大 于从两 焦 点 到点 B的距离之和) , 所 以点 B同点 B 重合 又 因为线 段 B 与 线 段 F B 关 于 直 线 T T z对 称, 故 B 丁 一 F B T , 而由对顶角相等知 F : B T 一 F B T ,所 以 F 2 B- T 一 F B T , 由于点 B同点 B 重合 , 则 F z BT 一 F B丁 , 得 证 图 3 图 4 评价尽管 1 9世纪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 路及一般方法已经深入人心, 但 2 O世纪的希尔伯 特 在此 问题 上关 注 的依 旧是不 同量 之 间 的直 观 关 系, 而并没有将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这种证 明方法 中, 通过图形直观地将焦点 F 、 F 。 与切点 B的关 系构 造 出来 , 使 得 问题 更 易 于解决 , 这也 是 我们 把 这种证法称之为“ 直观证法” 的原因 当然 , 直观地 找到这三点间的关系是有一定难度 的, 自然是需 要经 过一 定思 维训 练才 可 以达到 的 2 3解 析证 法 解析证法源于解析几何学 作为解析 几何学 的创始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笛卡尔与费马, 通 过建立直角坐标系, 使得几何问题代数化 , 让人们 在 解决 几何 问题 时 , 无 需 如 以 往那 样 只能 依 靠 精 密的推导证明或巧妙的构思 由于其证 明方法 的 普遍性, 所以其证 明基本上 只需要遵循一种机械 化 的法则 l 4 在 平 面直角 坐标 系下 , 以往 大家 感 到 无从下手的几何 问题 , 如今 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分 析 处理 , 即可 得 到所求 , 方 便至 极 问题改述 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 以焦点 F 、 F 的中点 O为原 点 , 焦 点 F 、 F 。所 在直 线 为 轴( 定义 F 指向 F 。为正方 向) , 将 轴绕原点 一 一 2 2 0逆时针旋转詈得到y 轴 设椭圆方程 +告一 厶 “ 1 , 左焦点 F ( 一C , 0 ) , 右焦点 F ( c , 0 ) , 取椭圆上 任意一点 P( a c o s O , b s i n O ) , 其 中 E o , 2 n ) , MN 为过 P 点 的切 线 证 明 NP F 一 MPF 。 证 明 ( 1 ) 若 点 P 与 点 A 或 者 点 B 重 合 ( A 和 B 为 椭 圆与 X轴 的两 交 点) , 则 NPF 一 M P F 2 一 号 , 得 证 一 A D 图 5 ( 2 ) 若 点 P 不 与点 A 或 者 点 B 重 合 , 对 椭 圆 方程求导, 得 : d y 一 _一 b 2 x ,进而知椭圆上点 P处 的 斜 率 为 I 一 一 蓑 一 一 鲁 c 。 t , 则 过 点 P 的切线 为 一 s i n 一 c 。 t O ( X-a C O S ) , 切 线 z 2 0 1 2年 第 5 l卷 第 1 O期 数 学通 报 3 7 斜 率 忌 一一 c 。 t 又 忌 一1 2 CO, 口 S 广 C 忌 一 盟 ,其 中 a 2 一b z 一 z , 故 : 走 P F 2 a COS 0- - c 具 甲一 驭 : t a n NPF 1 一 一 a b +b c C O s O C 。 s i n 0 c o sO a c s i n O t a n M PF2 - 一 , 验证 得 t a n NPF 】 一t a n MPF 2 , 得证 评 价先 把 椭 圆放 到适 当 的平 面直角 坐 标 系 中 , 则椭 圆与直 线 都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下 有 了 其 2 2 相应的代数形式 +寺一1及 Yb s i n 0 一 L , 厶 一 c o t ( z n c o s ) , 再 解 决 此 问 题 就 显 得 思 路 “ 简 洁清 晰 : 分 别 求 出三 条 斜 率 , 再 算 出所 求 夹 角 , 验证 相 等 即可 3对 中学 几何 证 明的思 考 经 典 证 法 会 涉 及 太 多 几 何 性 质 、 命 题 , 且 证 明、 推理过程具有 隐蔽性 、 复 杂性 , 导致 问题的解 决显 得 繁难 生 涩 , 这 样 的 解 题 方 法 对 于 大 多 数 学 生而 言过 于 苛 刻 , 会 让 学 生 对 于 数 学产 生 厌 学情 绪 新课改后要求降低几何证 明的难度 , 也就是出 于此 类 目的 教 师在几 何 问题 的教 学 中 , 应 该 适 当 降低学生对此类证明的要求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 , 该方法对学生“ 推理能力” 的培养大有裨益 , 这一 点是 毋庸 置疑 的 直观证法则显得直观许多 新修订的 数学课 程 标 准 中提 出 的核 心 概 念 中就 有 “ 几 何 直 观 ” 一 词 , 其 中着重指出几何直观 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 理解数学 , 在整个数学学 习过程 中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更应该加大此块 学习的教学力度 ,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 进而 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的提高 , 以此达到学生空 间与图形能力 全面提高 的 目的 但对 于不 同认知 水 平 的学 生而 言 , 所谓 的 “ 直观 ” , 有 时 又并 非 真 的 那 么直 观 , 此 时这类 “ 直 观证 法 ” 就会 同 圆锥 曲线 论 中的证 明思想 具有相 同 的症结 : 太 过强调逻 辑 , 乃 至让 许 多学 生 死 记硬 背 , 甚 至 反 感 数 学 , 不 但无法发展他们的几何思维 , 反倒成为一大束缚 解 析证 法 对 于绝 大多 数 学 生 而 言 , 可 以 由 已 知前提、 条件 , 结合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解题思 路 , 清晰明了, 易于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 “ 空间观 念” 在中学数学教学 中, 对于“ 数形结合思想” 的培 养起着重要作用 “ 空 间” , 既指三维立体空 间, 又 指二维平面空间 解析证法 即是在对应的笛卡儿 坐标系下讨论几何 问题 , 将空间 中的点对偶 为有 序数对 , 将 几何 问题 转 化为代 数 问题 教 师在 教学 过 程 中 , 亦 将视 此 类 思 想 证 明方 法 为 重 点 、 难 点 在此 , 需要 我 们关 注 的一 个 问题 是 此 种 证 明方 法 可以对应绝大多数题型, 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否会 减弱了学生们推理能力及构造能力的培养?史宁 中教授认为符号表达缺少物理背景 , 缺少直观 , 也 是 出于 此种 担心 三种几何证明思想依次更加强调“ 推理能力” “ 几何直观” “ 空间观念” 三种 中学生必备的数学能 力 教师大可对学生进行三种解法及其思想 比较 讲解 , 以此使三种几何证 明思想方法互 为补充, 扬 长 避短 使 学 生们 既 能 多 题 一 解 , 又 会 一 题 多 解 相信如果我们 的老师能将一道几何题 的讲解 , 从 逻 辑推 理 、 直观 证 明 、 代 数化 三个 方面 有机 地 呈现 在我们的学生们面前 , 将会更好地 使他们加深对 数学的理解 , 体会到数学 的奥妙 , 提高学习数学 的 兴 趣 参考文献 1 M Kl e i n著 , 张理京等译 古今数 学思想 ( 第 一册) M3 上 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0 7 , 2 : 1 0 1 1 0 2 2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